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類篇第五五

關燈
家臣。

    子路遣門人為臣:按照周朝的奴隸制度,隻有大夫才能有家臣,孔子這時已經不是大夫了,沒有家臣,子路叫門人充當孔子的家臣,負責料理後事,是準備以大夫之禮來安葬孔子。

     (8)病間:指病情轉輕。

     (9)曰:孔子說。

     (10)由:仲由,即子路。

     (11)為:通“僞”。

    假裝。

    此事參見《論語·子罕》。

     (12)人君:統治者的通稱。

    這裡指大夫。

     (13)季氏:指季康子。

    參見28·26注(1)。

    旅:古代祭山稱“旅”。

    太山:即泰山。

     (14)林放:魯國人,曾向孔子問過禮,得到孔子的賞識。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按照周禮規定,隻有周天子、諸侯才有資格舉行“旅”祭,季孫氏是大夫,所以孔子對其加以譏諷,說季孫氏居然去祭山,泰山之神難道還不如林放知禮,竟然接受不合符禮的祭祀。

    以上事參見《論語·八佾》。

    (15)大人:聖人,賢人。

    大人與天地合德:指聖人的德行與上天完全一緻。

    參見《周易·乾卦·文言》。

     【譯文】 又問:“魯國季孫氏賜給曾子一張席子,曾子病了就睡在這張席子上。

     侍童說:‘華麗漂亮的席子,是大夫享用的席子。

    ’曾子聽了感到慚愧,叫曾元撤換了這張席子。

    按禮制,大夫享用的席子,士子不能躺在上面。

    而今周公,隻是臣子,用天子的禮節安葬他,他的魂魄如果有靈知,将會安心不會呢?”回答說:“成王這樣做,是上天授意的,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責難說:“季孫氏賜給曾子的大夫享用的席子,難道是曾子自己制造的嗎?為什麼偏偏會感到不安呢?孔子病重,子路派門人充當孔子的家臣。

    孔子病勢轉輕,就說:‘很久以來,仲由就幹這種弄虛作假的事了!我本來沒有家臣,卻硬裝做有家臣。

    我欺騙誰呢?欺騙上天嗎?”孔子這段話是責備子路的。

    自己不是大夫,子路派門人充當家臣,不符合天的心意,而随便這樣做,這是欺騙上天。

    周公也不是天子,用孔子的心比照周公的心,周公一定會感到不安。

    季孫氏旅祭于泰山,孔子說:“竟然認為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知禮啊!”憑曾子的低下地位,尚且拒絕作違背周禮的事,周公是大聖人,怎麼能夠安心于用天子的禮節來安葬自己呢?竟然認為周公不如曾子嗎?據此推究這件事,周公會感到不安的。

    聖人的德行與天地完全一緻,周公感到不安,上天也會感到不安,為什麼有意降下雷雨用來譴責成王呢?” 【原文】 55·13又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1)’。

    武王之命,何可代乎?”應曰:“九齡之夢(2),天奪文王年以益武王(3)。

    克殷二年之時(4),九齡之年未盡,武王不豫(5),則請之矣。

    人命不可請,獨武王可。

    非世常法,故藏于金縢;不可複為,故掩而不見。

    ”難曰:“九齡之夢,武王已得文王之年未(6)?”應曰:“已得之矣。

    ”難曰:“已得文王之年,命當自延。

    克殷二年,雖病猶将不死,周公何為請而代之?”應曰:“人君爵人以官,議定,未之即與,曹下案目(7),然後可諾。

    天雖奪文王年以益武王,猶須周公請,乃能得之。

    命數精微(8),非一卧之夢所能得也。

    ”應曰:“九齡之夢能得也(9)。

    ”難曰:“九齡之夢,文王夢與武王九齡,武王夢帝予其九齡,其天已予之矣,武王已得之矣,何須複請?人且得官,先夢得爵(10),其後莫舉,猶自得官(11)。

    何則?兆象先見,其驗必至也。

    古者謂年為齡,已得九齡,猶人夢得爵也。

    周公因必效之夢,請之于天,功安能大乎?” 【注釋】 (1)引文參見《論語·顔淵》。

    這是子夏對司馬牛說的話。

     (2)九齡之夢:指周武王做了一個上帝給他增壽九年的夢。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汝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文王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

