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害篇第二

關燈
,《史記》說他“能通孝道”,作《孝經》。

    後來曆史上尊為“宗聖”。

     【譯文】 修養身心端正品行,不能得福;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不能躲避禍害。

    禍福的到來,隻是幸運與不幸運。

    所以說:得到好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所以稱它是福;災難的到來,不是由于本身原因,所以稱它是禍。

    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說說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鄉裡與朝廷。

    鄉裡有三累,朝廷有三害。

    累産生在鄉裡,害發生在朝廷,古往今來才能洪大品行賢淑的人,遇到這些情況多了。

    什麼叫三累三害?就一般人的操行來看,不能慎重選擇朋友。

    朋友之間同一條心,感情就深厚,不能同一條心感情就會疏遠淡薄,一疏遠冷淡就産生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一累。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不可能等同。

    同時一起去做官,才能高的得到榮升,才能低的(由于沒當上高官)就慚愧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二累。

    人之間互相來往,不可能總是感情融洽。

    歡喜的時候就相親相愛,忿恨的時候就疏遠冷淡,一疏遠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三累。

    職位少而想做官的人多,當官的都争着要進升,升官的又要争地位。

    于是見到郡守就相互诋毀,過分誇大和捏造事實,郡守糊糊塗塗還沒有弄清真相,就相信并接受了那些意見,這是一害。

    郡守下面的官吏愛好不二樣,操行的好壞也不一樣。

    操行高尚的官吏,名聲越來越清白,不斷提出高明的建議,操行惡劣的官吏,心裡藏着私憤,慢慢等待時機,找别人的過錯,憑着一些小诽謗,就給别人加上罪名進行懲罰,這是二害。

    郡守有的寵信輔佐官吏的品節,就相信并接納其意見。

    輔佐的官吏操作不清白,一定會任意提拔親近的人,對不順從、不符合他們心意的,就大肆诋毀。

    清廉端正的官吏,品行高尚,志向遠大,于是被他們所憎恨,就在郡守面前诋毀傷害他們,這是三害。

    唉,還沒有做官,自己就遭受三累,當了官,自己又要蒙受三害,即使是孔丘、墨翟也不可能避免,顔回、曾參也不可能保全自己。

     【原文】 2·3動百行,作萬事,嫉妒之人,随而雲起(1),枳棘鈎挂容體(2),蜂虿之黨啄螫懷操(3),豈徒六哉(4)!六者章章(5),世曾不見。

    夫不原士之操行有三累(6),仕宦有三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謗者謂之辱(7);官升進者謂之善,位廢退者謂之惡。

    完全升進,幸也,而稱之;毀謗廢退,不遇也,而訾之(8)。

    用心若此,必為三累三害也(9)。

    論者既不知累害者得行賢潔也(10),以塗搏泥(11),以黑點缯(12),孰有知之(13)?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污,常在練素(14)。

    處颠者危,勢豐者虧,頹墜之類,常在懸垂。

    屈平潔白(15),邑犬群吠(16),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固庸能也(17)。

    偉士坐以俊傑之才(18),招緻群吠之聲。

    夫如是,豈宜更勉奴下(19),循不肖哉!不肖奴下,非所勉也。

    豈宜更偶俗全身以弭謗哉(20)!偶俗全身,則鄉原也(21)。

    鄉原之人,行全無阙(22),非之無舉,刺之無刺也(23)。

    此又孔子之所罪(24),孟轲之所愆也(25)。

     【注釋】 (1)雲起:這裡是大量出現的意思。

     (2)枳(h!紙):植物名。

    又稱“枸橘”、“臭橘”。

    灌木或小喬木,有粗刺。

    棘(j0急):荊棘,枝多芒刺。

    容體:面容和身體。

     (3)虿(ch4i柴去):蠍子一類有毒的動物。

    黨:朋輩。

    啄:叮,咬。

    螫(sh@士):蜂、蠍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

    操:疑“慘”形近而誤。

    “喿”漢隸作“參”。

    本書《寒溫篇》:“變操易行”,遞修本“操”誤作“慘”,可證。

    慘:毒。

     (4)六:這裡指三累三害。

     (5)章:通“新”,明顯,顯著。

     (6)原:推究,考察。

     (7)辱:污濁。

     (8)訾(!子):诋毀。

     (9)為(we@胃):助長。

     (10)此句,《初學記》卷二十一引《論衡》文作:“論者既不知累害所從生,又不知被累害者行賢潔也”,可從。

     (11)塗:稀泥。

    搏:拍。

    這裡指抹上去。

     (12)點:污。

    缯(5ng增):古代絲織品的泛稱。

     (13)有(y^u又):通“又”。

     (14)練:潔白的熟絹。

    素:潔白的生絹。

     (15)屈平: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名平,字原。

    戰國時楚國人,楚國大夫,是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

    楚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後遭靳尚等人誣谄,被放逐。

    頃襄王時再遭讒毀,流放江南。

    見楚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于是投汨(m@密)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而死。

     (16)邑:村。

     (17)能(t4i态):通“态”。

    以上四句參見屈原《九章·懷沙》。

     (18)坐以:正由于。

     (19)奴:通“驽”,喻才能低下。

     (20)弭(m!米):止,息。

     (21)鄉原(yu4n願):外表誠實,實與流俗合污的僞善者。

     (22)阙(qu5缺):通“缺”,過錯,缺點。

     (23)刺:斥責。

     (24)罪:譴責。

    孔子之所罪:據《論語·陽貨》:“鄉原,德之賊也”(鄉原是危害道德的人)而來。

     (25)愆(qi1n千):罪過。

    孟柯之所愆:據《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衆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孟子的意思是,“鄉原”是看風使舵的人)而來。

     【譯文】 隻要你多出力,多做事,嫉妒的人,就随之風起雲湧,像枳棘鈎挂人體一樣,像蜂虿之類用毒刺刺人一樣,哪裡僅僅是三累三害啊!三累三害是明擺着的,社會上卻看不見。

    不去考察讀書人的操行有三累毀傷,做官的有三害危害,見到沒有遭受毀傷的,就說他操行純潔,見到被毀謗的就說他操行污濁;見到升官的就說他操行優良,見到被罷官降職的就說他操行惡劣。

    操行完美而升官的,是幸運,被贊美;操行受毀謗被罷官降職的,隻是不被賞識,遭到诋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