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僞篇第六三
關燈
小
中
大
俘獲了他。
晚上魏顆夢見這位老人對他說:“我,是你嫁出去的那位婦人的父親。
你執行你父親的合理遺囑,因此我來報答你。
”受寵愛的妾的父親,知道了魏顆的恩德,所以現出形體為鬼,把草編成結助戰,這是鬼神聰明有知的證明。
【原文】 63·22曰:夫婦人之父能知魏顆之德,為鬼見形以助其戰,必能報其生時所善,殺其生時所惡矣。
凡人交遊,必有厚薄,厚薄當報,猶婦人之當謝也。
今不能報其生時所厚,獨能報其死後所善,非有知之驗,能為鬼之效也。
張良行泗水上,老父授書;光武困厄河北,老人教誨,命貴時吉,當遇福喜之應驗也。
魏顆當獲杜回,戰當有功,故老人妖象結草于路人者也。
【注釋】 “婦人”上疑脫一“嫁”字。
老父授書:參見7·4注“張良”條。
困厄(è俄去):處境艱難。
老人教誨: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公元24年,劉秀在河北遭到割據勢力王郎的打擊,逃過滹沱河,不知到哪裡去才對自己有利,正在這時,路邊一位穿白衣服的老人給他作了指點。
命貴時吉:指命運該當富貴,時運該當吉利。
老人妖象:指老人是一種“氣”構成的妖象,而不是人死後精神變成的鬼。
參見本書《訂鬼篇》。
“路人”之“人”字,據文意當為衍字。
【譯文】 回答說:這位婦人的父親能知道魏顆的恩德,變鬼現形來幫助魂顆作戰,必定能夠報答他活着時所友善的人,殺死他活着時所憎惡的人。
凡是人們交朋友,交情一定會有深有淺,無論深淺都應當報答,如同魏武子的嬖妾應當感謝魏顆一樣。
現在如果說他不能報答活着時候厚待他的人,唯獨能報答他死後所友善的人,這不是死人有知的證明,也不是死人能變鬼的證明。
張良行走在泗水河旁,有位老人送給他一部兵書;光武帝在河北處境艱難,有位老人給他指點迷津,命當富貴的人時運吉利,這是應當遇到吉祥事情的證明。
魏顆命中注定要俘獲杜回,戰鬥中應當立功,所以老人的妖象出現在路上把草編結來幫助他。
【原文】 63·23王季葬于滑山之尾,栾水擊其墓,見棺之前和。
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見之。
”于是也而為之張朝。
而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
文王,聖人也,知道、事之實。
見王季棺見,知其精神欲見百姓,故出而見之。
【注釋】 滑山:古山名。
《戰國策·魏策》作“楚山”,《呂氏春秋·開春》作“渦山”。
疑“渦”即“滑”之訛,楚山為其别名。
栾:當從《戰國策·魏策》作“■”,下同。
■水:古河名。
和:棺材兩頭的木闆。
《呂覽》高注:“棺題曰和。
”章炳麟《新方言》六:“今浙江猶謂棺之前端曰前和頭,音如華。
” 先君:指王季。
也:據《呂氏春秋·開春》及《戰國策·魏策》當作“出”。
張朝:設朝,召集百官來朝見。
【譯文】 王季埋葬在滑山腳,■水沖擊他的墓,現出了棺材前端的木闆。
周文王說:“唉!先君一定是想要見一見群臣和老百姓吧!所以讓■水沖擊現出棺材。
”于是離開宮廷,到棺材旁為王季設朝,老百姓都見到了棺材,三天以後又改葬王季。
周文王是位聖人,明白道理和事情的實質。
看到王季的棺材現出來,知道是他的精神想要見到老百姓,所以就離開宮廷而讓老百姓都見到棺材。
【原文】 63·24曰:古今帝王死,葬諸地中,有以千萬數,無欲複出見百姓者,王季何為獨然?河、泗之濱,立家非一,水湍崩壤,棺椁露見,不可勝數,皆欲複見百姓者乎?■水擊滑山之尾,猶河、泗之流湍濱圻也。
文王見棺和露,恻然悲恨,當先君欲複出乎,慈孝者之心,幸冀之意。
賢聖恻怛,不暇思論,推生況死,故複改葬。
世俗信賢聖之言,則謂王季欲見百姓者也。
【注釋】 立家:據遞修本應作“丘冢”。
皆形近緻誤。
圻(qí其):通“碕”,岸。
當:通“倘”。
或許。
恻怛(cèdá策達):悲痛,難過。