    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

    ’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 (3)奪:減損。

     (4)克殷二年之時:推翻殷王朝後的第二年。

    傳說武王病重,周公請求代死就是在這一年。

     (5)不豫:古代指帝王生病。

     (6)未:否。

     (7)曹:尚書曹。

    參見34·9注(7)。

    案目:經辦公文的官吏。

     (8)命數:指壽命長短。

     (9)對這一句話,前人認為,此九字為衍文。

    語義難明,疑有訛倒。

    疑是注語,誤入正文,當删。

     (10)爵(què确):通“雀”。

    “爵”和“雀”相通,得雀就意味着将得官爵。

     (11)猶自得官:王充認為,人将遇見吉事(如當官、升遷),事先一定會出現預兆(如作夢)。

    有了預兆,即使吉事暫時沒有實現,最後還是要實現的。

    參見本書《訂鬼篇》。

     【譯文】 又問:“‘死生是命運安排,富貴由上天決定。

    ’武王的命,怎麼可以代替呢?”回答說:“周武王作了增加九年壽命的夢,上天減損文王的壽數用以加給武王。

    推翻殷王朝後的第二年,所增加的九年壽數還沒有完,武王生了病,周公就請求上天願代武王去死。

    一般人的壽命是不可以請求上天延長的,唯獨武王的可以。

    這不是世上常用的方法,因此将冊書藏在金縢中;這種事不可能再做第二次,所以掩藏起來不讓人看見。

    ”責難說:“武王做‘九齡之夢’時,已得到文王的壽數沒有呢?”回答說:“已經得到九年的壽數。

    ”責難說:“已經得到文王的壽數,武王的命應當自然延長,推翻殷王朝後的第二年,即使病了仍然不會死的,周公為什麼請求代他去死呢?”回答說:“君王用官爵授予人,議論定了,并不立刻給他官爵,要通過尚書曹下達給經辦文書的官吏寫成奏章,然後由君王批準才授予官爵。

    上天雖然減損文王的壽數用來加給武王,仍然必須經過周公請求,才能得到它。

    人的壽命長短極其精細微妙,不是做一個夢所能得到的。

    ”責難說:“九齡之夢,講的是文王在夢中給武王九年的壽數,武王就夢見上帝給予他九年壽數,這麼說來,上天已經給予他了,武王已經得到它了,何必要再行請求呢?某人将要得官做,事先會夢見得到雀子,以後即使沒有人推薦,他還是會得到官爵的。

    為什麼呢?預兆事先出現,其效驗一定會實現。

    古人稱年為齡,已經得到九齡,如同人夢見得雀一樣。

    周公憑借武王所做的必然會有效驗的夢,對天請求代死,功績怎麼稱得上大呢?” 【原文】 55·14又問曰:“功無大小,德無多少,人須仰恃賴之者,則為美矣。

     使周公不代武王,武王病死,周公與成王而緻天下太平乎?”應曰:“成事,周公輔成王而天下不亂。

    使武王不見代,遂病至死,周公緻太平何疑乎?”難曰:“若是,武王之生無益,其死無損,須周公功乃成也。

    周衰,諸侯背畔(1),管仲九合諸侯(2),一匡天下。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3)。

    ’使無管仲,不合諸侯,夷狄交侵,中國絕滅(4),此無管仲有所傷也。

    程量有益,管仲之功,偶于周公。

    管仲死,桓公不以諸侯禮葬,以周公況之,天亦宜怒,微雷薄雨不至,何哉?豈以周公聖而管仲不賢乎?夫管仲為反坫(5),有三歸(6),孔子譏之,以為不賢(7)。

    反坫、三歸,諸侯之禮,天子禮葬,王者之制,皆以人臣,俱不得為。

    大人與天地合德。

    孔子,大人也,譏管仲之僭禮(8),皇天欲周公之侵制,非合德之驗。

    《書》家之說,未可然也。

    ” 【注釋】 (1)畔:通“叛”。

     (2)九:表示次數多,非實指。

     (3)被(pī披):通“披”。

    左衽(rèn任):衣襟向左開。

    被發左衽:這是當時少數民族的習俗。

    引文參見《論語·憲問》。

     (4)中國:參見16·11注(3)。

     (5)反坫(diàn店):古代君王招待别國君王時,獻酒後放置空杯子的土台。

    (6)三歸:舊注解釋不一。

    相傳是藏錢币的府庫。

    楊伯峻釋為“市租”,可備考。

     (7)以上事參見《論語·八佾》。

     (8)僭(jiàn建):超越本分。

     【譯文】 又問:“功績無論大小,德行無論多少,别人必須仰仗依靠他的人,那就是完美的了。

    假使周公不祈求代替武王去死,武王病死了,周公與成王能導緻天下太平嗎?”回答說:“據已有的事例,證明用公輔佐成王而天下沒有混亂。

    假使武王不被周公替代,終于生病至死,周公照樣能導緻太平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呢?”責難說:“如果是這樣,武王活着沒有什麼益處,他死了,也沒有什麼損失,隻要有周公的功業也就成了。

    周朝衰微,諸侯背叛,管仲多次會盟諸侯,糾正天下諸侯的行動。

    孔子說:‘如果沒有管仲,恐怕我們都會披散頭發,衣襟向左開了。

    ’假使沒有管仲,不會盟諸侯,邊遠的夷族狄族交相侵入,中原各諸侯國會被消滅,這就是沒有管仲會帶來的損害。

    衡量帶來的好處,管仲的功勞,和周公并列。

    管仲死後,齊桓公不用諸侯的禮節安葬他,與周公相比較,天也應當發怒,卻連小雷小雨都沒有出現,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由于周公是聖人而管仲不是賢人嗎?管仲造反坫,擁有三歸,孔子譏諷他,認為他不賢良。

    擁有反坫、三歸是諸侯的禮節,用天子的禮節安葬,是君王的禮制,因為都是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