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書其營門,怒而逃。
公後慙謝,追子推于介山,子推隐避,公因放火燒山,庶其走出。
火至,子推遂抱樹而焚死焉。
〔釋文〕以食音嗣。
燔死音煩,燒也。
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疏〕六子者,謂伯夷、叔齊、鮑焦、申徒、介推、尾生。
言此六人,不合玄道,矯情飾行,苟異俗中,用此聲名,傳之後世。
亦何異乎張磔死狗,流在水中,貧病之人,操瓢乞告?此閑人物,不許見聞,六子之行,事同于此,皆為重名輕死,不念歸本養生,壽盡天命者也。
「豕」字有作「死」字者,「乞」字有作「走」字者,随字讀之。
豕,豬也。
〇典案:「此六子者」,世德堂本「六」作「四」。
釋文「李雲:言上四人不得其死」,是所見本亦作「四」。
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道藏注疏本、白文本竝作「六」。
疏「六子者,謂伯夷、叔齊、鮑焦、申徒、介推、尾生」,是成本字亦作「六」。
今依道藏本。
〔釋文〕尾生一本作「微生」。
戰國策作「尾生高」,高誘以為魯人。
磔竹客反。
廣雅雲:張也。
操七曹反。
瓢婢遙反。
而乞者李雲:言上四人,不得其死,猶豬狗乞兒,流轉溝中者也。
「乞」或作「走」。
離名力智反。
念本本或作「卒」。
「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幹、伍子胥。
子胥沈江,比幹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
然卒為天下笑。
〔疏〕為達道者之所嗤也。
〔釋文〕剖心普口反。
自上觀之,至于子胥、比幹,皆不足貴也。
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疏〕夫目視耳聽,口察志盈,率性而動,禀之造物,豈矯情而為之哉?分内為之,道在其中矣。
〔釋文〕以說如字,又始銳反。
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閑,忽然無異骐骥之馳過隙也。
〔疏〕夫天長地久,窮境稍賒,人之死生,時限迫促。
以有限之身,寄無窮之境,何異乎骐骥馳走過隙穴也? 〔釋文〕上壽音受,又如字。
下同。
瘦色又反。
〇王念孫曰:釋文「瘦,色又反」。
案「瘦」當為「瘐」,字之誤也。
瘐,亦病也。
病瘐為一類,死喪為一類,憂患為一類。
「瘐」字本作「瘉」,爾雅曰:瘉,病也。
小雅正月篇「胡俾我瘉」,毛傳與爾雅同。
漢書宣帝紀「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飢寒瘐死獄中」,蘇林曰:瘐,病也。
囚徒病,律名為瘐。
師古曰:瘐,音庾,字或作「瘉」。
王子侯表曰:「富侯龍下獄(庾)[瘐]死。
」典案:王說是也。
意林引正作「瘐」,是其證。
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無複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僞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疏〕亟,急也。
狂狂,失性也。
伋伋,不足也。
夫聖迹之道,仁義之行,譬彼蘧廬,方茲刍狗,執而不遣,惟增其弊。
狂狂失真,伋伋不足,虛僞之事,何足論哉? 〔釋文〕能說音悅。
亟去紀力反,急也。
本或作「極」。
無複扶又反。
狂狂如字,又九況反。
汲汲本亦作「伋」,音急,又音及。
詐巧苦孝反,又如字。
一本作「料頭編虎須」。
幾不音祈。
可去起呂反。
子張問于滿苟得曰:「盍不為行? 〔疏〕子張,孔子弟子也,姓颛孫,名師,字子張,行聖迹之人也。
姓滿,名苟得,假托為姓名,曰苟且貪得,以滿其心,求利之人也。
盍,何不也。
何不為仁義之行乎?勸其舍求名利也。
〔釋文〕滿苟得人姓名。
盍胡臘反。
為行下孟反。
下、注同。
盍,何不也。
勸何不為德行。
無行則不信,不信則不任,不任則不利。
故觀之名,計之利,而義真是也。
〔疏〕若不行仁義之行,則不被信用;不被信用,則無職任;無職任,則無利祿。
故有行則有名,有名則有利,觀察計當,仁義真是好事,宜行之也。
若棄名利,反之于心,則夫士之為行,不可一日不為乎!」 〔疏〕反,乖逆也。
若棄名利,則乖逆我心,故士之立身,不可一日不行仁義。
滿苟得曰:「無恥者富,多信者顯。
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
故觀之名,計之利,而信真是也。
〔疏〕多信,猶多言也。
夫識廉知讓則貧,無恥貪殘則富;謙柔靜退則沈,多言誇伐則顯。
故觀名計利,而莫,先于多言,多言則是名利之本也。
若棄名利,反之于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 〔疏〕抱,守也。
天,自然也。
夫脩道之士,立身為行,棄擲名利,乃乖俗心,抱守天真,翻合虛玄之道也。
