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龍篇第四七

關燈
【題解】 這是一篇替董仲舒所鼓吹的設土龍求雨的觀點進行辯解的文章。

    “亂”字王充訓為“終”,即透徹的解釋。

    王充認為,曆來人們對于設土龍求雨的解釋都不夠透徹,所以他專門寫了這篇文章,取名“亂龍”。

    “亂”就是進行透徹的解釋,“龍”就是設土龍求雨。

     董仲舒提倡設土龍求雨的理論根據就是他的“天人感應”論。

    王充否認天有意識,但他從一些感性知識(如人學雞叫,雞也會跟着叫)出發,把一些傳說(如葉公畫龍,“真龍聞而下之”)當成事實,形而上學地加以推論,得出凡同類事物及其假象可以相互招緻、感應的結論。

    他用這種理論對設土龍求雨作了牽強附會的解釋,提出十五個例證和四條理由,說龍與雲同類,設土龍可以使“雲雨自至”。

    他的這種“透徹”解釋,實質上是把無識的自然現象和有意識的社會現象混淆了。

    有人認為此篇是否為王充所作,或全為原作,似可存疑。

     【原文】 47·1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設土龍以招雨(1),其意以雲龍相緻。

    《易》曰(2):“雲從龍,風從虎(3)。

    ”以類求之,故設土龍,陰陽從類(4),雲雨自至。

    儒者或問曰:夫《易》言“雲從龍”者,謂真龍也,豈謂土哉?楚葉公好龍(5),牆壁槃盂皆畫龍(6)。

    必以象類為若真是(7),則葉公之國常有雨也。

    《易》又曰:“風從虎”,謂虎嘯而谷風至也。

    風之與虎,亦同氣類。

    設為土虎,置之谷中,風能至乎?夫土虎不能而緻風,土龍安能而緻雨(8)?古者畜龍,乘車駕龍,故有豢龍氏、禦龍氏(9)。

    夏後之庭(10),二龍常在,季年夏衰(11),二龍低伏(12)。

    真龍在地,猶無雲雨,況僞象乎?禮,畫雷樽象雷之形(13),雷樽不聞能緻雷,土龍安能而動雨?頓牟掇芥(14),磁石引針(15),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16)。

    他類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氣性異殊,不能相感動也。

    劉子駿掌雩祭(17),典土龍事(18),桓君山亦難以頓牟、磁石不能真是(19),何能掇針、取芥?子駿窮無以應。

    子駿,漢朝智囊(20),筆墨淵海(21),窮無以應者,是事非議誤,不得道理實也。

    曰(22):夫以非真難,是也;不以象類說,非也。

    夫東風至(23),酒淇溢(24);鲸魚死(25);彗星出(26),天道自然,非人事也。

    事與彼雲龍相從,同一實也。

     【注釋】 (1)土龍:參見22·10注(6)。

     (2)《易》:參見36·7注(1)。

     (3)引文見《周易·乾卦·文言》。

    孔穎達以“龍吟而景雲出”釋“雲從龍”,以“虎嘯則谷風生”釋“風從虎”。

     (4)陰陽從類:以陰氣和陽氣構成的萬物是以類相感召的。

    《周易·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則各從其類也。

    ”孔穎達說:“天地之間,共相感應,各從其類矣。

    ” (5)葉公好龍:語本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

    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拖尾于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葉公:春秋末楚國大夫,姓沈,名諸梁,字子高,沈尹戌之子,封于葉(今河南葉縣西南),自稱葉公。

    曾問政于孔子。

    好(hào号):喜好。

     (6)槃(pán盤):通“盤”。

    盤子。

    盂:盛水的器皿。

     (7)象類:相類似的東西。

    真是:真實的東西。

     (8)能:二“能”字均為衍文,或亦“而”字旁注,後人誤入正文。

    下文“土龍安能而動雨”誤同。

     (9)豢(huàn患):飼養。

    禦:駕馭。

    豢龍氏:傳說虞舜時有董父,能畜龍,有功,舜賜之氏曰豢龍,舊許州臨颍縣有豢龍城,相傳即董父封邑。

    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太平寰宇記·七·許州》。

    禦龍氏:傳說夏代人有劉累學養龍,以事孔甲,孔甲賜姓為禦龍氏。

    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史記·夏紀》。

    《公羊傳·隐公元年》注:“天子馬曰龍,高七尺以上。

    ”王充誤為“雲龍”之龍。

     (10)夏後:夏後氏,古部落名稱。

    相似禹是夏後部落的首領,後來禹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朝代,即夏朝。

     (11)季年:即末世,衰微的時代。

     (12)低伏:潛伏。

     (13)樽(ūn尊):古代酒具。

    雷樽:刻有雲、雷圖案的酒具。

     (14)頓牟:玳瑁。

    掇(duō多):拾取,吸取。

    芥:小草。

    細小的東西。

    頓牟掇芥:指玳瑁的甲殼經磨擦後能吸引小草一類細小的東西。

     (15)磁石:磁鐵礦的礦石,也叫吸鐵石。

     (16)假:假借,借用。

    他類:别的類似的東西。

     (17)劉子駿:劉歆(xīn欣)(?~公元23年)西漢末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目錄學家,天文學家。

    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

    沛(今江蘇沛縣)人。

    他曾總校群書,撰成《七略》。

    王莽執政,立古文經博士,他任“國師”。

    後謀誅王莽,事洩自殺。

     (18)典:主持。

     (19)桓君山:參見39·1注(15)。

     (20)智囊:比喻足智多謀的人。

    《漢書·晁錯傳》:“太子家号曰‘智囊’。

    ”顔師古注:“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盛物也。

    ” (21)筆墨淵海:指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

     (22)這裡是王充自己說。

     (23)東風:春風。

    原本“東風至”下注“一有感字”。

     (24)湛溢:滿出來。

    這裡指正在釀制的酒發酵膨脹。

    《意林》及《太平禦覽》八四五引句下有案語雲,酒味酸從(《意林》作從酸),東方木也。

    其味酸,故酒溢湛也。

    此與《淮南子·覽冥訓》注正同。

    疑論衡本有舊注而今本脫之。

     (25)鲸:哺乳動物,種類較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狀像魚,其實并非魚類。

     (26)彗星:參見17·2注(1)。

     【譯文】 董仲舒發揮了《春秋》上關于雩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