【譯文】 回答說:古今帝王死後,埋葬在地中,成千成萬,沒有想要再出來見老百姓的,為什麼唯獨王季是這樣呢?黃河、泗水岸邊,墳墓不止一座,河水沖擊使土倒塌,棺椁露現出來的,不可勝數,是都想要再見一見老百姓嗎?■水沖擊滑山腳,如同黃河和泗水的急流沖擊河岸一樣。
周文王看到棺材兩頭的木闆露出來,心情悲傷,認為或許是先君想要再出現,這是慈孝人的心思,希望如此的心願。
賢聖心情悲痛,顧不上思索判斷,用活人的心理類推死人,所以又改葬王季。
世俗之人相信賢聖的話,就說王季想見一見老百姓。
【原文】 63·25齊景公将伐宋,師過太山,公夢二丈人立而怒甚盛。
公告晏子,晏子曰:“是宋之先,湯與伊尹也。
”公疑以為泰山神。
晏子曰:“公疑之,則嬰請言湯、伊尹之狀。
湯皙以長,頤以髯,銳上而豐下,據身而揚聲。
”公曰:“然,是已。
”“伊尹黑而短,蓬而髯,豐上而銳下,偻身而下聲。
”公曰:“然,是已。
今奈何?”晏子曰:“夫湯、太甲、武丁、祖己,天下之盛君也,不宜無後。
今唯宋耳,而公伐之,故湯、伊尹怒。
請散師和于宋。
”公不用,終伐宋,軍果敗。
夫湯、伊尹有知,惡景公之伐宋,故見夢盛怒以禁止之。
景公不止,軍果不吉。
【注釋】 據:《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作“倨”,當據校正。
己:據《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應作“乙”。
太甲、武丁、祖乙:都是商代君王。
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太甲,湯孫。
武丁,小乙子。
祖乙,河亶甲子。
” 以上事參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譯文】 齊景公将要進攻宋國,軍隊路過泰山,景公夢見兩位老人站在面前對他極為憤怒。
景公把這件事告訴了晏子,晏子說:“這是宋國人的祖先,成湯和伊尹。
”景公懷疑認為他們是泰山神,晏子說:“您懷疑是成湯和伊尹,就請讓我說說成湯和伊尹的形象。
成湯皮膚白而身材高,下巴上長滿了胡子,面部上尖下闊,昂頭挺胸聲音洪亮。
”景公說:“對,正是這模樣。
”晏子說:“伊尹皮膚黑而身材矮小,頭發蓬亂長着胡子,面部上闊下尖,曲背彎腰樣子謙恭。
”景公說:“對,正是這模樣。
現在怎麼辦呢?”晏子說:“成湯、太甲、武丁、祖乙,都是天下有盛名的君王,不應當沒有後代。
現今商的後代隻剩下宋國了,而您進攻他們,所以成湯、伊尹要發怒。
請您退兵和宋國講和。
”景公不采納,終于進攻宋國,軍隊果然吃了敗仗。
成湯、伊尹死後精神有知,憎惡景公進攻宋國,所以出現在夢中大怒以禁止景公伐宋。
景公不停止進攻宋國,軍隊果然不吉利。
【原文】 63·26曰:夫景公亦曾夢見彗星,其時彗星不出。
果不吉曰夫,然而夢見之者,見彗星其實非。
夢見湯、伊尹,實亦非也。
或時景公軍敗不吉之象也。
晏子信夢,明言湯、伊尹之形,景公順晏子之言,然而是之。
秦并天下,絕伊尹之後,遂至于今,湯、伊尹不祀,何以不怒乎? 【注釋】 事見《晏子春秋·外篇》七。
果不吉曰夫:劉盼遂說,此五字與上下文不相連,當是衍文,當删。
《晏子春秋·外篇》亦無此五字,可證。
見彗星:三字亦當是衍文。
下句文例可證。
然而是之:指同意并肯定晏子所說的成湯、伊尹的像貌。
依文意,“絕”字下當有“湯”字。
湯、伊尹不祀:《漢書·成帝紀》:“綏和元年,诏封孔吉為殷紹嘉侯。
三月,進爵為公,地百裡。
”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光武建武五年,封殷後孔安為殷紹嘉公。
十三年,改安為宋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說明成湯之靈在兩漢末嘗放而不祀。
王充此說失于考據。
【譯文】 回答說:景公也曾經夢見過彗星,當時彗星并沒有出現,然而夢見的那顆彗星,其實并不是真的彗星。
