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篇第三七
關燈
小
中
大
37·6江河之水,馳湧滑漏(1),席地長遠(2),無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知江河之流遠,地中之源盛,不知萬牒之人胸中之才茂,迷惑者也。
故望見骥足,不異于衆馬之蹄,蹑平陸而馳騁(3),千裡之迹,斯須可見。
夫馬足人手,同一實也,稱骥之足,不薦文人之手,不知類也。
夫能論筋力以見比類者,則能取文力之人立之朝庭(4)。
【注釋】 (1)滑漏:這裡指水流根通暢。
(2)席:憑借。
這裡是順着的意思。
(3)蹑(niè聶):踩,踏。
(4)庭:章錄楊校宋本作“廷”,可從。
【譯文】 長江、黃河的水,洶湧奔馳地滾滾流瀉,順着地勢,流得很遠,沒有枯竭的幹流,可見水源旺盛。
知道長江、黃河流得很遠,是發源地水源旺盛,卻不知道能寫萬簡文章的人是由于胸中的才能旺盛,這是缺乏判斷力的人。
所以有人看見千裡馬的蹄子,卻分不出跟普通馬蹄的差别,隻有在平地上飛奔,千裡馬的樣子,才立刻可以看出。
其實,馬蹄與人的手,是同類東西,隻稱贊千裡馬的蹄子,卻不推崇人的手,這是不懂得類推的緣故。
要是能用評論體力的方法來發現經過類比的人,那麼就能選擇有寫文章能力的人到朝廷去做官了。
【原文】 37·7故夫文力之人,助有力之将(1),乃能以力為功(2)。
有力無助(3),以力為禍(4)。
何以驗之?長巨之物,強力之人乃能舉之。
重任之車,強力之牛乃能挽之。
是任車上阪(5),強牛引前,力人推後,乃能升逾。
如牛羸人罷,任車退卻,還堕坑谷,有破覆之敗矣(3)。
文儒懷先王之道,含百家之言,其難推引,非徒任車之重也。
薦緻之者,罷羸無力,遂卻退竄于岩穴矣(7)。
【注釋】 (1)助:遞修本作“因”,可從。
(2)功:功效。
這裡是作用的意思。
(3)助:幫助。
這裡有推薦,任用的意思。
(4)禍:禍害。
這裡指遭到排斥,打擊。
(5)阪(bǎn闆):山坡,斜坡。
(6)敗:毀壞。
這裡是惡果的意思。
(7)退:退卻。
竄:逃走。
岩穴:山洞。
這裡指偏僻的地方。
【譯文】 于是乎,有寫文章能力的人,得依靠有能力的地方長官推薦,才能使自己的能力發揮作用。
有能力而沒有有能力的人推薦,反而會因為有能力受到排斥、打擊。
用什麼來證明呢?又長又大的東西,要力大的人才能舉起它。
裝着重物的車子,要力大的牛才能拉動。
因此裝着重物的車子上坡,要力大的牛在前面拉,力大的人在後面推,才能爬上去。
如果牛瘦弱,人精疲力竭,裝着重物的車子後退,反而會落進坑谷中,有翻車摔碎的惡果。
鴻儒胸懷先王之道,肚藏各家學說,他們很難推舉,不僅僅是裝着重物的車子可比。
要是推薦的人,軟弱無力,于是就會被迫流落到偏僻的地方去。
【原文】 37·8河發昆侖,江起岷山(1),水力盛多,滂沛之流(2),浸下益盛,不得廣岸低地,不能通流入乎東海。
如岸狹地仰,溝洫決泆(3),散在丘墟矣(4)。
文儒之知,有似于此。
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薦舉,亦将棄遺于衡門之下(5),固安得升陟聖主之庭,論說政事之務乎?火之光也,不舉不明。
有人于斯,其知如京,其德如山,力重不能自稱,須人乃舉,而莫之助,抱其盛高之力,竄于闾巷之深(6),何時得達?奡、育(7),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8),手能決角伸鈎,使之自舉,不能離地。
智能滿胸之人,宜在王阙,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9),然後自動(10),不能自進,進之又不能自安,須人能動,待人能安。
道重知大,位地難适也。
【注釋】 (1)江:長江。
其源出青海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
