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與鑒賞
關燈
小
中
大
〔注釋〕 ①左道:泛指邪道,有貶義色彩。
②斯賓塞(1820—1903):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進化論者,實證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③哲姆士:詹姆斯(1842—1910),美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及機能心理學的先驅。
其意識流概念為批判心理學元素主義的先聲,情緒說則預示20世紀行為主義的誕生。
在美國心理學史中,特别是在理論上有重要貢獻。
④莊周: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⑤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
思想上崇奉老莊,政治上采取謙退沖虛、謹慎避禍的态度。
與嵇康、向秀、劉伶等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
〔鑒賞〕 古往今來,關于人生問題的議論浩如煙海,衆說紛纭。
傅斯年的《人生問題發端》之所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在今天仍然有它的光芒,就在于作者花費了很大的功夫,在貌似說不清、理還亂的藤蔓糾結中,用科學精神理清了頭緒。
他辨析查證,有破有立,觀點鮮明,邏輯性強,鞭辟透裡,給我們提供了研究人生真義的路徑。
作者開宗明義就說,“人生問題是個大題目!是個再大沒有的題目!”接連兩個驚歎号,提醒人生問題之重要與迫切。
人生觀對人的實際行為、社會文明的發展産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的人堅持“時時刻刻,拿公衆的長久幸福,當做解決一切的根本”,而有的人則以“無念百年,快意今日”為信條。
因為看人生的着眼點不同,帶來人生觀念的大相徑庭,甚至有十萬八千裡之遙。
在評論中國各派人生觀念之前,傅斯年列舉了西洋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曆程。
比如,由開始信仰上帝,用上帝的道理解釋人生問題到終于發覺種種破綻,講不通,轉向了形而上學的理論探索然而空泛的道理,即便翻江倒海也不着邊際,于是回轉到人本身,以人的實際狀況和結果來解釋人生,探求人生的真義。
達爾文說清了人和自然界的關系孔德、斯賓塞把人的生物學原理應用到社會人生上,人際關系明白了大概再後來,心理學得以發展,深入到人身的内部。
如此,這艘在茫茫海上航行的船有靠岸的希望了。
作者将西方解釋人生的觀念分為兩大宗,即生物學派和實際主義學派,并在此基礎上作出是非評判,優劣比較。
前者讓我們了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潛力和潛能,從生存競争到互助等,但其局限在于偏機械,難以解讀人性的全部。
人高于獸,應該是文化意義上的人。
後者躍上一層,回到人的本體解釋人生,最要緊的在于關聯實際狀态中的人生,幫助人生發達與成功,同時又以為人生需要精神引領,反對墜入物質主義深淵,因而是積極的、有創造性的。
回到中國人自身,作者敢
②斯賓塞(1820—1903):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進化論者,實證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③哲姆士:詹姆斯(1842—1910),美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及機能心理學的先驅。
其意識流概念為批判心理學元素主義的先聲,情緒說則預示20世紀行為主義的誕生。
在美國心理學史中,特别是在理論上有重要貢獻。
④莊周: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⑤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
思想上崇奉老莊,政治上采取謙退沖虛、謹慎避禍的态度。
與嵇康、向秀、劉伶等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
〔鑒賞〕 古往今來,關于人生問題的議論浩如煙海,衆說紛纭。
傅斯年的《人生問題發端》之所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在今天仍然有它的光芒,就在于作者花費了很大的功夫,在貌似說不清、理還亂的藤蔓糾結中,用科學精神理清了頭緒。
他辨析查證,有破有立,觀點鮮明,邏輯性強,鞭辟透裡,給我們提供了研究人生真義的路徑。
作者開宗明義就說,“人生問題是個大題目!是個再大沒有的題目!”接連兩個驚歎号,提醒人生問題之重要與迫切。
人生觀對人的實際行為、社會文明的發展産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的人堅持“時時刻刻,拿公衆的長久幸福,當做解決一切的根本”,而有的人則以“無念百年,快意今日”為信條。
因為看人生的着眼點不同,帶來人生觀念的大相徑庭,甚至有十萬八千裡之遙。
在評論中國各派人生觀念之前,傅斯年列舉了西洋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曆程。
比如,由開始信仰上帝,用上帝的道理解釋人生問題到終于發覺種種破綻,講不通,轉向了形而上學的理論探索然而空泛的道理,即便翻江倒海也不着邊際,于是回轉到人本身,以人的實際狀況和結果來解釋人生,探求人生的真義。
達爾文說清了人和自然界的關系孔德、斯賓塞把人的生物學原理應用到社會人生上,人際關系明白了大概再後來,心理學得以發展,深入到人身的内部。
如此,這艘在茫茫海上航行的船有靠岸的希望了。
作者将西方解釋人生的觀念分為兩大宗,即生物學派和實際主義學派,并在此基礎上作出是非評判,優劣比較。
前者讓我們了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潛力和潛能,從生存競争到互助等,但其局限在于偏機械,難以解讀人性的全部。
人高于獸,應該是文化意義上的人。
後者躍上一層,回到人的本體解釋人生,最要緊的在于關聯實際狀态中的人生,幫助人生發達與成功,同時又以為人生需要精神引領,反對墜入物質主義深淵,因而是積極的、有創造性的。
回到中國人自身,作者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