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留篇第四十

關燈
是阻擋的意思。

     (2)舉:遞修本作“之”,可從。

     (3)呂望:即姜太公。

    參見1·4注(1)。

     (4)參見《說苑·雜言》。

     (5)百裡奚:春秋時虞國人,晚年被秦穆公任用為相。

     (6)黃發:這裡指老年人。

    事參見《太平禦覽》卷四○四引《新論》文。

     (7)引文參見《孟子·盡心下》。

     (8)陽溫陰寒:古人認為春夏屬陽,氣候暖和;秋冬屬陰,氣候寒冷。

    這裡是指季節的更替。

     (9)熟:熟練。

    這裡是精細的意思。

    厲:同“砺”,磨。

     (10)醢:是肉醬,與酸無關,故疑系“醯”字形近而誤。

    醯(xī西):醋。

     【譯文】 圓的東西擲在地上,東西南北,沒有滾不到的,拿根棍子阻擋它,才稍微一擋就停住了。

    方的東西落在地上,一扔下去就停住了,至于它的移動,需要人去觸動它。

    賢儒,是世上方的東西。

    他們難得移動,要移動就需要有人幫助。

    鳥比人輕便,能去很遠的地方,人不如鳥,然而在天地之間有生命的東西當中,人是最寶貴的。

    蝗蟲飛行能達萬裡,麒麟必須有人進獻,才能到皇宮門前。

    然而蝗蟲是災禍,麒麟是祥瑞。

    麒麟有四隻腳,尚且不能自己到達宮廷,人有兩隻腳,怎麼會自己到達呢?所以說,燕子飛得比鳳凰輕盈,兔子跑得比麒麟快速,青蛙跳得比靈龜爬行快,老蛇穿行比神龍靈便。

    姜太公白了頭才顯貴;百裡奚的智慧,到晚年才表現出來。

    他們能為國家深謀遠慮,因此成了君主的輔佐,但都是些才高德重,很難被提拔任用的人。

    輕浮急進的人早被任用提拔,但禍害的到來會特别迅速。

    所以說:“前進得快的退縮也快。

    ”春夏秋冬,要經過幾個月才會變更,而災變的氣,一個早晨就會發生不可想象的事。

    所以黃河的水結冰,不是一天寒冷能形成;把土堆成山,不是一會兒就可以弄成。

    幹将寶劍,要在爐火中鍛燒很久,銳利的鋒刃,要經過無數次精細的冶煉磨光。

    由于經過長時間的熔煉,就顯得形成非常遲緩,正因為形成非常遲緩,所以才能夠割斷東西。

    突然長出來的肉叫腫,突然噴出來的泉叫湧,酒太熟的容易變酸,醋太酸的容易變臭。

    像這樣說,賢儒不能任用提拔,都有他們自己的緣故了。

    原因是什麼呢?學問太多,先王之道太重,成了自己的負擔。

     【原文】 40·8草木之生者濕,濕者重,死者枯。

    (1)。

    枯而輕者易舉,濕而重者難移也。

    然元氣所在,在生不在枯。

    是故車行于陸,船行于溝,其滿而重者行遲,空而輕者行疾。

    先王之道,載在胸腹之内,其重不徒船車之任也。

    任重,其取進疾速,難矣!竊人之物,其得非不速疾也,然而非其有,得之非己之力也。

    世人早得高官,非不有光榮也,而屍祿素餐之謗(2),喧嘩甚矣(3)。

     【注釋】 (1)“重者濕”與“死者枯”對文,“濕者重”無文可對,故疑奪“枯者輕”三字。

    下文“枯而輕者易舉,濕而重者難移”,可證。

     (2)屍祿:指做官不管事白拿俸祿。

     (3)喧嘩:聲音嘈雜。

    這裡形容社會輿論議論紛紛。

     【譯文】 草木活的潮濕,潮濕的就重;草木死的枯焦,枯焦的就輕。

    枯焦而輕的容易拿起來,潮濕而重的難得移動。

    然而元氣所在,是在活着的草木而不在枯死的。

    因此車在陸地上走,船在河中行,裝得滿的重的走得慢,空的輕的走得快。

    先王之道,裝在胸中,它的重量不僅僅是車船能勝任的。

    勝任的重,任用和提拔要快,就困難。

    偷人的東西,髒物得來不能說不快當,然而别人指責他的這種占有,得來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世人早得高官,不是不光榮,但是當官不做事白吃飯的指責,社會上議論厲害得很。

     【原文】 40·9且賢儒之不進,将相長吏不開通也(1)。

    農夫載谷奔都,賈人赍貨赴遠,皆欲得其願也。

    如門郭閉而不通,津梁絕而不過,雖有勉力趨時之勢,奚由早至以得盈利哉?長吏妒賢,不能容善,不被鉗赭之刑(2),幸矣,焉敢望官位升舉,道理之早成也! 【注釋】 (1)不開通:這裡指不推薦、提拔。

     (2)鉗:用鐵圈套頸的一種刑罰。

    赭(xhě者):赭衣,囚犯穿的衣服。

    鉗赭之刑:泛指刑罰。

     【譯文】 賢儒不被提拔,是地方長官不推薦。

    農夫裝谷子跑到城裡,商人帶貨趕去遠方,都是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如果城門緊閉不能通過,渡口橋梁斷絕不能過去,雖然有努力趕時間的勁頭,怎麼能及早趕到從而謀取厚利呢?要是地方長官嫉妒賢能,不能容納好人,賢儒不受刑挨罰,就算萬幸,怎麼還敢奢望官位高升,使先王之道早日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