岷山:山名。
位于四川省北部,綿延于四川、甘肅兩省邊境。
古人認為它是長江的發源地。
(2)滂沛:波瀾壯闊的樣子。
(3)溝洫(xù序):溝渠。
這裡指小的支流。
泆(yì義):通“溢”。
這裡是泛濫的意思。
(4)丘墟:廢墟。
這裡指空曠荒涼的地方。
(5)衡門:橫一根木頭當門。
這裡指簡陋的住宅。
(6)闾巷之深:胡同的最深處。
這裡指偏僻的地方。
(7)奡(ào傲):傳說的古代大力士。
育:夏育,傳說的古代大力士。
(8)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9)一尺:合今公尺二寸三分一厘。
一尺之筆:這裡指會寫的人。
(10)動:活動。
這裡指靠人推薦到朝廷去做官。
【譯文】 黃河發源于昆侖山,長江起源于岷山。
水力豐盛,浩浩蕩蕩的流水,逐漸往下流水勢越大,但沒有廣闊的河岸低下的地勢,就不能通暢地流入東海。
如果河岸狹窄地勢較高,河水會倒灌支流,造成決口泛濫,漫流在空曠荒涼的地方。
鴻儒的學問,有點像上面說的一樣。
文章寫得氣勢滂礴、波瀾壯闊,不遇到有能力的地方長官提拔舉薦,也要被遺棄在一文不值的地方,因此怎麼能登上“聖主”的朝廷做官,并議論國家大事呢?火光,不高舉不會明亮。
這裡有人,他的知識像座高丘,他的道德像山樣高大,但能力大不能自我舉薦,需要有人來推舉,沒有人的幫助,隻好胸懷那旺盛高超的能力,流落到偏僻的地方,什麼時候才能飛黃騰達呢?奡和夏育都是古代的大力士,身體能擔負千鈞重量,手能扭斷牛角,拉直銅鈎,要是讓他自己舉自己,身體卻不能離開地面。
智慧和能力滿腹的人,适合在朝廷做官,但必須有能說會寫的人推薦,然後才能開始去朝廷做官,而不能一開始就做官,做官也不會一開始就地位穩固,必須靠人推薦才能去朝廷,必須靠人保護才能地位穩固。
這是因為具有先王之道多,學問大,難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地位。
【原文】 37·9小石附于山,山力能得持之;在沙丘之間,小石輕微,亦能自安。
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處危
知江河之流遠,地中之源盛,不知萬牒之人胸中之才茂,迷惑者也。
故望見骥足,不異于衆馬之蹄,蹑平陸而馳騁(3),千裡之迹,斯須可見。
夫馬足人手,同一實也,稱骥之足,不薦文人之手,不知類也。
夫能論筋力以見比類者,則能取文力之人立之朝庭(4)。
【注釋】 (1)滑漏:這裡指水流根通暢。
(2)席:憑借。
這裡是順着的意思。
(3)蹑(niè聶):踩,踏。
(4)庭:章錄楊校宋本作“廷”,可從。
【譯文】 長江、黃河的水,洶湧奔馳地滾滾流瀉,順着地勢,流得很遠,沒有枯竭的幹流,可見水源旺盛。
知道長江、黃河流得很遠,是發源地水源旺盛,卻不知道能寫萬簡文章的人是由于胸中的才能旺盛,這是缺乏判斷力的人。
所以有人看見千裡馬的蹄子,卻分不出跟普通馬蹄的差别,隻有在平地上飛奔,千裡馬的樣子,才立刻可以看出。
其實,馬蹄與人的手,是同類東西,隻稱贊千裡馬的蹄子,卻不推崇人的手,這是不懂得類推的緣故。
要是能用評論體力的方法來發現經過類比的人,那麼就能選擇有寫文章能力的人到朝廷去做官了。
【原文】 37·7故夫文力之人,助有力之将(1),乃能以力為功(2)。
有力無助(3),以力為禍(4)。
何以驗之?長巨之物,強力之人乃能舉之。
重任之車,強力之牛乃能挽之。
是任車上阪(5),強牛引前,力人推後,乃能升逾。
如牛羸人罷,任車退卻,還堕坑谷,有破覆之敗矣(3)。
文儒懷先王之道,含百家之言,其難推引,非徒任車之重也。
薦緻之者,罷羸無力,遂卻退竄于岩穴矣(7)。
【注釋】 (1)助:遞修本作“因”,可從。
(2)功:功效。
這裡是作用的意思。
(3)助:幫助。
這裡有推薦,任用的意思。
(4)禍:禍害。
這裡指遭到排斥,打擊。
(5)阪(bǎn闆):山坡,斜坡。
(6)敗:毀壞。
這裡是惡果的意思。
(7)退:退卻。
竄:逃走。
岩穴:山洞。
這裡指偏僻的地方。
