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篇第七

關燈
(4)這句說蟲蛇變化者,下句是說不變者,所以“未”字疑“之”字之誤。

     (5)根據文意,疑“食”前有“見”字,否則語意不完整。

     (6)蝦蟆:蛤蟆。

    鹑(ch*n純):鳥名,即鹌(1n安)鹑。

     (7)雀:麻雀的别稱。

    蜄(sh8n甚):大蚌。

    蛤(g6格):蛤蜊。

     (8)設:假如,如果。

     (9)公牛哀:姓公牛,名哀,春秋時魯國人。

    《淮南子·俶真訓》上說他得病,卧床七日之後變成了老虎。

     (10)鲧(g(n滾):傳說是禹之父。

    居于崇,号崇伯。

    奉堯命治水,以築堤防水九年未平,被舜殺于羽山(今山東郯城東北)。

    神話說他神化為黃能(一種類似熊的獸)。

    殛(j0極):誅殺。

    羽山:古山名,傳說在今山東省郯城東北。

     (11)能:一種像熊的野獸。

    事參見《左傳·昭公七年》。

     (12)上文有“冀若蟲蛇之化乎?”,“冀若鹑與蜄蛤魚鼈之類也?”根據其句式,疑“冀”後脫一“若”字。

     (13)丁:健壯。

    強:強健,有力。

     (14)超:躍登。

    乘(sh8ng聖):一車四馬為一乘。

    超乘:跳躍上車,這裡形容勇猛敏捷。

     【譯文】 我認為:冶煉工人要改變原來樣子再鑄成器皿,一定得先用爐火燒化,才能使其擴大、縮小,壓短、拉長。

    人希望延長壽命,想拿銅器來作比方,那就應當有像爐裡的炭一樣變化,才能改變形體;形體改變了,壽命也就能延長。

    人通過什麼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形體,就像爐火熔化銅器一樣呢?《禮記·曲禮》上說:“下大雨,就不向君主獻魚鼈。

    ”為什麼呢?因為雨水猛下,蟲蛇改變了形體,變成了魚鼈。

    它們脫離本來樣子突然變成魚鼈,作臣子的小心謹慎,所以不敢獻給君主。

    人希望身體能變化,是希望像蟲蛇那樣變化嗎?其實變化了的蟲蛇,還不如不變化的。

    蟲蛇沒有變成魚鼈,人不吃它;變成魚鼈,人就要吃它。

    被人吃了其壽命就短,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

    随着時間的推移,節氣的變化,物類也會跟着變化,蛤蟆成了鹌鹑,麻雀成了大蚌、蛤蜊。

    人希望身體能變化,是希望像鹌鹑、大蚌、蛤蜊、魚、鼈之類一樣嗎?人如果捕捉大蚌、蛤蜊,得到者把它吃了,即使本身沒有變化,其壽命也不會長,這也不是人們所希望的。

    魯國的公牛哀得了卧床的疾病七天,就變成了老虎。

    鲧在羽山被殺,變成了黃能。

    希望身體能變化的人,是希望像公牛哀變為老虎,鲧變為黃能那樣嗎?然而那老虎,黃能的壽命,是不可能超過人的。

    天地間的生命,人最為寶貴。

    改變人的形體,再變成禽獸,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

    凡是希望身體能變化的人,若能由老翁變為嬰兒,其次,由白發能恢複成黑發,落掉的牙齒能再長出,身體和體氣能保持堅強,躍車迅猛的勁頭不減,才是可貴的。

    光改變自己形體,壽命沒有延長,那有什麼好處呢? 【原文】 7·4且物之變随氣,若應政治(1),有所象為(2)。

    非天所欲壽長之故,變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

    人恒服藥固壽,能增加本性,益其身年也。

    遭時變化,非天之正氣(3),人所受之真性也,天地不變,日月不易,星辰不沒,正也。

    人受正氣,故體不變。

    時或男化為女,女化為男,由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也,應政為變。

    為政變,非常性也。

    漢興,老父授張良書(4),己化為石(5),是以石之精為漢興之瑞也(6);猶河精為人持壁與秦使者(7),秦亡之征也。

    蠶食桑老(8),績而為繭(9),繭又化而為娥(10),娥有兩翼,變去蠶形。

    蛴螬化為複育(11),複育轉而為蟬,蟬生兩翼,不類蛴螬。

    凡諸命蠕蜚之類。

    多變其形,易其體。

    至人獨不變者,禀得正也。

    生為嬰兒,長為丈夫,老為父翁,從生至死,未嘗變更者,天性然也。

    天性不變者,不可令複變;變者,不可不變(12),若夫變者之壽,不若不變者。

    人欲變其形,辄增益其年(13),可也。

    如徒變其形而年不增,則蟬之類也,何謂人願之?龍之為蟲,一存一亡(14),一短一長,龍之為性也,變化斯須(15),辄複非常。

    由此言之,人,物也,受不變之形,不可變更(16),年不可增減。

     【注釋】 (1)若應政治:王充認為,萬物的特殊變化有時應和國家政治的好壞而發生。

     (2)象:象征。

     (3)正氣:指天正常施放的氣。

     (4)老父:老頭。

    張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省亳縣東南)人。

    漢初大臣。

    其祖與父是韓國貴族,秦滅韓,張良結交刺客,刺殺秦始皇未遂。

    傳說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