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龍篇第四七

關燈
道理,用設置土龍的辦法招緻下雨,他的意思是雲和龍是同類之物可以互相招緻。

    《周易》上說:“雲氣随龍而起,強風随虎而生。

    ”根據同類相招的道理,所以就設置土龍,由于陰氣、陽氣構成的萬物是以類相感召的,所以和龍同類的雲雨就自然來到了。

    儒者中有人發問說,《周易》上講“雲從龍”,是說的真正的龍,哪裡是說的土龍呢?楚國葉公喜好龍,牆壁上盤盂上到處都畫有龍。

    一定要把相類似的東西當作和真實的東西一樣,那麼葉公所在的楚國就經常有雨了。

    《周易》上又說“風從虎”,講虎一呼嘯而山谷中的風就吹來。

    風和虎,也同屬于一類。

    假設做一個土虎,放它在山谷之中,風能夠吹來嗎?如果土虎不能夠産生風,土龍怎麼能夠産生雨呢?古代畜養龍,乘車時駕馭龍,所以有豢龍氏和禦龍氏。

    夏代的朝廷上,兩條龍經常在那裡,夏朝末世衰敗,兩條龍就潛伏起來。

    真正的龍在地上,尚且沒有雲雨産生,何況是與龍相似的假龍呢?按照禮制,畫雷樽就刻畫得有雲雷之形,沒有聽說雷樽能夠引來雷,土龍怎麼能夠引動下雨呢?玳瑁殼經摩擦能吸引細小的東西,磁石能夠吸引鐵針,都因為它們是真實的東西,不能借用别的相類似的東西。

    别的東西即使很相似,也不能夠吸引這些東西,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構成它們的氣的性質不相同,也就不能互相感動。

    劉子駿掌管雩祭,主持設置土龍的事情,桓君山也曾用玳瑁、磁石不是真的怎麼能吸針取芥來責難過劉子駿,劉子駿理屈詞窮,無法回答。

    劉子駿是漢朝足智多謀的人物,學識淵博,理屈詞窮無法回答的原因,是由于桓君山用這種事例來加以指責是錯誤的,而自己卻不懂得其中的真實道理。

    我說:用土龍不是真的作為理由提出責難,這是對的;但不用相類似的東西可以相互招緻的說法來解釋,這是錯誤的。

    春風吹來了,酒滿出來了,鲸魚死了,彗星出現了,按照天道這些都是極其自然的事情,并不是人為的。

    這些事情跟那種雲和龍相互感召是同一個道理。

     【原文】 47·2日,火也;月,水也。

    水火感動,常以真氣。

    今伎道之家(1),鑄陽燧取飛火于日(2),作方諸取水于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3)。

    土龍亦非真,何為不能感天?一也。

    陽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4),消煉五石(5),鑄以為器,乃能得火。

    今妄取刀劍偃月之鈎(6),摩以向日(7),亦能感天。

    夫土龍既不得比于陽燧(8),當與刀劍偃月鈎為比。

    二也。

    齊孟常君夜出秦關(9),關未開,客為雞鳴而真雞鳴和之(10)。

    夫雞可以奸聲感(11),則雨亦可以僞象緻。

    三也。

    李子長為政(12),欲知囚情,以梧桐為人,象囚之形。

    鑿地為坎,以盧為椁(13),卧木囚其中。

    囚罪正則木囚不動(14),囚冤侵奪(15),木囚動出。

    不知囚之精神着木人乎(16)?将精神之氣動木囚也?夫精神感動木囚,何為獨不應從土龍?四也。

    舜以聖德,入大麓之野(17),虎狼不犯,蟲蛇不害。

    禹鑄金鼎象百物(18),以入山林,亦辟兇殃(19)。

    論者以為非實。

    然而上古久遠,周鼎之神(20),不可無也。

    夫金與土,同五行也,使作土龍者如禹之德,則亦将有雲雨之驗。

    五也。

     【注釋】 (1)伎:同“技”,技藝。

    指手工藝、醫術等。

    道:道術。

    指求仙煉丹等方術。

    伎道之家:這裡主要指方士,即好講神仙道術的人。

     (2)陽燧:古代利用陽光取火的凹面銅鏡。

    飛:疑為衍字,下句“取水于月”與此對文。

    又下文屢言陽燧取火,皆無“飛”字,可證。

     (3)天:據文意當作“人”字。

     (4)五月:夏曆五月。

    古人認為一年中五月陽氣最盛。

    丙午:古人将天幹、地支相配以紀日,按陰陽五行說法,天幹、地支分别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屬,丙和午都屬火。

    “五月丙午日”是陽氣、火氣最盛的日子。

     (5)五石:參見8·5注(3)。

    一說認為王充在這裡講的陽燧是一種玻璃制 (6)偃月:月牙形。

    鈎:指刀劍頭部的彎曲部分。

     (7)摩:摩擦。

     (8)既:疑為“即”字,形近而誤。

     (9)常:據遞修本應作“嘗”。

    秦關:指秦國東境的關隘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

    夜出秦關:參見1·6注(3)“雞鳴之客”條。

     (10)客:指随從孟嘗君的一位善學雞叫的食客,即雞鳴之徒。

     (11)奸:僞。

    奸聲:指僞裝的雞叫聲。

     (12)李子長:人名,生平不詳。

    參見虞喜《志林》。

     (13)盧:通“蘆”。

    蘆葦。

    椁(guǒ果):棺材外面的套棺。

     (14)罪正:判罪正确,罪有應得。

     (15)侵奪:被逼迫,受陷害。

     (16)着:附着。

     (17)麓(lù路):山腳。

     (18)鼎:參見5·5注(12)。

     (19)辟:同“避”,避開。

    兇殃:災禍。

    這裡指給人帶來災禍之物。

     (20)周鼎:傳說就是大禹鑄的大鼎,傳到周朝,成了國寶。

    這種說法與王充自己在本書《儒增篇》中根本否定周鼎神奇的觀點相矛盾。

     【譯文】 太陽,屬于火;月亮,屬于水。

    水火經常以真氣相互感動。

    現在的方士,煉鑄陽燧從太陽那裡取火,制作方諸從月亮那裡取露水,都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東西,是人為的結果。

    土龍也不是真的,為何不能感動天而得雨呢?這是土龍能緻雨的第一條理由。

    用陽燧從天上取火,五月丙午那天太陽正中的時候,熔煉五種礦石,用它們鑄造成銅鏡,才能夠取得火。

    現在随便拿刀劍月牙形的彎曲部分,摩擦以後用它對着太陽,也能和天相感應而取得火。

    土龍即使不能和陽燧相比,卻可與刀劍的月牙形彎鈎相比。

    這是土龍能緻雨的第二條理由。

    齊國的孟嘗君連夜想逃出秦國的函谷關,關門未開,食客學雞叫而真的雞應和起來。

    雞可以由僞裝的叫聲所感應,那麼雨也可以由相類似于龍的東西所引來。

    這是土龍能緻雨的第三條理由。

    李子長治理政事,想要了解囚犯的情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