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問題發端
關燈
小
中
大
無我論。
何以無我呢?因為有了道德,就無我了有了道德上指明的“君”、“父”,就無我了有了制定道德的聖人,就無我了。
這道理竟是根本不承認有人生的,他的講不通,也不必多說了。
這四種都是在中國流行的“左道”人生觀念。
有人問我,何以這幾樣都算做“左道”?我答道:“因為他們都不是拿人生解釋人生問題,都是拿‘非人生’破壞人生,都是拿個人的幻想,或一時壓迫出來的變态,誤當做人生究竟。
”其餘的“左道”觀念,尚是很多,一篇文章裡不能一一說到。
隻要把“就人生論人生”一條道理當做标準,不難斷定他的是非了。
(三) 既然“左道”的人生觀念,都是離開人生說人生,我們“不左道”的人生觀念,當然要不離開人生說人生了。
但是不離開人生說人生,——就人生的性質和效果斷定人生的真義,——卻也不是容易的事。
想這樣辦,必須考究以下各條事實:—— (1)人在生物學上的性質——就是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2)人在心理學上的性質——就是人的組織、機能、行為、意志各方面的性質。
(3)人在社會學上的性質——就是人和人,個人和社會相互的關系。
(4)人類将來的福利和求得的方法。
(5)生活永存的道理(TheImmortaliliyofLife)。
(我這裡說生活永存,萬萬不要誤會。
我是說“生活的效果Effects”永存,“社會的生活”永存,不是說“個人的生活的本身”永存。
) 把這五條研究詳細,不是我這“發端”的文章應有的事。
況且我學問很淺,也不配仔細述說這些。
所以要做這篇文章的緣故,原不過提出這人生問題,請大家注意請大家去掉“左道”,照正道想法去解決他并不敢說我已經把他圓滿解決了。
但是人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學,上至大總統,下至叫花子,都有他的人生哲學。
我對于人生,不能沒有一番見解這見解現在卻切切實實相信得過,也把他寫了出來,請大家,想想罷。
人生的觀念應當是:—— 為公衆的福利自由發展個人。
(我現在做文,常覺着中國語宣達意思,有時不很親切。
在這裡也覺這樣。
我把對待的英文,寫出來罷。
“ThefrecdevelopementofthefreedevelopmentoftheindividualfortheCommonWelfare”。
) (四) 我這條人生的觀念,看來好象很粗,考究起來,實在是就人生論人生,有許多層話可說。
怎樣叫做自由發展個人?就是充量發揮己身潛蓄的能力,卻不遵照固定的線路。
怎樣叫做公衆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
為什麼要為公衆的福利?就是因為個人的思想行動,沒有一件不受社會的影響,并且社會是永遠不消滅的。
怎樣能實行了這個人生觀念?就是努力。
這話不過略說一兩面。
我這人生觀念,決不是兩三行文章,可以講圓滿了的。
但是多說了,看的人要讨厭了,姑且抛開理論,把僞《列子·湯問篇》裡一段寓言,取來形容這道理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阜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龁,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為乎?”河曲智叟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這段小說把努力為公兩層意思,形容得極明白了。
“子子孫孫,無窮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為乎?”一句話,尤其好。
我們可以從這裡透徹的悟到,人類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層一層堆積來的,群衆是不滅的不滅的群衆力量,可以戰勝一切自然界的。
末一節話雖荒唐,意思乃是說明努力的報酬。
但能群衆永遠努力做去,沒有不“事竟成”的。
我們想象人生,總應當從愚公的精神。
我的人生觀念就是“愚公移山論”。
簡截說罷,人類的進化,恰合了愚公的辦法。
人類所以能據有現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為從古以來的人類,不知不覺的慢慢移山上的石頭土塊:人類不滅,因而漸漸平下去了。
然則愚公的移山論,竟是合于人生的真義,斷斷乎無可疑了。
這篇文章,并沒說到仔細。
仔細的地方,我還要研究去,奉勸大家都研究去。
研究有得再談罷。
