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祿篇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不求貴價于人,人自貴之”十字,可從。
【譯文】 孔子說:“人的死生由命來決定,富貴由天來安排。
”魯平公想見孟子,由于寵臣臧倉在他面前诽謗孟子而沒有見成。
孟子說:“這是天命啊!”孔子是聖人,孟子是賢人,教導人們要遵守儒道,不能違背是非标準,連他們都聲稱有命,可見命的存在是明擺着的。
《淮南書》上說:“尊貴與低賤在于時運不在于操行,利益與禍害在于命而不在于智慧。
”賈生說:“天是不可預測的,天道也是不可事前謀劃的。
生命的長短由命來支配,怎麼能知道具體的時間呢?”漢高祖追擊黥布,被飛來的箭射中,病得很曆害,呂後請來良醫,醫生診後說:“可以治好。
”高祖則罵道:“我以老百姓身份,提着三尺長的劍取得天下,這不是天命嗎!命決定于天,即使扁鵲來治又有什麼好處!”韓信與漢高祖議論打仗,對高祖說:“陛下的軍事才能正像一般人所說的那樣,是天給的,不是靠智慧能力取得的。
”揚子雲說:“被不被賞識重用,命中注定。
”太史公說:“現在富貴不排斥今後會貧賤,現在貧賤也不排斥今後會富貴。
”這就是說,從富貴可以變成貧賤,從貧賤也可以變成富貴。
失去富貴的人不希望貧賤,貧賤會自然到來;貧賤的人不追求變成富貴,富貴會自然得到。
春天、夏天生命力極弱和喪失生命力的東西,到秋天、冬天就會旺盛、強壯起來,這不是能力所做得到的;太陽早晨升起,傍晚落下,這也不是能力尋求得來的,而是天道自然如此。
代王從代地入京城稱文帝,周亞夫以庶子被封為條侯。
當時代王并非是太子,周亞夫也并非是嫡系繼承人,而是他們正巧碰上時機,好事便異乎尋常地突然降臨。
命貧的想靠力氣勤勞來緻富,等财富到手人卻死了;命賤的想憑才能超群取得尊貴地位,等剛當上大官卻又被罷免了。
這就是說,靠才智和力量得到的富貴,因為命祿已定是保不住的,就好比器皿裝得過量,手裡拿的東西過重一樣,器皿能容納一升,倒入一升則剛好與器皿口平齊,容量如果超過一升,就會溢滿外流;手能舉起三十斤,舉三十斤則剛好與上舉的能力相等,舉的東西如果超過三十斤,就會摔倒。
前世的人是明辨是非的,把人生的一切都歸之于命,可見命顯然是這樣的。
相信命的,就可以隐居等待時機,不須勞神勞體去苦苦追求,好像珍珠寶玉藏在深山大澤,不需向人們求取高價,人們自然會出高價購買它一樣。
【原文】 3·5天命難知,人不耐審(1),雖有厚命,猶不自信,故必求之也。
如自知,雖逃富避貴,終不得離。
故曰:“力勝貧,慎勝禍(2)。
”勉力勤事以緻富,砥才明操以取貴(3),廢時失務,欲望富貴,不可得也。
雖雲有命,當須索之。
如信命不求,謂當自至,可不假而自得(4),不作而自成,不行而自至?夫命富之人,筋力自強;命貴之人,才智自高,若千裡之馬(5),頭目蹄足自相副也(6)。
有求而不得者矣,未必不求而得之者也。
精學不求貴,貴自至矣。
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注釋】 (1)耐(n6ng能):通“能”。
(2)引文參見《說苑·說叢》。
(3)砥(d!抵):磨,磨煉。
明:培養。
(4)假:借。
(5)《意林》引《論衡》文,“馬”下有“氣力自勁”四字,可從。
(6)副:相稱,符合。
【譯文】 天命難以知道,人不可能明白,即使有非常好的命,還自己不知道,反而一定要去追求它。
如果自己知道命非常好,即使想逃避富貴,也始終擺脫不了。
所以說:“勤勞能夠克服貧賤,謹慎能夠防止災禍”,努力幹事業以求緻富,磨煉才能培養德操以求取得功名,浪費時間不務正業,想望富貴,是不可能得到的。
雖說有命,還是應當,而且必須去追求它。
