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篇第五四

關燈
),則萬物之有葉者寡矣(6)。

    ”如孔子之言(7),萬物之葉自為生也。

    自為生也,故能并成。

    如天為之,其遲當若宋人刻楮葉矣。

    觀鳥獸之毛羽,毛羽之采色,通可為乎(8)?鳥魯未能盡實。

     【注釋】 (1)華(huā花):同“花”。

     (2)文章:錯綜華美的色彩或花紋。

     (3)宋:春秋時宋國。

    參見16·26注(5)。

    楮(chǔ楚):楮樹,樹皮纖維為造紙原料。

    楮字下有原本校語“一本作約”。

     (4)孔子:《列子·說符篇》、《韓非子·喻老篇》、《淮南子·泰族訓》并作“列子”。

    又“地”上當有“天”字。

    《列子》、《韓非子》、《淮南子》并作“天地”。

    上文“謂天為文字,複為華葉乎”,可證。

    列子:即列禦寇,亦作圄寇、圉寇。

    相傳為戰國時道家,鄭國人。

    《莊子》中有許多關于他的傳說。

    道家尊他為前輩。

    相傳他著有《列子》一書。

    原書早佚,今本《列子》可能是晉代人假托的著作。

     (5)“地”字上應補“天”字。

    見上注(4)。

     (6)引文參見《韓非子·喻老》。

     (7)孔子:當為“列子”,見上注(4)。

     (8)通:“通”字不辭,當作“遏”。

    通“曷”。

     【譯文】 草木的生長,花葉蒼翠茂盛,都有曲折的紋脈,像文字圖案一樣,要說那些人手上的文字是天寫成的,那麼花葉又該是天造的嗎?宋國有人用木頭刻成楮樹葉,三年才刻成功。

    列子說:“如果天地三年才生成一片葉子,那麼萬物中有葉子的就太少了。

    ”正如列子所說的,萬物的葉子是自然而然地生出來的。

    因為是自己生出來的,所以才能同時長出許多葉子。

    如果說是天有意識創造的,那麼葉子的生長就會像宋人刻楮葉那樣緩慢了。

    觀察鳥獸的毛羽,毛羽上的各種彩色,難道可以有意識地創造出來嗎?隻用鳥獸作比喻,還不能完全證實這個道理。

     【原文】 54·11春觀萬物之生,秋觀其成,天地為之乎?物自然也?如謂天地為之,為之宜用手,天地安得萬萬千千手,并為萬萬千千物乎?諸物在天地之間也,猶子在母腹中也。

    母懷子氣,十月而生,鼻口耳目,發膚毛理(1),血脈脂腴(2),骨節爪齒,自然成腹中乎?母為之也?偶人千萬(3),不名為人者,何也?鼻口耳目,非性自然也(4)。

     【注釋】 (1)理:皮膚的紋理。

     (2)血:血液。

    脈:脈絡。

    脂:脂肪。

    腴(yú魚):肥肉。

     (3)偶人:木人、泥人之類的假人。

     (4)性:天生的。

     【譯文】 春天觀看萬物的生長,秋天觀看萬物的成熟,是天地有意識地制造出來的呢?還是萬物自然生成的呢?如果認為是天地制造的,制造應當用手,天地怎麼會有千千萬萬隻手,同時制造出千千萬萬的東西呢?各種東西在天地之間,如同子女在母親的腹中。

    母親懷上了産生子女的氣,足十個月就生下孩子,孩子的鼻口耳目,頭發皮膚汗毛紋理,血液脈絡脂肪肥肉,骨骼關節指甲牙齒,是在母腹中自然長成的呢?還是母親有意制造的呢?木人、泥人雖然成千上萬,不能稱之為人,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的鼻口耳目,并不是天生自然如此的。

     【原文】 54·12武帝幸王夫人(1),王夫人死,思見其形。

    道士以方術作夫人形(2),形成,出入宮門,武帝大驚,立而迎之,忽不複見。

    蓋非自然之真,方士巧妄之僞(3),故一見恍忽(4),消散滅亡。

    有為之化,其不可久行,猶王夫人形不可久見也。

    道家論自然,不知引物事以驗其言行,故自然之說未見信也(5)。

     【注釋】 (1)武帝幸王夫人:“王夫人”當是“李夫人”之誤。

    本書《亂龍篇》紀此事正作李夫人。

    《漢書·外戚傳》:“李夫人死,方士少翁緻其神。

    ”王充據此而言。

    惟《史記·封禅書》作王夫人事,後學經據《史記》,改本文為“王夫人”。

     (2)道士:參見47·4注(20)。

    方術:法術。

     (3)方士:即道士。

    漢代著作中兩詞通用不别,指好求神仙方術的人。

    如秦始皇時“入海求仙”的徐福;漢文帝時“望氣取鼎”的新垣平;漢武帝時自言能“緻鬼”見李夫人的李少翁等皆是。

     (4)恍忽:同“恍惚”。

    不清楚,不真切。

     (5)見:被。

     【譯文】 漢武帝龐愛李夫人,李夫人死後,漢武帝想看到她的形體,道士用法術作出了李夫人的形象,形象作成後,在宮門内外出入,漢武帝很驚異,站起來去迎接她,忽然形象不再出現。

