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鬼篇第六五

關燈
形。

     【注釋】 病笃(dǔ堵):病勢沉重。

     病:當為“則”字之誤。

    其上疑當有“其見鬼”三字。

     參見《死僞篇》33、34節。

     純:據43·4“人物吉兇統于天”當作“統”。

    氣皆統于天:王充認為,天地都是物質實體,天地運動,就自然而然地施放出構成人和萬物(包括鬼神)的氣。

    氣來源于天,所以說“氣皆統于天”。

    參見本書《自然篇》。

     天文:指日月星辰等天體。

    垂:從上往下顯示。

     其氣降而生物:這是王充“自然命定論”中的一個基本觀點。

    他認為地上的人和萬物以及他們的遭遇都是天上各種星象施放的氣造成的。

    他把地上的現象附會到天上,然後又反轉過來加以解釋。

    參見本書《命義篇》、《物勢篇》。

     【譯文】 有一種說法:鬼是人們見到的使人得病的一種氣。

    氣不協調會傷害人,傷害人的氣被叫做鬼。

    這種不協調的氣構成像人的形狀而出現。

    所以病情嚴重的人不和之氣多,不和之氣多就會構成像人形狀的鬼到來,鬼到來病人就會看見它的形象。

    假如人在山林之中得病,他看見鬼就是看見山林中的精怪。

    有人在越地得病,他看見鬼就會看見越人坐在他的身旁。

    據此說來,灌夫、窦嬰這類人死後出現,可能是使人得病的氣所形成的虛像。

    大凡天地之間,氣都統屬于天,日月星辰從天空向地上顯示各種形象,天上的氣降下來而生成萬物。

    陰陽之氣和諧有益于活着的東西,不和諧就傷害活着的東西。

    這些氣本來有各自的星象在天上,那麼它們降下來,就在地上産生出各種形象。

    所以鬼的出現,是星象的氣造成的。

    由于各種星體是人和鳥獸的樣子,所以當鬼使人得病時,就以人和鳥獸的形象出現。

     【原文】 65·5一曰:鬼者,老物精也。

    夫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亦有未老,性能變化,象人之形。

    人之受氣,有與物同精者,則其物與之交。

    及病,精氣衰劣也,則來犯陵之矣。

    何以效之?成事:俗間與物交者,見鬼之來也。

    夫病者所見之鬼,與彼病物何以異?人病見鬼來,象其墓中死人來迎呼之者,宅中之六畜也。

    及見他鬼,非是所素知者,他家若草野之中物為之也。

     【注釋】 老物精:《說文》:“鬽,老物精也。

    ”《周禮》鄭注:“百物之神曰鬽。

    ”《廣雅·釋天》:“物神謂之鬽。

    ” 其精為人:指構成老物的精氣(陽氣)可以離開形體,虛構成人形。

    《抱樸子·登涉篇》:“萬物之老者,其精能假托人形,以眩感人目,而常試人。

    ” 六畜:這裡指馬、牛、羊、雞、狗、豬的精氣變成的鬼。

     【譯文】 有一種說法:鬼,就是老物精。

    老物,它的精氣可以離開形體虛構成人形,然而也有未老的東西,它們天生就能離開形體而變化,變成像人一樣的形體。

    人從天承受了氣,如果有和某種物的精氣相同的,那麼,那種物就能與他交接。

    等到他生了病,精氣衰弱的時候,那種物的精氣就會來侵犯他了。

    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以往的事例:民間凡是生病和物交接的人,都能看見有鬼到來。

