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虛篇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上有将死的神色,即使有好的操行也不會消除,因為死的征兆已經出現。
在人身上的神色,不能用言論、操行來消除;在天上的兇兆,怎麼能用善政來消除呢?人病重将死,氣色顯在臉上,人有的說:“這肯定是要死的征兆。
雖然如此,但是可以轉嫁給五鄰,或轉嫁給奴仆。
”該死的人即使嚴正他說不能夠嫁禍于人,那将死的神色肯因為好聽的話的緣故而消除,該死的命肯為之而延長嗎?妖氣不能消除,生命不能延長。
那麼火星怎麼能夠退出,宋景公的壽命怎麼能增長呢?由此說來,火星迫近心宿,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以宋景公才沒有死。
【原文】 17·8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謂也?星三徙于一舍乎(1)?一徙曆于三舍也?案子韋之言曰:“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夕星必徙三舍。
”若此星竟徙三舍也。
夫景公一坐有三善言,星徙三舍,如有十善言,星徙十舍乎?熒惑守心,為善言卻,如景公複出三惡言,熒惑食心乎?為善言卻,為惡言進,無善無惡,熒惑安居不行動乎?或時熒惑守心為旱災,不為君薨。
子韋不知,以為死禍,信俗至誠之感。
熒惑之處星(2),必偶自當去,景公自不死,世則謂子韋之言審,景公之誠感天矣。
亦或時子韋知星行度适自去,自以著己之知,明君臣推讓之所緻。
見星之數七(3),因言星七舍(4),複得二十一年,因以星舍計年之數。
是與齊太蔔無以異也(5)。
齊景公問太蔔曰:“子之道何能?”對曰:“能動地。
”晏子往見公,公曰:“寡人問太蔔曰:‘子道何能?’對曰:‘能動地’。
地固可動乎(6)?”晏子嘿然不對(7),出見太蔔曰:“昔吾見鈎星在房、心之間(8),地其動乎(9)?”太蔔曰:“然”。
晏子出,太蔔走見公(10):“臣非能動地,地固将自動。
”夫子韋言星徙,猶太蔔言地動也。
地固且自動,太蔔言己能動之。
星固将自徙,子韋言君能徙之。
使晏子不言鈎星在房、心(11),則太蔔之奸對不覺。
宋無晏子之知臣(12),故子韋之一言,遂為其是。
案《子韋書錄序秦》亦言子韋曰(13):“君出三善言,熒惑宜有動。
于是候之,果徒舍。
”不言三。
或時星當自去,子韋以為驗,實動離舍,世增言三。
既空增三舍之數,又虛生二十一年之壽也。
【注釋】 (1)一舍:十五卷本作“三舍”,可從。
(2)之:疑“去”字草書形近而誤。
下文有“子韋知星行度适自去”,可證。
(3)見:知曉。
數:規律。
(4)七:根據文意,疑作“三”。
又疑“三”前奪一“徒”字。
“星徒三舍”上文累見,可證。
(5)太蔔:官名。
周代為掌管占蔔的官員之長。
(6)固:疑衍文。
《淮南子·道應訓》無此字,可證。
(7)嘿(m^墨):同“默”。
對:回答上面的提問。
(8)鈎(星):星名。
《晉書·天文志》:“其西河中九星如鈎狀,曰鈎星,直則地動。
”房:房宿(xi)袖),星官名,也稱“天驷”,二十八宿之一,青龍七宿的第四宿。
有星4顆,即天蠍座л、р、δ、β。
(9)古人認為鈎星在房宿與心宿之間地就會動。
晏嬰對太蔔點破這一點,是要戳穿他吹噓自己能使地動的謊言。
(10)《淮南子·道應訓》“公”下有“曰”字,可從。
(11)十五卷本“心”下有“間”字,可從。
(12)知:通“智”。
(13)秦:疑“奏”字形近而誤。
《子韋書錄序奏》:可能是漢成帝時劉向奉命整理國家藏書,為《宋司星子韋三篇》一書所寫的序錄。
【譯文】 況且說火星移動三個地方的人,講的是什麼呢?是火星三次移動三個地方呢?還是一次移動經曆三個地方呢?考察子韋說的:“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
