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害篇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
用心如此,必定會助長三累三害。
評論者既然不知道累害從生,又不知道受累害者的操行高尚純潔,那麼,是用稀泥抹在泥上,還是用黑顔色玷污了潔白的絲織品,誰又知道呢?幹淨的容易遭受灰塵污染,潔白的容易招緻污垢,青蠅弄髒的,常常是潔白的絲絹。
居于高處的很危險,處于飽滿狀态的容易虧損,要倒塌墜落的,常常是高高懸挂着的東西。
屈平德操高尚潔白,招來村裡的狗成群地對他狂叫,群狗狂叫是可奇怪的現象,其實,反對和懷疑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本來就有這種庸人的常态。
偉大的讀書人正由于有卓越的才識,才招來群狗狂叫的聲音。
既然這樣,難道還應當再去鼓勵那些蠢才,順從那些不賢不才的人嗎!不賢不才之輩,是不可鼓勵的。
難道還應該再去和庸俗的人同流合污,保全自身,以求停止毀謗嗎!與庸俗的人同流合污,保全自身的,則是“鄉原”。
鄉原人,行為好象完美無缺,要想非議他又提不出毛病,要想譏刺他又無可指責。
這又是孔子譴責的人,孟柯認為有罪過的人。
【原文】 2·4古賢美極,無以衛身。
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1),果賢潔之人也。
極累害之謗,而賢潔之實見焉(2)。
立賢潔之迹,毀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3),禦者願摧王良之手。
何則?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4)。
是故魏女色豔,鄭袖鼻之(5);朝吳忠貞(6),無忌逐之(7)。
戚施彌妒(8),蘧除多佞(9)。
是故濕堂不灑塵,卑屋不蔽風;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
如是(10),牖裡、陳蔡可得知(11),而沉江、蹈河也(12)。
以轶才取容媚于俗(13),求全功名于将,不遭鄧析之禍(14),取子胥之誅,幸矣。
孟贲之屍(15),人不刃者(16),氣絕也。
死灰百斛(17),人不沃者(18),光滅也。
動身章智(19),顯光氣于世(20);奮志敖黨(21),立卓異于俗,固常通人所讒嫉也。
以方心偶俗之累(22),求益反損。
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轲所以惆怅也。
【注釋】 (1)俟(s@四):等待。
(2)見(xi4n現):同“現”,顯露。
(3)伯牙:春秋時楚國人,以精于琴藝著名。
(4)惡(w)務):憎恨。
(5)鄭袖:戰國時楚懷王的王後。
鼻:疑是“劓”之誤。
劓(y@義):古代一種割掉鼻子的刑罰。
魏女色豔,鄭袖劓之:楚懷王得到一個魏國的美女,王後鄭袖十分嫉妒,就在懷王面前說她的壞話。
懷王大怒,令人将她的鼻子割掉。
事參見《戰國策·楚策四》、《韓非子·内儲說下·六微》。
(6)朝吳:春秋時蔡國大夫。
(7)無忌:費無忌,春秋時楚國大夫。
朝吳忠貞,無忌逐之:朝吳曾為楚平王效勞立功,遭無忌嫉恨,進言讒窖,被驅逐出楚國。
事參見《左傳·昭公十五年》。
(8)戚施:比喻阿谀谄媚的人。
這裡指心懷嫉妒的人。
彌:充滿,多。
(9)蘧(q*渠)除:同“蘧篨(q*ch*渠除),善于低聲下氣讨好别人的人。
這裡指看人臉色行事,善于奉承的人。
佞(n@ng甯去):巧言谄媚。
(10)上文言“夫如是,豈宜更免奴下”,下文言“夫如是,市虎之訛”,據此文例,疑“如”前奪一“夫”字。
(11)牖(y%u有)裡:牖通“美”。
牖裡,即美裡,古地名,在今河南湯陰北,美水經城北東流。
傳說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囚禁在這裡。
(12)蹈河:傳說申徒狄向商纣王進谏,沒有被接受,抱石投河而死。
事參見《莊子·盜跖》、《淮南子·說山訓》。
上句是“牖裡、陳蔡可得知”,此句為“沉江、蹈河也”,故疑“河”後有脫誤。
(13)轶(y@義)才:超群的才能。
(14)鄧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末鄭國人,曾任鄭國大夫,為法家之先驅。
