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國篇第五八

關燈
田廬(4),時自隐匿,光氣暢見(5),呂後辄知。

    始皇望見東南有天子氣。

    及起(6),五星聚于東井(7)。

    楚望漢軍,雲氣五色。

    光武且生,鳳皇集于城(8),嘉禾滋于屋。

    皇妣之身(9),夜半無燭,空中光明(10)。

    初者,蘇伯阿望舂陵氣(11),郁郁蔥蔥。

    光武起,過舊廬,見氣憧憧上屬于天(12)。

    五帝三王初生始起,不聞此怪。

    堯母感于赤龍(13),及起,不聞奇祐(14)。

    禹母吞薏苡(15),将生得玄圭(16)。

    契母咽燕子(17)。

    湯起,白狼銜鈎(18)。

    後稷母履大人之迹(19)。

    文王起,得赤雀(20)。

    武王得魚、烏(21)。

    皆不及漢太平之瑞。

     【注釋】 (1)貫:據遞修本當作“贳”。

    形近而誤。

    贳(shì士):賒欠。

    《漢書·高帝紀》:“高祖好酒及色,常從王媪武負贳酒。

    ”顔注:“贳,賒也。

    ” (2)負:古音如“倍”,常與“倍”通用。

    此“負雠”即《史記·高祖本紀》所謂“每酤,留飲酒,雠數倍也。

    ”雠(chóu仇):售。

     (3)夜行斬蛇,蛇妪悲哭:參見9·11節。

     (4)呂後:參見3·4注(12)。

    田廬:鄉間的茅屋。

     (5)光氣:象征吉祥的光和氣。

    古代迷信說法,新帝王将興起,就有光氣在他所處之地反映出來。

    見:同“現”。

     (6)起:指劉邦興起進入鹹陽的時候。

     (7)五星:參見52·16注(3)。

    東井:參見32·3注(1)。

    五星聚于東井:按照迷信說法,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政治區域是相互配屬的,天象的變化直接預示政治的變化。

    據古書記載,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鹹陽,正好遇上五星聚集于東井這一方,因為和東井相應的地區是秦國,所以這一星象被看成是劉邦将當皇帝的吉兆。

    以上事參見《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8)城:指濟陽城,在今河南蘭考東北,劉秀出生在這裡。