【譯文】 于是乎,有寫文章能力的人,得依靠有能力的地方長官推薦,才能使自己的能力發揮作用。
有能力而沒有有能力的人推薦,反而會因為有能力受到排斥、打擊。
用什麼來證明呢?又長又大的東西,要力大的人才能舉起它。
裝着重物的車子,要力大的牛才能拉動。
因此裝着重物的車子上坡,要力大的牛在前面拉,力大的人在後面推,才能爬上去。
如果牛瘦弱,人精疲力竭,裝着重物的車子後退,反而會落進坑谷中,有翻車摔碎的惡果。
鴻儒胸懷先王之道,肚藏各家學說,他們很難推舉,不僅僅是裝着重物的車子可比。
要是推薦的人,軟弱無力,于是就會被迫流落到偏僻的地方去。
【原文】 37·8河發昆侖,江起岷山(1),水力盛多,滂沛之流(2),浸下益盛,不得廣岸低地,不能通流入乎東海。
如岸狹地仰,溝洫決泆(3),散在丘墟矣(4)。
文儒之知,有似于此。
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薦舉,亦将棄遺于衡門之下(5),固安得升陟聖主之庭,論說政事之務乎?火之光也,不舉不明。
有人于斯,其知如京,其德如山,力重不能自稱,須人乃舉,而莫之助,抱其盛高之力,竄于闾巷之深(6),何時得達?奡、育(7),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8),手能決角伸鈎,使之自舉,不能離地。
智能滿胸之人,宜在王阙,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9),然後自動(10),不能自進,進之又不能自安,須人能動,待人能安。
道重知大,位地難适也。
【注釋】 (1)江:長江。
其源出青海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
岷山:山名。
位于四川省北部,綿延于四川、甘肅兩省邊境。
古人認為它是長江的發源地。
(2)滂沛:波瀾壯闊的樣子。
(3)溝洫(xù序):溝渠。
這裡指小的支流。
泆(yì義):通“溢”。
這裡是泛濫的意思。
(4)丘墟:廢墟。
這裡指空曠荒涼的地方。
(5)衡門:橫一根木頭當門。
這裡指簡陋的住宅。
(6)闾巷之深:胡同的最深處。
這裡指偏僻的地方。
(7)奡(ào傲):傳說的古代大力士。
育:夏育,傳說的古代大力士。
(8)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9)一尺:合今公尺二寸三分一厘。
一尺之筆:這裡指會寫的人。
(10)動:活動。
這裡指靠人推薦到朝廷去做官。
【譯文】 黃河發源于昆侖山,長江起源于岷山。
水力豐盛,浩浩蕩蕩的流水,逐漸往下流水勢越大,但沒有廣闊的河岸低下的地勢,就不能通暢地流入東海。
如果河岸狹窄地勢較高,河水會倒灌支流,造成決口泛濫,漫流在空曠荒涼的地方。
鴻儒的學問,有點像上面說的一樣。
文章寫得氣勢滂礴、波瀾壯闊,不遇到有能力的地方長官提拔舉薦,也要被遺棄在一文不值的地方,因此怎麼能登上“聖主”的朝廷做官,并議論國家大事呢?火光,不高舉不會明亮。
這裡有人,他的知識像座高丘,他的道德像山樣高大,但能力大不能自我舉薦,需要有人來推舉,沒有人的幫助,隻好胸懷那旺盛高超的能力,流落到偏僻的地方,什麼時候才能飛黃騰達呢?奡和夏育都是古代的大力士,身體能擔負千鈞重量,手能扭斷牛角,拉直銅鈎,要是讓他自己舉自己,身體卻不能離開地面。
智慧和能力滿腹的人,适合在朝廷做官,但必須有能說會寫的人推薦,然後才能開始去朝廷做官,而不能一開始就做官,做官也不會一開始就地位穩固,必須靠人推薦才能去朝廷,必須靠人保護才能地位穩固。
這是因為具有先王之道多,學問大,難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地位。
【原文】 37·9小石附于山,山力能得持之;在沙丘之間,小石輕微,亦能自安。
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