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篇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本篇王充着重論述人的形體跟壽命的關系。
他認為,人的形體和壽命都是承受天的正氣同時形成的,隻是承受氣的厚薄有不同,所以形體與壽命有大小和長短之分。
正常人一旦具有生命,形體和壽命就已經固定,它們相互依存,從生到死不會再改變。
動物界蠕動飛行的蟲子能變化,是因為它們本性所緻,但不因此而能增加壽命。
希望人像它們那樣能變化形體,無意乎想讓人成為短命的動物,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
至于修道服藥可以改變人的形體,成為“體生毛,臂變為翼,行于雲”而“千歲不死”的仙人的說法,王充認為,那是妄言,不可信。
【原文】 7·1人禀元氣于天,各受壽夭之命,以立長短之形,猶陶者用土為簋廉(1),冶者用銅為柈杅矣(2),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體已定,不可減增。
用氣為性,性成命定。
體氣與形骸相抱(3),生死與期節相須(4)。
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
以陶冶言之,人命短長,可得論也。
【注釋】 (1)土:疑“埴”的壞字。
下文有“陶者有埴簋庑”可證。
埴(h0直):粘土。
簋(gu!鬼):古代裝食物的器皿。
廉:疑系“庑(廡)”之形誤。
下同。
庑(w(伍):通“甒”(w(伍),古代裝酒的陶器。
(2)柈(p2n盤):通“盤”,盤子。
杅(y(魚):同“盂”,盛水的器皿。
(3)骸(h2i孩):軀體。
形骸:指形體。
抱:存。
(4)期節:期限。
這裡指命中注定的壽限。
須:等待。
這裡是等同,一緻的意思。
【譯文】 人從天那兒承受了元氣,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高矮不同的形體,就像制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
器皿的形體已經形成,不能再縮小與擴大;人的身體已經定型,也不能再變矮與增高。
人因承受氣形成生命,生命一旦形成,壽命就不會改變。
人體具備的氣與形體是相互依存的,生死與壽限是相互一緻的。
形體不能改變,壽命不能縮短與延長。
根據制陶和冶金的道理來推論,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就能夠得到說明了。
【原文】 7·2或難曰(1):“陶者用植為簋廉,簋廉壹成(2),遂至毀敗,不可複變。
若夫冶者用銅為柈杅,柈杅雖已成器,猶可複爍(3),柈可得為尊(4),尊不可為簋(5)。
人禀氣于天,雖各受壽夭之命,立以形體,如得善道神藥(6),形可變化,命可加增。
” 【注釋】 (1)難(n4n南去):駁斥。
(2)兩“廉”字當為“庑(廡)”之形誤。
壹:一旦。
(3)爍(shu^朔):熔化金屬。
(4)尊:古代的酒具。
(5)不:根據文意疑作“亦”字,否則句不可通。
(6)善道:指所謂可以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道術。
神藥:指仙丹。
【譯文】 有人反駁說:“制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簋和甒一旦制成,直到毀壞,形體不會再改變,至于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盤和盂即使已經鑄成器皿,還能再熔化,盤可以成為尊,尊也可以成為簋。
人從天那兒承受氣,即使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形體,要是得到了神奇的道術和仙丹,形體仍然能改變,壽命也可能延長。
【原文】 7·3曰:冶者變更成器,須先以火燔爍,乃可大小短長。
人冀延年,欲比于銅器,宜有若爐炭之化,乃易形;形易,壽亦可增。
人何由變易其形,便如火爍銅器乎?《禮》曰:“水潦降(1),不獻魚鼈(2)。
”何則?雨水暴下,蟲蛇變化,化為魚鼈。
離本真暫變之蟲(3),臣子謹慎,故不敢獻。
人願身之變,冀若蟲蛇之化乎?夫蟲蛇未化者(4),不若不化者。
蟲蛇未化,人不食也;化為魚鼈,人則食之。
食則壽命乃短(5),非所冀也。
歲月推移,氣變物類,蝦蟆為鹑(6),雀為蜄蛤(7)。
人願身之變,冀若鹑與蜄蛤魚鼈之類也?人設捕蜄蛤(8),得者食之,雖身之不化,壽命不得長,非所冀也。
魯公牛哀寝疾七日(9),變而成虎。
鲧殛羽山(10),化為黃能(11)。
願身變者,冀牛哀之為虎(12),鲧之為能乎?則夫虎,能之壽,不能過人。
天地之性,人最為貴。
變人之形,更為禽獸,非所冀也。
凡可冀者,以老翁變為嬰兒,其次,白發複黑,齒落複生,身氣丁強(13),超乘不衰(14),乃可貴也。
徒變其形,壽命不延,其何益哉? 【注釋】 (1)潦(l3o老):大雨。
