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害篇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
臧倉的毀謗未曾停止,公伯寮的诽謗不曾消失。
時間長了,小土堆會變成土丘高山,小池子也會彙成大江大河。
像這樣,關于市虎的謠言,關于投杼的誤傳,就不足為怪了;那把美玉當成頑石,把珍珠看成碎石,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呢?因為頭腦糊塗,昏庸無知,才使他們這樣。
周文王認為是糞土的,而惡來卻以為是金玉。
不是纣王憎恨聖人而喜歡壞人,而是他頭腦糊塗。
糊塗則不能明辨是非,就是十個微子棄官出走,五個比幹被剖腹挖心,也不值得痛心。
“三監”毀謗周公,周公逃奔楚國;後母诽謗伯奇,伯奇被放逐。
當時周朝的人誰又不被迷惑呢?之後才有《鸱鸮》的創作,《黍離》的産生,誦讀者于是衷憐悲痛他們。
所以,如果不是降風雪改變了成王的态度,周公的惡名不會得到消除;要是當時夏天五月不降霜,鄒衍的罪名不會得到除去。
高尚的德行不能感動上天,誠心誠意也不能感動大自然出現奇迹,君子又深信隻能嚴格要求自己,那怎麼能制止别人的累害呢?聖賢不追求名聲,禍害來了也不回避,污點和短處被張揚,清白和長處卻被掩藏,不在意自己的冤屈,不制止傷害自己的流言,遭到污蔑和诽謗,不力求恢複自己潔白完美的聲譽,因此,醜的被顯露而美的得不到表彰,隻顯出品行的缺陷,卻看不見高尚的事迹。
邪惡虛僞的人,經常喬裝打扮以迎合世俗,玩弄虛假手段以讨好衆人。
就同漆盤孟的工人,把盤盂邊上的洞塗上溱,使它看不見一樣;如同耍弄小球和舞劍的藝人,使他手指的動作别人看不出來一樣。
社會上看不見他們的短處,因此就一齊贊美他們;郡守沒聽說他們的壞事,所以就重用他們。
這樣看來,社會上一般人稱作賢良高尚的人,未必不是壞人;稱作邪惡污濁的人,未必不是好人。
【原文】 2·6或曰:“言有招患,行有召恥(1),所在常由小人(2)。
”夫小人性患恥者也,含邪而生,懷僞而遊,沐浴累害之中(3),何招召之有!故夫火生者不傷濕(4),水居者無溺患。
火不苦熱,水不痛寒,氣性自然,焉招之(5)?君子也,以忠言招患,以高行招恥,何世不然!然而太山之惡(6),君子不得名(7);毛發之善,小人不得有也。
以玷污言之(8),清受塵而白取垢;以毀謗言之,貞良見妒,高奇見噪(9);以遇罪言之,忠言招患,高行招恥;以不純言之,玉有瑕而珠有毀(10)。
焦陳留君兄(11),名稱兖州(12),行完迹潔,無纖芥之毀(13),及其當為從事(14),刺史焦康绌而不用(15)。
夫未進也被三累,已用也蒙三害,雖孔丘、墨翟示能自免,顔回、曾參不能全身也(16)。
何則?衆好純譽之人,非真賢也。
公侯已下(17),玉石雜糅。
賢士之行,善惡相苞(18)。
夫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
夫如是,累害之人負世以行(19),指擊之者從何往哉! 【注釋】 (1)“招”、“召”:《楚辭·招魂》王注:“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故疑此二字系誤倒。
下文有“高行招恥”,可證。
引文可參見《荀子·勸學》。
(2)所在:存在的原因,原因所在。
(3)沐浴:洗澡,浸身。
(4)濕:據文意,疑“燥”之誤。
下文“火不苦熱”,意與此同,可證。
(5)上文“何招召之有”,是分承“言有召患,行有招恥”二句。
故疑此“招”前奪一“召”字,不然下文“以忠言召患”,則失去照應。
(6)太山:即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今山東泰安北。
古稱“東嶽”,一稱岱山、岱宗。
太山之惡:這裡形容罪惡大。
(7)名:占,有。
(8)玷(di4n店):白玉上的斑點。
玷污:使有污點。
(9)噪:鳥争鳴,引申為叫罵。
(10)瑕(xi2俠):玉上的斑點。