”像這樣火星終于移動了三個地方。
宋景公竟坐着說了三句好話,火星就移動了三個地方,如果說了十句好話,那火星豈不是要移動十個地方嗎?火星迫近心宿,因為幾句好話就退去,要是宋景公重複說出三句壞話,火星會吃掉心宿嗎?因為好話而退去,因為壞話而進犯,無好話又無壞話,火星就會安定在位置上不行動嗎?或許火星迫近心宿是旱災的預兆,而不是君主要死的預兆。
子韋不知道,就認為是君主将死的災禍,便相信了世俗至誠能感動上天的說法。
火星離開停留的地方,一定是它恰巧本來該離開,而宋景公本來也不該死,世人則說子韋的話确實,宋景公的誠意感動了上天。
也或許是子韋知道火星按運行的度數恰好本來要離開,自然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才智,宣揚它是君臣相互推讓造成的。
他知道火星運行的規律每移動一次要經過七星,因此說火星移動三個地方,于是宋景公又得二十一歲,這是通過火星移動地方來算出延年的數目。
這與齊國的太蔔沒有什麼不同。
齊景公問太蔔道:“你的道術能幹什麼?”太蔔回答說:“能震動地。
”晏子會見齊景公,景公說:“我問太蔔:‘你的道術能幹什麼?’他回答:‘能震動地。
’地會震動嗎?”晏子默然不回答,出去碰見太蔔說:“以前我看見水星在房宿、心宿之間,地會震動嗎?”太蔔說:“對。
”晏子外出,太蔔跑去見齊景公說:“臣子不是能震動地,而是地原來将要自己震動。
”看來子韋說火星移動地方,就像太蔔說會使地震動一樣。
地本來将要自己震動,太蔔則說自己能使它震動;火星本來将要自己移動,子韋則說宋景公能使它移動。
假使晏子不說水星在房宿與心宿間的事,那麼齊太蔔欺騙性的回答就不會被發覺。
宋國沒有像晏子樣有才智的臣子,所以子韋一說,就認為他的話是正确的。
考察《子韋書錄序奏》也說子韋講過:“君主說了三句好話,火星應該要移動。
于是守候着,火星果真移動了地方。
”但沒有說移動三個地方。
或許火星該自動離開,子韋以此作試驗,而火星确實移動離開了原來的地方,世人便誇大說移動了三個地方。
這既憑空誇大移動三個地方的數目,又虛構生出二十一年的壽命。
在人身上的神色,不能用言論、操行來消除;在天上的兇兆,怎麼能用善政來消除呢?人病重将死,氣色顯在臉上,人有的說:“這肯定是要死的征兆。
雖然如此,但是可以轉嫁給五鄰,或轉嫁給奴仆。
”該死的人即使嚴正他說不能夠嫁禍于人,那将死的神色肯因為好聽的話的緣故而消除,該死的命肯為之而延長嗎?妖氣不能消除,生命不能延長。
那麼火星怎麼能夠退出,宋景公的壽命怎麼能增長呢?由此說來,火星迫近心宿,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以宋景公才沒有死。
【原文】 17·8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謂也?星三徙于一舍乎(1)?一徙曆于三舍也?案子韋之言曰:“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夕星必徙三舍。
”若此星竟徙三舍也。
夫景公一坐有三善言,星徙三舍,如有十善言,星徙十舍乎?熒惑守心,為善言卻,如景公複出三惡言,熒惑食心乎?為善言卻,為惡言進,無善無惡,熒惑安居不行動乎?或時熒惑守心為旱災,不為君薨。
子韋不知,以為死禍,信俗至誠之感。
熒惑之處星(2),必偶自當去,景公自不死,世則謂子韋之言審,景公之誠感天矣。
亦或時子韋知星行度适自去,自以著己之知,明君臣推讓之所緻。
見星之數七(3),因言星七舍(4),複得二十一年,因以星舍計年之數。
是與齊太蔔無以異也(5)。
齊景公問太蔔曰:“子之道何能?”對曰:“能動地。
”晏子往見公,公曰:“寡人問太蔔曰:‘子道何能?’對曰:‘能動地’。
地固可動乎(6)?”晏子嘿然不對(7),出見太蔔曰:“昔吾見鈎星在房、心之間(8),地其動乎(9)?”太蔔曰:“然”。
晏子出,太蔔走見公(10):“臣非能動地,地固将自動。
”夫子韋言星徙,猶太蔔言地動也。