夢見成湯、伊尹,其實也并不是真的成湯、伊尹。
或許是景公的軍隊要吃敗仗而出現的不吉利的妖象。
晏子相信夢,明确地說出成湯、伊尹的形象,景公順從晏子的話,同意并肯定晏子所說的成湯、伊尹的像貌。
秦國統一天下,斷絕了成湯、伊尹的後代,竟至于當今,成湯、伊尹沒有人祭祀,怎麼卻不發怒呢? 【原文】 63·27鄭子産聘于晉。
晉侯有疾,韓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無瘳。
今夢黃熊入于寝門,其何厲鬼也?”對曰:“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昔堯殛鲧于羽山,其神為黃熊,以入于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
晉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乎?”韓子祀夏郊,晉侯有間。
黃熊,鲧之精神,晉侯不祀,故入寝門。
晉知而祀之,故疾有間。
非死人有知之驗乎? 【注釋】 晉侯:指晉平公。
參見19·9注。
韓宣子:韓起,春秋時晉國大夫。
寡君:臣子對别國使臣稱呼本國君王時用的謙稱。
望:祭祀名。
指祭山川。
瘳(chōu抽):病有所好轉。
厲鬼:《說文》段注:“厲之言烈也。
厲鬼謂虐厲之鬼。
” 大政:正卿。
晉為盟主:春秋時期,周室衰微。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在踐土大會諸侯,使晉國—時間成為各國盟主。
以上事參見《左傳·昭公七年》。
【譯文】 鄭國的子産訪問晉國。
晉侯正在生病,由韓宣子接待客人,他同子産私下交談,說:“我國君卧病,至今已三個月了,把該祭祀的山川都去祭遍了,君王的病隻見加重而不見好轉。
現在夢見黃熊進入卧室門,它是什麼惡鬼呢?”子産說:“憑你們國君的英明,您任正卿掌權,會有什麼惡鬼呢?從前堯在羽山殺了鲧,鲧的精神變成黃熊,鑽進羽山的深淵中,成為夏朝祭天時配祭的神靈,夏、商、周三代都祭祀他。
晉國作為盟主,晉侯可能沒有祭祀過鲧吧?”韓宣子祭祀夏朝所郊祀的鲧,晉侯的病就有所好轉。
黃熊,是鲧的精神變的,晉侯不祭祀它,所以它進入卧室門。
晉國知道了就祭祀它,所以晉侯的病好轉了。
這不是死人有知的證明嗎? 【原文】 63·28夫鲧殛于羽山,人知也。
神為黃熊,入于羽淵,人何以得知之?使若魯公牛哀病化為虎,在,故可實也。
今鲧遠殛于羽山,人不與之處,何能知之?且文曰:“其神為熊。
”是死也。
死而魂神為黃熊,非人所得知也。
人死世謂鬼,鬼象生人之形,見之與人無異,然猶非死人之神,況熊非人之形,不與人相似乎!審鲧死,其神為黃熊,則熊之死,其神亦或時為人,人夢見之,何以知非死禽獸之神也? 【注釋】 按本篇文例,此句前應補“曰”字。
“在”字前“虎”字宜重。
在:指有虎的生形存在。
文曰:指上文子産所說的話。
依上下文例,“熊”字上當有“黃”字。
【譯文】 回答說:鲧被殺死在羽山,這是人們所知道的事。
鲧的精神變成黃熊,進入羽山的深淵,人們根據什麼得以知道呢?假如魯國的公牛哀患病後變成老虎,老虎确實存在,所以可以肯定這件事。
鲧被殺于遠遠的羽山,人們又沒有和他在一起,怎麼能知道他變為黃熊呢?況且子産說:“鲧的精神變成了黃熊。
”這是說鲧死了。
死後魂神變成黃熊,不是人們所能知道的。
人死後世人稱為鬼,鬼的形象和活人的一樣,看見鬼和人沒有什麼不同,然而他不是死人的精神所變的,何況黃熊不是人的形狀,并不與人相似呢!如果鲧死後他的精神确實變成了黃熊,那麼黃熊死後,它的精神或許變成人形,人們在夢中見到一個人,怎麼知道不會是死去的禽獸的精神變成的呢? 【原文】 63·29信黃熊謂之鲧神,又信所見之鬼以為死人精也。
此人、物之精未可定,黃熊為鲧之神未可審也。
且夢,象也,吉兇且至,神明示象,熊罴之占,自有所為。
使鲧死其神審為黃熊,夢見黃熊,必鲧之神乎?諸侯祭山川,設晉侯夢見山川,