     (9)皇妣(bǐ彼):古代稱死去的母親為“妣”域“皇妣”,這裡指劉秀的母親。

    身:懷孕,這裡指分娩。

     (10)空:參照本書《吉驗篇》“室内自明”當作“室”。

     (11)蘇伯阿:西漢末年人。

    舂陵:即白水鄉。

    參見58·5注(10)。

     (12)憧憧(chōng充):形容搖曳不定的樣子。

    屬(hǔ主):接。

    以上事參見《太平禦覽》八七二引《東觀漢記》。

     (13)事見《淮南子·修務訓》。

     (14)祐:福祐,這裡指祥瑞。

     (15)薏苡:參見15·1注(2)。

     (16)玄:青色。

    圭:參見38·14注(9)。

     (17)契:參見3·2注(3)。

    商原是東夷旁支,以鳥為圖騰。

    後人為神化他,才産生了“吞玄鳥卵而生”的說法。

    燕子:燕卵。

     (18)白狼銜鈎:傳說湯當王的時候,有天神手牽白狼,狼口中銜着金鈎,進入湯的宮廷。

    參見《藝文類聚》九十九引《田俅子》及《帝王世紀》。

     (19)後稷:參見1·3注(7)。

    相傳其母姜嫄偶履大人足印,感而生子,以為不祥,一度把他遺棄,故名棄。

    大人之迹,巨人的腳印。

    事見《史記·周本紀》。

     (20)得赤雀:參見12·1注(1)。

     (21)武王得魚、烏:參見12·1注(2)。

     【譯文】 漢高祖的母親懷孕的時候,有條蛟龍伏在她的身上,她在夢中與神交配。

    高祖喜歡喝酒常去賒酒喝,每逢高祖去喝酒酒店出售的酒就會翻倍。

    等到喝醉了留在酒店中躺卧,他的身上經常有神怪現象出現。

    高祖在晚上行走斬了一條蛇,蛇的母親因此而悲哭。

    高祖與呂後一起到鄉下去居住,有時他獨自隐藏在山野之中,會有光氣很明顯的出現,所以呂後往往知道他隐藏在哪裡。

    秦始皇望見東南方有天子氣出現。

    等到劉邦興起攻入鹹陽之時,五星正好聚集在東井這一方。

    項羽的軍隊望見劉邦的軍隊,有五色雲氣圍繞。

    光武帝将要出生的時候,鳳凰停落在濟陽城,嘉禾生長在庭院中。

    劉秀的母親分娩時,半夜裡沒有點燭,室中卻自然明亮。

    當初,蘇伯阿望見舂陵鄉的雲氣,極為旺盛。

    光武帝興起後,路過舊居,看見雲氣搖曳不定上接于天。

    五帝三王剛生下和興起之時,沒有聽說有這類怪現象。

    堯的母親與赤龍交配而生堯,等到堯興起之時,再沒有聽說有什麼奇異的祥瑞出現。

    禹的母親因為吃了薏苡而懷孕生了禹,将要生禹時,得到一塊青色的玉圭。

    契的母親因為吞食了燕卵而懷孕生了契。

    商湯将興起的時候,有天神牽着銜着金鈎的白狼進入他的宮廷。

    後稷的母親因為踩了巨人的腳印而懷孕生了稷。

    周文王将興起的時候,得到赤雀銜來的天書。

    周武王将伐纣,遇到白魚和赤烏的祥瑞。

    以上這些都不如漢代天下太平的祥瑞。

     【原文】 58·9黃帝、堯、舜,鳳皇一至。

    凡諸衆瑞,重至者希。

    漢文帝黃龍、玉棓(1)。

    武帝黃龍、麒麟、連木(2)。

    宣帝鳳皇五至,麒麟、神雀、甘露、醴泉、黃龍、神光(3)。

    平帝白雉、黑雉。

    孝明麒麟、神雀、甘露、醴泉、白雉、黑雉、芝草、連木、嘉禾,與宣帝同奇,有神鼎、黃金之怪(4)。

    一代之瑞,累仍不絕,此則漢德豐茂,故瑞祐多也。

    孝明天崩(5),今上嗣位(6),元二之間(7),嘉德布流。

    三年,零陵生芝草五本(8)。

    四年,甘露降五縣。

    五年,芝複生六年(9);黃龍見,大小凡八(10)。

    前世龍見不雙,芝生無二,甘露一降,而今八龍并出,十一芝累生,甘露流五縣,德惠盛熾(11),故瑞繁夥也。

    自古帝王,孰能緻斯? 【注釋】 (1)棓(bēi杯):通“杯”。

    黃龍、玉棓:據《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有象征祥瑞的黃龍出現在成紀(今甘肅秦安北)。

