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篇第五七
關燈
小
中
大
布新曆法重新确定每年的正月初一在哪一天,叫“定正朔”。
奉不奉行新曆法,是服不服從新王朝的主要标志之一。
服色:參見51·12注(3)。
(5)遑(huáng皇):閑暇,空閑。
以上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6)代:當為“世”字。
這是唐人避諱所改,今本沿用。
(7)上帝:從西漢高祖劉邦至東漢章帝,實際上經曆了十四個皇帝,這裡是以三十年為一世,舉其大數而言。
(8)持:當作“治”,此亦系唐朝人避高宗諱而改之。
(9)平帝:漢平帝劉衎。
在位五年。
元始五年(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
(10)中興:指一個王朝衰敗之後又複興。
【譯文】 孔子說:“如果有聖人興起統治天下,必須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
”經過三十年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漢朝興起,到漢文帝時已經二十多年了,賈誼首先建議,修改正月初一的日子,改變服色,改變各種制度,确定官職名稱,興辦禮樂儀式。
漢文帝剛登上帝位,謙讓說還來不及顧到這些改革。
按照賈誼的建議,漢文帝時天下就已經太平了。
漢朝興建二十多年,應驗了孔子“必須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的話。
漢朝三十年的年數已經滿了,太平已經成功,賈誼明白這一點。
何況至今已将近三百年了,說天下還不太平,這就錯了。
況且孔子所說的一世,是三十年。
漢家天下已經曆了三百年,十位皇帝功德顯耀,說天下還沒有太平怎麼行呢?漢文帝的時候,本來天下已經太平了,曆代都達到了太平。
到了漢平帝時,前漢已經滅亡,光武皇帝複興了漢朝,再次導緻了天下太平。
【原文】 57·7問曰:“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無瑞,謂之太平,如何?”曰:夫帝王瑞應,前後不同,雖無物瑞,百姓甯集,風氣調和,是亦瑞也。
何以明之?帝王治平,升封太山(1),告安也。
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變(2),治未平,氣未和。
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無雲,太平之應也,治平氣應。
光武之時,氣和人安,物瑞等至。
人氣已驗(3),論者猶疑。
孝宣皇帝元康二年(4),鳳皇集于太山,後又集于新平(5)。
四年,神雀集于長樂宮(6),或集于上林(7),九真獻麟(8)。
神雀二年(9),鳳皇、甘露降集京師(10)。
四年,鳳皇下杜陵及上林(11)。
五鳳三年(12),帝祭南郊(13),神光并見,或興子谷(14),燭耀齋宮(15),十有餘日(16)。
明年,祭後土(17),靈光複至,至如南郊之時。
甘露、神雀降集延壽、萬歲宮(18)。
其年三月,鸾鳳集長樂宮東門中樹上(19)。
甘露元年(20),黃龍至,見于新豐(21),醴泉滂流(22)。
彼鳳皇雖五六至,或時一鳥而數來,或時異鳥而各至,麒麟、神雀、黃龍、鸾鳥、甘露、醴泉,祭後土天地之時,神光靈耀,可謂繁盛累積矣。
孝明時雖無鳳皇,亦緻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23),金出鼎見(24),離木複合(25)。
五帝三王,經傳所載瑞應,莫盛孝明。
如以瑞應效太平,宣、明之年倍五帝、三王也。
夫如是,孝宣、孝明可謂太平矣。
【注釋】 (1)封:封禅。
參見24·1注(6)。
太山:即泰山。
(2)以上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3)人:指“人安”。
