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妖篇第六四

關燈
【題解】 “紀妖”就是考訂怪異之事的意思。

    本篇對史書上記載的八件離奇古怪的傳說,進行了分析和解釋。

     王充認為,各種神鬼傳說,從上帝到石頭精,都是虛幻而不真實的。

    他用萬物都是由氣所構成的思想對此作了推論和解釋:“夫非實則象,象則妖也。

    妖則所見之物非物也,非物則氣也。

    ”這些所謂“非物則氣”的妖象,與人死為鬼有所不同,所以難予解釋。

     但是,王充沒有從根本上否定這些鬼神的存在,隻是強加解釋,并由此提出了一個“妖象”說,認為各種神怪都是由陽氣構成的預示國家和個人吉兇的一種征兆。

    他在本書《訂鬼篇》中,從理論上進一步發揮了他的這一觀點。

     【原文】 64·1衛靈公将之晉,至濮水之上,夜聞鼓新聲者,說之,使人問之,左右皆報弗聞。

    召師涓而告之曰:“有鼓新聲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其狀似鬼,子為我聽而寫之。

    ”師涓曰:“諾。

    ”因靜坐撫琴而寫之。

    明日報曰:“臣得之矣,然而未習,請更宿而習之。

    ”靈公曰:“諾。

    ”因複宿。

    明日已習,遂去之晉。

     【注釋】 衛靈公:參見16·25注。

     濮(pú葡)水:古河名,今已淤塞,故道在今河南東北部和山東西南部。

    師涓:衛靈公的樂師。

     【譯文】 衛靈公将要到晉國去,到達濮水岸邊,晚上聽見有人在彈奏新曲子,很喜歡,派人尋問彈奏的人,身邊的人都說沒有聽見彈奏。

    衛靈公召見師涓并把此事告訴他說:“有彈奏新曲子的人,派人尋問,我身邊的人全都說沒有聽見,這種現象有點像是鬼在那裡彈奏,您為我認真聽曲子把它譜寫下來。

    ”師涓說:“是。

    ”于是靜坐彈琴而譜寫曲子。

    第二天向衛靈公報告說:“我掌握這個新曲了,然而還不熟練,請求再住一夜讓我熟練它。

    ”衛靈公說:“好吧。

    ”第二天師涓完全熟練了此曲,于是離開此地而往晉國去。

     【原文】 64·2晉平公觞之施夷之台,酒酣,靈公起曰:“有新聲,願請奏以示公。

    ”公曰:“善。

    ”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鼓之。

    未終,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

    ”平公曰:“此何道出?”師曠曰:“此師延所作淫聲,與纣為靡靡之樂也。

    武王誅纣,懸之白旄,師延東走,至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于濮水之上。

    先聞此聲者其國削,不可遂也。

    ”平公曰:“寡人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

    ”師涓鼓究之。

     【注釋】 晉平公:參見19·9注。

    觞(shāng傷):盛酒的器皿。

    這裡指請人喝酒。

    施夷:《左傳》作“■祁”,《韓非子·十過》作“施夷”,《史記·樂書》作“施惠”。

    古地名。

    《春秋大事年表》七之三:“今平陽府曲沃縣西四十九裡,有■祁宮址,地連降州之聞喜縣界。

    ”師曠:參見16·6注。

     師延:殷纣王的樂師。

    王逸《楚辭章句》:“師延,殷纣之臣也,為纣作新聲。

    ”淫聲:放蕩、不正派的音樂。

     寡人:古時諸侯對下的自稱,謂寡德之人。

    唐以後皇帝用以自稱。

    據《史記·樂書》、《韓非子·十過》“寡人”後有“所”字,下文亦有“所”字,當據補。

     【譯文】 晉平公請衛靈公在施夷宮喝酒,喝得很酣暢時,靈公離席對平公說:“有新曲子,請允許奏給您聽聽。

    ”平公說:“好吧。

    ”就召來師涓,讓他坐在師曠的身旁,拿琴彈奏起來。

    曲子尚未奏完,師曠按住琴制止彈奏,說:“這是亡國之音,不可奏完。

    ”平公問:“這支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師曠回答說:“這是師延所作的淫蕩音樂,奏給纣王聽的靡靡之音。

    因武王誅滅纣王,把纣王的頭懸挂在白旄旗杆上,師延往東逃跑,到濮水時投河自殺,所以聽見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岸邊。

