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文〕以事名篇。
〇典案:碧虛子南華真經章句音義本「讓」作「禅」,篇列說劍、漁父後。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
又讓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
雖然,我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 〔疏〕堯、許事迹,具載内篇。
姓子,名州,字支父,懷道之人,隐者也。
堯知其賢,讓以帝位。
以我為帝,亦當能以為事,故言「猶之可也」。
幽,深也。
憂,勞也。
言我滞竟幽深,固心憂勞,且欲脩身,庶令合道,未有閑暇緝理萬機也。
〔釋文〕子州支父音甫。
李雲:支父,字也。
即支伯也。
幽憂之病王雲:謂其病深固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 〔疏〕夫位登九五,威跨萬乘,人倫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榮貴,損害生涯,況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
〔疏〕夫忘天下者,無以天下為也。
唯此之人,可以委托于天下也。
〇典案:呂氏春秋貴生篇作「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 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 〔疏〕舜之事迹,具在内篇。
支伯,猶支父也。
〇俞樾曰:漢書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無支伯,則支父、支伯是一人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
〔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貴易奪其生。
自非有道,孰能如是?故異于流俗之行也。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餘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為哉? 〔疏〕姓善,名卷,隐者也。
處于六合,順于四時,自得天地之間,逍遙塵垢之外,道在其中,故不用天下。
〇典案:禦覽十九引「春耕種」作「春耕夏種」,「秋收斂」作「秋收冬斂」,二十四、八十一引與今本同。
〔釋文〕善卷卷勉反,居阮反,又音眷。
李雲,姓善,名卷。
〇俞樾曰:呂覽下賢篇作「善绻」。
衣皮于既反。
下同。
悲夫,子之不知餘也!」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疏〕古人淳樸。
喚帝為子。
恨舜不識野情,所以悲歎。
〔釋文〕其處昌慮反。
力勤苦,腰背卷卷,不得歸休,以此勤勞,翻來見讓,故不受也。
〔釋文〕石戶本亦作「後」。
之農李雲:石戶,地名。
農,農人也。
卷卷音權,郭音眷,用力貌。
葆力音保,字亦作「保」。
以舜之德為未至也,于是夫負妻戴,攜子以入于海,終身不反也。
〔疏〕古人荷物,多用頭戴,如今高麗,猶有此風。
以舜德化未為至極,故攜妻子,不踐其土,入于大海州島之中,往而不返也。
〔釋文〕以入于海司馬雲:凡言入者,皆居其海島之上,與其曲隈中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疏〕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
邠,地名。
狄人,猃狁也。
國鄰戎虜,故為狄人攻伐。
〇典案:禦覽四百十九引「大王」作「古公」。
下同。
〔釋文〕大王音太。
下同。
亶丁但反。
父音甫。
下同。
邠筆貧反。
徐甫巾反。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 〔疏〕事,奉也。
勉,勵也。
奚,何。
狄人貪殘,意在土地,我不忍傷殺,汝勉力居之。
〇典案:「與人之兄居」,「與人這父居」,兩「居」字于詞為複。
呂氏春秋審為篇、淮南子道應篇下「居」字竝作「處」。
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
」因杖筴而去之。
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于岐山之下。
〔疏〕用養,土地也。
所養,百姓也。
本用地以養人,今殺人以存地,故不可也。
因拄杖而去,民相連續,遂有國于岐陽。
〔釋文〕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地所以養人也。
今争以殺人,是以地害人也。
人為地養,故不以地故害人也。
因杖直亮反。
筴初革反。
〇馬叙倫曰:「筴」當依禦覽四百十九引作「策」。
呂氏春秋審為篇亦作「策」。
典案:馬說是也。
淮南子道應篇亦作「策」。
相連力展反。
司馬雲:連,讀曰辇。
岐山其宜反。
或祁支反。
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疏〕夫亂世澆僞,人心浮淺,徇于軒冕,以喪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輕重,深成迷惑也。
〔釋文〕不以養傷身不以利累形王雲:富貴有養,而不以昧養傷身;貧賤無利,而不以求利累形也。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
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
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
〔疏〕搜,王子名也。
丹穴,南山洞也。
玉輿,君之車辇也。
亦有作「王」字者,随字讀之,所謂玉辂也。
越國之人,頻殺君主,王子怖懼,逃之洞穴,呼召不出,以艾薰之。
既請為君,故乘以玉辂。
〇馬叙倫曰:史記越世家索隐引無「世」字。
書鈔一五八引「弒」作「煞」,禦覽五四引作「殺」。
典案:呂氏春秋貴生篇亦作「殺」。
〔釋文〕弒其音試。
王子搜素羔反,又悉遘反,又邀遘反。
李雲:王子名。
淮南子作「翳」。
〇俞樾曰:釋文雲:「搜」,淮南子作「翳」。
然翳之前無三世弒君之事。
史記越世家索隐以搜為翳之子無颛。
據竹書紀年,翳為其子所弒,越人殺其子,立無餘,又見弒而立無颛,是無颛以前三君皆不善終,則王子搜是無颛之異名無疑矣。
淮南子蓋傳聞之誤,當據索隐訂正。
丹穴爾雅雲:南戴日為丹穴。
以艾五蓋反。
王輿一本作「玉輿」。
〇典案:禦覽五十四引作「承以玉輿」,與釋文合。