氣:指“氣和”。
(4)元康:漢宣帝年号,公元前65~前62年。
(5)新平:古地名,在今陝西彬縣。
(6)神雀:傳說中的一種神鳥。
長樂宮:參見50·1注(6)。
(7)上林:參見50·1注(5)。
(8)九真:參見50·19注(7)。
(9)神雀:即“神爵”。
漢宣帝年号,公元前61~前58年。
(10)京師:指西漢的都城長安。
(11)杜陵:古縣名。
西漢元康元年(前65)改杜縣置,因宣帝築陵于東原上,故名。
治今陝西西安市東南。
(12)五鳳:漢宣帝年号,公元前57~前54年。
(13)南郊:古代帝王祭天在都城的南郊。
(14)子:據《漢書·宣帝紀》應為“于”。
(15)齋宮:帝王在祭祀前舉行齋戒(忌葷腥、戒酒、沐浴更衣)的地方。
(16)日:據《漢書·宣帝紀》應作“刻”。
刻:古代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晝夜分為一百刻。
(17)後土:土地神。
(18)延壽:延壽宮,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上。
萬歲宮:在今山西萬榮西南。
(19)鸾(luán巒)鳳:傳說中鳳凰的一種。
(20)甘露:漢宣帝年号,公元前53~前50年。
(21)新豐:古縣名,在今陝西臨潼東北。
(22)滂流:湧流,形容流量很大。
(23)“麟”字前脫一“麒”字。
紫芝:紫色的靈芝草。
嘉禾:長得特别茁壯、與衆不同的禾。
(24)金出:指漢明帝時巢湖(在今安徽)裡發現黃金十餘斤。
鼎見:指漢明帝時,在廬江郡(今安徽廬江縣一帶)挖出一個銅鼎。
以上事參見《後漢書·明帝紀》、本書《驗符篇》。
(25)離木複合:《指瑞篇》:“孝武皇帝西巡狩,。
。
又有木枝出複合于本。
” 【譯文】 有人問:“漢文帝時有祥瑞出現,可以稱為天下太平,光武皇帝時沒有祥瑞出現,稱之為天下太平,怎麼行呢?”回答說:帝王的祥瑞,前後出現的不相同,雖然沒有具體的事物表現祥瑞,但是老百姓安定,風調雨順,這些也都是祥瑞。
用什麼證明這一點呢?帝王治理天下太平時,就要登上泰山
奉不奉行新曆法,是服不服從新王朝的主要标志之一。
服色:參見51·12注(3)。
(5)遑(huáng皇):閑暇,空閑。
以上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6)代:當為“世”字。
這是唐人避諱所改,今本沿用。
(7)上帝:從西漢高祖劉邦至東漢章帝,實際上經曆了十四個皇帝,這裡是以三十年為一世,舉其大數而言。
(8)持:當作“治”,此亦系唐朝人避高宗諱而改之。
(9)平帝:漢平帝劉衎。
在位五年。
元始五年(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
(10)中興:指一個王朝衰敗之後又複興。
【譯文】 孔子說:“如果有聖人興起統治天下,必須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
”經過三十年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漢朝興起,到漢文帝時已經二十多年了,賈誼首先建議,修改正月初一的日子,改變服色,改變各種制度,确定官職名稱,興辦禮樂儀式。
漢文帝剛登上帝位,謙讓說還來不及顧到這些改革。
按照賈誼的建議,漢文帝時天下就已經太平了。
漢朝興建二十多年,應驗了孔子“必須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的話。
漢朝三十年的年數已經滿了,太平已經成功,賈誼明白這一點。
何況至今已将近三百年了,說天下還不太平,這就錯了。
況且孔子所說的一世,是三十年。
漢家天下已經曆了三百年,十位皇帝功德顯耀,說天下還沒有太平怎麼行呢?漢文帝的時候,本來天下已經太平了,曆代都達到了太平。
到了漢平帝時,前漢已經滅亡,光武皇帝複興了漢朝,再次導緻了天下太平。