    先聽見這支曲子的,他的國土會被侵占而亡國,所以不能讓它奏完。

    ”平公說:“我所喜歡的就是音樂,你讓他奏完吧。

    ”師涓彈奏完這支曲子。

     【原文】 64·3平公曰:“此所謂何聲也?”師曠曰:“此所謂清商。

    ”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

    ”公曰:“清徵可得聞乎?”師曠曰:“不可!古之得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

    今吾君德薄,不足以聽之。

    ”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願試聽之。

    ”師曠不得已,援琴鼓之。

    一奏,有玄鶴二八從南方來,集于郭門之上危,再奏而列,三奏延頸而鳴,舒翼而舞。

    音中宮商之聲,聲徹于天。

    平公大悅,坐者皆喜。

     【注釋】 商:五音中的一音。

    參見38·2注。

    清商:古曲名。

     清徵:古樂曲名。

     郭:本書《感虛篇》作“郎門之危”,應為“郎”字。

    郎:通“廊”。

     【譯文】 平公問:“這稱做什麼曲子?”師曠說:“這稱為清商曲。

    ”平公問:“清商曲确實最悲哀嗎?”師曠說:“不如清徵悲哀。

    ”平公問:“清徵曲能夠聽聽嗎?”師曠說:“不行!古代能夠聽清徵曲的人,都是有德義的君王,現在我國君王德義淺薄,不配聽清徵曲。

    ”平公說:“我所喜歡的就是音樂,希望能聽聽清徵曲。

    ”師曠迫不得已,隻好拿琴來彈奏清徵曲。

    奏第一遍,有黑鶴十六隻從南方飛來,停聚在廊門高高的屋脊上,奏第二遍黑鶴排列成隊形,奏第三遍黑鶴伸長頸子鳴叫,展翅起舞。

    鶴的叫聲合乎宮商之聲,聲音響徹天空。

    平公很高興,在座的人全都欣喜不已。

     【原文】 64·4平公提觞而起,為師曠壽,反坐而問曰:“樂莫悲于清徵乎?” 師曠曰:“不如清角。

    ”平公曰:“清角可得聞乎?”師曠曰:“不可!昔者黃帝合鬼神于西大山之上,駕象輿,六玄龍,畢方并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蟲蛇伏地,白雲覆上,大合鬼神,乃作為清角。

    今主君德薄,不足以聽之。

    聽之,将恐有敗。

    ”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願遂聽之。

    ”師曠不得已而鼓之。

    一奏之,有雲從西北起,再奏之,風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

    平公恐懼,伏于廊室。

    晉國大旱,赤地三年。

    平公之身遂癃病。

    何謂也(11)? 【注釋】 清角:古樂曲名。

     西大山:傳說中的山名。

    有人認為即泰山。

     玄龍:《韓非子》、《墨子》作“蛟龍”,《風俗通義·聲音》作“交龍”,疑“玄”為“交”字之誤。

     畢方:傳說中的火神。

    轄:車軸頭上的鍵。

     風伯:神話中的風神。

    詳見76·5注。

     雨師:神話中的雨神。

    《周禮·春官上》鄭玄注,以畢宿為雨師。

    《風俗通義》卷八以元(玄)冥為雨師。

    《山海經·海外東經》郭璞注,以屏翳為雨師。

    詳見後76·5注。

    俎(ǔ祖)、豆:古代的兩種祭器。

    俎用以盛牛羊肉等祭品。

    豆形似高足盤,或有蓋,用以盛食物,多陶質。

     “廊室”下應依《史記》、《韓非子》補“之間”二字,古者廊下無室,不得雲廊室。

    赤地:嚴重的旱、蟲災,使地面寸草不生。

     癃(lóng龍)病:一種手腳麻痹的病。

    以上事參見《韓非子·十過》、《史記·樂書》。

    (11)據本篇文例,“何”字前應有“是”字。

     【譯文】 平公舉着酒杯站起來,向師曠敬酒表示祝賀,回到座位上問道:“樂曲沒有比清徵更悲哀的了嗎?”師曠說:“清徵不如清角悲哀。

    ”平公問:“清角曲可以聽聽嗎?”師曠說:“不行!從前黃帝召集鬼神于西大山上,駕着象車,六條黑龍和畢方并列站在車鍵上,蚩尤坐在車前面,風伯掃地開路,雨師清灑道路,虎狼走在車前,鬼神跟在車後,蟲蛇伏在地上,白雲覆蓋在車上空,召集衆多鬼神,這才彈奏清角曲。

