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虛篇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本篇駁斥了天能感應人間善惡,并進行賞罰的虛假說法。
王充抓住傳書上說宋景公時候,火星迫近心宿以示要禍害宋景公,後來宋景公說了三句好話,感動了上天,便使火星離開心宿,免除懲罰,并延壽二十一年的典型事例展開駁斥。
他指出,天是一種與人不同的物質實體,“人不曉天所為,天安能知人所為”?若人“能以行動天地,猶魚鼓而振水”,那麼像人樣大的魚,“所振蕩者,不過百步,而一裡之外,淡然澄靜”;人“以七尺之細形,形中之微氣,不過與一鼎之蒸火同”,又怎麼能振動到天上去呢?最後他指出:人不能使星移動,火星迫近或離開心宿,是它本身運行的規律,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謂天聞人言,随善惡為吉兇,誤矣”。
【原文】 17·1傳書曰:“宋景公之時(1),熒惑守心(2)。
公懼,召子韋而問之曰(3):“熒惑在心,何也?”子韋曰:“熒惑,天罰也(4),心,宋分野也(5),禍當君。
雖然,可移于宰相。
”公曰:“宰相所使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
”子韋曰:“可移于民。
”公曰:“民死,寡人将誰為也(6)?甯獨死耳。
”子韋曰:“可移于歲。
”公曰:“民饑,必死。
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盡也,子毋複言。
”子韋退走(7),北面再拜曰(8):“臣敢賀君(9)。
天之處高而耳卑(10),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賞君。
今夕星必徙三舍(11),君延命二十一年。
”公曰:“奚知之?”對曰:“君有三善(12),故有三賞,星必三徙。
三徙行七星(13),星當一年,三七二十一,故君命延二十一歲。
臣請伏于殿下以伺之(14),星必不徙(15),臣請死耳。
”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16)。
如子韋之言,則延年審得二十一歲矣。
星徙審,則延命,延命明(17),則景公為善,天祐之也。
則夫世間人能為景公之行者,則必得景公祐矣。
此言虛也。
何則?皇天遷怒(18),使熒惑本景公身有惡而守心,則雖聽子韋言,猶無益也。
使其不為景公,則雖不聽子韋之言,亦無損也。
【注釋】 (1)宋景公:參見7·5注(3)。
(2)熒惑:參見7·5注(4)。
守:疑“在”之誤。
《呂氏春秋·制樂》作“在”,可一證。
下文雲“熒惑在心,何也。
”可二證。
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龍七宿的第五宿。
有星三顆,即天蠍座δ、α、τ三星。
其主星也叫商星、鹑火、大火、大辰。
《宋史·天文志》:“心宿三星,天之正也。
”熒惑守心:古人把星象的變化附會于社會問題,宋景公三十六年,火星迫近心宿,被解釋成是宋國君主要遭受災禍的預兆,因而使宋景公感到害怕。
(3)子韋:宋景公時太史,掌管觀測星象等事。
(4)天罰:古人把火星看作是兇星,它運行到哪裡,地上相應的地方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遭受災禍。
(5)分野: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我國古代星占術,接二十八宿把天分為二十八個天區,地上各州郡邦國都與天上的一定天區相對應,各天區所發生的天象變化預示着地上相應的地方會出現吉兇。
按照這種配屬,心宿是宋國的分野。
(6)《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為”下作“君乎”,可從。
(7)退:疑“還”之誤。
《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說苑·複恩》均作“還”,可證。
(8)北面:朝着北面。
君主向南坐,臣朝北拜君。
(9)敢:謙辭,冒昧。
(10)耳:疑“聽”之誤。
章錄楊校宋本作“聽”,可一證。
《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亦作“聽”,可二證。
下文雲:“子韋之言:‘天處高而聽卑’”,可三證。
卑:低,下。
這裡指地上。
(11)星:指火星。
(12)《意林》引《論衡》文:“宋景公有三善言,獲二十一年”,故疑“善”後奪一“言”字。
《呂氏春秋·制樂》作“有三善言,必有三賞”,可證。
(13)三:疑是衍文。
一星當一年,七星則七年。