如果隻相信命而不去追求,說它會自動到來,難道可以不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得到,不幹就能自然成功,不行動就能自然達到?其實,命富的人,筋力自然強健;命貴的人,才智自然高超,像千裡馬,它的氣力與力量,頭、眼和蹄子都與本身的美名相稱。
有追求而得不到的,未必是不去追求就能得到的人。
所以,專心學習不去追求尊貴,尊貴會自然得到。
努力勞作不去尋求财富,财富會也自然到來。
【原文】 3·6富貴之福,不可求緻;貧賤之禍,不可苟除也。
由此言之,有富貴之命,不求自得。
信命者曰:“自知吉,不待求也。
天命吉厚,不求自得;天命兇厚,求之無益。
”夫物不求而自生,則人亦有不求貴而貴者矣。
人情有不教而自善者,有教而終不善者矣。
天性,猶命也。
越王翳逃山中(1),至誠不願,自冀得代(2)。
越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強立為君(3)。
而天命當然(4),雖逃避之,終不得離。
故夫不求自得之貴欤! 【注釋】 (1)越王翳(y@義):春秋時越國太子翳,他不願意繼承王位,逃到山洞中去躲避,後來越人用火熏山洞,強迫他出來,立他為王。
(2)冀:希望。
(3)以上事參見《淮南子·原道訓》。
(4)而:根據文意,疑“如”字之誤。
【譯文】 富貴之命決定的福,是不能追求得到的;貧賤之命決定的禍,是不能随意除掉的。
這樣說來,有富貴的命,不求能自得。
相信命的人說:“自己知道命是吉利的,就不需要去追求了。
天命非常吉利,不求能自得;要是天命非常兇險,求之也無益。
”作物,人不貪圖它卻能自己發芽生長,而人也有不追求顯貴卻顯貴的。
人的性情有不教而能自我完善的,有教了而始終完美不了的。
天性,就是命。
越王翳逃入山中,極誠心地不願當王,自己希望能有人代替他。
越人用火熏他躲避的山洞,終于不能避免,被迫強立為國君。
如果天命注定應當如此,即使一時逃避了,最終還是不能擺脫。
所以,這是不去追求而自然得到的尊貴啊!
【譯文】 孔子說:“人的死生由命來決定,富貴由天來安排。
”魯平公想見孟子,由于寵臣臧倉在他面前诽謗孟子而沒有見成。
孟子說:“這是天命啊!”孔子是聖人,孟子是賢人,教導人們要遵守儒道,不能違背是非标準,連他們都聲稱有命,可見命的存在是明擺着的。
《淮南書》上說:“尊貴與低賤在于時運不在于操行,利益與禍害在于命而不在于智慧。
”賈生說:“天是不可預測的,天道也是不可事前謀劃的。
生命的長短由命來支配,怎麼能知道具體的時間呢?”漢高祖追擊黥布,被飛來的箭射中,病得很曆害,呂後請來良醫,醫生診後說:“可以治好。
”高祖則罵道:“我以老百姓身份,提着三尺長的劍取得天下,這不是天命嗎!命決定于天,即使扁鵲來治又有什麼好處!”韓信與漢高祖議論打仗,對高祖說:“陛下的軍事才能正像一般人所說的那樣,是天給的,不是靠智慧能力取得的。
”揚子雲說:“被不被賞識重用,命中注定。
”太史公說:“現在富貴不排斥今後會貧賤,現在貧賤也不排斥今後會富貴。
”這就是說,從富貴可以變成貧賤,從貧賤也可以變成富貴。
失去富貴的人不希望貧賤,貧賤會自然到來;貧賤的人不追求變成富貴,富貴會自然得到。
春天、夏天生命力極弱和喪失生命力的東西,到秋天、冬天就會旺盛、強壯起來,這不是能力所做得到的;太陽早晨升起,傍晚落下,這也不是能力尋求得來的,而是天道自然如此。
代王從代地入京城稱文帝,周亞夫以庶子被封為條侯。
當時代王并非是太子,周亞夫也并非是嫡系繼承人,而是他們正巧碰上時機,好事便異乎尋常地突然降臨。
命貧的想靠力氣勤勞來緻富,等财富到手人卻死了;命賤的想憑才能超群取得尊貴地位,等剛當上大官卻又被罷免了。
這就是說,靠才智和力量得到的富貴,因為命祿已定是保不住的,就好比器皿裝得過量,手裡拿的東西過重一樣,器皿能容納一升,倒入一升則剛好與器皿口平齊,容量如果超過一升,就會溢滿外流;手能舉起三十斤,舉三十斤則剛好與上舉的能力相等,舉的東西如果超過三十斤,就會摔倒。
