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留篇第四十

關燈
負重,假使讓它拉着裝滿東西的車子,跟劣馬一樣。

    過去,千裡馬曾用來拉過鹽車,結果它垂着頭渾身冒汗,想往前走卻不能前進。

    伯樂發現它,請王良來駕禦,光着身體快跑,所以有千裡馬的美名。

    如今賢儒胸懷古今的學問,擔負着禮義的重任,内心受胸中知識的束縛,行為又受禮義節操的約束,不敢随便亂謀求官位,所以不易當官或被提拔。

    沒有伯樂這樣的朋友,不遇上王良這樣的地方長官,怎麼能在清明的朝廷上馳騁,表現出千裡馬的樣子來呢? 【原文】 40·3且夫含血氣物之生也,行則背在上,而腹在下;其病若死,則背在下,而腹在上。

    何則?背肉厚而重,腹肉薄而輕也。

    賢儒、俗吏,并在當世,有似于此。

    将明道行,則俗吏載賢儒,賢儒乘俗吏。

    将暗道廢,則俗吏乘賢儒,賢儒處下位,猶物遇害,腹在上而背在下也。

    且背法天而腹地(1),生行得其正,故腹背得其位;病死失其宜,故腹反而在背上。

    非唯腹也,凡物仆僵者,足又在上。

    賢儒不遇,仆廢于世,踝足之吏(2),皆在其上。

     【注釋】 (1)法:效法。

    這裡是象征的意思。

     (2)踝:句不可通,疑有誤。

    十五卷本作“躁”,可從。

    躁足之吏:急着去搶官當的。

    這裡指妄進苟取的官吏。

     【譯文】 有血氣的動物活着的時候,走路則背朝上,腹向下;要是生病或死去,那麼就背在下,腹朝上。

    為什麼呢?因為背部肉厚肉多,腹部肉薄肉少。

    賢儒、俗吏同時生在當今世上,有點類似這種情況。

    要是地方長官賢明先王之道就能實行,那麼是俗吏馱賢儒,賢儒騎俗吏。

    要是地方長官昏庸先王之道被廢棄,那麼就是俗吏騎賢儒,賢儒處在低下的位置,就像動物遇害,腹朝上背在下一樣。

    背象征天,腹象征地,活着走路的時候,背和腹的位置符合天在上、地在下的原則,所以腹背得到了它們各自正确的位置;生病或者死去,違反正常狀态,所以腹部反而在背的上面。

    不僅僅是腹部在上,凡是動物死了,腳也會朝上。

    賢儒不被賞識重用,等于死在世上,而那些妄進苟取的俗吏,卻都在他們上面。

     【原文】 40·4東方朔曰:“目不在面而在于足,救昧不給(1),能何見乎!”汲黯謂武帝曰(2):“陛下用吏如積薪矣,後來者居上(3)。

    ”原汲黯之言,察東方朔之語,獨以非俗吏之得地(4),賢儒之失職哉!故夫仕宦失地,難以觀德;得地,難以察不肖。

    名生于高官而毀起于卑位,卑位固常賢儒之所在也。

    遵禮蹈繩(5),修身守節,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6)。

    沉滞在能自濟(7),故有不拔之扼(8)。

    其積學于身也多,故用心也固。

    俗吏無以自修,身雖拔進,利心搖動(9),則有下道侵漁之操矣(10)。

     【注釋】 (1)昧:不明。

    這裡指眼瞎。

    不給:供不上。

    這裡是來不及的意思。

     (2)汲黯(?~公元前112年):字長孺。

    西漢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人。

    漢武帝時,曾任東海太守、淮陽太守。

    好黃老之術,常直言切谏。

     (3)引文參見《史記·汲鄭列傳》。

     (4)以非:根據文意,疑“非以”之誤倒。

    遞修本作“非以”,可證。

     (5)繩:準繩。

    這裡是規矩的意思。

     (6)沉:埋沒。

    滞:停滞。

    沉滞之留:這裡指長期得不到任用和提拔。

     (7)在:根據文意,疑作“不”。

     (8)扼:通“厄”。

     (9)搖動:騷動。

    這裡是作怪的意思。

     (10)下:這裡是違背的意思。

     【譯文】 東方朔說:“如果眼睛不在臉上而長在腳上,救治眼瞎都來不及,怎麼還談得上看見東西呢?”汲黯對漢武帝說:“陛下使用官吏就像堆柴一樣,後來的放在上面。

    ”考察汲黯的話,考察東方朔的話,豈不是因為俗吏得到了很高的地位,而賢儒卻失去了應得的官職嗎!因此,做官沒有得到應有地位,難以了解他的品德;得到了應得的地位,又難以考察他的不賢。

    好名聲來自高官顯位,遭诽謗起源于地位低下,地位低下本來經常是賢儒所處的環境。

    他們遵循禮義,按規矩辦事,修養身心,遵守節操,處在低下地位而不急于上爬,所以長期得不到任用和提拔。

    長期被埋沒又不能自己想辦法,所以才處于不被提拔的困境。

    他們自身積累的學問很多,因此不鑽營的意志很堅定。

    俗吏沒有什麼用來作自我修養的,地位雖然被提升,由于貪圖私利的心在作怪,就會有違背道德侵奪财物的行為出現。

     【原文】 40·5楓桐之樹,生而速長,故其皮肌不能堅剛。

    樹檀以五月生葉,後彼春榮之木(1),其材強勁,車以為軸。

    殷之桑穀,七日大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