要是三徙行七星,隻得七年,得不出二十一年。
故疑“三”涉上句“三徙”而衍。
(14)殿:《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均作“陛”,可從。
伺:窺測。
(15)必:果真,如果。
(16)以上事參見《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
(17)明:明确,确實。
(18)遷:移。
這裡是降的意思。
【譯文】 傳書上說:“宋景公的時候,火星在心宿附近,宋景公感到害怕,召子韋來問他:“火星快要處在心宿的位置上,這是為什麼?”子韋回答:“火星的出現,預示着上天的懲罰,心宿是宋國的分野,災禍正當在君主。
但是,可以把它轉嫁給宰相。
”景公說:“宰相是我任命治理國家的人,卻把死轉嫁給他,不吉祥。
”子韋又說:“可以轉嫁給老百姓。
”景公回答:“老百姓死光了,我将去做誰的國君呢?甯可我一個人死。
”子韋再建議:“可以轉嫁到年成上去。
”景公則回答:“老百姓饑餓,一定會死去。
做君主的卻要殺他的百姓來求得自己活下去,那誰還肯把我當做君主呢?看來,這是我的壽命本來已經到頭,你不要再說了。
”之後,子韋又返回來,朝着北面再向景公叩拜說:“臣冒昧地向君王恭賀。
天雖處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聽見地上的話,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
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這樣君王就會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景公問道:“你怎麼知道呢?”子韋回答:“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所以要受到三次獎勵,火星肯定會移動三個地方。
移動一個地方要經過七顆星,一顆星相當于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壽命會延長二十一年。
臣請求匍伏在宮殿的台階下面觀察,火星如果不移動,臣請求處死。
”這天晚上,火星果然移動了三個地方。
像子韋說的那樣,景公确實得到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火星果真移動,景
王充抓住傳書上說宋景公時候,火星迫近心宿以示要禍害宋景公,後來宋景公說了三句好話,感動了上天,便使火星離開心宿,免除懲罰,并延壽二十一年的典型事例展開駁斥。
他指出,天是一種與人不同的物質實體,“人不曉天所為,天安能知人所為”?若人“能以行動天地,猶魚鼓而振水”,那麼像人樣大的魚,“所振蕩者,不過百步,而一裡之外,淡然澄靜”;人“以七尺之細形,形中之微氣,不過與一鼎之蒸火同”,又怎麼能振動到天上去呢?最後他指出:人不能使星移動,火星迫近或離開心宿,是它本身運行的規律,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謂天聞人言,随善惡為吉兇,誤矣”。
【原文】 17·1傳書曰:“宋景公之時(1),熒惑守心(2)。
公懼,召子韋而問之曰(3):“熒惑在心,何也?”子韋曰:“熒惑,天罰也(4),心,宋分野也(5),禍當君。
雖然,可移于宰相。
”公曰:“宰相所使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
”子韋曰:“可移于民。
”公曰:“民死,寡人将誰為也(6)?甯獨死耳。
”子韋曰:“可移于歲。
”公曰:“民饑,必死。
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盡也,子毋複言。
”子韋退走(7),北面再拜曰(8):“臣敢賀君(9)。
天之處高而耳卑(10),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賞君。
今夕星必徙三舍(11),君延命二十一年。
”公曰:“奚知之?”對曰:“君有三善(12),故有三賞,星必三徙。
三徙行七星(13),星當一年,三七二十一,故君命延二十一歲。
臣請伏于殿下以伺之(14),星必不徙(15),臣請死耳。
”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16)。
如子韋之言,則延年審得二十一歲矣。
星徙審,則延命,延命明(17),則景公為善,天祐之也。
則夫世間人能為景公之行者,則必得景公祐矣。
此言虛也。
何則?皇天遷怒(18),使熒惑本景公身有惡而守心,則雖聽子韋言,猶無益也。
使其不為景公,則雖不聽子韋之言,亦無損也。