    病人見到的鬼,與那些趁人生病時來交接的物有什麼不同呢?人生病見到鬼來,如果這個鬼像是自家墓中的死人來迎接呼喚自己的,那麼,它就是自己家中的六畜的精氣變成的。

    如果見到的是其他的鬼而不是平時所熟悉的人,那麼,它就是别人家裡或草野之中的物的精氣變成的。

     【原文】 65·6一曰:鬼者,本生于人,時不成人,變化而去。

    天地之性,本有此化,非道術之家所能論辯。

    與人相觸犯者病,病人命當死,死者不離人。

    何以明之?《禮》曰:“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

    一居江水,是為虐鬼;一居若水,是為魍魉鬼;一居人宮室區隅漚庫,善驚人小兒。

    ”前瑞顼之世,生子必多,若瑞顼之鬼神以百數也。

    諸鬼神有形體法,能立樹與人相見者,皆生于善人,得善人之氣,故能似類善人之形,能與善人相害。

    陰陽浮遊之類,若雲煙之氣,不能為也。

     【注釋】 天地之性,本有此化:王充在本書《無形篇》中認為,天地間某些有生命的東西,它們的形體是可以變化的。

    這裡他認為有時剛生下來的未成人形的嬰兒可以化為鬼。

    《禮》:指漢代關于《禮》的緯書,即《禮緯》。

     江水:古代稱長江為江水。

     虐鬼:專使人得重病(如瘟疫之類)的鬼。

     若水:古河名,即今雅砻江,在四川西部。

     魍魉(wǎngliǎng往兩):山川中的精怪。

    《說文》引淮南王說:“蛧。

    。

    ,如三歲小兒,赤目長耳,美發。

    ”《魯語》韋注:“蝄。

    。

    ,山精,好。

    。

    人聲,而迷惑人也。

    ”蛧。

    。

    ,正字;魍魉,俗字。

     漚(ōu歐):浸泡、潮濕。

    宮室區隅漚庫:泛指陰暗潮濕不常有人去的地方。

    引文參見《太平禦覽·禮儀部》卷九及《路史餘論》。

     王充的這種解釋與他反對的人死能變鬼的說法很難區别。

     浮遊:同“蜉蝣”。

    一種生存期極短的昆蟲。

    這裡泛指昙花一現的東西。

     【譯文】 有一種說法:鬼,本來是由人生出來的,有時生下來後沒有成為人,而是變化成别的東西走掉了。

    天地之間有生命的東西,本來就存在着這樣的變化,不是“道術之家”所能談論清楚的。

    鬼能觸犯人是由于人自身有病,得病的人命中注定應當死,死的原因離不開這個人自身而不是鬼造成的。

    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禮緯》上說:“颛顼氏有三個兒子,生下來時變化而去成為疫鬼。

    一個住在長江,這是虐鬼;一個住在若水,這是魍魉鬼;一個住在人的宮室小屋角落潮濕庫房中,專門驚吓人家的小孩子。

    ”颛顼以前的時代,出生的孩子一定很多,像颛顼的兒子那樣生下來變成鬼神的應該有成百個。

    所有的鬼神中,那些具有變化形體的手段,能站着和活人相見的鬼,都是正常人所生下來的,它們得到正常人的氣,所以能模仿正常人的形體,來傷害正常的人。

    一般的陰陽之氣和類似蜉蝣一類的東西。

    就像是雲煙之氣,是不能變成這種有形體的鬼的。

     【原文】 65·7一曰:鬼者,甲乙之神也。

    甲乙者,天之别氣也,其形象人。

    人病且死,甲乙之神至矣。

    假令甲乙之日病,則死見庚辛之神矣。

    何則?甲乙鬼,庚辛報甲乙,故病人且死,殺鬼之至者,庚辛之神也。

    何以效之?以甲乙日病者,其死生之期,常在庚辛之日。

    此非論者所以為實也。

    天道難知,鬼神暗昧,故具載列,令世察之也。

     【注釋】 甲乙之神:古代用甲、乙、丙、丁。

    。

    十天幹記日。

    根據本書《诘術篇》,甲乙之神是指一種值日神,這些神是按照不同的日子輪流值日主事的。

     别氣:指不是正常構成萬物的氣。

     庚辛報甲乙:據陰陽五行說法,庚、辛屬金,甲、乙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