晚上魏顆夢見這位老人對他說:“我,是你嫁出去的那位婦人的父親。
你執行你父親的合理遺囑,因此我來報答你。
”受寵愛的妾的父親,知道了魏顆的恩德,所以現出形體為鬼,把草編成結助戰,這是鬼神聰明有知的證明。
【原文】 63·22曰:夫婦人之父能知魏顆之德,為鬼見形以助其戰,必能報其生時所善,殺其生時所惡矣。
凡人交遊,必有厚薄,厚薄當報,猶婦人之當謝也。
今不能報其生時所厚,獨能報其死後所善,非有知之驗,能為鬼之效也。
張良行泗水上,老父授書;光武困厄河北,老人教誨,命貴時吉,當遇福喜之應驗也。
魏顆當獲杜回,戰當有功,故老人妖象結草于路人者也。
【注釋】 “婦人”上疑脫一“嫁”字。
老父授書:參見7·4注“張良”條。
困厄(è俄去):處境艱難。
老人教誨: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公元24年,劉秀在河北遭到割據勢力王郎的打擊,逃過滹沱河,不知到哪裡去才對自己有利,正在這時,路邊一位穿白衣服的老人給他作了指點。
命貴時吉:指命運該當富貴,時運該當吉利。
老人妖象:指老人是一種“氣”構成的妖象,而不是人死後精神變成的鬼。
參見本書《訂鬼篇》。
“路人”之“人”字,據文意當為衍字。
【譯文】 回答說:這位婦人的父親能知道魏顆的恩德,變鬼現形來幫助魂顆作戰,必定能夠報答他活着時所友善的人,殺死他活着時所憎惡的人。
凡是人們交朋友,交情一定會有深有淺,無論深淺都應當報答,如同魏武子的嬖妾應當感謝魏顆一樣。
現在如果說他不能報答活着時候厚待他的人,唯獨能報答他死後所友善的人,這不是死人有知的證明,也不是死人能變鬼的證明。
張良行走在泗水河旁,有位老人送給他一部兵書;光武帝在河北處境艱難,有位老人給他指點迷津,命當富貴的人時運吉利,這是應當遇到吉祥事情的證明。
魏顆命中注定要俘獲杜回,戰鬥中應當立功,所以老人的妖象出現在路上把草編結來幫助他。
【原文】 63·23王季葬于滑山之尾,栾水擊其墓,見棺之前和。
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見之。
”于是也而為之張朝。
而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
文王,聖人也,知道、事之實。
見王季棺見,知其精神欲見百姓,故出而見之。
【注釋】 滑山:古山名。
《戰國策·魏策》作“楚山”,《呂氏春秋·開春》作“渦山”。
疑“渦”即“滑”之訛,楚山為其别名。
栾:當從《戰國策·魏策》作“■”,下同。
■水:古河名。
和:棺材兩頭的木闆。
《呂覽》高注:“棺題曰和。
”章炳麟《新方言》六:“今浙江猶謂棺之前端曰前和頭,音如華。
” 先君:指王季。
也:據《呂氏春秋·開春》及《戰國策·魏策》當作“出”。
張朝:設朝,召集百官來朝見。
【譯文】 王季埋葬在滑山腳,■水沖擊他的墓,現出了棺材前端的木闆。
周文王說:“唉!先君一定是想要見一見群臣和老百姓吧!所以讓■水沖擊現出棺材。
”于是離開宮廷,到棺材旁為王季設朝,老百姓都見到了棺材,三天以後又改葬王季。
周文王是位聖人,明白道理和事情的實質。
看到王季的棺材現出來,知道是他的精神想要見到老百姓,所以就離開宮廷而讓老百姓都見到棺材。
【原文】 63·24曰:古今帝王死,葬諸地中,有以千萬數,無欲複出見百姓者,王季何為獨然?河、泗之濱,立家非一,水湍崩壤,棺椁露見,不可勝數,皆欲複見百姓者乎?■水擊滑山之尾,猶河、泗之流湍濱圻也。
文王見棺和露,恻然悲恨,當先君欲複出乎,慈孝者之心,幸冀之意。
賢聖恻怛,不暇思論,推生況死,故複改葬。
世俗信賢聖之言,則謂王季欲見百姓者也。
【注釋】 立家:據遞修本應作“丘冢”。
皆形近緻誤。
圻(qí其):通“碕”,岸。
當:通“倘”。
或許。
恻怛(cèdá策達):悲痛,難過。
