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篇第八

關燈
并列,緊靠。

    比屋:一家挨着一家。

     (5)引文參見陸賈《新語·無為》。

     (6)引文參見《論語·衛靈公》。

     (7)竟:終,盡。

     (8)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

    春秋時魯國大夫,食邑在柳下,谥号惠。

    以善于講究貴族禮節著稱。

    以上參見《孟子·萬章下》、《孟子·盡心下》。

     (9)敦:誠懇地。

     (10)用:才能。

    參見《呂氏春秋·遇合》。

     (11)被服:蒙受。

     (12)漸漬(h@字):浸染,這裡是逐漸感化的意思。

     (13)闾(l+驢)巷:小的街道。

    這裡指社會上。

     (14)率:順服。

     (15)子路:即仲由(前542~前480年),春秋末年魯國卡(今山東泗水東)人,孔子得意門人之一,以政事見稱。

    參見《荀子·大略》。

     (16)雞:指似雄雞頭式的帽子。

    豚(t*n屯):豬。

    這裡指似公豬尾巴式的東西。

    參見《史記·弟子列傳》、《抱樸子·勖學》。

     (17)楊:這裡是噘起的意思。

    吻:嘴唇。

     (18)聒(gu#鍋):嘈雜,刺耳。

     (19)磨砺:磨刀使其鋒利。

    引申為磨煉。

     (20)阖:疑與“闿”繁體字形近而誤。

    章錄楊校宋本作“闿”,可證。

    闿(k1i開):開。

    牖:通“誘”,誘導。

     (21)節:事。

    屈:屈服。

    折:折服。

     (22)序:排定秩序。

    這裡是列入的意思。

    四科:孔子把他的得意學生,按其特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類。

    以後儒家評論人物均按此分類,稱為四科。

    序在四科:指子路被列入“政事”之中。

    參見《論語·先進》。

     【譯文】 王良、造父被稱為善于駕馭車馬的好手,能把不好的馬馴成好馬。

    如果隻能駕馭好馬,不好的馬不能夠馴服,這隻能是普通馬夫駕車的本領,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可以讓世人稱贊呢?所以說:王良一登上車,馬就不會疲塌跑不快;堯舜治理國家,百姓不會狂妄愚蠢。

    傳注上說:“堯舜的百姓,能挨家挨戶地被封賞;桀纣的百姓,要挨家挨戶地被誅殺。

    ”“有夏、商、周這樣的百姓,所以三代能夠按正道而行。

    ”聖明君主的百姓像那樣,兇殘君主的百姓像這樣,歸根到底在于教化而不在于本性。

    聽到伯夷的品格,貪戀的人會廉潔,怯懦的人會立志;聽到柳下惠的品格,刻薄的人會厚道,庸俗的人會寬容。

    僅僅是聽到他們品格崇高,就有的變得有節操,何況是親自接觸本人,面對面地誠懇地告戒呢!孔門弟子七十人,都有勝任卿相的才能,他們蒙受聖人教誨,文才得到精心培養,智慧和才能超過常人十倍,這都是教育訓導的功績,逐漸感化的功勞。

    他們沒有進到孔子門下學習時,隻是社會上平凡而不出奇的人。

    其中尤其最不順服的是子路。

    世人說子路是做事沒有恒心的庸人,在沒有到孔子門下學習時,頭戴雞冠,臂挂豬尾,兇猛無禮。

    聽見朗讀書的聲音,就搖頭擺尾,噘嘴怪叫,吵鬧之聲直刺讀書人的耳朵,可惡到極點。

    孔子把他叫來,并且教育他,逐漸感化、磨練、啟發、教導、誘導、進取,這樣兇暴的氣勢消失了,驕橫的現象收斂了,終于能辦理政事,列入在四科之内。

    這就是改變本性把惡人變成善人的證明。

     【原文】 8·4夫肥沃。

    。

    埆(1),土地之本性也。

    肥而沃者性美,樹稼豐茂(2)。

    。

    。

    而埆者性惡(3),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緻人功,以助地力,其樹稼與彼肥沃者相似類也。