疏「玉輿
〇典案:碧虛子南華真經章句音義本「讓」作「禅」,篇列說劍、漁父後。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
又讓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
雖然,我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 〔疏〕堯、許事迹,具載内篇。
姓子,名州,字支父,懷道之人,隐者也。
堯知其賢,讓以帝位。
以我為帝,亦當能以為事,故言「猶之可也」。
幽,深也。
憂,勞也。
言我滞竟幽深,固心憂勞,且欲脩身,庶令合道,未有閑暇緝理萬機也。
〔釋文〕子州支父音甫。
李雲:支父,字也。
即支伯也。
幽憂之病王雲:謂其病深固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 〔疏〕夫位登九五,威跨萬乘,人倫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榮貴,損害生涯,況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
〔疏〕夫忘天下者,無以天下為也。
唯此之人,可以委托于天下也。
〇典案:呂氏春秋貴生篇作「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 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 〔疏〕舜之事迹,具在内篇。
支伯,猶支父也。
〇俞樾曰:漢書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無支伯,則支父、支伯是一人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
〔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貴易奪其生。
自非有道,孰能如是?故異于流俗之行也。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餘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為哉? 〔疏〕姓善,名卷,隐者也。
處于六合,順于四時,自得天地之間,逍遙塵垢之外,道在其中,故不用天下。
〇典案:禦覽十九引「春耕種」作「春耕夏種」,「秋收斂」作「秋收冬斂」,二十四、八十一引與今本同。
〔釋文〕善卷卷勉反,居阮反,又音眷。
李雲,姓善,名卷。
〇俞樾曰:呂覽下賢篇作「善绻」。
衣皮于既反。
下同。
悲夫,子之不知餘也!」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疏〕古人淳樸。
喚帝為子。
恨舜不識野情,所以悲歎。
〔釋文〕其處昌慮反。
力勤苦,腰背卷卷,不得歸休,以此勤勞,翻來見讓,故不受也。
〔釋文〕石戶本亦作「後」。
之農李雲:石戶,地名。
農,農人也。
卷卷音權,郭音眷,用力貌。
葆力音保,字亦作「保」。
以舜之德為未至也,于是夫負妻戴,攜子以入于海,終身不反也。
〔疏〕古人荷物,多用頭戴,如今高麗,猶有此風。
以舜德化未為至極,故攜妻子,不踐其土,入于大海州島之中,往而不返也。
〔釋文〕以入于海司馬雲:凡言入者,皆居其海島之上,與其曲隈中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疏〕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
邠,地名。
狄人,猃狁也。
國鄰戎虜,故為狄人攻伐。
〇典案:禦覽四百十九引「大王」作「古公」。
下同。
〔釋文〕大王音太。
下同。
亶丁但反。
父音甫。
下同。
邠筆貧反。
徐甫巾反。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 〔疏〕事,奉也。
勉,勵也。
奚,何。
狄人貪殘,意在土地,我不忍傷殺,汝勉力居之。
〇典案:「與人之兄居」,「與人這父居」,兩「居」字于詞為複。
呂氏春秋審為篇、淮南子道應篇下「居」字竝作「處」。
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
」因杖筴而去之。
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于岐山之下。
〔疏〕用養,土地也。
所養,百姓也。
本用地以養人,今殺人以存地,故不可也。
因拄杖而去,民相連續,遂有國于岐陽。
〔釋文〕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地所以養人也。
今争以殺人,是以地害人也。
人為地養,故不以地故害人也。
因杖直亮反。
筴初革反。
〇馬叙倫曰:「筴」當依禦覽四百十九引作「策」。
呂氏春秋審為篇亦作「策」。
典案:馬說是也。
淮南子道應篇亦作「策」。
相連力展反。
司馬雲:連,讀曰辇。
岐山其宜反。
或祁支反。
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疏〕夫亂世澆僞,人心浮淺,徇于軒冕,以喪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輕重,深成迷惑也。
〔釋文〕不以養傷身不以利累形王雲:富貴有養,而不以昧養傷身;貧賤無利,而不以求利累形也。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
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
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
〔疏〕搜,王子名也。
丹穴,南山洞也。
玉輿,君之車辇也。
亦有作「王」字者,随字讀之,所謂玉辂也。
越國之人,頻殺君主,王子怖懼,逃之洞穴,呼召不出,以艾薰之。
既請為君,故乘以玉辂。
〇馬叙倫曰:史記越世家索隐引無「世」字。
書鈔一五八引「弒」作「煞」,禦覽五四引作「殺」。
典案:呂氏春秋貴生篇亦作「殺」。
〔釋文〕弒其音試。
王子搜素羔反,又悉遘反,又邀遘反。
李雲:王子名。
淮南子作「翳」。
〇俞樾曰:釋文雲:「搜」,淮南子作「翳」。
然翳之前無三世弒君之事。
史記越世家索隐以搜為翳之子無颛。
據竹書紀年,翳為其子所弒,越人殺其子,立無餘,又見弒而立無颛,是無颛以前三君皆不善終,則王子搜是無颛之異名無疑矣。
淮南子蓋傳聞之誤,當據索隐訂正。
丹穴爾雅雲:南戴日為丹穴。
以艾五蓋反。
王輿一本作「玉輿」。
〇典案:禦覽五十四引作「承以玉輿」,與釋文合。
疏「玉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