    因為這不是自然産生的真實形象,而是道士弄虛作假搞出來的假象,所以一出現就不清楚,很快就消散滅亡了。

    人為的變化,它是不能長久存在的,如同李夫人的形象不可能長時間出現一樣。

    道家論述自然的道理,不知道引用具體的事物來證明自己的言行,因而他們的自然之說沒有被人們所相信。

     【原文】 54·13然雖自然,亦須有為輔助。

    耒耜耕耘(1),因春播種者(2),人為之也。

    及谷入地,日夜長夫(3),人不能為也。

    或為之者,敗之道也。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長者(4),就而揠之(5),明日枯死(6)。

    夫欲為自然者,宋人之徒也(7)。

     【注釋】 (1)耒耜(lěi sì壘四):古代一種翻土的農具。

    耘(yǔn雲):除草。

     (2)因:順應,趁着。

     (3)夫:據遞修本應作“大”。

     (4)闵(mǐn敏):憂慮,擔心。

     (5)揠(yà亞):拔。

     (6)以上事參見《孟子·公孫醜上》。

     (7)徒:類。

     【譯文】 然而萬物雖說是自然而然産生的,但也還需要人的有意識的行動給予輔助。

    使用耒耜耕地除草,順應春時節令播種,這就是人有意識的行動。

    等到谷種播入地中,一天天長大,人就不能改變它了。

    如果有人想改變它的生長,那隻能是一種損害它的做法。

    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莊稼長得不快,就到地裡去拔高它,第二天莊稼全枯死了。

    那些想要代行自然職能的人,就同宋人這種人一樣。

     【原文】 54·14問曰:“人生于天地,天地無為,人禀天性昔,亦當無為,而有為,何也?”曰:至德純渥之人(1),禀天氣多,故能則天(2),自然無為。

    禀氣薄少,不遵道德,不似天地,故曰不肖(3)。

    不肖者,不似也。

    不似天地,不類聖賢,故有為也。

    天地為爐,造化為工(4),禀氣不一,安能皆賢?賢之純者,黃、老是也(5)。

    黃者,黃帝也;老者,老子也。

    黃、老之操,身中恬淡,其治無為,正身共己而陰陽自和(6),無心于為而物自化,無意于生而物自成。

     【注釋】 (1)渥(wò握):厚。

     (2)則:效法。

    則天:以天道為準則。

     (3)不肖:不似。

    原意特指子不似其父那樣賢能。

    《說文·肉部》:“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

    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 (4)造化:創造化育萬物,這裡指自然變化。

     (5)黃、老:黃帝與老子,道家尊二人為始祖。

    黃帝:參見8·6注(1)。

    老子:參見4·4注(20)。

     (6)共(gōng恭):通“恭”。

    莊嚴。

    正身共己:形容端莊嚴肅的樣子。

     【譯文】 有人問:“人生在天地之間,天地沒有意識,人承受了天性,也應當沒有意識,而人卻是有意識進行活動的,這是什麼道理呢?”回答說:道德最高尚、純厚的人,承受天的氣最多,所以能效法天,就能達到自然無為的境界。

    承受天的氣薄而又少的人,不遵從道德規範,與天地不相似,所以叫不肖。

    不肖,就是不相似。

    與天地不相似,與聖賢不相同,所以就有意識的活動。

    天地像熔爐,自然的變化像工匠,承受天的氣不一樣,怎麼能人人都是聖賢呢?聖賢中最純的人,是黃、老。

    黃,是指黃帝;老,是指老子。

    黃帝、老子的操行,身心清靜無所追求,端莊嚴肅而陰陽之氣自然調和,無心于有意識的活動而萬物自然變化,無意于萬物的産生而萬物自己生成。

     【原文】 54·15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1)。

    ”垂衣裳者,垂拱無為也(2)。

    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3)。

    ”又曰:“巍巍乎(4),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5)。

    ”周公曰(6):“上帝引佚(7)。

    ”上帝,謂舜、禹也(8)。

    舜、禹承安繼治,任賢使能,恭己無為而天下治。

    舜、禹承堯之安,堯則天而行,不作功邀名(9),無為之化自成,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10)”。

    年五十者擊壤于塗(11),不能知堯之德,蓋自然之化也。

     【注釋】 (1)垂衣裳:高亨認為,“垂,當借為綴。

    綴,縫也。

    綴衣裳調制衣裳也。

    ”可備一說。

    垂衣裳,秦漢間常用以比喻無為之治。

    引文參見《周易·系辭下》。

     (2)拱(gǒng鞏):拱手。

    垂拱:垂衣拱手,古代形容太平無事,可無為而治。

    《尚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

    ” (3)則:準則。

     (4)巍巍:崇高的樣子。

     (5)不與(yù玉):不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