    現今您的德薄,不配聽清角曲。

    聽了清角曲,恐怕會有兇禍。

    ”平公說:“我老了,所喜歡的就是音樂,就讓我聽聽它吧。

    ”師曠不得已而彈奏清角曲。

    奏第一遍清角曲,有烏雲從西北方升起,奏第二遍清角曲,暴風刮來,大雨随風而降,帷幕被撕裂,俎、豆禮器被打破,廊房上的瓦都吹落下來,在座的人都逃散了。

    平公很害怕,仆伏在廊室之間。

    晉國遭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平公的身體害了手腳麻痹病。

    這怎麼解釋呢? 【原文】 64·5曰:是非衛靈公國且削,則晉平公且病,若國且旱亡妖也。

     師曠曰“先聞此聲者國削”,二國先聞之矣。

    何知新聲非師延所鼓也?曰:師延自投濮水,形體腐于水中,精氣消于泥塗,安能複鼓琴?屈原自沉于江,屈原善著文,師延善鼓琴,如師延能鼓琴,則屈原能複書矣。

    楊子雲吊屈原,屈原何不報?倔原生時,文無不作,不能報子雲者,死為泥塗,手既朽,無用書也。

    屈原手朽無用書,則師延指敗無用鼓琴矣。

    孔子當泗水而葬,泗水卻流,世謂孔子神而能卻泗水。

    孔子好教授,猶師延之好鼓琴也。

    師延能鼓琴于濮水之中,孔子何為不能教授于泗水之側乎? 【注釋】 曰:以下是王充的解釋。

    本篇用“曰”字開始的句、段都是如此。

     亡:當為“之”。

    隸書形相近而誤。

    下文句例可證。

     二國先聞之:意即衛、晉二國的君王都聽了樂曲,但并沒有喪失國土,因此它不是“衛靈公國且削”的妖象。

     “何”字下脫“以”字,下文句例可證。

     楊子雲吊屈原:《漢書·揚雄傳》“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崏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離騷》。

    ” 【譯文】 解釋說:“這如果不是衛靈公将要亡國,那就是晉平公将要得病,或者晉國将遭大旱的妖象。

    師曠說“首先聽到這支曲子的國家被侵占而滅亡”,衛、晉二國君王都首先聽了樂曲并未亡國。

    怎麼知道新曲子不是師延所彈奏的呢?解釋說:師延投濮水自殺,形體腐爛在河水中,精氣消失于污泥之中,怎麼能再奏琴呢?屈原自投于汨羅江而死,屈原善于寫文章,師延善于奏琴,如果師延能在水中奏琴,那麼屈原也能又在江底寫文章了。

    楊子雲寫文章悼念屈原,屈原為什麼不回答他呢?屈原活着的時候,什麼文章都能寫,不能回答楊子雲,是由于死後變成污泥,手已經腐爛了,沒有手來寫文章的緣故。

    屈原手腐爛了不能用來寫文章,那麼師延的手指腐爛了也不能用來奏琴了。

    孔子面對泗水埋葬,泗水倒流,世人認為孔子神靈而能使泗水倒流。

    孔子喜歡教書傳授知識,就象師延愛好奏琴一樣。

    師延死後能在濮水之中奏琴,孔子死後為什麼不能在泗水岸邊教書傳授知識呢? 【原文】 64·6趙簡子病,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于是召進扁鵲。

    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怪?昔秦缪公嘗如此矣,七日悟。

    悟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

    吾所以久者,适有學也。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復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别。

    ’公孫支書而藏之,于箧于是。

    晉獻公之亂,文公之霸(11),襄公敗秦師于崤而歸縱淫(12),此之所謂(13)。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病必間,間必有言也。

    ” 【注釋】 董安于:參見8·9注(14)。

     而怪:《史記·趙世家》作“而何怪”,應據補“何”字。

     秦缪公:即秦穆公。

    參見7·5注。

     公孫支、子輿:兩人都是春秋時秦國大夫。

     五世不安:指晉獻公逼死太子申生,随後四個君王奚齊、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