【注釋】 (1)宋景公:參見7·5注(3)。
(2)熒惑:參見7·5注(4)。
守:疑“在”之誤。
《呂氏春秋·制樂》作“在”,可一證。
下文雲“熒惑在心,何也。
”可二證。
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龍七宿的第五宿。
有星三顆,即天蠍座δ、α、τ三星。
其主星也叫商星、鹑火、大火、大辰。
《宋史·天文志》:“心宿三星,天之正也。
”熒惑守心:古人把星象的變化附會于社會問題,宋景公三十六年,火星迫近心宿,被解釋成是宋國君主要遭受災禍的預兆,因而使宋景公感到害怕。
(3)子韋:宋景公時太史,掌管觀測星象等事。
(4)天罰:古人把火星看作是兇星,它運行到哪裡,地上相應的地方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遭受災禍。
(5)分野: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我國古代星占術,接二十八宿把天分為二十八個天區,地上各州郡邦國都與天上的一定天區相對應,各天區所發生的天象變化預示着地上相應的地方會出現吉兇。
按照這種配屬,心宿是宋國的分野。
(6)《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為”下作“君乎”,可從。
(7)退:疑“還”之誤。
《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說苑·複恩》均作“還”,可證。
(8)北面:朝着北面。
君主向南坐,臣朝北拜君。
(9)敢:謙辭,冒昧。
(10)耳:疑“聽”之誤。
章錄楊校宋本作“聽”,可一證。
《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亦作“聽”,可二證。
下文雲:“子韋之言:‘天處高而聽卑’”,可三證。
卑:低,下。
這裡指地上。
(11)星:指火星。
(12)《意林》引《論衡》文:“宋景公有三善言,獲二十一年”,故疑“善”後奪一“言”字。
《呂氏春秋·制樂》作“有三善言,必有三賞”,可證。
(13)三:疑是衍文。
一星當一年,七星則七年。
要是三徙行七星,隻得七年,得不出二十一年。
故疑“三”涉上句“三徙”而衍。
(14)殿:《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均作“陛”,可從。
伺:窺測。
(15)必:果真,如果。
(16)以上事參見《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
(17)明:明确,确實。
(18)遷:移。
這裡是降的意思。
【譯文】 傳書上說:“宋景公的時候,火星在心宿附近,宋景公感到害怕,召子韋來問他:“火星快要處在心宿的位置上,這是為什麼?”子韋回答:“火星的出現,預示着上天的懲罰,心宿是宋國的分野,災禍正當在君主。
但是,可以把它轉嫁給宰相。
”景公說:“宰相是我任命治理國家的人,卻把死轉嫁給他,不吉祥。
”子韋又說:“可以轉嫁給老百姓。
”景公回答:“老百姓死光了,我将去做誰的國君呢?甯可我一個人死。
”子韋再建議:“可以轉嫁到年成上去。
”景公則回答:“老百姓饑餓,一定會死去。
做君主的卻要殺他的百姓來求得自己活下去,那誰還肯把我當做君主呢?看來,這是我的壽命本來已經到頭,你不要再說了。
”之後,子韋又返回來,朝着北面再向景公叩拜說:“臣冒昧地向君王恭賀。
天雖處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聽見地上的話,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
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這樣君王就會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景公問道:“你怎麼知道呢?”子韋回答:“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所以要受到三次獎勵,火星肯定會移動三個地方。
移動一個地方要經過七顆星,一顆星相當于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壽命會延長二十一年。
臣請求匍伏在宮殿的台階下面觀察,火星如果不移動,臣請求處死。
”這天晚上,火星果然移動了三個地方。
像子韋說的那樣,景公确實得到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火星果真移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