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第二十九

關燈
〔釋文〕以人名篇。

    溝反。

    司馬雲:破人戶樞而取物也。

     〇孫诒讓曰:依徐音,則「樞」當為「摳」,殷敬順列子釋文雲:摳,探也。

    「樞」、「摳」聲類同,形亦相近。

    典案:孫說是也。

    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正作「摳」。

    入保鄭注禮記曰:小城曰保。

     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

    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子兄弟之親矣。

    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

    丘請為先生往說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将奈之何哉?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湧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

    先生必無往。

    」[從]斤(行)[竹]澗越嶺溪行注引司馬雲:展,申也。

    釋文阙。

    瞋赤真反。

    徐赤夷反。

    廣雅雲:張也。

    如乳如樹反。

     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天下」下有「人」字。

    馬叙倫曰:當依張本補「人」字。

    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衆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今将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锺,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将軍恥不取焉。

     〔疏〕激,明也。

    貝,珠也。

    黃锺,六律聲也。

     〔釋文〕少長詩召反。

    下丁丈反。

    皆說音悅。

    下同。

    知維音智。

    勇悍戶旦反。

    激丹古曆反。

    司馬雲:明也。

    齊貝一本作「含貝」。

     〇典案:禦覽三百六十五引作「含貝」,與釋文一本合。

    音中丁仲反。

    将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宋、衛,西使晉、楚,使為将軍造大城數百裡,立數十萬戶之邑,尊将軍為諸侯。

     〇典案:禦覽三百二十七引「尊」上有「使」字。

    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昆弟,共祭先祖。

    此聖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願也。

    」 盜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謂耳。

    今長大美好,人見而悅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

    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且吾聞之,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今丘告我以大城衆民,是欲規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長也? 〔疏〕言大城衆民,不可長久也。

     〔釋文〕南使所吏反。

    下三字同。

    數百所主反。

    下同。

    罷兵如字。

    徐扶彼反。

    共祭音恭。

    之行下孟反。

    下同。

    恒民一本作「順民」,後亦爾。

    吾譽音餘。

    下同。

    好面呼報反。

    下同。

    背音佩。

    下同。

    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〇典案:禦覽百九十二引「矣」作「也」。

    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疏〕堯讓舜,不授丹朱,舜讓禹,而商均不嗣,故無置錐之地也。

    湯、武立為天子,而後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耶? 〔疏〕殷湯、周武,總統萬機,後世子孫,鹹遭篡弒,豈非四海利重,所以緻之?,用表己強也。

    其卒之也,子路欲殺衛君而事不成,身菹于衛東門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疏〕仲由疾惡情深,殺衛君蒯瞶,事既不逮,身遭菹酰,盜跖故以此相譏也。

     〔釋文〕其卒子恤反。

    身菹莊居反。

    ,謂黃帝、堯、舜、禹、湯、文王也。

    皆以利于萬乘,是以迷于真道,而不反于自然,故可恥也。

     〔釋文〕而強其丈反。

    可羞如字。

    本又作「惡」,烏路反。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

    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于首陽之山,骨肉不葬。

    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

     〔疏〕二人窮死首山,複無子胤收葬也。

    姓鮑,名焦,周時隐者也。

    飾行非世,廉潔自守,荷擔采樵,拾橡充食,故無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諸侯。

    子貢遇之,謂之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

    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鮑焦曰:「吾聞廉士重進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

    」遂抱木立枯焉。

     〇典案:成疏「姓鮑,名焦,周時隐者也」,以下全用史記魯仲連傳正義引韓詩外傳文。

    申徒狄谏而不聽,負石自投于河,為魚鼈所食。

     〔疏〕申徒自沈,前篇已釋。

    谏而不聽,未詳所據。

    崔嘉雖解,無的谏辭。

     〔釋文〕負石自投于河申徒狄将投于河,崔嘉止之曰:「吾聞聖人仁士民父母,若濡足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

    昔桀殺龍逢,纣殺比幹,而亡天下;吳殺子胥,陳殺洩治,而滅其國。

    非聖人不仁,不用故也。

    」遂沈河而死。

     〇馬叙倫曰:陸所校蓋韓詩外傳文。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疏〕晉文公,重耳也。

    遭骊姬之難,出奔他國,在路困乏,推割股肉以饴之。

    公後還,三日,封于從者,遂忘子推。

    子推作龍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