【譯文】 回答說:古今帝王死後,埋葬在地中,成千成萬,沒有想要再出來見老百姓的,為什麼唯獨王季是這樣呢?黃河、泗水岸邊,墳墓不止一座,河水沖擊使土倒塌,棺椁露現出來的,不可勝數,是都想要再見一見老百姓嗎?■水沖擊滑山腳,如同黃河和泗水的急流沖擊河岸一樣。
周文王看到棺材兩頭的木闆露出來,心情悲傷,認為或許是先君想要再出現,這是慈孝人的心思,希望如此的心願。
賢聖心情悲痛,顧不上思索判斷,用活人的心理類推死人,所以又改葬王季。
世俗之人相信賢聖的話,就說王季想見一見老百姓。
【原文】 63·25齊景公将伐宋,師過太山,公夢二丈人立而怒甚盛。
公告晏子,晏子曰:“是宋之先,湯與伊尹也。
”公疑以為泰山神。
晏子曰:“公疑之,則嬰請言湯、伊尹之狀。
湯皙以長,頤以髯,銳上而豐下,據身而揚聲。
”公曰:“然,是已。
”“伊尹黑而短,蓬而髯,豐上而銳下,偻身而下聲。
”公曰:“然,是已。
今奈何?”晏子曰:“夫湯、太甲、武丁、祖己,天下之盛君也,不宜無後。
今唯宋耳,而公伐之,故湯、伊尹怒。
請散師和于宋。
”公不用,終伐宋,軍果敗。
夫湯、伊尹有知,惡景公之伐宋,故見夢盛怒以禁止之。
景公不止,軍果不吉。
【注釋】 據:《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作“倨”,當據校正。
己:據《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應作“乙”。
太甲、武丁、祖乙:都是商代君王。
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太甲,湯孫。
武丁,小乙子。
祖乙,河亶甲子。
” 以上事參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譯文】 齊景公将要進攻宋國,軍隊路過泰山,景公夢見兩位老人站在面前對他極為憤怒。
景公把這件事告訴了晏子,晏子說:“這是宋國人的祖先,成湯和伊尹。
”景公懷疑認為他們是泰山神,晏子說:“您懷疑是成湯和伊尹,就請讓我說說成湯和伊尹的形象。
成湯皮膚白而身材高,下巴上長滿了胡子,面部上尖下闊,昂頭挺胸聲音洪亮。
”景公說:“對,正是這模樣。
”晏子說:“伊尹皮膚黑而身材矮小,頭發蓬亂長着胡子,面部上闊下尖,曲背彎腰樣子謙恭。
”景公說:“對,正是這模樣。
現在怎麼辦呢?”晏子說:“成湯、太甲、武丁、祖乙,都是天下有盛名的君王,不應當沒有後代。
現今商的後代隻剩下宋國了,而您進攻他們,所以成湯、伊尹要發怒。
請您退兵和宋國講和。
”景公不采納,終于進攻宋國,軍隊果然吃了敗仗。
成湯、伊尹死後精神有知,憎惡景公進攻宋國,所以出現在夢中大怒以禁止景公伐宋。
景公不停止進攻宋國,軍隊果然不吉利。
【原文】 63·26曰:夫景公亦曾夢見彗星,其時彗星不出。
果不吉曰夫,然而夢見之者,見彗星其實非。
夢見湯、伊尹,實亦非也。
或時景公軍敗不吉之象也。
晏子信夢,明言湯、伊尹之形,景公順晏子之言,然而是之。
秦并天下,絕伊尹之後,遂至于今,湯、伊尹不祀,何以不怒乎? 【注釋】 事見《晏子春秋·外篇》七。
果不吉曰夫:劉盼遂說,此五字與上下文不相連,當是衍文,當删。
《晏子春秋·外篇》亦無此五字,可證。
見彗星:三字亦當是衍文。
下句文例可證。
然而是之:指同意并肯定晏子所說的成湯、伊尹的像貌。
依文意,“絕”字下當有“湯”字。
湯、伊尹不祀:《漢書·成帝紀》:“綏和元年,诏封孔吉為殷紹嘉侯。
三月,進爵為公,地百裡。
”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光武建武五年,封殷後孔安為殷紹嘉公。
十三年,改安為宋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說明成湯之靈在兩漢末嘗放而不祀。
王充此說失于考據。
【譯文】 回答說:景公也曾經夢見過彗星,當時彗星并沒有出現,然而夢見的那顆彗星,其實并不是真的彗星。
夢見成湯、伊尹,其實也并不是真的成湯、伊尹。
或許是景公的軍隊要吃敗仗而出現的不吉利的妖象。
