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蟲篇第四九
關燈
小
中
大
,有什麼奇怪的呢?假設蟲有智慧,也會責備人說:“你們吃自然所生長的東西,我也吃這些東西,說我吃就是災變,卻不說你們自己吃是災變。
”凡是動物持别喜歡吃的東西,口味沒有什麼不同,人喜吃五谷,卻憎恨蟲吃五谷;自己出生在天地之間,卻憎恨蟲的出生。
假設蟲能說話,以此來責備人,人也毫無理由反駁。
蟲生活在萬物之間,有見識的人不以為怪;它們吃各種東西,不說它們是災變。
甘甜清香味道濃厚的東西,經常多生蟲,所以五谷中多生蟲的是粟。
稻子有時生蟲,麥與豆不生蟲,如果一定要以莊稼生蟲而責備主管的官吏,那麼産粟的地方的官吏就經常要受懲罰了。
【原文】 49·4《神農》、《後稷》藏種之方(1),煮馬屎以汁漬種者(2),令禾不蟲。
如或以馬屎漬種,其鄉部吏,鮑焦、陳仲子也(3)。
是故《後稷》、《神農》之術用,則其鄉吏何免為奸(4)。
何則?蟲無從生,上無以察也。
蟲食他草,平事不怪(5)。
食五谷葉,乃謂之災。
桂有蠹(6),桑有蠍(7),桂中藥而桑給蠶(8),其用亦急(9),與谷無異。
蠹、蠍不為怪,獨謂蟲為災,不通物類之實,暗于災變之情也(10)。
谷蟲曰蠱(11),蠱若蛾矣。
粟米。
。
熱生蠱(12)。
夫蠱食粟米,不謂之災,蟲食葉苗,歸之于政。
如說蟲之家(13),謂粟輕苗重也。
【注釋】 (1)《神農》、《後稷》:上古的兩部農書,早已失傳。
(2)漬(ì字):浸泡。
(3)鮑焦:傳說是周代一位廉潔的人。
陳仲子:參見30·20注(2)、33·13注(8)。
(4)何:當作“可”,形近而誤。
章錄楊校宋本改作“可”。
(5)平事:平常之事。
(6)桂:肉桂樹。
《說文》:“桂,南方木,百藥之長。
”蠹(dù杜):蛀蟲。
桂蠹,桂枝樹所生之蟲,大如指,色紫而青,蜜漬之,可為珍味,噉之,去陰痰之疾。
(7)蠍(hé何):木中蛀蟲。
《爾雅·釋蟲》:“蠍,桑蠹。
”即蛣|,亦即蝤蛴。
(8)中:适合。
(9)急:要緊。
(10)暗:愚味,不明白。
(11)蠱(gǔ古):陳谷所生的蟲。
《左傳·昭公元年》:“谷之飛,亦為蠱。
”杜注:“谷久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
” (12)。
。
(yì義):食物腐臭變味。
《字林》:“。
。
,飯傷熱濕也。
”葛洪《字苑》:“。
。
,馊臭也。
” (13)說蟲之家:用“天人感應”解釋蟲災的人。
【譯文】 《神農》、《後稷》上記載的收藏種子的方法,是煮馬屎用汁水浸泡種子,這樣可以使禾苗不生蟲。
如果有的地方用馬屎汁浸種,那裡的地方官就都成了鮑焦、陳仲子一類的人了。
所以《後稷》、《神農》上的方法被采用,那些地方官就可以免除為非作歹的罪名了。
為什麼呢?蟲無從産生,君王和上司也就無法對他們進行考察了。
蟲吃其他的草,被認為是平常的事情而不以為怪。
吃五谷的葉子,才說成是災變。
肉桂樹上有蛀蟲,桑樹上有蛀蟲,桂樹适合做藥材而桑葉可以喂蠶,它們的作用也很重要,與谷子沒有什麼差别。
桂樹桑樹上生蠹、蠍不以為怪,偏偏說莊稼生蟲就成災變,這是不懂得物類的道理,不明白災變的情況。
谷生的蟲叫蠱,蠱就像蛾一樣。
粟米腐臭發熱就會生蠱。
蠱吃粟米,不說是災變,蟲吃禾苗的葉子造成災害,卻把它歸結于政治方而的原因。
按照“說蟲之家”的看法,這是說粟不重要禾苗反而重要了。
【原文】 49·5蟲之種類,衆多非一。
魚肉腐臭有蟲,醯醬不閉有蟲(1),飯溫濕有蟲,書卷不舒有蟲(2),衣襞不懸有蟲(3),蝸、疽、■、蝼、■、蝦有蟲(4)。
或白或黑,或長或短,大小鴻殺(5),不相似類,皆風氣所生,并連以死。
生不擇日,若生日短促,見而辄滅(6)。
變複之家,見其希出,出又食物,則謂之災。
災出當有所罪,則依所似類之吏,順而說之。
人腹中有三蟲(7),下地之澤(8),其蟲曰蛭(9)。
蛭食人足,三蟲食腸。
順說之家(10),将謂三蟲何似類乎? 【注釋】 (1)醯(xī西):醋。
(2)卷:卷起來。
古代的書籍是寫在竹簡或絲織品上的,可以捆紮或卷起來。
