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勢篇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14·3或曰:“五行之氣(1),天生萬物(2)。
以萬物含五行之氣,五行之氣更相賊害(3)。
”曰:天自當以一行之氣生萬物,令之相親愛,不當令五行之氣,反使相賊害也。
【注釋】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萬物是由這五種物質元素構成,而且這五種物質元素又是相互矛盾、相互鬥争,變化發展着的,于是把它們稱作“五行”。
戰國時期,“五行”說頗為流行,并出現“五行相生相勝”理論。
“相生”即互相促進;“相勝”即“相克”,互相排斥。
參見《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淮南子·本經訓》。
(2)參見《白虎通德論·五行》。
(3)更:交替。
以上參見《禮記·月令》鄭注、《白虎通德論·五行》。
【譯文】 有人說:“金、木、水、火、土五種氣體,是天用來創造萬物的。
因此萬物中包含了這五種氣體,這五種氣體相互循環克制所以萬物間也相互殘害。
”我以為:如果天能有意識地創造萬物,天就應當隻用一種氣體造就萬物,叫它們之間相親相愛,不應當讓五種氣體,反複使之相互克制傷害。
【原文】 14·4或曰:“欲為之用,故令相賊害。
賊害,相成也。
故天用五行之氣生萬物,人用萬物作萬事。
不能相制,不能相使;不相賊害,不成為用。
金不賊木,木不成用;火不爍金,金不成器。
故諸物相賊相利。
含血之蟲相勝服、相齧噬、相啖食者(1),皆五行氣使之然也(2)。
”曰:天生萬物欲令相為用,不得不相賊害也,則生虎、狼、蝮蛇及蜂、虿之蟲,皆賊害人,天又欲使人為之用邪?且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氣,故一人之行,有五常之操(3)。
五常,五常之道也(4)。
五藏在内(5),五行氣俱(6)。
如論者之言,含血之蟲,懷五行之氣,辄相賊害。
一人之身,胸懷五藏,自相賊也?一人之操,行義之心(7)自相害也?且五行之氣相賊害,含血之蟲相勝服,其驗何在? 【注釋】 (1)含血之蟲:這裡泛指動物。
齧噬(ni8sh@聶士):咬。
啖(d4n但)食:吞食。
(2)本篇皆雲“五行之氣”,故疑“行”後脫一“之”字。
(3)漢儒把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範與五行相配,認為仁屬木,智屬火,信屬土,義屬金,禮屬水。
參見《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4)常:十五卷本作“行”,可從。
(5)藏(4ng髒):同“髒”。
五藏:指脾、肺、心、肝、腎。
(6)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五髒分别是由五行之氣構成的。
參見《白虎通德論·情性》、《元命苞》。
(7)行:疑“仁”形近而誤。
【譯文】 有人說:“天想使萬物成為可用的東西,所以才讓它們互相殘害。
使萬物互相殘害,正是為了讓它們相互依存。
因此天用五行之氣造就萬物,人又用萬物做成各種各樣的事。
可見不能互相制約,就不能互相有用;不能相互殘害,就不能各自成為有用的東西。
金不傷害木,木不能成為有用之物;火不冶煉金,金不會成為器皿。
所以各種物體相互殘害又相互産生有利效果。
有血的動物,互相取勝,制服對方,互相對咬,互相吞食,這都是五行之氣使它們如此的。
”我要問:天造就萬物想使它們相互成為有用的東西,不能不互相殘害,于是就産生虎、狼、蝮蛇以及蜂、虿之類動物,全都來殘害人,那麼天是不是又想讓人成為它們享用之物呢?一個人的身體裡,有五行之氣,所以一個人的行為,有仁、義、禮、智、信五種操行。
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範,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道義。
五髒在人體内,所以人體五行之氣都具備。
照議論者的說法,有血的動物,都有五行之氣,就相互殘害。
那麼一個人的身體,具有五髒,難道它們各自也要互相傷害嗎?一個人的操行中,具有仁和義兩個道德觀念,難道也要自相危害嗎?再說,金、木、水、火、土五種氣相互殘害,有血動物相互取勝,制服對方,又在什麼地方有過驗證呢? 【原文】 14·5曰(1):“寅木也(2),其禽虎也(3)。
戌土也,其禽犬也。
醜、未亦土也。
醜禽牛,未禽羊也。
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也。
亥水也,其禽豕也。
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
午亦火也,其禽馬也。
水勝火,故豕食蛇。
火為水所害,故馬食鼠屎而腹脹。
”曰:審如論者之言,含血之蟲,亦有不相勝之效(4)。
午馬也。
子鼠也。
酉雞也。
卯兔也。
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亥豕也。
未羊也。
醜牛也。
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
申猴也。
火勝金,蛇何不食猕猴(5)?猕猴者畏鼠也。
齧猕猴者犬也。
(6)鼠水。
猕猴金也。
水不勝金,猕猴何故畏鼠也?戌土也。
申猴也(7)。
土不勝金,猴何故畏犬?東方木也(8),其星倉龍也(9)。
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10)。
南方火也。
其星朱鳥也。
(11)。
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12)。