地固且自動,太蔔言己能動之。
星固将自徙,子韋言君能徙之。
使晏子不言鈎星在房、心(11),則太蔔之奸對不覺。
宋無晏子之知臣(12),故子韋之一言,遂為其是。
案《子韋書錄序秦》亦言子韋曰(13):“君出三善言,熒惑宜有動。
于是候之,果徒舍。
”不言三。
或時星當自去,子韋以為驗,實動離舍,世增言三。
既空增三舍之數,又虛生二十一年之壽也。
【注釋】 (1)一舍:十五卷本作“三舍”,可從。
(2)之:疑“去”字草書形近而誤。
下文有“子韋知星行度适自去”,可證。
(3)見:知曉。
數:規律。
(4)七:根據文意,疑作“三”。
又疑“三”前奪一“徒”字。
“星徒三舍”上文累見,可證。
(5)太蔔:官名。
周代為掌管占蔔的官員之長。
(6)固:疑衍文。
《淮南子·道應訓》無此字,可證。
(7)嘿(m^墨):同“默”。
對:回答上面的提問。
(8)鈎(星):星名。
《晉書·天文志》:“其西河中九星如鈎狀,曰鈎星,直則地動。
”房:房宿(xi)袖),星官名,也稱“天驷”,二十八宿之一,青龍七宿的第四宿。
有星4顆,即天蠍座л、р、δ、β。
(9)古人認為鈎星在房宿與心宿之間地就會動。
晏嬰對太蔔點破這一點,是要戳穿他吹噓自己能使地動的謊言。
(10)《淮南子·道應訓》“公”下有“曰”字,可從。
(11)十五卷本“心”下有“間”字,可從。
(12)知:通“智”。
(13)秦:疑“奏”字形近而誤。
《子韋書錄序奏》:可能是漢成帝時劉向奉命整理國家藏書,為《宋司星子韋三篇》一書所寫的序錄。
【譯文】 況且說火星移動三個地方的人,講的是什麼呢?是火星三次移動三個地方呢?還是一次移動經曆三個地方呢?考察子韋說的:“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
”像這樣火星終于移動了三個地方。
宋景公竟坐着說了三句好話,火星就移動了三個地方,如果說了十句好話,那火星豈不是要移動十個地方嗎?火星迫近心宿,因為幾句好話就退去,要是宋景公重複說出三句壞話,火星會吃掉心宿嗎?因為好話而退去,因為壞話而進犯,無好話又無壞話,火星就會安定在位置上不行動嗎?或許火星迫近心宿是旱災的預兆,而不是君主要死的預兆。
子韋不知道,就認為是君主将死的災禍,便相信了世俗至誠能感動上天的說法。
火星離開停留的地方,一定是它恰巧本來該離開,而宋景公本來也不該死,世人則說子韋的話确實,宋景公的誠意感動了上天。
也或許是子韋知道火星按運行的度數恰好本來要離開,自然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才智,宣揚它是君臣相互推讓造成的。
他知道火星運行的規律每移動一次要經過七星,因此說火星移動三個地方,于是宋景公又得二十一歲,這是通過火星移動地方來算出延年的數目。
這與齊國的太蔔沒有什麼不同。
齊景公問太蔔道:“你的道術能幹什麼?”太蔔回答說:“能震動地。
”晏子會見齊景公,景公說:“我問太蔔:‘你的道術能幹什麼?’他回答:‘能震動地。
’地會震動嗎?”晏子默然不回答,出去碰見太蔔說:“以前我看見水星在房宿、心宿之間,地會震動嗎?”太蔔說:“對。
”晏子外出,太蔔跑去見齊景公說:“臣子不是能震動地,而是地原來将要自己震動。
”看來子韋說火星移動地方,就像太蔔說會使地震動一樣。
地本來将要自己震動,太蔔則說自己能使它震動;火星本來将要自己移動,子韋則說宋景公能使它移動。
假使晏子不說水星在房宿與心宿間的事,那麼齊太蔔欺騙性的回答就不會被發覺。
宋國沒有像晏子樣有才智的臣子,所以子韋一說,就認為他的話是正确的。
考察《子韋書錄序奏》也說子韋講過:“君主說了三句好話,火星應該要移動。
于是守候着,火星果真移動了地方。
”但沒有說移動三個地方。
或許火星該自動離開,子韋以此作試驗,而火星确實移動離開了原來的地方,世人便誇大說移動了三個地方。
這既憑空誇大移動三個地方的數目,又虛構生出二十一年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