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篇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至下邳(今江蘇睢甯北),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
後參加秦末農民起義,是劉邦的主要謀士。
漢朝建立,封為留候。
事參見《史記·留侯世家》。
(5)已:随後,不久。
化為石:傳說黃石公是塊石頭變的,後來又複原為石頭。
(6)瑞:特指吉祥的征兆。
(7)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8)老:衰,疲倦,休息的意思。
(9)績:把麻搓成線。
這裡指吐絲。
(10)娥:通“蛾”。
(11)蛴螬(q0c2o齊曹):金龜子的幼蟲。
複育:蟬的幼蟲。
蛴螬化為複育:古人限于當時科學水平,分不清這兩種昆蟲的幼蟲,認為複育是蛴螬變的。
(12)疑“可”後脫一“令”字。
上文言“不可令複變”,此言“不可令不變”,文例一緻,可證。
(13)辄(h6哲):總是,就。
(14)一:時而。
(15)斯須:一會兒。
(16)上文言“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故疑“不”前奪一“形”字。
【譯文】 況且物類的變化是随着節氣,有時就應與國家政治好壞相應,有所預兆出現,并不是上天想它延年益壽的緣故,才改變它的形體,也不是得神草仙丹吃了而變化的。
人長期服藥能保持長壽,能增加原來的生命,延長其壽命。
這隻是碰巧發生的變化,不是天正常施放的氣,也不是人所承受的原有生命。
天地不發生變化,日月不改變形态,星辰不發生墜落,這是正常現象。
人承受的是天的正氣,所以身體不會改變。
有時男人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同樣高地成了谷地,深谷成了丘陵,應和政治發生變化。
有應和政治的變化,不是正常的生命現象。
漢朝要興起,老翁授兵書給張良,然後變成石頭,這石頭精靈的出現是作為漢朝興起的吉兆;像河的精靈變成人手捧玉璧遞給秦的使者,是秦朝将亡的兇兆。
蠶吃桑葉而衰,然後吐絲作成繭,繭又變成蛾,蛾有兩隻翅膀,改變掉了蠶的形體。
蛴螬變成複育,複育轉變成了蟬,蟬長出兩隻翅膀,完全不像蛴螬。
凡是各種有生命能蠕動和飛行的蟲類,大多能改變它們的形體。
至于人唯獨不改變形體,是因為承受到的是正氣。
人出生是嬰兒,長大作丈夫,年老成老翁,從生到死,不曾改變,這是天生本性如此的緣故。
天生本性不變的,不可能使其再變化;變化的,又不可能叫它不變化。
至于變化者的壽命,不如不變的。
人希望改變自己的形體,就能延長其壽命,那值得。
如果光改變自己形體而壽命不能延長,那就與蟬同類,怎麼能說人是希望這樣呢?龍作為一種蟲,時而出現,時而隐沒,身體有時短,有時長,龍為了生命,變化很快,總是反複無常。
這樣說來,人是物類,禀受不能變化的形體,形體就不能改變,壽命也不會延長與縮短。
【原文】 7·5傳稱高宗有桑穀之異(1),悔過反政(2),享福百年,是虛也。
傳言宋景公出三善言(3),熒惑卻三舍(4),延年二十一載,是又虛也。
又言秦缪公有明德(5),上帝賜之十九年,是又虛也。
稱赤松,王喬好道為仙(6),度世不死(7),是又虛也。
假令人生立形謂之甲,終老至死,常守甲形。
如好道為仙,未有使甲變為乙者也。
夫形不可變更,年不可減增。
何則?形、氣、性,天也。
形為春,氣為夏(8)。
人以氣為壽,形随氣而動(9)。
氣性不均,則于體不同。
牛壽半馬,馬壽半人,然則牛馬之形與人異矣。
禀牛馬之形,當自得牛馬之壽,牛馬之不變為人,則年壽亦短于人。
世稱高宗之徒(10),不言其身形變異,而徒言其增延年壽,故有信矣(11) 【注釋】 (1)高宗:指商朝君主武丁。
穀(g(股):木名,構樹,又名楮(ch(楚)樹。
桑穀之異:傳說殷高宗武丁當政,宮裡突然長出桑樹和穀樹,七日就有一抱那麼粗。
這被認為是上天降罰,商将滅亡的預兆。
武丁很害怕,就悔過并改正了錯誤,努力實行前代聖王治理國家的政治措施。
于是桑穀很快消失了。
事參見《說苑·敬慎》。
一說此事發生在殷太宗太戊時。
參見本書《順鼓篇》、《感類篇》。
(2)反:反省。
(3)宋景公:名頭曼。
春秋末宋國君主,公元前516~前451年在位。
宋景公出三善言:據《呂氏春秋·制樂》記載,宋景公當政時,火星犯“心宿”,認為是天将罰宋的預兆。
于是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臣民的話,火星當晚就離開了“心宿”,解除了災禍,并且自己還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4)熒惑:即火星。
