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虎篇第四八

關燈
【題解】 “變複之家”認為老虎吃人是天降災異,是上天對官吏為奸的一種譴告。

    王充在本篇中針對這種觀點進行了批駁。

     王充指出,老虎是“山林之獸”,“禀性強勃”,人湊巧碰到“貪叨饑餓”的老虎而被吃掉,就像人碰上蛇、蜂被咬死、螫傷,遇到水、火而被淹死、燒死一樣,不值得大驚小怪。

    老虎吃人和官吏為奸完全是兩碼事。

    他認為“清廉之士,百不能一。

    居功曹之官,皆有奸心”,“必謂虎應功曹,是野中之虎常害人也。

    ”由此可見,“虎害人于野,不應政”。

    王充進一步指出,在荒亂年月,“谷食乏貴,百姓饑餓,自相啖食,厥變甚于虎”,可是“變複之家”卻“不處苛政”,可見他們的“天人感應”論是立不住腳的。

    但是王充又認為野生動物進城是一種征兆,人被老虎吃掉是命中注定的,這又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了。

     【原文】 48·1變複之家(1),謂虎食人者,功曹為奸所緻也(2)。

    其意以為,功曹衆吏之率(3),虎亦諸禽之雄也。

    功曹為奸,采漁于吏(4),故虎食人,以象其意(5)。

    夫虎食人,人亦有殺虎。

    謂虎食人,功曹受取于吏(6),如人食虎(7),吏受于功曹也乎?案世清廉之士,百不能一。

    居功曹之官,皆有奸心,私舊故可以倖,苞苴賂遺(8),小大皆有。

    必謂虎應功曹,是野中之虎常害人也。

    夫虎出有時,猶龍見有期也(9)。

    陰物以冬見(10),陽蟲以夏出(11)。

    出應其氣,氣動其類。

    參、伐以冬出(12),心、尾以夏見(13)。

    參、伐則虎星(14),心、尾則龍象(15)。

    象出而物見,氣至而類動,天地之性也。

    動于林澤之中,遭虎搏噬之時(16),禀性狂勃(17),貪叨饑餓(18),觸自來之人,安能不食?人之筋力,羸弱不適(19),巧便不知(20),故遇辄死(21)。

    使孟贲登山(22),馮婦入林(23),亦無此害也。

     【注釋】 (1)變複之家:參見41·9注(3)。

     (2)功曹:郡縣屬官,主管官吏的任免升降。

    《後漢書·百官志》:“郡縣有功曹史,主選署功勞。

    ” (3)率:通“帥”。

    《北堂書鈔》七七引“率”作“帥”。

    首領,首長。

     (4)采:榨取。

    漁:侵奪。

     (5)象:顯示。

     (6)受取:指受賄榨取。

     (7)食虎:指捕殺老虎而食之。

     (8)苞苴(jū居):指饋贈的禮物,引申指賄賂。

    《禮記·少儀》注“苞苴,謂編束萑葦以裹魚肉也。

    ”饋遺貨賂,亦必裹以物,故雲“苞苴”。

     (9)見:同“現”。

     (10)陰物:按陰陽五行之說,陰氣從秋天開始出現,到冬天極盛,所以把冬天出現的動物叫陰物。

     (11)陽蟲:按陰陽五行之說,陽氣從春天開始産生,到夏天達于極盛,故把夏天出現的動物叫陽蟲。

     (12)參(shēn身):參宿,二十八宿中的西方七宿之一。

    伐:伐星,參宿中的三顆小星。

     (13)心、尾:心宿、尾宿。

    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的兩宿。

     (14)虎星:即“白虎”。

    參見14·5注(10)。

     (15)龍象:即“蒼龍”或“青龍”。

    參見14·5注(9)。

     (16)搏:捕捉。

    噬(shì士):咬。

     (17)狂勃:兇狂殘暴。

    勃、悖古同聲通用。

     (18)叨:通“饕(tāo濤)”,貪食。

    貪叨:貪婪。

     (19)羸(léi雷)弱:瘦弱。

    適(dí敵):通“敵(敵)”。

     (20)知:當為“如”字之形誤。

    “不如”與“不適”意同。

     (21)辄(hé哲):往往。

     (22)孟贲:參見2·4注(15)。

     (23)馮婦:人名。

    《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

    ”趙注:“馮姓,婦,名也。

    ” 【譯文】 專為消災而祈禱的人說老虎吃人是功曹為非作歹造成的。

    他們的意思以為,功曹是衆官吏的首領,老虎也是各種禽獸的首領。

    功曹為非作歹,侵榨下級官吏,所以老虎才吃人,以顯示功曹的為非作歹。

    老虎吃人,人也有殺老虎的。

    說老虎吃人是因為功曹受賄榨取下級官吏,如果是人殺虎而食,那麼是下級官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