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會篇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植了不能生長的谷物。
世人說住宅有吉有兇,搬家有時間禁忌。
事實卻不是這樣。
天道難于知道,假使有命兇的人,該當衰敗的家庭,蓋住宅得到了不吉利的地方,搬家碰巧觸犯了時間的禁忌。
一家觸犯禁忌,人口以十計算,因觸犯而死的,肯定是祿弱命薄的人。
以此而論,做官的進升、退隐、調任問題,就能回答清楚了。
時運正該退隐,君主就會采納讒言;時運正該起用,自有賢德的人舉薦自己。
所以仕途将要得官做,君子就會輔佐親善;快要丢官退隐,小人就會诽謗奇才。
公伯寮在季孫面前控告子路,孔子宣稱是命中注定。
魯國人臧倉在魯平公面前诽謗孟子,孟子說是天命如此。
好的政治主張不該實行,就會跟讒言相互碰在一起;上天還沒有給自己貴命,惡人就會講壞話。
所以孔子宣稱是命中注定,而不怨恨公伯寮;孟子說是天命如此,而不歸咎于臧倉,他們确實知道時和命該當這樣。
以此而論,君主治理政治的功績教化問題,也就能說清楚了。
天命該高貴,時運就正好平安;治期當混亂,祿命就恰巧衰弱。
治理國家大事成敗的時機,與人的興衰、吉兇正巧相互一緻。
依這樣說來,聖賢一個跟着一個興起,就是這類道理了。
【原文】 10·10聖主龍興于倉卒(1),良輔超拔于際會(2)。
世謂韓信、張良輔助漢王,故秦滅漢興,高祖得王。
夫高祖命當自王,信、良之輩時當自興,兩相遭遇,若故相求。
是故高祖起于豐、沛,豐、沛子弟相多富貴,非天以子弟助高祖也,命相小大适相應也(3)。
趙簡子廢太子伯魯(4),立庶子無恤(5)。
無恤遭賢命(6),亦當君趙也。
世謂伯魯不肖,不如無恤。
伯魯命當賊,知慮多泯亂也。
韓生仕至太傅(7),世謂賴倪寬(8),實謂不然。
太傅當貴,遭與倪寬遇也。
趙武藏于褲中(9),終日不啼,非或掩其口,阏其聲也;命時當生,睡卧遭出也。
故軍功之侯必斬兵死之頭(10),富家之商必奪貧室之财。
削土免侯,罷退令相(11),罪法明曰(12),祿秩适極(13)。
故厲氣所中(14),必加命短之人;兇歲所著(15),必饑虛耗之家矣(16)。
【注釋】 (1)倉卒(c)促):即倉猝,倉促,匆忙。
這裡指偶然的時機。
(2)際會:遇合,恰好碰上。
(3)大小:好壞。
(4)趙簡子(?~公元前477年):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春秋末晉國的卿。
在晉卿的内讧中打敗範氏、中行氏,其後擴大封地,奠定了建立趙國的基礎。
伯魯:趙簡子的兒子。
(5)庶子:不是正妻生的兒子。
無恤(?~公元前425年):即趙襄子,趙簡子的庶子。
據說他小時候被認為相好命貴,因而趙簡子廢掉嫡子伯魯,立他為太子。
後他與韓魏合謀,滅掉晉國,三分其地。
(6)賢:上下文皆言“貴命”,故疑系“貴”字之誤。
(7)韓生:西漢人,事迹不詳。
太傅:官名。
漢時為輔佐皇帝的高官,次于太師。
(8)倪寬:西漢武帝時的禦史大夫。
據說他與韓生是同學,很要好,當禦史大夫後便舉薦韓生做官。
(9)事參見《史記·趙世家》。
(10)兵死:疑“死兵”之誤倒。