前世的人是明辨是非的,把人生的一切都歸之于命,可見命顯然是這樣的。
相信命的,就可以隐居等待時機,不須勞神勞體去苦苦追求,好像珍珠寶玉藏在深山大澤,不需向人們求取高價,人們自然會出高價購買它一樣。
【原文】 3·5天命難知,人不耐審(1),雖有厚命,猶不自信,故必求之也。
如自知,雖逃富避貴,終不得離。
故曰:“力勝貧,慎勝禍(2)。
”勉力勤事以緻富,砥才明操以取貴(3),廢時失務,欲望富貴,不可得也。
雖雲有命,當須索之。
如信命不求,謂當自至,可不假而自得(4),不作而自成,不行而自至?夫命富之人,筋力自強;命貴之人,才智自高,若千裡之馬(5),頭目蹄足自相副也(6)。
有求而不得者矣,未必不求而得之者也。
精學不求貴,貴自至矣。
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注釋】 (1)耐(n6ng能):通“能”。
(2)引文參見《說苑·說叢》。
(3)砥(d!抵):磨,磨煉。
明:培養。
(4)假:借。
(5)《意林》引《論衡》文,“馬”下有“氣力自勁”四字,可從。
(6)副:相稱,符合。
【譯文】 天命難以知道,人不可能明白,即使有非常好的命,還自己不知道,反而一定要去追求它。
如果自己知道命非常好,即使想逃避富貴,也始終擺脫不了。
所以說:“勤勞能夠克服貧賤,謹慎能夠防止災禍”,努力幹事業以求緻富,磨煉才能培養德操以求取得功名,浪費時間不務正業,想望富貴,是不可能得到的。
雖說有命,還是應當,而且必須去追求它。
如果隻相信命而不去追求,說它會自動到來,難道可以不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得到,不幹就能自然成功,不行動就能自然達到?其實,命富的人,筋力自然強健;命貴的人,才智自然高超,像千裡馬,它的氣力與力量,頭、眼和蹄子都與本身的美名相稱。
有追求而得不到的,未必是不去追求就能得到的人。
所以,專心學習不去追求尊貴,尊貴會自然得到。
努力勞作不去尋求财富,财富會也自然到來。
【原文】 3·6富貴之福,不可求緻;貧賤之禍,不可苟除也。
由此言之,有富貴之命,不求自得。
信命者曰:“自知吉,不待求也。
天命吉厚,不求自得;天命兇厚,求之無益。
”夫物不求而自生,則人亦有不求貴而貴者矣。
人情有不教而自善者,有教而終不善者矣。
天性,猶命也。
越王翳逃山中(1),至誠不願,自冀得代(2)。
越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強立為君(3)。
而天命當然(4),雖逃避之,終不得離。
故夫不求自得之貴欤! 【注釋】 (1)越王翳(y@義):春秋時越國太子翳,他不願意繼承王位,逃到山洞中去躲避,後來越人用火熏山洞,強迫他出來,立他為王。
(2)冀:希望。
(3)以上事參見《淮南子·原道訓》。
(4)而:根據文意,疑“如”字之誤。
【譯文】 富貴之命決定的福,是不能追求得到的;貧賤之命決定的禍,是不能随意除掉的。
這樣說來,有富貴的命,不求能自得。
相信命的人說:“自己知道命是吉利的,就不需要去追求了。
天命非常吉利,不求能自得;要是天命非常兇險,求之也無益。
”作物,人不貪圖它卻能自己發芽生長,而人也有不追求顯貴卻顯貴的。
人的性情有不教而能自我完善的,有教了而始終完美不了的。
天性,就是命。
越王翳逃入山中,極誠心地不願當王,自己希望能有人代替他。
越人用火熏他躲避的山洞,終于不能避免,被迫強立為國君。
如果天命注定應當如此,即使一時逃避了,最終還是不能擺脫。
所以,這是不去追求而自然得到的尊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