晏子相信夢,明确地說出成湯、伊尹的形象,景公順從晏子的話,同意并肯定晏子所說的成湯、伊尹的像貌。
秦國統一天下,斷絕了成湯、伊尹的後代,竟至于當今,成湯、伊尹沒有人祭祀,怎麼卻不發怒呢? 【原文】 63·27鄭子産聘于晉。
晉侯有疾,韓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無瘳。
今夢黃熊入于寝門,其何厲鬼也?”對曰:“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昔堯殛鲧于羽山,其神為黃熊,以入于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
晉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乎?”韓子祀夏郊,晉侯有間。
黃熊,鲧之精神,晉侯不祀,故入寝門。
晉知而祀之,故疾有間。
非死人有知之驗乎? 【注釋】 晉侯:指晉平公。
參見19·9注。
韓宣子:韓起,春秋時晉國大夫。
寡君:臣子對别國使臣稱呼本國君王時用的謙稱。
望:祭祀名。
指祭山川。
瘳(chōu抽):病有所好轉。
厲鬼:《說文》段注:“厲之言烈也。
厲鬼謂虐厲之鬼。
” 大政:正卿。
晉為盟主:春秋時期,周室衰微。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在踐土大會諸侯,使晉國—時間成為各國盟主。
以上事參見《左傳·昭公七年》。
【譯文】 鄭國的子産訪問晉國。
晉侯正在生病,由韓宣子接待客人,他同子産私下交談,說:“我國君卧病,至今已三個月了,把該祭祀的山川都去祭遍了,君王的病隻見加重而不見好轉。
現在夢見黃熊進入卧室門,它是什麼惡鬼呢?”子産說:“憑你們國君的英明,您任正卿掌權,會有什麼惡鬼呢?從前堯在羽山殺了鲧,鲧的精神變成黃熊,鑽進羽山的深淵中,成為夏朝祭天時配祭的神靈,夏、商、周三代都祭祀他。
晉國作為盟主,晉侯可能沒有祭祀過鲧吧?”韓宣子祭祀夏朝所郊祀的鲧,晉侯的病就有所好轉。
黃熊,是鲧的精神變的,晉侯不祭祀它,所以它進入卧室門。
晉國知道了就祭祀它,所以晉侯的病好轉了。
這不是死人有知的證明嗎? 【原文】 63·28夫鲧殛于羽山,人知也。
神為黃熊,入于羽淵,人何以得知之?使若魯公牛哀病化為虎,在,故可實也。
今鲧遠殛于羽山,人不與之處,何能知之?且文曰:“其神為熊。
”是死也。
死而魂神為黃熊,非人所得知也。
人死世謂鬼,鬼象生人之形,見之與人無異,然猶非死人之神,況熊非人之形,不與人相似乎!審鲧死,其神為黃熊,則熊之死,其神亦或時為人,人夢見之,何以知非死禽獸之神也? 【注釋】 按本篇文例,此句前應補“曰”字。
“在”字前“虎”字宜重。
在:指有虎的生形存在。
文曰:指上文子産所說的話。
依上下文例,“熊”字上當有“黃”字。
【譯文】 回答說:鲧被殺死在羽山,這是人們所知道的事。
鲧的精神變成黃熊,進入羽山的深淵,人們根據什麼得以知道呢?假如魯國的公牛哀患病後變成老虎,老虎确實存在,所以可以肯定這件事。
鲧被殺于遠遠的羽山,人們又沒有和他在一起,怎麼能知道他變為黃熊呢?況且子産說:“鲧的精神變成了黃熊。
”這是說鲧死了。
死後魂神變成黃熊,不是人們所能知道的。
人死後世人稱為鬼,鬼的形象和活人的一樣,看見鬼和人沒有什麼不同,然而他不是死人的精神所變的,何況黃熊不是人的形狀,并不與人相似呢!如果鲧死後他的精神确實變成了黃熊,那麼黃熊死後,它的精神或許變成人形,人們在夢中見到一個人,怎麼知道不會是死去的禽獸的精神變成的呢? 【原文】 63·29信黃熊謂之鲧神,又信所見之鬼以為死人精也。
此人、物之精未可定,黃熊為鲧之神未可審也。
且夢,象也,吉兇且至,神明示象,熊罴之占,自有所為。
使鲧死其神審為黃熊,夢見黃熊,必鲧之神乎?諸侯祭山川,設晉侯夢見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