由于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在天空中運行,時而從西向東,時而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
後參加秦末農民起義,是劉邦的主要謀士。
漢朝建立,封為留候。
事參見《史記·留侯世家》。
(5)已:随後,不久。
化為石:傳說黃石公是塊石頭變的,後來又複原為石頭。
(6)瑞:特指吉祥的征兆。
(7)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8)老:衰,疲倦,休息的意思。
(9)績:把麻搓成線。
這裡指吐絲。
(10)娥:通“蛾”。
(11)蛴螬(q0c2o齊曹):金龜子的幼蟲。
複育:蟬的幼蟲。
蛴螬化為複育:古人限于當時科學水平,分不清這兩種昆蟲的幼蟲,認為複育是蛴螬變的。
(12)疑“可”後脫一“令”字。
上文言“不可令複變”,此言“不可令不變”,文例一緻,可證。
(13)辄(h6哲):總是,就。
(14)一:時而。
(15)斯須:一會兒。
(16)上文言“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故疑“不”前奪一“形”字。
【譯文】 況且物類的變化是随着節氣,有時就應與國家政治好壞相應,有所預兆出現,并不是上天想它延年益壽的緣故,才改變它的形體,也不是得神草仙丹吃了而變化的。
人長期服藥能保持長壽,能增加原來的生命,延長其壽命。
這隻是碰巧發生的變化,不是天正常施放的氣,也不是人所承受的原有生命。
天地不發生變化,日月不改變形态,星辰不發生墜落,這是正常現象。
人承受的是天的正氣,所以身體不會改變。
有時男人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同樣高地成了谷地,深谷成了丘陵,應和政治發生變化。
有應和政治的變化,不是正常的生命現象。
漢朝要興起,老翁授兵書給張良,然後變成石頭,這石頭精靈的出現是作為漢朝興起的吉兆;像河的精靈變成人手捧玉璧遞給秦的使者,是秦朝将亡的兇兆。
蠶吃桑葉而衰,然後吐絲作成繭,繭又變成蛾,蛾有兩隻翅膀,改變掉了蠶的形體。
蛴螬變成複育,複育轉變成了蟬,蟬長出兩隻翅膀,完全不像蛴螬。
凡是各種有生命能蠕動和飛行的蟲類,大多能改變它們的形體。
至于人唯獨不改變形體,是因為承受到的是正氣。
人出生是嬰兒,長大作丈夫,年老成老翁,從生到死,不曾改變,這是天生本性如此的緣故。
天生本性不變的,不可能使其再變化;變化的,又不可能叫它不變化。
至于變化者的壽命,不如不變的。
人希望改變自己的形體,就能延長其壽命,那值得。
如果光改變自己形體而壽命不能延長,那就與蟬同類,怎麼能說人是希望這樣呢?龍作為一種蟲,時而出現,時而隐沒,身體有時短,有時長,龍為了生命,變化很快,總是反複無常。
這樣說來,人是物類,禀受不能變化的形體,形體就不能改變,壽命也不會延長與縮短。
【原文】 7·5傳稱高宗有桑穀之異(1),悔過反政(2),享福百年,是虛也。
傳言宋景公出三善言(3),熒惑卻三舍(4),延年二十一載,是又虛也。
又言秦缪公有明德(5),上帝賜之十九年,是又虛也。
稱赤松,王喬好道為仙(6),度世不死(7),是又虛也。
假令人生立形謂之甲,終老至死,常守甲形。
如好道為仙,未有使甲變為乙者也。
夫形不可變更,年不可減增。
何則?形、氣、性,天也。
形為春,氣為夏(8)。
人以氣為壽,形随氣而動(9)。
氣性不均,則于體不同。
牛壽半馬,馬壽半人,然則牛馬之形與人異矣。
禀牛馬之形,當自得牛馬之壽,牛馬之不變為人,則年壽亦短于人。
世稱高宗之徒(10),不言其身形變異,而徒言其增延年壽,故有信矣(11) 【注釋】 (1)高宗:指商朝君主武丁。
穀(g(股):木名,構樹,又名楮(ch(楚)樹。
桑穀之異:傳說殷高宗武丁當政,宮裡突然長出桑樹和穀樹,七日就有一抱那麼粗。
這被認為是上天降罰,商将滅亡的預兆。
武丁很害怕,就悔過并改正了錯誤,努力實行前代聖王治理國家的政治措施。
于是桑穀很快消失了。
事參見《說苑·敬慎》。
一說此事發生在殷太宗太戊時。
參見本書《順鼓篇》、《感類篇》。
(2)反:反省。
(3)宋景公:名頭曼。
春秋末宋國君主,公元前516~前451年在位。
宋景公出三善言:據《呂氏春秋·制樂》記載,宋景公當政時,火星犯“心宿”,認為是天将罰宋的預兆。
于是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臣民的話,火星當晚就離開了“心宿”,解除了災禍,并且自己還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4)熒惑:即火星。
由于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在天空中運行,時而從西向東,時而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