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溫篇第四一

關燈
喜怒的時候,影響天氣寒溫的氣,寝室門内應當最厲害,周圍環境應當輕微。

    如今考察天氣的寒溫,室内外都相等,由此看來,天氣的寒溫大概不是君主喜怒所引起的。

    俗儒的說法,是妄加判斷。

     【原文】 41·4王者之變在天下,諸侯之變在境内,卿大夫之變在其位,庶人之變在其家。

    夫家人之能緻變,則喜怒亦能緻氣。

    父子相怒,夫妻相督,若當怒反喜,縱過飾非,一室之中,宜有寒溫。

    由此言之,變非喜怒所生,明矣。

     【譯文】 帝王行為引起的變化會影響整個天下,諸侯行為引起的變化會影響整個領地,卿大夫行為引起的變化會影響他們的職權範圍,老百姓行為引起的變化會影響他們的家庭。

    既然一家人能引起變化,那麼他們的喜怒也能引起屋内氣溫的變化。

    父子互相生氣,夫妻互相責備,或者正在發怒的時候又轉為高興,放縱過失,掩蓋錯誤,那麼整個屋内,應該有寒溫的變化了,可是沒有發生。

    這樣說來,天氣的變化不是喜怒造成的,這就很明白了。

     【原文】 41·5或曰:“以類相招緻也。

    喜者和溫,和溫賞賜,陽道施予(1),陽氣溫,故溫氣應之。

    怒者愠恚(2),愠恚誅殺,陰道肅殺(3),陰氣寒,故寒氣應之。

    虎嘯而谷風至,龍興而景雲起,同氣共類,動相招緻,故曰以形逐影,以龍緻雨。

    雨應龍而來,影應形而去,天地之性,自然之道也。

    秋冬斷刑(4),小獄微原(5),大辟盛寒,寒随刑至,相招審矣。

    ” 【注釋】 (1)施予:施給。

    這裡指使萬物生長。

     (2)愠(yùn運):含怒,怨恨。

    恚(huì會):憤怒,惱怒。

     (3)肅殺:嚴酷,摧敗。

    這裡指使萬物凋殘。

     (4)斷刑:審判罪案,處決犯人。

    秋冬斷刑:漢儒認為秋冬陰氣占統治地位,應該在這時審判罪案,處決犯人。

     (5)微原:這裡指寒氣稍稍露頭。

     【譯文】 有人說:“因為同類互相招引。

    歡喜時态度溫和,态度溫和就會賞賜别人,“陽”的特點是使萬物生長,陽氣溫和,所以溫和的氣與歡喜相感應而出現。

    發怒時樣子惱怒,樣子惱怒就會懲罰殺人,“陰”的特點是使萬物凋殘,陰氣寒冷,所以寒冷的氣與發怒相感應而出現。

    虎嘯山谷就會有風來,龍騰彩雲就會出現,它們同氣同類,一舉一動會互相招引,所以說由形體帶來影子,由龍招引來了雨。

    雨感應龍而來,影感應形而去,天地的本性,就是自然的本質。

    秋冬時節要審判罪案,處決犯人,判處小罪時,寒氣就已稍稍露頭,執行死刑時,天氣會非常寒冷,寒冷跟随着判刑的輕重情況而到來,同類相招引,這是很清楚的了。

    ” 【原文】 41·6夫比寒溫于風雲。

    齊喜怒于龍虎,同氣共類,動相招緻,可矣。

     虎嘯之時,風從谷中起;龍興之時,雲起百裡内。

    他谷異境,無有風雲。

    今寒溫之變,并時皆然。

    百裡用刑,千裡皆寒,殆非其驗。

    齊魯接境,賞罰同時,設齊賞魯罰,所緻宜殊,當時可齊國溫、魯地寒乎? 【譯文】 把寒溫比作風雲,把喜怒比作龍虎,同氣同類,一舉一動會互相招引,是可以的。

    虎嘯的時候,風從山谷中産生;龍騰的時候,彩雲在百裡内興起。

    要是在其他山谷和地方,就不會有風雲出現。

    如今寒溫的變化,同一時候都是一樣的。

    百裡内用刑,千裡内都會寒冷,這大概不是君主喜怒的作用。

    春秋時齊國與魯國接壤,同時賞罰,假設齊國獎賞魯國懲罰,就應該招緻不同的結果,難道當時會齊國溫暖而魯國寒冷嗎? 【原文】 41·7案前世用刑者,蚩尤、亡秦甚矣(1)。

    蚩尤之民,湎湎紛紛(2);亡秦之路,赤衣比肩(3)。

    當時天下未必常寒也。

    帝都之市,屠殺牛羊,日以百數。

    刑人殺牲,皆有賊心,帝都之市,氣不能寒。

     【注釋】 (1)蚩(chī吃)尤:傳說中遠古作亂之人和制造兵器之人,又傳為主兵之神。

    一說是神話中東方九黎族首領,能以金作兵器,并能喚雲呼雨。

    後與黃帝戰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戰敗被殺。

    《尚書·呂刑》把他作為濫用酷刑的典型。

     (2)湎湎:流亡、遷移。

    紛紛:雜亂。

    湎湎紛紛:形容老百姓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