原載1919年1月1日《新潮》第1卷第1号
何以無我呢?因為有了道德,就無我了有了道德上指明的“君”、“父”,就無我了有了制定道德的聖人,就無我了。
這道理竟是根本不承認有人生的,他的講不通,也不必多說了。
這四種都是在中國流行的“左道”人生觀念。
有人問我,何以這幾樣都算做“左道”?我答道:“因為他們都不是拿人生解釋人生問題,都是拿‘非人生’破壞人生,都是拿個人的幻想,或一時壓迫出來的變态,誤當做人生究竟。
”其餘的“左道”觀念,尚是很多,一篇文章裡不能一一說到。
隻要把“就人生論人生”一條道理當做标準,不難斷定他的是非了。
(三) 既然“左道”的人生觀念,都是離開人生說人生,我們“不左道”的人生觀念,當然要不離開人生說人生了。
但是不離開人生說人生,——就人生的性質和效果斷定人生的真義,——卻也不是容易的事。
想這樣辦,必須考究以下各條事實:—— (1)人在生物學上的性質——就是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2)人在心理學上的性質——就是人的組織、機能、行為、意志各方面的性質。
(3)人在社會學上的性質——就是人和人,個人和社會相互的關系。
(4)人類将來的福利和求得的方法。
(5)生活永存的道理(TheImmortaliliyofLife)。
(我這裡說生活永存,萬萬不要誤會。
我是說“生活的效果Effects”永存,“社會的生活”永存,不是說“個人的生活的本身”永存。
) 把這五條研究詳細,不是我這“發端”的文章應有的事。
況且我學問很淺,也不配仔細述說這些。
所以要做這篇文章的緣故,原不過提出這人生問題,請大家注意請大家去掉“左道”,照正道想法去解決他并不敢說我已經把他圓滿解決了。
但是人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學,上至大總統,下至叫花子,都有他的人生哲學。
我對于人生,不能沒有一番見解這見解現在卻切切實實相信得過,也把他寫了出來,請大家,想想罷。
人生的觀念應當是:—— 為公衆的福利自由發展個人。
(我現在做文,常覺着中國語宣達意思,有時不很親切。
在這裡也覺這樣。
我把對待的英文,寫出來罷。
“ThefrecdevelopementofthefreedevelopmentoftheindividualfortheCommonWelfare”。
) (四) 我這條人生的觀念,看來好象很粗,考究起來,實在是就人生論人生,有許多層話可說。
怎樣叫做自由發展個人?就是充量發揮己身潛蓄的能力,卻不遵照固定的線路。
怎樣叫做公衆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
為什麼要為公衆的福利?就是因為個人的思想行動,沒有一件不受社會的影響,并且社會是永遠不消滅的。
怎樣能實行了這個人生觀念?就是努力。
這話不過略說一兩面。
我這人生觀念,決不是兩三行文章,可以講圓滿了的。
但是多說了,看的人要讨厭了,姑且抛開理論,把僞《列子·湯問篇》裡一段寓言,取來形容這道理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阜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龁,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為乎?”河曲智叟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這段小說把努力為公兩層意思,形容得極明白了。
“子子孫孫,無窮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為乎?”一句話,尤其好。
我們可以從這裡透徹的悟到,人類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層一層堆積來的,群衆是不滅的不滅的群衆力量,可以戰勝一切自然界的。
末一節話雖荒唐,意思乃是說明努力的報酬。
但能群衆永遠努力做去,沒有不“事竟成”的。
我們想象人生,總應當從愚公的精神。
我的人生觀念就是“愚公移山論”。
簡截說罷,人類的進化,恰合了愚公的辦法。
人類所以能據有現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為從古以來的人類,不知不覺的慢慢移山上的石頭土塊:人類不滅,因而漸漸平下去了。
然則愚公的移山論,竟是合于人生的真義,斷斷乎無可疑了。
這篇文章,并沒說到仔細。
仔細的地方,我還要研究去,奉勸大家都研究去。
研究有得再談罷。
原載1919年1月1日《新潮》第1卷第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