子張曰:「昔者桀、纣貴為
公後慙謝,追子推于介山,子推隐避,公因放火燒山,庶其走出。
火至,子推遂抱樹而焚死焉。
〔釋文〕以食音嗣。
燔死音煩,燒也。
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疏〕六子者,謂伯夷、叔齊、鮑焦、申徒、介推、尾生。
言此六人,不合玄道,矯情飾行,苟異俗中,用此聲名,傳之後世。
亦何異乎張磔死狗,流在水中,貧病之人,操瓢乞告?此閑人物,不許見聞,六子之行,事同于此,皆為重名輕死,不念歸本養生,壽盡天命者也。
「豕」字有作「死」字者,「乞」字有作「走」字者,随字讀之。
豕,豬也。
〇典案:「此六子者」,世德堂本「六」作「四」。
釋文「李雲:言上四人不得其死」,是所見本亦作「四」。
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道藏注疏本、白文本竝作「六」。
疏「六子者,謂伯夷、叔齊、鮑焦、申徒、介推、尾生」,是成本字亦作「六」。
今依道藏本。
〔釋文〕尾生一本作「微生」。
戰國策作「尾生高」,高誘以為魯人。
磔竹客反。
廣雅雲:張也。
操七曹反。
瓢婢遙反。
而乞者李雲:言上四人,不得其死,猶豬狗乞兒,流轉溝中者也。
「乞」或作「走」。
離名力智反。
念本本或作「卒」。
「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幹、伍子胥。
子胥沈江,比幹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
然卒為天下笑。
〔疏〕為達道者之所嗤也。
〔釋文〕剖心普口反。
自上觀之,至于子胥、比幹,皆不足貴也。
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疏〕夫目視耳聽,口察志盈,率性而動,禀之造物,豈矯情而為之哉?分内為之,道在其中矣。
〔釋文〕以說如字,又始銳反。
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閑,忽然無異骐骥之馳過隙也。
〔疏〕夫天長地久,窮境稍賒,人之死生,時限迫促。
以有限之身,寄無窮之境,何異乎骐骥馳走過隙穴也? 〔釋文〕上壽音受,又如字。
下同。
瘦色又反。
〇王念孫曰:釋文「瘦,色又反」。
案「瘦」當為「瘐」,字之誤也。
瘐,亦病也。
病瘐為一類,死喪為一類,憂患為一類。
「瘐」字本作「瘉」,爾雅曰:瘉,病也。
小雅正月篇「胡俾我瘉」,毛傳與爾雅同。
漢書宣帝紀「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飢寒瘐死獄中」,蘇林曰:瘐,病也。
囚徒病,律名為瘐。
師古曰:瘐,音庾,字或作「瘉」。
王子侯表曰:「富侯龍下獄(庾)[瘐]死。
」典案:王說是也。
意林引正作「瘐」,是其證。
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無複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僞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疏〕亟,急也。
狂狂,失性也。
伋伋,不足也。
夫聖迹之道,仁義之行,譬彼蘧廬,方茲刍狗,執而不遣,惟增其弊。
狂狂失真,伋伋不足,虛僞之事,何足論哉? 〔釋文〕能說音悅。
亟去紀力反,急也。
本或作「極」。
無複扶又反。
狂狂如字,又九況反。
汲汲本亦作「伋」,音急,又音及。
詐巧苦孝反,又如字。
一本作「料頭編虎須」。
幾不音祈。
可去起呂反。
子張問于滿苟得曰:「盍不為行? 〔疏〕子張,孔子弟子也,姓颛孫,名師,字子張,行聖迹之人也。
姓滿,名苟得,假托為姓名,曰苟且貪得,以滿其心,求利之人也。
盍,何不也。
何不為仁義之行乎?勸其舍求名利也。
〔釋文〕滿苟得人姓名。
盍胡臘反。
為行下孟反。
下、注同。
盍,何不也。
勸何不為德行。
無行則不信,不信則不任,不任則不利。
故觀之名,計之利,而義真是也。
〔疏〕若不行仁義之行,則不被信用;不被信用,則無職任;無職任,則無利祿。
故有行則有名,有名則有利,觀察計當,仁義真是好事,宜行之也。
若棄名利,反之于心,則夫士之為行,不可一日不為乎!」 〔疏〕反,乖逆也。
若棄名利,則乖逆我心,故士之立身,不可一日不行仁義。
滿苟得曰:「無恥者富,多信者顯。
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
故觀之名,計之利,而信真是也。
〔疏〕多信,猶多言也。
夫識廉知讓則貧,無恥貪殘則富;謙柔靜退則沈,多言誇伐則顯。
故觀名計利,而莫,先于多言,多言則是名利之本也。
若棄名利,反之于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 〔疏〕抱,守也。
天,自然也。
夫脩道之士,立身為行,棄擲名利,乃乖俗心,抱守天真,翻合虛玄之道也。
子張曰:「昔者桀、纣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