蔔筮篇第七一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占蔔算卦在東漢很流行,本篇專門論述蔔筮問題。
王充針對“蔔者問天,筮者問地”論述了他的“天道自然無為”的觀點,指出天能回答人提出的疑問純屬謊言。
王充認為龜兆蓍數并不是天地對人的答複,即使人沒有任何疑慮,憑空去蔔筮,“戲弄天地”,也同樣會得到兆數。
這就證明“天地審告報,蓍龜真神靈”全是無稽之談。
但王充也認為“蔔筮非不可用”,他從自然命定論的觀點出發,認為“善人”蔔筮總會碰巧得吉兆,“惡人”總會碰巧得兇兆。
因此,他宣稱蔔筮還是能反映事情的吉兇的,有時之所以不靈驗,隻是由于占蔔人對卦象所預示的吉兇判斷錯了,“吉兇失實者,占不巧工也”。
【原文】 71·1俗信蔔筮,謂蔔者問天,筮者問地,蓍神龜靈,兆數報應,故舍人議而就蔔筮,違可否而信吉兇。
其意謂天地審告報,蓍龜真神靈也。
如實論之,蔔筮不問天地,蓍龜未必神靈。
有神靈,問天地,俗儒所言也。
【注釋】 蔔:用龜甲占蔔吉兇。
筮(shì士):用蓍(shī師)草算卦。
《白虎通德論·蓍龜》:“龜曰蔔,蓍曰筮。
何蔔?赴也,火暴見兆也。
筮也者,信也,見其卦也。
”蓍:蓍草。
參見40·1注。
蓍神龜靈:《周易·系辭》:“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龜。
” 兆:參見41·12注。
數:參見41·12注。
【譯文】 世俗迷信蔔筮,認為蔔是向天問疑,筮是向地問疑,蓍草和龜甲都很神靈,龜兆和蓍數就是天地對占蔔者提問的答複,因此遇事便不和人商議而去占蔔算卦,違反事情是否可行的道理而去迷信吉兇之說。
人們内心認為天地确實會給予答複,蓍草和龜甲真是很神靈的。
按照實情論述此事,蔔筮并不能問天地,蓍草和龜甲不一定那麼神靈。
說它們有神靈,能向天地提問,這是俗儒的說法。
【原文】 71·2何以明之?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
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
明狐疑之事,當問耆舊也。
”由此言之,蓍不神,龜不靈,蓋取其名,未必有實也。
無其實,則知其無神靈;無神靈,則知不問天地也。
【注釋】 子路:參見8·3注(15)。
豬肩羊膊:豬羊的肩胛骨。
按:1954年,鄭州二裡岡殷墟遺址出土有蔔用甲骨,經古脊椎動物研究室鑒定,有些是豬和羊的肩胛骨。
此外輝縣琉璃閣出土,也有些豬骨蔔辭,就此可證《論衡》所引子路之言是有依據的。
雚(huán環):即“萑”,蘆一類的植物。
幼小時叫蒹,長成後稱萑。
葦:蘆葦。
《本草綱目:草部四》毛苌詩疏雲:“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藁(gǎo槁):多年生草本,亦稱西芎、撫芎。
芼(máo毛):通“茅”。
草名。
蓍(qí其):老,生存時間長。
舊:年代久遠。
“舊”和“龜”古音相近。
《禮記·曲禮上》疏引劉向曰:“蓍之言耆,龜之言久。
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神,以其長久,故能辯吉兇也。
” 【譯文】 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子路問孔子說:“豬羊的肩胛骨灼後同樣可以得到兆,用雚葦藁芼這些草同樣可以得到數,為什麼一定要用蓍草和龜甲呢?”孔子說:“不是這樣,大概隻是取蓍和龜這兩個名字的含義吧。
稱之為蓍,是指生存時間長;稱之為龜,是指年代久遠。