(11)焦陳留君兄:據袁宏《後漢記》“陳留焦贶”疑作“陳留焦君贶”。
陳留:郡名,在今河南開封東南。
焦贶(ku4ng況):東漢人,做過博士和河東太守,有門徒數百人。
(12)名稱:聲望。
兖(y3n演)州:州名,在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
(13)芥:小草。
纖芥:細微。
(14)從事:官名,刺史的屬吏。
(15)刺史:官名。
西漢武帝以後,全國分為十三部(州),每州設一名監察官對地方進行監督,叫做“刺史”。
官階低于郡守,绌(ch)觸):通“黜”,貶斥,廢免。
(16)“夫未進也。
。
不能全身也”,上文已見,在此使上下文意不連貫,不當重出,故疑是衍文。
(17)已:通“以”。
(18)苞:通“包”。
(19)負:背棄,違背。
【譯文】 有人說:“說話會召來禍患,操行會招來恥辱,原因往往是由于他們是小人。
”小人生來就具有禍患和恥辱,肚裡懷着邪惡出生,心裡懷着奸詐與人交往,整個身體都浸泡在累害之中,怎麼談得上是惹禍招恥!因此,那些火裡産生的東西不怕幹,水裡生活的東西沒有溺死的禍患。
火不厭熱,水不恨寒,氣候的本性是這樣,怎麼能是惹禍招恥呢?君子,因忠誠正直的話惹禍,因高尚的操行招恥,哪個朝代不是這樣!雖然這樣,泰山樣的罪惡,君子不會有;毛發樣的好事,小人不會具備。
以被污染來說,幹淨的容易遭受灰塵污染,潔白的容易招緻污垢;以毀謗來說,品德忠貞賢良的被妒忌,才能高超出衆的遭叫罵;以遭罪來說,忠誠正直的話會招惹禍患,高尚的操行會招緻恥辱;以不完美來說,美玉會被說得有斑點,珍珠會被視為有殘缺。
陳留人焦贶,在兖州很有聲望,操行完美,事迹高尚,沒有細小差錯,等到他該做從事的時候,刺史焦康卻斥退不用。
為什麼呢?因為衆人說好有正直美名的人,并非真正的賢人。
公侯以下,人品好壞混雜,賢達士子的操行,善良邪惡相互雜糅。
那開采美玉的人,任務在于破開石頭取出美玉,選拔官吏的人,任務在于廢棄邪惡選擇賢良。
真是這樣,遭受累害的人違反世俗堅持自己的操行,那些指責攻擊他們的人,又向哪裡去(施展自己的手段)呢!
臧倉的毀謗未曾停止,公伯寮的诽謗不曾消失。
時間長了,小土堆會變成土丘高山,小池子也會彙成大江大河。
像這樣,關于市虎的謠言,關于投杼的誤傳,就不足為怪了;那把美玉當成頑石,把珍珠看成碎石,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呢?因為頭腦糊塗,昏庸無知,才使他們這樣。
周文王認為是糞土的,而惡來卻以為是金玉。
不是纣王憎恨聖人而喜歡壞人,而是他頭腦糊塗。
糊塗則不能明辨是非,就是十個微子棄官出走,五個比幹被剖腹挖心,也不值得痛心。
“三監”毀謗周公,周公逃奔楚國;後母诽謗伯奇,伯奇被放逐。
當時周朝的人誰又不被迷惑呢?之後才有《鸱鸮》的創作,《黍離》的産生,誦讀者于是衷憐悲痛他們。
所以,如果不是降風雪改變了成王的态度,周公的惡名不會得到消除;要是當時夏天五月不降霜,鄒衍的罪名不會得到除去。
高尚的德行不能感動上天,誠心誠意也不能感動大自然出現奇迹,君子又深信隻能嚴格要求自己,那怎麼能制止别人的累害呢?聖賢不追求名聲,禍害來了也不回避,污點和短處被張揚,清白和長處卻被掩藏,不在意自己的冤屈,不制止傷害自己的流言,遭到污蔑和诽謗,不力求恢複自己潔白完美的聲譽,因此,醜的被顯露而美的得不到表彰,隻顯出品行的缺陷,卻看不見高尚的事迹。
邪惡虛僞的人,經常喬裝打扮以迎合世俗,玩弄虛假手段以讨好衆人。
就同漆盤孟的工人,把盤盂邊上的洞塗上溱,使它看不見一樣;如同耍弄小球和舞劍的藝人,使他手指的動作别人看不出來一樣。
社會上看不見他們的短處,因此就一齊贊美他們;郡守沒聽說他們的壞事,所以就重用他們。
這樣看來,社會上一般人稱作賢良高尚的人,未必不是壞人;稱作邪惡污濁的人,未必不是好人。
【原文】 2·6或曰:“言有招患,行有召恥(1),所在常由小人(2)。
”夫小人性患恥者也,含邪而生,懷僞而遊,沐浴累害之中(3),何招召之有!故夫火生者不傷濕(4),水居者無溺患。