“必斬死兵之頭”與下文“必奪貧室這财”對文,可證。
(11)退令:疑“令退”之誤倒。
上文“削土免侯”與“罷令退相”相對為文,可證。
相:這裡泛指郡和王國、侯國的行政長官。
(12)曰:疑“白”字形近而誤。
章錄楊校宋本作“白”,可證。
(13)秩:官秩,官職的等級。
(14)厲:通“疠”,瘟疫。
(15)兇歲:荒年。
著:中(h^ng仲)。
(16)虛耗:空虛耗盡。
虛耗之家:這裡指命中注定要貧困的人家。
【譯文】 英明的君主是在偶然的時機創立帝業,好的輔佐是在碰巧的機會被破格提拔。
一般人認為是韓信、張良輔佐幫助了漢王劉邦,所以秦朝滅亡漢朝興起,漢高祖得稱帝王。
漢高祖命該自然稱王,韓信、張良之類人時運該自然興起,雙方相互碰在一起,就像有意互相尋找一樣。
所以漢高祖在豐邑、沛縣興起,是豐邑、沛縣的子弟骨相多富貴,并非上天以子弟來幫助漢高祖,而是他們祿命與骨相的貴賤恰巧與取得的富貴相适應。
趙簡子廢除太子伯魯,立了庶子無恤。
無恤恰好是貴命,也該當國君統治趙地。
一般人認為伯魯不賢明,不如無恤。
其實是伯魯命該卑賤,心智才很糊塗。
韓生官做到太傅,一般人認為是依賴倪寬,實在說不是這樣。
其實太傅該當顯貴,才恰好與倪寬相遇。
趙武在褲子中隐藏,整天不啼哭,這并非有人遮住他的嘴,堵塞他出聲;而是祿命和時運注定他該活,讓他睡着碰巧得逃脫。
所以命定要立軍功封侯的人,一定會斬注定被劍戟殺死者的頭,命定要成富家商人的,肯定會強奪注定貧困人家的财物。
命定要被削除封地,免去爵位,罷掉縣令、黜退相職,犯罪觸法事實确鑿,這是俸祿、官秩恰巧到了極限。
所以瘟疫之氣所中傷的,肯定是加予命短的人;荒年所傷害的,一定是受饑餓注定要貧困的人家。
世人說住宅有吉有兇,搬家有時間禁忌。
事實卻不是這樣。
天道難于知道,假使有命兇的人,該當衰敗的家庭,蓋住宅得到了不吉利的地方,搬家碰巧觸犯了時間的禁忌。
一家觸犯禁忌,人口以十計算,因觸犯而死的,肯定是祿弱命薄的人。
以此而論,做官的進升、退隐、調任問題,就能回答清楚了。
時運正該退隐,君主就會采納讒言;時運正該起用,自有賢德的人舉薦自己。
所以仕途将要得官做,君子就會輔佐親善;快要丢官退隐,小人就會诽謗奇才。
公伯寮在季孫面前控告子路,孔子宣稱是命中注定。
魯國人臧倉在魯平公面前诽謗孟子,孟子說是天命如此。
好的政治主張不該實行,就會跟讒言相互碰在一起;上天還沒有給自己貴命,惡人就會講壞話。
所以孔子宣稱是命中注定,而不怨恨公伯寮;孟子說是天命如此,而不歸咎于臧倉,他們确實知道時和命該當這樣。
以此而論,君主治理政治的功績教化問題,也就能說清楚了。
天命該高貴,時運就正好平安;治期當混亂,祿命就恰巧衰弱。
治理國家大事成敗的時機,與人的興衰、吉兇正巧相互一緻。
依這樣說來,聖賢一個跟着一個興起,就是這類道理了。
【原文】 10·10聖主龍興于倉卒(1),良輔超拔于際會(2)。
世謂韓信、張良輔助漢王,故秦滅漢興,高祖得王。
夫高祖命當自王,信、良之輩時當自興,兩相遭遇,若故相求。
是故高祖起于豐、沛,豐、沛子弟相多富貴,非天以子弟助高祖也,命相小大适相應也(3)。
趙簡子廢太子伯魯(4),立庶子無恤(5)。
無恤遭賢命(6),亦當君趙也。
世謂伯魯不肖,不如無恤。
伯魯命當賊,知慮多泯亂也。