要辯明疑惑不定的事情,應該請教年歲大、有經曆的人。
”由此說來,蓍草并不神,龜甲也不靈,這隻是取它們的名,不一定有其實。
沒有其實,就說明它們沒有神靈;沒有神靈,可見用龜蓍占蔔并不是向天地問吉兇。
【原文】 71·3且天地口耳何在,而得問之?天與人同道,欲知天,以人事。
相問,不自對見其人,親問其意,意不可知。
欲問天,天高,耳與人相遠。
如天無耳,非形體也。
非形體,則氣也。
氣若雲霧,何能告人?蓍以問地,地有形體,與人無異。
問人不近耳,則人不聞;人不聞,則口不告人。
夫言問天,則天為氣,不能為兆;問地,則地耳遠,不聞人言。
信謂天地告報人者,何據見哉? 【譯文】 況且天地的口耳在哪裡,而能夠問它們呢?自然和人事是同一個道理,想要了解天,根據人事就可以知道,相互提問,如不親自當面看見對方,親自問對方的意見,那麼對方的意見就沒法了解。
想問天,天很高,天的耳與人相距很遠。
如果天沒有耳,天就沒有形體。
沒有形體,那就是氣。
氣像雲霧一樣,怎麼能答複人呢?蓍草是用來問地的,地有形體,與人沒有差異。
向人提問,不靠近耳朵,人就聽不見:人聽不見,口就不會回答人。
說問天,天隻是一種氣,不能使龜甲産生兆象;說問地,地的耳朵很遙遠,聽不見人的提問。
确實認為天地會答複人的提問,有什麼根據呢? 【原文】 71·4人在天地之間,猶虮虱之着人身也。
如虮虱欲知人意,鳴人耳傍,人猶不聞。
何則?小大不均,音語不通也。
今以微小之人,問巨大天地,安能通其聲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或曰:“人懷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在形體之中,神明是矣。
人将蔔筮,告令蓍龜,則神以耳聞口言。
若己思念,神明從胸腹之中聞知其旨,故鑽龜揲蓍,兆見數著。
”
王充針對“蔔者問天,筮者問地”論述了他的“天道自然無為”的觀點,指出天能回答人提出的疑問純屬謊言。
王充認為龜兆蓍數并不是天地對人的答複,即使人沒有任何疑慮,憑空去蔔筮,“戲弄天地”,也同樣會得到兆數。
這就證明“天地審告報,蓍龜真神靈”全是無稽之談。
但王充也認為“蔔筮非不可用”,他從自然命定論的觀點出發,認為“善人”蔔筮總會碰巧得吉兆,“惡人”總會碰巧得兇兆。
因此,他宣稱蔔筮還是能反映事情的吉兇的,有時之所以不靈驗,隻是由于占蔔人對卦象所預示的吉兇判斷錯了,“吉兇失實者,占不巧工也”。
【原文】 71·1俗信蔔筮,謂蔔者問天,筮者問地,蓍神龜靈,兆數報應,故舍人議而就蔔筮,違可否而信吉兇。
其意謂天地審告報,蓍龜真神靈也。
如實論之,蔔筮不問天地,蓍龜未必神靈。
有神靈,問天地,俗儒所言也。
【注釋】 蔔:用龜甲占蔔吉兇。
筮(shì士):用蓍(shī師)草算卦。
《白虎通德論·蓍龜》:“龜曰蔔,蓍曰筮。
何蔔?赴也,火暴見兆也。
筮也者,信也,見其卦也。
”蓍:蓍草。
參見40·1注。
蓍神龜靈:《周易·系辭》:“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龜。
” 兆:參見41·12注。
數:參見41·12注。
【譯文】 世俗迷信蔔筮,認為蔔是向天問疑,筮是向地問疑,蓍草和龜甲都很神靈,龜兆和蓍數就是天地對占蔔者提問的答複,因此遇事便不和人商議而去占蔔算卦,違反事情是否可行的道理而去迷信吉兇之說。
人們内心認為天地确實會給予答複,蓍草和龜甲真是很神靈的。
按照實情論述此事,蔔筮并不能問天地,蓍草和龜甲不一定那麼神靈。
說它們有神靈,能向天地提問,這是俗儒的說法。
【原文】 71·2何以明之?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