編寫《竹刑》(寫在竹簡上的刑書),為鄭國采用,本人卻被處死。
事參見《左傳·定公九年》。
(15)孟贲(b5n奔):戰國時的大力士。
說他“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兕(s@寺)(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發怒吐氣,聲響動天”。
與秦武王比試舉鼎,折斷膝蓋骨而死。
(16)刃:殺,砍。
(17)斛(h*胡):古容量單位,漢代十鬥為一斛。
(18)沃:用水澆。
(19)動身:這裡指有所行動。
(20)光:光芒。
氣:雲氣。
光氣:這裡形容才智很高。
(21)敖:通“傲”。
(22)方心:心地正直。
偶:同“遇”。
【譯文】 古代賢人操行極高,也無法來保全自己。
因此,那些按照自己本性和操行去做,藉以等待累害到來的人,才真是賢良、純潔的人。
遭累害、毀謗到極點,而他們操行的賢良、純潔就更加明顯。
有賢良、純潔的事迹,毀謗的塵垢怎能不産生?彈琴的人想折斷伯牙的手指,駕車馬的人希望摧殘王良的手。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想獨占優秀的名聲,憎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
所以,魏女長得美麗漂亮,就被鄭袖用讒言割掉了鼻子;朝吳對楚王的忠貞,就引起無忌的嫉恨而被驅逐。
谄媚争寵的人多嫉妒,讨好奉承的人多巧語。
因此,潮濕的堂屋不需要灑水除塵,低矮的小屋用不着去遮風;被風襲擊過的作物不能正常生長,常被急流沖擊的堤岸不會陡峭。
像這樣,周文王為什麼被囚在牖裡,孔夫子為什麼被困在陳、蔡之間,就可以理解了;屈原為什麼自投汨羅,申狄為什麼抱石沉河,也就不足為怪了。
以超群的才能去求得一般人的寬容和喜愛,去向郡守求得官職和名位,而不遭到鄧析的災禍,不招緻子肯的被殺,就是幸運了。
孟贲的屍體,人們不再砍殺,是因為斷了氣。
燒後的灰燼再多,人們不去澆水,是因為火光已經熄火。
有所行動就顯露出智慧,就在社會上顯得光氣照人;舒展志向在同類人中顯得很高傲,在一般人中顯得才能特别優越,這本來就常會被有學識的人所讒言嫉妒。
以正直之心卻遇到俗人的三累,想求取好處反要遭受損害。
這大概就是孔子所憂心,孟轲所傷感的原因
用心如此,必定會助長三累三害。
評論者既然不知道累害從生,又不知道受累害者的操行高尚純潔,那麼,是用稀泥抹在泥上,還是用黑顔色玷污了潔白的絲織品,誰又知道呢?幹淨的容易遭受灰塵污染,潔白的容易招緻污垢,青蠅弄髒的,常常是潔白的絲絹。
居于高處的很危險,處于飽滿狀态的容易虧損,要倒塌墜落的,常常是高高懸挂着的東西。
屈平德操高尚潔白,招來村裡的狗成群地對他狂叫,群狗狂叫是可奇怪的現象,其實,反對和懷疑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本來就有這種庸人的常态。
偉大的讀書人正由于有卓越的才識,才招來群狗狂叫的聲音。
既然這樣,難道還應當再去鼓勵那些蠢才,順從那些不賢不才的人嗎!不賢不才之輩,是不可鼓勵的。
難道還應該再去和庸俗的人同流合污,保全自身,以求停止毀謗嗎!與庸俗的人同流合污,保全自身的,則是“鄉原”。
鄉原人,行為好象完美無缺,要想非議他又提不出毛病,要想譏刺他又無可指責。
這又是孔子譴責的人,孟柯認為有罪過的人。
【原文】 2·4古賢美極,無以衛身。
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1),果賢潔之人也。
極累害之謗,而賢潔之實見焉(2)。
立賢潔之迹,毀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3),禦者願摧王良之手。
何則?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4)。
是故魏女色豔,鄭袖鼻之(5);朝吳忠貞(6),無忌逐之(7)。
戚施彌妒(8),蘧除多佞(9)。
是故濕堂不灑塵,卑屋不蔽風;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
如是(10),牖裡、陳蔡可得知(11),而沉江、蹈河也(12)。
以轶才取容媚于俗(13),求全功名于将,不遭鄧析之禍(14),取子胥之誅,幸矣。
孟贲之屍(15),人不刃者(16),氣絕也。
死灰百斛(17),人不沃者(18),光滅也。