火不苦熱,水不痛寒,氣性自然,焉招之(5)?君子也,以忠言招患,以高行招恥,何世不然!然而太山之惡(6),君子不得名(7);毛發之善,小人不得有也。
以玷污言之(8),清受塵而白取垢;以毀謗言之,貞良見妒,高奇見噪(9);以遇罪言之,忠言招患,高行招恥;以不純言之,玉有瑕而珠有毀(10)。
焦陳留君兄(11),名稱兖州(12),行完迹潔,無纖芥之毀(13),及其當為從事(14),刺史焦康绌而不用(15)。
夫未進也被三累,已用也蒙三害,雖孔丘、墨翟示能自免,顔回、曾參不能全身也(16)。
何則?衆好純譽之人,非真賢也。
公侯已下(17),玉石雜糅。
賢士之行,善惡相苞(18)。
夫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
夫如是,累害之人負世以行(19),指擊之者從何往哉! 【注釋】 (1)“招”、“召”:《楚辭·招魂》王注:“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故疑此二字系誤倒。
下文有“高行招恥”,可證。
引文可參見《荀子·勸學》。
(2)所在:存在的原因,原因所在。
(3)沐浴:洗澡,浸身。
(4)濕:據文意,疑“燥”之誤。
下文“火不苦熱”,意與此同,可證。
(5)上文“何招召之有”,是分承“言有召患,行有招恥”二句。
故疑此“招”前奪一“召”字,不然下文“以忠言召患”,則失去照應。
(6)太山:即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今山東泰安北。
古稱“東嶽”,一稱岱山、岱宗。
太山之惡:這裡形容罪惡大。
(7)名:占,有。
(8)玷(di4n店):白玉上的斑點。
玷污:使有污點。
(9)噪:鳥争鳴,引申為叫罵。
(10)瑕(xi2俠):玉上的斑點。
(11)焦陳留君兄:據袁宏《後漢記》“陳留焦贶”疑作“陳留焦君贶”。
陳留:郡名,在今河南開封東南。
焦贶(ku4ng況):東漢人,做過博士和河東太守,有門徒數百人。
(12)名稱:聲望。
兖(y3n演)州:州名,在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
(13)芥:小草。
纖芥:細微。
(14)從事:官名,刺史的屬吏。
(15)刺史:官名。
西漢武帝以後,全國分為十三部(州),每州設一名監察官對地方進行監督,叫做“刺史”。
官階低于郡守,绌(ch)觸):通“黜”,貶斥,廢免。
(16)“夫未進也。
。
不能全身也”,上文已見,在此使上下文意不連貫,不當重出,故疑是衍文。
(17)已:通“以”。
(18)苞:通“包”。
(19)負:背棄,違背。
【譯文】 有人說:“說話會召來禍患,操行會招來恥辱,原因往往是由于他們是小人。
”小人生來就具有禍患和恥辱,肚裡懷着邪惡出生,心裡懷着奸詐與人交往,整個身體都浸泡在累害之中,怎麼談得上是惹禍招恥!因此,那些火裡産生的東西不怕幹,水裡生活的東西沒有溺死的禍患。
火不厭熱,水不恨寒,氣候的本性是這樣,怎麼能是惹禍招恥呢?君子,因忠誠正直的話惹禍,因高尚的操行招恥,哪個朝代不是這樣!雖然這樣,泰山樣的罪惡,君子不會有;毛發樣的好事,小人不會具備。
以被污染來說,幹淨的容易遭受灰塵污染,潔白的容易招緻污垢;以毀謗來說,品德忠貞賢良的被妒忌,才能高超出衆的遭叫罵;以遭罪來說,忠誠正直的話會招惹禍患,高尚的操行會招緻恥辱;以不完美來說,美玉會被說得有斑點,珍珠會被視為有殘缺。
陳留人焦贶,在兖州很有聲望,操行完美,事迹高尚,沒有細小差錯,等到他該做從事的時候,刺史焦康卻斥退不用。
為什麼呢?因為衆人說好有正直美名的人,并非真正的賢人。
公侯以下,人品好壞混雜,賢達士子的操行,善良邪惡相互雜糅。
那開采美玉的人,任務在于破開石頭取出美玉,選拔官吏的人,任務在于廢棄邪惡選擇賢良。
真是這樣,遭受累害的人違反世俗堅持自己的操行,那些指責攻擊他們的人,又向哪裡去(施展自己的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