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
明狐疑之事,當問耆舊也。
”由此言之,蓍不神,龜不靈,蓋取其名,未必有實也。
無其實,則知其無神靈;無神靈,則知不問天地也。
【注釋】 子路:參見8·3注(15)。
豬肩羊膊:豬羊的肩胛骨。
按:1954年,鄭州二裡岡殷墟遺址出土有蔔用甲骨,經古脊椎動物研究室鑒定,有些是豬和羊的肩胛骨。
此外輝縣琉璃閣出土,也有些豬骨蔔辭,就此可證《論衡》所引子路之言是有依據的。
雚(huán環):即“萑”,蘆一類的植物。
幼小時叫蒹,長成後稱萑。
葦:蘆葦。
《本草綱目:草部四》毛苌詩疏雲:“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藁(gǎo槁):多年生草本,亦稱西芎、撫芎。
芼(máo毛):通“茅”。
草名。
蓍(qí其):老,生存時間長。
舊:年代久遠。
“舊”和“龜”古音相近。
《禮記·曲禮上》疏引劉向曰:“蓍之言耆,龜之言久。
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神,以其長久,故能辯吉兇也。
” 【譯文】 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子路問孔子說:“豬羊的肩胛骨灼後同樣可以得到兆,用雚葦藁芼這些草同樣可以得到數,為什麼一定要用蓍草和龜甲呢?”孔子說:“不是這樣,大概隻是取蓍和龜這兩個名字的含義吧。
稱之為蓍,是指生存時間長;稱之為龜,是指年代久遠。
要辯明疑惑不定的事情,應該請教年歲大、有經曆的人。
”由此說來,蓍草并不神,龜甲也不靈,這隻是取它們的名,不一定有其實。
沒有其實,就說明它們沒有神靈;沒有神靈,可見用龜蓍占蔔并不是向天地問吉兇。
【原文】 71·3且天地口耳何在,而得問之?天與人同道,欲知天,以人事。
相問,不自對見其人,親問其意,意不可知。
欲問天,天高,耳與人相遠。
如天無耳,非形體也。
非形體,則氣也。
氣若雲霧,何能告人?蓍以問地,地有形體,與人無異。
問人不近耳,則人不聞;人不聞,則口不告人。
夫言問天,則天為氣,不能為兆;問地,則地耳遠,不聞人言。
信謂天地告報人者,何據見哉? 【譯文】 況且天地的口耳在哪裡,而能夠問它們呢?自然和人事是同一個道理,想要了解天,根據人事就可以知道,相互提問,如不親自當面看見對方,親自問對方的意見,那麼對方的意見就沒法了解。
想問天,天很高,天的耳與人相距很遠。
如果天沒有耳,天就沒有形體。
沒有形體,那就是氣。
氣像雲霧一樣,怎麼能答複人呢?蓍草是用來問地的,地有形體,與人沒有差異。
向人提問,不靠近耳朵,人就聽不見:人聽不見,口就不會回答人。
說問天,天隻是一種氣,不能使龜甲産生兆象;說問地,地的耳朵很遙遠,聽不見人的提問。
确實認為天地會答複人的提問,有什麼根據呢? 【原文】 71·4人在天地之間,猶虮虱之着人身也。
如虮虱欲知人意,鳴人耳傍,人猶不聞。
何則?小大不均,音語不通也。
今以微小之人,問巨大天地,安能通其聲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或曰:“人懷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在形體之中,神明是矣。
人将蔔筮,告令蓍龜,則神以耳聞口言。
若己思念,神明從胸腹之中聞知其旨,故鑽龜揲蓍,兆見數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