【原文】 57·7問曰:“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無瑞,謂之太平,如何?”曰:夫帝王瑞應,前後不同,雖無物瑞,百姓甯集,風氣調和,是亦瑞也。
何以明之?帝王治平,升封太山(1),告安也。
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變(2),治未平,氣未和。
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無雲,太平之應也,治平氣應。
光武之時,氣和人安,物瑞等至。
人氣已驗(3),論者猶疑。
孝宣皇帝元康二年(4),鳳皇集于太山,後又集于新平(5)。
四年,神雀集于長樂宮(6),或集于上林(7),九真獻麟(8)。
神雀二年(9),鳳皇、甘露降集京師(10)。
四年,鳳皇下杜陵及上林(11)。
五鳳三年(12),帝祭南郊(13),神光并見,或興子谷(14),燭耀齋宮(15),十有餘日(16)。
明年,祭後土(17),靈光複至,至如南郊之時。
甘露、神雀降集延壽、萬歲宮(18)。
其年三月,鸾鳳集長樂宮東門中樹上(19)。
甘露元年(20),黃龍至,見于新豐(21),醴泉滂流(22)。
彼鳳皇雖五六至,或時一鳥而數來,或時異鳥而各至,麒麟、神雀、黃龍、鸾鳥、甘露、醴泉,祭後土天地之時,神光靈耀,可謂繁盛累積矣。
孝明時雖無鳳皇,亦緻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23),金出鼎見(24),離木複合(25)。
五帝三王,經傳所載瑞應,莫盛孝明。
如以瑞應效太平,宣、明之年倍五帝、三王也。
夫如是,孝宣、孝明可謂太平矣。
【注釋】 (1)封:封禅。
參見24·1注(6)。
太山:即泰山。
(2)以上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3)人:指“人安”。
氣:指“氣和”。
(4)元康:漢宣帝年号,公元前65~前62年。
(5)新平:古地名,在今陝西彬縣。
(6)神雀:傳說中的一種神鳥。
長樂宮:參見50·1注(6)。
(7)上林:參見50·1注(5)。
(8)九真:參見50·19注(7)。
(9)神雀:即“神爵”。
漢宣帝年号,公元前61~前58年。
(10)京師:指西漢的都城長安。
(11)杜陵:古縣名。
西漢元康元年(前65)改杜縣置,因宣帝築陵于東原上,故名。
治今陝西西安市東南。
(12)五鳳:漢宣帝年号,公元前57~前54年。
(13)南郊:古代帝王祭天在都城的南郊。
(14)子:據《漢書·宣帝紀》應為“于”。
(15)齋宮:帝王在祭祀前舉行齋戒(忌葷腥、戒酒、沐浴更衣)的地方。
(16)日:據《漢書·宣帝紀》應作“刻”。
刻:古代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晝夜分為一百刻。
(17)後土:土地神。
(18)延壽:延壽宮,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上。
萬歲宮:在今山西萬榮西南。
(19)鸾(luán巒)鳳:傳說中鳳凰的一種。
(20)甘露:漢宣帝年号,公元前53~前50年。
(21)新豐:古縣名,在今陝西臨潼東北。
(22)滂流:湧流,形容流量很大。
(23)“麟”字前脫一“麒”字。
紫芝:紫色的靈芝草。
嘉禾:長得特别茁壯、與衆不同的禾。
(24)金出:指漢明帝時巢湖(在今安徽)裡發現黃金十餘斤。
鼎見:指漢明帝時,在廬江郡(今安徽廬江縣一帶)挖出一個銅鼎。
以上事參見《後漢書·明帝紀》、本書《驗符篇》。
(25)離木複合:《指瑞篇》:“孝武皇帝西巡狩,。
。
又有木枝出複合于本。
” 【譯文】 有人問:“漢文帝時有祥瑞出現,可以稱為天下太平,光武皇帝時沒有祥瑞出現,稱之為天下太平,怎麼行呢?”回答說:帝王的祥瑞,前後出現的不相同,雖然沒有具體的事物表現祥瑞,但是老百姓安定,風調雨順,這些也都是祥瑞。
用什麼證明這一點呢?帝王治理天下太平時,就要登上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