韓生仕至太傅(7),世謂賴倪寬(8),實謂不然。
太傅當貴,遭與倪寬遇也。
趙武藏于褲中(9),終日不啼,非或掩其口,阏其聲也;命時當生,睡卧遭出也。
故軍功之侯必斬兵死之頭(10),富家之商必奪貧室之财。
削土免侯,罷退令相(11),罪法明曰(12),祿秩适極(13)。
故厲氣所中(14),必加命短之人;兇歲所著(15),必饑虛耗之家矣(16)。
【注釋】 (1)倉卒(c)促):即倉猝,倉促,匆忙。
這裡指偶然的時機。
(2)際會:遇合,恰好碰上。
(3)大小:好壞。
(4)趙簡子(?~公元前477年):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春秋末晉國的卿。
在晉卿的内讧中打敗範氏、中行氏,其後擴大封地,奠定了建立趙國的基礎。
伯魯:趙簡子的兒子。
(5)庶子:不是正妻生的兒子。
無恤(?~公元前425年):即趙襄子,趙簡子的庶子。
據說他小時候被認為相好命貴,因而趙簡子廢掉嫡子伯魯,立他為太子。
後他與韓魏合謀,滅掉晉國,三分其地。
(6)賢:上下文皆言“貴命”,故疑系“貴”字之誤。
(7)韓生:西漢人,事迹不詳。
太傅:官名。
漢時為輔佐皇帝的高官,次于太師。
(8)倪寬:西漢武帝時的禦史大夫。
據說他與韓生是同學,很要好,當禦史大夫後便舉薦韓生做官。
(9)事參見《史記·趙世家》。
(10)兵死:疑“死兵”之誤倒。
“必斬死兵之頭”與下文“必奪貧室這财”對文,可證。
(11)退令:疑“令退”之誤倒。
上文“削土免侯”與“罷令退相”相對為文,可證。
相:這裡泛指郡和王國、侯國的行政長官。
(12)曰:疑“白”字形近而誤。
章錄楊校宋本作“白”,可證。
(13)秩:官秩,官職的等級。
(14)厲:通“疠”,瘟疫。
(15)兇歲:荒年。
著:中(h^ng仲)。
(16)虛耗:空虛耗盡。
虛耗之家:這裡指命中注定要貧困的人家。
【譯文】 英明的君主是在偶然的時機創立帝業,好的輔佐是在碰巧的機會被破格提拔。
一般人認為是韓信、張良輔佐幫助了漢王劉邦,所以秦朝滅亡漢朝興起,漢高祖得稱帝王。
漢高祖命該自然稱王,韓信、張良之類人時運該自然興起,雙方相互碰在一起,就像有意互相尋找一樣。
所以漢高祖在豐邑、沛縣興起,是豐邑、沛縣的子弟骨相多富貴,并非上天以子弟來幫助漢高祖,而是他們祿命與骨相的貴賤恰巧與取得的富貴相适應。
趙簡子廢除太子伯魯,立了庶子無恤。
無恤恰好是貴命,也該當國君統治趙地。
一般人認為伯魯不賢明,不如無恤。
其實是伯魯命該卑賤,心智才很糊塗。
韓生官做到太傅,一般人認為是依賴倪寬,實在說不是這樣。
其實太傅該當顯貴,才恰好與倪寬相遇。
趙武在褲子中隐藏,整天不啼哭,這并非有人遮住他的嘴,堵塞他出聲;而是祿命和時運注定他該活,讓他睡着碰巧得逃脫。
所以命定要立軍功封侯的人,一定會斬注定被劍戟殺死者的頭,命定要成富家商人的,肯定會強奪注定貧困人家的财物。
命定要被削除封地,免去爵位,罷掉縣令、黜退相職,犯罪觸法事實确鑿,這是俸祿、官秩恰巧到了極限。
所以瘟疫之氣所中傷的,肯定是加予命短的人;荒年所傷害的,一定是受饑餓注定要貧困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