舒:展開。
(3)襞(bì畢):折疊衣服。
(4)蝸:通“■(gē
”凡是動物持别喜歡吃的東西,口味沒有什麼不同,人喜吃五谷,卻憎恨蟲吃五谷;自己出生在天地之間,卻憎恨蟲的出生。
假設蟲能說話,以此來責備人,人也毫無理由反駁。
蟲生活在萬物之間,有見識的人不以為怪;它們吃各種東西,不說它們是災變。
甘甜清香味道濃厚的東西,經常多生蟲,所以五谷中多生蟲的是粟。
稻子有時生蟲,麥與豆不生蟲,如果一定要以莊稼生蟲而責備主管的官吏,那麼産粟的地方的官吏就經常要受懲罰了。
【原文】 49·4《神農》、《後稷》藏種之方(1),煮馬屎以汁漬種者(2),令禾不蟲。
如或以馬屎漬種,其鄉部吏,鮑焦、陳仲子也(3)。
是故《後稷》、《神農》之術用,則其鄉吏何免為奸(4)。
何則?蟲無從生,上無以察也。
蟲食他草,平事不怪(5)。
食五谷葉,乃謂之災。
桂有蠹(6),桑有蠍(7),桂中藥而桑給蠶(8),其用亦急(9),與谷無異。
蠹、蠍不為怪,獨謂蟲為災,不通物類之實,暗于災變之情也(10)。
谷蟲曰蠱(11),蠱若蛾矣。
粟米。
。
熱生蠱(12)。
夫蠱食粟米,不謂之災,蟲食葉苗,歸之于政。
如說蟲之家(13),謂粟輕苗重也。
【注釋】 (1)《神農》、《後稷》:上古的兩部農書,早已失傳。
(2)漬(ì字):浸泡。
(3)鮑焦:傳說是周代一位廉潔的人。
陳仲子:參見30·20注(2)、33·13注(8)。
(4)何:當作“可”,形近而誤。
章錄楊校宋本改作“可”。
(5)平事:平常之事。
(6)桂:肉桂樹。
《說文》:“桂,南方木,百藥之長。
”蠹(dù杜):蛀蟲。
桂蠹,桂枝樹所生之蟲,大如指,色紫而青,蜜漬之,可為珍味,噉之,去陰痰之疾。
(7)蠍(hé何):木中蛀蟲。
《爾雅·釋蟲》:“蠍,桑蠹。
”即蛣|,亦即蝤蛴。
(8)中:适合。
(9)急:要緊。
(10)暗:愚味,不明白。
(11)蠱(gǔ古):陳谷所生的蟲。
《左傳·昭公元年》:“谷之飛,亦為蠱。
”杜注:“谷久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
” (12)。
。
(yì義):食物腐臭變味。
《字林》:“。
。
,飯傷熱濕也。
”葛洪《字苑》:“。
。
,馊臭也。
” (13)說蟲之家:用“天人感應”解釋蟲災的人。
【譯文】 《神農》、《後稷》上記載的收藏種子的方法,是煮馬屎用汁水浸泡種子,這樣可以使禾苗不生蟲。
如果有的地方用馬屎汁浸種,那裡的地方官就都成了鮑焦、陳仲子一類的人了。
所以《後稷》、《神農》上的方法被采用,那些地方官就可以免除為非作歹的罪名了。
為什麼呢?蟲無從産生,君王和上司也就無法對他們進行考察了。
蟲吃其他的草,被認為是平常的事情而不以為怪。
吃五谷的葉子,才說成是災變。
肉桂樹上有蛀蟲,桑樹上有蛀蟲,桂樹适合做藥材而桑葉可以喂蠶,它們的作用也很重要,與谷子沒有什麼差别。
桂樹桑樹上生蠹、蠍不以為怪,偏偏說莊稼生蟲就成災變,這是不懂得物類的道理,不明白災變的情況。
谷生的蟲叫蠱,蠱就像蛾一樣。
粟米腐臭發熱就會生蠱。
蠱吃粟米,不說是災變,蟲吃禾苗的葉子造成災害,卻把它歸結于政治方而的原因。
按照“說蟲之家”的看法,這是說粟不重要禾苗反而重要了。
【原文】 49·5蟲之種類,衆多非一。
魚肉腐臭有蟲,醯醬不閉有蟲(1),飯溫濕有蟲,書卷不舒有蟲(2),衣襞不懸有蟲(3),蝸、疽、■、蝼、■、蝦有蟲(4)。
或白或黑,或長或短,大小鴻殺(5),不相似類,皆風氣所生,并連以死。
生不擇日,若生日短促,見而辄滅(6)。
變複之家,見其希出,出又食物,則謂之災。
災出當有所罪,則依所似類之吏,順而說之。
人腹中有三蟲(7),下地之澤(8),其蟲曰蛭(9)。
蛭食人足,三蟲食腸。
順說之家(10),将謂三蟲何似類乎? 【注釋】 (1)醯(xī西):醋。
(2)卷:卷起來。
古代的書籍是寫在竹簡或絲織品上的,可以捆紮或卷起來。
舒:展開。
(3)襞(bì畢):折疊衣服。
(4)蝸:通“■(g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