    地之高下,亦如此焉。

    以钁、锸鑿地(4),以埤增下(5),則其下與高者齊。

    如複增钁、锸,則夫下者不徒齊者也,反更為高,而其高者反為下。

    使人之性有善有惡,彼地有高有下(6),勉緻其教令(7),之善則将善者同之矣(8)。

    善以化渥(9),釀其教令(10),變更為善,善則且更宜反過于往善,猶下地增加钁、锸,更崇于高地也,“賜不受命而貨殖焉(11)”。

    賜本不受天之富命,所加貨财積聚(12),為世富人者,得貨殖之術也(13)。

    夫得其術,雖不受命,猶自益饒富。

    性惡之人,亦不禀天善性,得聖人之教,志行變化。

    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

    棠谿、魚腸之屬(14),龍泉、太阿之輩(15),其本铤(16),山中之恒鐵也,冶工鍛煉,成為铦利,豈利劍之鍛與煉乃異質哉?工良師巧,煉一數至也(17)。

    試取東下直一金之劍(18),更熟鍛煉,足其火,齊其铦(19),猶千金之劍也。

    夫鐵石天然,尚為鍛煉者變易故質,況人含五常之性,賢聖未之熟鍛煉耳,奚患性之不善哉(20)!古貴良醫者,能知笃劇之病所從生起(21),而以針藥治而已之(22)。

    如徒知病之名而坐觀之,何以為奇?夫人有不善,則乃性命之疾也,無其教治而欲令變更,豈不難哉! 【注釋】 (1)肥:養分豐富。

    沃:灌,澆。

    。

    。

    (qi1o敲):土地瘠薄。

    埆(qu8确):土地不平而貧瘠。

     (2)樹:種植。

     (3)。

    。

    :(qi4o竊):土地不平。

     (4)埆(ju6決):大鋤。

    锸(ch1插):鐵鍬。

     (5)埤(p@皮):矮牆。

    這裡指高處的土地。

     (6)彼:根據文意,疑“猶”字之誤。

     (7)緻:緻使。

    教令:秦法,對諸侯王公的告谕稱教,對下層官吏及百姓的告谕稱令。

    這裡是教化的意思。

     (8)之:疑“不”字之誤。

    根據文意,疑“将”後奪一“與”字。

     (9)以:通“已”,已經。

     (10)釀:醞釀。

    這裡是培養的意思。

     (11)貨:做買賣。

    殖:繁殖,增殖。

    貨殖:做買賣牟利。

    引文參見《論語·先進》。

     (12)加:根據文意,疑“以”字之誤。

     (13)在前面《命祿篇》中,王充認為“命”是不能改變的,端木賜“轉貨緻富”是命定的,而不是因為他“術善學明”。

    這裡又說他未受天命而是“得貨殖之術”緻富。

    前後關于“命”的觀點有矛盾。

     (14)棠谿(x9西):即堂溪,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西平縣西。

    以出銅鐵,鑄造利劍著稱。

    《鹽鐵論·論勇》:“世言強楚勁鄭,有犀兕之甲,棠谿之铤。

    ”魚腸:古代的一種名貴寶劍。

    參見《史記·蘇秦列傳》、《淮南子·修務訓》注。

     (15)龍泉、太阿:古代二種名貴寶劍。

    據《晉書·張華傳》,相傳張華見鬥,牛二星之間有紫氣,使人在豐城獄中挖地得二把劍,一把叫龍泉,一把叫太阿。

     (16)铤(t!ng挺):未經冶鑄的銅鐵。

     (17)一:專心。

     (18)東(東):疑與“束”形近而誤。

    束:束帶,腰帶。

    直:通“值”,價值。

    一金:指價值便宜。

     (19)齊:整治。

    铦:鋒利。

     (20)奚:為什麼。

    患:擔憂,憂慮。

     (21)笃(d(堵)劇:病危。

     (22)已:停止。

    這裡是治好的意思。

     【譯文】 肥沃與貧瘠,是土地的本性。

    土肥而有水澆灌的,本性美好,種莊稼長得很茂盛。

    土地高低不平而瘠薄的,本性惡劣,要是深耕細鋤,多加糞土,努力加上人的功夫,以幫助地力,這樣種下的莊稼與那肥沃土地就會相類似。

    地的高低,也同這道理一樣。

    用大鋤和鐵鍬挖地,把高處的土填到低的地方,而那低處就會與高處平齊。

    如果再用大鋤和鐵鍬繼續挖下去,那麼低處不僅是平齊,反而會變得更高,可是那高處反而成了低處。

    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