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知篇第三五

關燈
【題解】 本篇是對儒生與文吏在學問和知識方面的衡量,故篇名稱之為“量知”。

    王充認為儒生身懷節義有學問,懂經學,通先王之道,知曉政治,敢于直谏,有文采;而文吏“好為奸”,“貪爵祿”,沒有學問,腹中空空,不曉政治,不能言事,屍位素餐。

    因而他們為官,在朝廷裡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于朝廷,有益不鈞”。

     【原文】 35·1《程材》所論,論材能行操,未言學知之殊奇也。

    夫儒生之所以過文吏者,學問日多,簡練其性(1),雕琢其材也。

    故夫學者所以反情治性(2),盡材成德也。

    材盡德成,其比于文吏亦雕琢者,程量多矣。

    貧人與富人,俱赍錢百,并為赙禮死哀之家(3)。

    知之者,知貧人劣能共百(4),以為富人饒羨有奇餘也;不知之者,見錢俱百,以為财貨貧富皆若一也。

    文吏、儒生皆有似于此(5)。

    皆為掾吏(6),并典一曹,将知之者,知文吏、儒生筆同,而儒生胸中之藏(7),尚多奇餘;不知之者,以為皆吏,深淺多少同一量,失實甚矣。

    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如地種葵、韭,山樹棗、栗,名曰美園茂林,不複與一恒地庸山比矣。

    文吏、儒生,有似于此。

    俱有材能,并用筆墨,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

    先王之道,非徒葵、韭、棗、栗之謂也。

    恒女之手,紡績織經(8),如或奇能,織錦刺繡,名曰卓殊,不複與恒女科矣。

    夫儒生與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經傳之學,猶女工織錦刺繡之奇也。

     【注釋】 (1)簡練:這裡是磨煉的意思。

    簡練其性:這裡指通過培養和引導,使先天具有的善性逐漸滋長。

     (2)治:治理。

    這裡是改變,改造的意思。

     (3)赙(fù富):幫助别人辦理喪事的錢财。

     (4)共(gōng供):通“供”。

     (5)皆:疑是衍文。

    下文有“文吏、儒生,有似于此。

    俱有材能,并用筆墨”,可證。

     (6)吏:“掾吏”疑作“掾史。

    ”《後漢書·百官志》:“掾史,屬,二十四人。

    ”又:“郡置諸曹掾史。

    縣置諸曹掾史。

    ”可一證。

    本書《程材篇》:“一縣佐史之材,任郡掾史”。

    又:“列曹掾史,皆能教授。

    ”可二證。

     (7)藏(àng葬):倉庫。

    指收存的東西。

    這裡指學問。

     (8)紡績:紡紗。

    經:疑“纴”形近而誤。

    《墨子·節葬下》、《漢書·食貨志下》、《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均作“紡績織纴”,可證。

    纴(rèn任):織布帛的線。

    織纴:織布。

     【譯文】 本書《程材》評論的問題,隻評論了才能和操行,沒有評論儒生和文吏在學問和知識方面的差異。

    儒生之所以超過文吏,是學問一天一天地增多,通過培養和引導,精心培養了他們的才能。

    所以學習是為了改變自己的感情和本性,使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完善起來。

    才能和品德完備了,他們比起那些同樣精心下過工夫的文吏,衡量起來要高明得多。

    窮人和富人,都拿一百錢送人,一齊作葬禮給辦喪事的人家。

    知道他們情況的人,曉得窮人家隻能提供一百錢,認為富人家富足而有多餘;不知道他們情況的人,看見錢都是一百,認為錢财貧富都一樣。

    文吏與儒生與這種情況相似。

    他們都是掾史,都管理一個部門,地方長官了解他們的,知道文吏與儒生文字水平相同,但儒生心裡的學問,還多得很;不了解他們的,認為都是下屬官吏,知識的深淺多少是同一個水平,這就太不符合實際情況了。

    地生性長草,山生性長樹。

    如果地栽上冬葵與韭菜,山上種下棗樹與栗樹,命名叫美園茂林,就不再跟相同的普通地和山一樣了。

    文吏與儒生的情況跟這差不多。

    他們都有才能,都使用筆墨,但是儒生多有先王之道。

    先王之道,不僅僅是冬葵、韭菜、棗樹、栗樹這類普通的東西可比。

    普通婦女的手,紡紗織布,如果有人有特殊本領,織錦刺繡,就命名叫卓殊,不再跟普通婦女同類了。

    儒生與文吏,衡量他們的才能,儒生多有經傳的學問,就像婦女有擅長織錦刺繡的特别本領一樣。

     【原文】 35·2貧人好濫而富人守節者(1),貧人不足而富人饒侈;儒生不為非而文吏好為奸者,文吏少道德而儒生多仁義也。

    貧人、富人,并為賓客,受賜于主人,富人不慚而貧人常愧者,富人有以效,貧人無以複也。

    儒生、文吏,俱以長吏為主人者也(2)。

    儒生受長吏之祿,報長吏以道;文吏空胸,無仁義之學,居住食祿(3),終無以效,所謂屍位素餐者也(4)。

    素者,空也,空虛無德,餐人之祿,故曰素餐。

    無道藝之業,不曉政治,默坐朝庭(5),不能言事,與屍無異,故曰屍位。

    然則文吏所謂屍位素餐者也。

    居右食嘉,見将傾邪,豈能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