天有四星之精(13),降生四獸之體(
以萬物含五行之氣,五行之氣更相賊害(3)。
”曰:天自當以一行之氣生萬物,令之相親愛,不當令五行之氣,反使相賊害也。
【注釋】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萬物是由這五種物質元素構成,而且這五種物質元素又是相互矛盾、相互鬥争,變化發展着的,于是把它們稱作“五行”。
戰國時期,“五行”說頗為流行,并出現“五行相生相勝”理論。
“相生”即互相促進;“相勝”即“相克”,互相排斥。
參見《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淮南子·本經訓》。
(2)參見《白虎通德論·五行》。
(3)更:交替。
以上參見《禮記·月令》鄭注、《白虎通德論·五行》。
【譯文】 有人說:“金、木、水、火、土五種氣體,是天用來創造萬物的。
因此萬物中包含了這五種氣體,這五種氣體相互循環克制所以萬物間也相互殘害。
”我以為:如果天能有意識地創造萬物,天就應當隻用一種氣體造就萬物,叫它們之間相親相愛,不應當讓五種氣體,反複使之相互克制傷害。
【原文】 14·4或曰:“欲為之用,故令相賊害。
賊害,相成也。
故天用五行之氣生萬物,人用萬物作萬事。
不能相制,不能相使;不相賊害,不成為用。
金不賊木,木不成用;火不爍金,金不成器。
故諸物相賊相利。
含血之蟲相勝服、相齧噬、相啖食者(1),皆五行氣使之然也(2)。
”曰:天生萬物欲令相為用,不得不相賊害也,則生虎、狼、蝮蛇及蜂、虿之蟲,皆賊害人,天又欲使人為之用邪?且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氣,故一人之行,有五常之操(3)。
五常,五常之道也(4)。
五藏在内(5),五行氣俱(6)。
如論者之言,含血之蟲,懷五行之氣,辄相賊害。
一人之身,胸懷五藏,自相賊也?一人之操,行義之心(7)自相害也?且五行之氣相賊害,含血之蟲相勝服,其驗何在? 【注釋】 (1)含血之蟲:這裡泛指動物。
齧噬(ni8sh@聶士):咬。
啖(d4n但)食:吞食。
(2)本篇皆雲“五行之氣”,故疑“行”後脫一“之”字。
(3)漢儒把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範與五行相配,認為仁屬木,智屬火,信屬土,義屬金,禮屬水。
參見《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4)常:十五卷本作“行”,可從。
(5)藏(4ng髒):同“髒”。
五藏:指脾、肺、心、肝、腎。
(6)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五髒分别是由五行之氣構成的。
參見《白虎通德論·情性》、《元命苞》。
(7)行:疑“仁”形近而誤。
【譯文】 有人說:“天想使萬物成為可用的東西,所以才讓它們互相殘害。
使萬物互相殘害,正是為了讓它們相互依存。
因此天用五行之氣造就萬物,人又用萬物做成各種各樣的事。
可見不能互相制約,就不能互相有用;不能相互殘害,就不能各自成為有用的東西。
金不傷害木,木不能成為有用之物;火不冶煉金,金不會成為器皿。
所以各種物體相互殘害又相互産生有利效果。
有血的動物,互相取勝,制服對方,互相對咬,互相吞食,這都是五行之氣使它們如此的。
”我要問:天造就萬物想使它們相互成為有用的東西,不能不互相殘害,于是就産生虎、狼、蝮蛇以及蜂、虿之類動物,全都來殘害人,那麼天是不是又想讓人成為它們享用之物呢?一個人的身體裡,有五行之氣,所以一個人的行為,有仁、義、禮、智、信五種操行。
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範,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道義。
五髒在人體内,所以人體五行之氣都具備。
照議論者的說法,有血的動物,都有五行之氣,就相互殘害。
那麼一個人的身體,具有五髒,難道它們各自也要互相傷害嗎?一個人的操行中,具有仁和義兩個道德觀念,難道也要自相危害嗎?再說,金、木、水、火、土五種氣相互殘害,有血動物相互取勝,制服對方,又在什麼地方有過驗證呢? 【原文】 14·5曰(1):“寅木也(2),其禽虎也(3)。
戌土也,其禽犬也。
醜、未亦土也。
醜禽牛,未禽羊也。
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也。
亥水也,其禽豕也。
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
午亦火也,其禽馬也。
水勝火,故豕食蛇。
火為水所害,故馬食鼠屎而腹脹。
”曰:審如論者之言,含血之蟲,亦有不相勝之效(4)。
午馬也。
子鼠也。
酉雞也。
卯兔也。
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亥豕也。
未羊也。
醜牛也。
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
申猴也。
火勝金,蛇何不食猕猴(5)?猕猴者畏鼠也。
齧猕猴者犬也。
(6)鼠水。
猕猴金也。
水不勝金,猕猴何故畏鼠也?戌土也。
申猴也(7)。
土不勝金,猴何故畏犬?東方木也(8),其星倉龍也(9)。
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10)。
南方火也。
其星朱鳥也。
(11)。
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12)。
天有四星之精(13),降生四獸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