動身章智(19),顯光氣于世(20);奮志敖黨(21),立卓異于俗,固常通人所讒嫉也。
以方心偶俗之累(22),求益反損。
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轲所以惆怅也。
【注釋】 (1)俟(s@四):等待。
(2)見(xi4n現):同“現”,顯露。
(3)伯牙:春秋時楚國人,以精于琴藝著名。
(4)惡(w)務):憎恨。
(5)鄭袖:戰國時楚懷王的王後。
鼻:疑是“劓”之誤。
劓(y@義):古代一種割掉鼻子的刑罰。
魏女色豔,鄭袖劓之:楚懷王得到一個魏國的美女,王後鄭袖十分嫉妒,就在懷王面前說她的壞話。
懷王大怒,令人将她的鼻子割掉。
事參見《戰國策·楚策四》、《韓非子·内儲說下·六微》。
(6)朝吳:春秋時蔡國大夫。
(7)無忌:費無忌,春秋時楚國大夫。
朝吳忠貞,無忌逐之:朝吳曾為楚平王效勞立功,遭無忌嫉恨,進言讒窖,被驅逐出楚國。
事參見《左傳·昭公十五年》。
(8)戚施:比喻阿谀谄媚的人。
這裡指心懷嫉妒的人。
彌:充滿,多。
(9)蘧(q*渠)除:同“蘧篨(q*ch*渠除),善于低聲下氣讨好别人的人。
這裡指看人臉色行事,善于奉承的人。
佞(n@ng甯去):巧言谄媚。
(10)上文言“夫如是,豈宜更免奴下”,下文言“夫如是,市虎之訛”,據此文例,疑“如”前奪一“夫”字。
(11)牖(y%u有)裡:牖通“美”。
牖裡,即美裡,古地名,在今河南湯陰北,美水經城北東流。
傳說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囚禁在這裡。
(12)蹈河:傳說申徒狄向商纣王進谏,沒有被接受,抱石投河而死。
事參見《莊子·盜跖》、《淮南子·說山訓》。
上句是“牖裡、陳蔡可得知”,此句為“沉江、蹈河也”,故疑“河”後有脫誤。
(13)轶(y@義)才:超群的才能。
(14)鄧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末鄭國人,曾任鄭國大夫,為法家之先驅。
編寫《竹刑》(寫在竹簡上的刑書),為鄭國采用,本人卻被處死。
事參見《左傳·定公九年》。
(15)孟贲(b5n奔):戰國時的大力士。
說他“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兕(s@寺)(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發怒吐氣,聲響動天”。
與秦武王比試舉鼎,折斷膝蓋骨而死。
(16)刃:殺,砍。
(17)斛(h*胡):古容量單位,漢代十鬥為一斛。
(18)沃:用水澆。
(19)動身:這裡指有所行動。
(20)光:光芒。
氣:雲氣。
光氣:這裡形容才智很高。
(21)敖:通“傲”。
(22)方心:心地正直。
偶:同“遇”。
【譯文】 古代賢人操行極高,也無法來保全自己。
因此,那些按照自己本性和操行去做,藉以等待累害到來的人,才真是賢良、純潔的人。
遭累害、毀謗到極點,而他們操行的賢良、純潔就更加明顯。
有賢良、純潔的事迹,毀謗的塵垢怎能不産生?彈琴的人想折斷伯牙的手指,駕車馬的人希望摧殘王良的手。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想獨占優秀的名聲,憎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
所以,魏女長得美麗漂亮,就被鄭袖用讒言割掉了鼻子;朝吳對楚王的忠貞,就引起無忌的嫉恨而被驅逐。
谄媚争寵的人多嫉妒,讨好奉承的人多巧語。
因此,潮濕的堂屋不需要灑水除塵,低矮的小屋用不着去遮風;被風襲擊過的作物不能正常生長,常被急流沖擊的堤岸不會陡峭。
像這樣,周文王為什麼被囚在牖裡,孔夫子為什麼被困在陳、蔡之間,就可以理解了;屈原為什麼自投汨羅,申狄為什麼抱石沉河,也就不足為怪了。
以超群的才能去求得一般人的寬容和喜愛,去向郡守求得官職和名位,而不遭到鄧析的災禍,不招緻子肯的被殺,就是幸運了。
孟贲的屍體,人們不再砍殺,是因為斷了氣。
燒後的灰燼再多,人們不去澆水,是因為火光已經熄火。
有所行動就顯露出智慧,就在社會上顯得光氣照人;舒展志向在同類人中顯得很高傲,在一般人中顯得才能特别優越,這本來就常會被有學識的人所讒言嫉妒。
以正直之心卻遇到俗人的三累,想求取好處反要遭受損害。
這大概就是孔子所憂心,孟轲所傷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