(2)鼈(bi5别):甲魚,團魚。
(3)本真:本來的形體。
暫:突然,忽然。
他認為,人的形體和壽命都是承受天的正氣同時形成的,隻是承受氣的厚薄有不同,所以形體與壽命有大小和長短之分。
正常人一旦具有生命,形體和壽命就已經固定,它們相互依存,從生到死不會再改變。
動物界蠕動飛行的蟲子能變化,是因為它們本性所緻,但不因此而能增加壽命。
希望人像它們那樣能變化形體,無意乎想讓人成為短命的動物,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
至于修道服藥可以改變人的形體,成為“體生毛,臂變為翼,行于雲”而“千歲不死”的仙人的說法,王充認為,那是妄言,不可信。
【原文】 7·1人禀元氣于天,各受壽夭之命,以立長短之形,猶陶者用土為簋廉(1),冶者用銅為柈杅矣(2),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體已定,不可減增。
用氣為性,性成命定。
體氣與形骸相抱(3),生死與期節相須(4)。
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
以陶冶言之,人命短長,可得論也。
【注釋】 (1)土:疑“埴”的壞字。
下文有“陶者有埴簋庑”可證。
埴(h0直):粘土。
簋(gu!鬼):古代裝食物的器皿。
廉:疑系“庑(廡)”之形誤。
下同。
庑(w(伍):通“甒”(w(伍),古代裝酒的陶器。
(2)柈(p2n盤):通“盤”,盤子。
杅(y(魚):同“盂”,盛水的器皿。
(3)骸(h2i孩):軀體。
形骸:指形體。
抱:存。
(4)期節:期限。
這裡指命中注定的壽限。
須:等待。
這裡是等同,一緻的意思。
【譯文】 人從天那兒承受了元氣,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高矮不同的形體,就像制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
器皿的形體已經形成,不能再縮小與擴大;人的身體已經定型,也不能再變矮與增高。
人因承受氣形成生命,生命一旦形成,壽命就不會改變。
人體具備的氣與形體是相互依存的,生死與壽限是相互一緻的。
形體不能改變,壽命不能縮短與延長。
根據制陶和冶金的道理來推論,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就能夠得到說明了。
【原文】 7·2或難曰(1):“陶者用植為簋廉,簋廉壹成(2),遂至毀敗,不可複變。
若夫冶者用銅為柈杅,柈杅雖已成器,猶可複爍(3),柈可得為尊(4),尊不可為簋(5)。
人禀氣于天,雖各受壽夭之命,立以形體,如得善道神藥(6),形可變化,命可加增。
” 【注釋】 (1)難(n4n南去):駁斥。
(2)兩“廉”字當為“庑(廡)”之形誤。
壹:一旦。
(3)爍(shu^朔):熔化金屬。
(4)尊:古代的酒具。
(5)不:根據文意疑作“亦”字,否則句不可通。
(6)善道:指所謂可以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道術。
神藥:指仙丹。
【譯文】 有人反駁說:“制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簋和甒一旦制成,直到毀壞,形體不會再改變,至于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盤和盂即使已經鑄成器皿,還能再熔化,盤可以成為尊,尊也可以成為簋。
人從天那兒承受氣,即使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形體,要是得到了神奇的道術和仙丹,形體仍然能改變,壽命也可能延長。
【原文】 7·3曰:冶者變更成器,須先以火燔爍,乃可大小短長。
人冀延年,欲比于銅器,宜有若爐炭之化,乃易形;形易,壽亦可增。
人何由變易其形,便如火爍銅器乎?《禮》曰:“水潦降(1),不獻魚鼈(2)。
”何則?雨水暴下,蟲蛇變化,化為魚鼈。
離本真暫變之蟲(3),臣子謹慎,故不敢獻。
人願身之變,冀若蟲蛇之化乎?夫蟲蛇未化者(4),不若不化者。
蟲蛇未化,人不食也;化為魚鼈,人則食之。
食則壽命乃短(5),非所冀也。
歲月推移,氣變物類,蝦蟆為鹑(6),雀為蜄蛤(7)。
人願身之變,冀若鹑與蜄蛤魚鼈之類也?人設捕蜄蛤(8),得者食之,雖身之不化,壽命不得長,非所冀也。
魯公牛哀寝疾七日(9),變而成虎。
鲧殛羽山(10),化為黃能(11)。
願身變者,冀牛哀之為虎(12),鲧之為能乎?則夫虎,能之壽,不能過人。
天地之性,人最為貴。
變人之形,更為禽獸,非所冀也。
凡可冀者,以老翁變為嬰兒,其次,白發複黑,齒落複生,身氣丁強(13),超乘不衰(14),乃可貴也。
徒變其形,壽命不延,其何益哉? 【注釋】 (1)潦(l3o老):大雨。
(2)鼈(bi5别):甲魚,團魚。
(3)本真:本來的形體。
暫:突然,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