    十七年(公元前163年),得到一個玉杯,上刻“人主延壽”四個字。

    以上事參見《漢書·文帝紀》、《漢書·郊祀志》。

     (2)連木:指枝條伸出又長回到主幹上的樹。

     (3)參見51·3注(2)及57·7節記漢宣帝事。

     (4)神鼎、黃金之怪:參見57·7注(24)“金出”、“鼎現”條。

     (5)崩:參見4·4注(11)。

     (6)今上:當今皇帝,指漢章帝。

     (7)元二之間:漢章帝建初元年到二年(公元76~77年)之間。

     (8)零陵:古郡名,在今湖南西南部一帶。

    五本:五棵。

    本:草木花卉一株稱一本。

     (9)六年:當作“六本”。

    三年芝生五本,五年複生六本,故雲十一芝累生。

    《驗符篇》雲:“建初三年,零陵生芝草五本;五年,複生六本,并前凡十一本。

    ”與此篇及《後漢書·章帝紀》并相應。

    今作“六年”,顯訛之。

     (10)大小凡八:據《後漢書·章帝紀》記載建初五年(公元80年),有八條黃龍出現在零陵郡泉陵湘水中,八龍嬉戲,其二大如馬,有角,其六大如駒,無角。

     (11)熾(chì赤):強盛。

     【譯文】 黃帝、堯、舜在位的時候,鳳凰隻出現過一次。

    一般說來各種祥瑞重複出現的很少見。

    漢文帝時出現黃龍、玉杯。

    漢武帝時出現黃龍、麒麟、連木。

    漢宣帝時鳳凰五次出現,麒麟、神雀、甘露、醴泉、黃龍、神光也出現過。

    漢平帝時出現白雉、黑雉。

    漢明帝時出現麒麟、神雀、甘露、醴泉、白雉、黑雉、芝草、連木、嘉禾,與漢宣帝時同樣的奇瑞,又有神鼎、黃金出現的怪事。

    一個朝代的祥瑞,多次頻繁不斷地出現,這就是漢代功德美盛,所以祥瑞就多。

    漢明帝死後,當今皇上繼承帝位,在建初元年二年之間,美德遍及全國。

    建初三年,零陵郡長了五棵靈芝草。

    建初四年,甘露普降達五個縣。

    建初五年,靈芝草又生了六棵;黃龍出現,大小共計八條。

    前代有龍出現不會成雙,靈芝草不會長兩棵,甘露隻降一次,而現在八條龍同時出現,十一棵靈芝草先後長出來,甘露遍及五個縣,漢章帝的功德恩惠昌盛,所以祥瑞極多。

    自古以來的帝王,誰能招來這樣多的祥瑞呢? 【原文】 58·10儒者論曰:“王者推行道德,受命于天。

    ”《論衡·初秉》以為王者生禀天命(1)。

    性命難審(2),且兩論之。

    酒食之賜,一則為薄,再則為厚。

    如儒者之言,五代皆一受命,唯漢獨再(3),此則天命于漢厚也。

    如審《論衡》之言,生禀自然,此亦漢家所禀厚也。

    絕而複屬,死而複生。

    世有死而複生之人,人必謂之神。

    漢統絕而複屬,光武存亡(4),可謂優矣。

     【注釋】 (1)秉:據遞修本當作“禀”。

    前有《初禀篇》,王充喜引用本人之文。

     (2)性:指生命。

    性命:王充指的是人的生命和決定人的生死夭壽與富貴貧賤的“命”。

     (3)唯漢獨再:指劉邦和劉秀各受天命一次。

     (4)存亡:指恢複已經滅亡了的朝代帝系。

     【譯文】 俗儒議論說:“統治天下的人因為提倡和奉行道德,所以從上天承受了當帝王的‘命’。

    ”《論衡·初禀》篇中認為統治天下的人生來就承受了天命。

    關于“性”和“命”的問題很難弄清楚。

    姑且把上述兩種不同的說法都論述一下。

    賞賜酒食,給一次就稱為薄,給兩次就稱為厚。

    按照俗儒的說法,唐、虞、夏、商、周五代都隻承受了一次天命,唯獨漢朝兩次承受了天命,這就是天命對于漢朝優厚了。

    如果确實像《論衡》所說的那樣,人的“性命”是承受了氣而自然形成的,這也說明漢朝承受的氣是特别優厚的。

    因為帝系斷了又重新接續下去,這和人死了之後又重新活過來是一樣的。

    世上如果有死而複生的人,人們一定認為他是神。

    漢朝世代相傳的帝位斷絕了又重新接續下去,光武帝恢複保存了已經滅亡了的朝代,可以說承受的氣是特别優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