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義篇第六

關燈
殃乃至,常苦不樂。

    遭者,遭逢非常之變(2),若成湯囚夏台(3),文王厄牖裡矣(4)。

    以聖明之德,而有囚厄之變,可謂遭矣。

    變雖甚大,命善祿盛,變不為害,故稱遭逢之禍。

    晏子所遭(5),可謂大矣,直兵指胸(6),白刃加頸(7),蹈死亡之地,當劍戟之鋒,執死得生還。

    命善祿盛,遭逢之禍,不能害也。

    曆陽之都,長平之坈,其中必有命善祿盛之人,一宿同填而死(8),遭逢之禍大,命善祿盛不能卻也。

    譬猶水火相更也,水盛勝火,火盛勝水遇其主而用也(9)。

    雖有善命盛祿,不遇知己之主,不得效驗。

    幸者,謂所遭觸得善惡也。

    獲罪得脫,幸也;無罪見拘,不幸也。

    執拘未久,蒙令得出,命善祿盛,夭災之禍不能傷也。

    偶也(10),謂事君也(11)。

    以道事君,君善其言,遂用其身,偶也;行與主乖,退而遠,不偶也。

    退遠未久,上官錄召,命善祿盛,不偶之害不能留也。

    故夫遭、遇、幸、偶,或與命祿并;或與命離(12)。

    遭遇幸偶,遂以成完(13);遭遇不幸偶,遂以敗傷,是與命并者也。

    中不遂成,善轉為惡(14),若是與命祿離者也(15)。

     【注釋】 (1)盛衰興廢:指與“富貴貧賤”相适應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好壞。

     (2)非常:突如其來的。

    變:災禍。

     (3)夏台:古台名,又名鈞台,在今河南省禹縣南。

    傳說是夏朝的一個監獄,夏桀把成湯囚禁在這裡。

    參見《史記·夏本紀》。

     (4)厄(8餓):迫害。

    這裡指被囚禁。

    參見《淮南子·道應訓》。

     (5)晏子(?~公元前500年):晏嬰,字平仲,夷維(今山東省高密縣)人。

    春秋時齊國大夫。

    其父晏弱死,繼任齊卿。

    曆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執政五十餘年,以節儉力行,謙恭下士著稱于時。

    晏子所遭;據《晏子春秋》記載,齊大夫崔杼(h)助)殺死齊莊公,另立齊景公,并持武器強迫晏嬰等卿大夫服從。

     (6)直兵:這裡指劍。

     (7)白刃:疑作“曲刃”,“直兵”與“曲刃”對文,可一證。

    《晏子春秋。

    内篇雜上》作“曲刃”,可二證。

    曲刃:指戟。

     (8)填:填塞。

    這裡是指陷入水中,埋入土坑。

     (9)上文舉了命、祿、遭、遇、幸、偶六條,接着便依次解釋。

    根據文意這句疑應為:“遇者,遇其主而用也。

    ”今無“遇者”二字,疑有脫漏。

     (10)“偶也”根據上文“某者,某也”的句式,疑應為“偶者”。

     (11)遞修本,“君”後有“有偶”二字,可從。

    “偶者,謂事君有偶也”方與“遇者,遇其主而用也”文例一緻。

     (12)上文“或與命祿并”,本文似作“或與命祿離”,敵疑“命”後脫一“祿”字。

    下同。

     (13)下文“是與命并者也”疑應置于“遂以成完”之後,全句文意才可解。

     (14)善:這裡指富貴。

    惡:這裡指貧賤。

     (15)若:疑是衍文。

    上文“是與命祿并者也”,與本句文例一緻,無“若”字,可證。

     【譯文】 人有命,有祿,有遭遇,有幸偶。

    命,決定人的貧富貴賤;祿,決定人的盛衰興廢。

    如命該富貴,又碰上正當祿命旺盛,就會長久安适而沒有危險。

    如命該貧賤,又遇上祿命衰微,那災禍于是就會到來,經常感到痛苦而沒有歡樂。

    遭,就是碰到意料不到的災禍,像成湯被夏桀囚禁在夏台,文王被商纣囚禁在牖裡。

    以聖明的德操,卻有被囚禁的災禍,真可稱為遭啊!災禍即使很嚴重,要是命好祿旺盛,災禍不會造成損害,所以稱作碰上的災禍。

    晏子遇到的情況,可以說太危險了,長劍直抵胸膛,戟架在頸子上,陷于生死存亡的境地,面對劍戟的鋒尖,處于死地而能活下來。

    可見命善祿盛,碰到災禍,是不會受到危害的。

    曆陽的城中,長平的坑中,其中肯定有命善祿盛的人,一夜之間同時被水淹,活埋而死,這是遇到滅頂的災禍,就是命善祿盛的人也無法能避免。

    比如像水火相互交替,水多可以勝過火,火大能夠勝過水。

    遇,就是遇上其君主重用他。

    即使有好命和旺盛的祿命,不遇上知己的君主,他就得不到體現。

    幸或不幸,是說碰巧得到好壞不同的結果。

    有罪能脫身,是幸;無罪被拘禁,是不幸。

    被捉拿拘禁不久,就蒙赦令得以出脫,這是命好,命祿旺盛,夭折的災禍不能傷害。

    偶,是說事奉君主能得到重用。

    用正道事奉君主,君主喜歡其意見,就重用這個人,這是偶;所作所為與君主的好惡不合,就被斥退貶谪,這是不偶。

    斥退貶谪不久,被上司召回任用,這是命好,命祿旺盛,不偶的禍害無法滞留。

    所以、遭、遇、幸、偶,有的與命祿一緻;有的則與命祿相反。

    遭遇幸偶,由于命中注定于是就因此得以實現,這是與命善祿盛相一緻的;遭遇碰上不幸和不偶,于是就因此失敗和受損,中途不能順利實現,由富貴轉為貧賤,這是與命善祿盛不相一緻的情況。

     【原文】 6·6故人之在世,有吉兇之性命(1),有盛衰之禍福(2),重以遭遇幸偶之逢(3),獲從生死而卒其善惡之行(4),得其胸中之志,希矣。

     【注釋】 (1)性:疑是衍文。

    上文有“性有善惡,命有吉兇。

    ”可證“性”不得言吉兇。

    (2)禍福:疑“祿”之誤。

    本書《命祿篇》有“吉兇之命,盛衰之祿”,語意正同,可證。

     (3)以:由于。

     (4)根據文意,疑“生”後脫一“至”字。

    卒:終于完成。

     【譯文】 因此人在世間,命有好有壞,祿有興盛之日也有衰微之時,再加上有遭、遇、幸、偶的遭遇,能得以從生到死始終保持自己善惡分明的操行,實現自己胸中抱負的,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