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注〕因而乘之,故無不及。
〔疏〕已,止也。
彼,孔子也。
重勗惠子,止而勿言,吾徒庸淺,不能逮及。
此是莊子歎美宣尼之言。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
〔疏〕姓曾,名參,孔子弟子。
再仕之義,列在下文。
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後仕,三千锺而不洎,吾心悲。
」 〔注〕洎,及也。
〔疏〕六鬥四升曰釜,六斛四鬥曰锺。
洎,及也。
曾參至孝,求祿養親,故前仕親在,祿雖少而歡樂;後仕親沒,祿雖多而悲悼。
所謂再化,以悲樂易心,為不及養親故也。
〇典案:此承上「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言,「洎」下當有「親」字,禦覽七百五十七引「洎」下有「親」字,是其證。
〔釋文〕三釜小爾雅雲:六鬥四升曰釜。
心樂音洛。
下注同。
不洎其器反。
弟子問于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 〔注〕縣,系也。
謂參仕以為親,無系祿之罪也。
〔疏〕縣,系也。
門人之中,無的姓諱,當是四科十哲之流也。
曾參仁孝,為親求祿,雖複悲樂,應無系罪,門人疑此,咨問仲尼也。
〔釋文〕參所金反。
無所縣音玄。
下同。
其罪乎縣,系也。
心再化于祿,所存者親也,雖系祿而無系于罪也。
以為于僞反。
曰:「既已縣矣。
〔注〕系于祿以養也。
〔釋文〕以養羊尚反。
下同。
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 〔注〕夫養親以适,不問其具。
若能無系,則不以貴賤經懷,而平和怡暢,盡色養之宜矣。
〔疏〕夫孝子事親,務在于适,無論祿之厚薄,盡于色養而已。
故有庸賃而稱孝子,三仕猶為不孝。
參既心存哀樂,得無系祿之罪乎?夫唯無系者,故當無哀樂也。
彼視三釜三千锺,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 〔注〕彼,謂無系也。
夫無系者,視榮祿若蚊虻鳥雀之在前而過去耳,豈有哀樂于其間哉? 〔疏〕彼,謂無系之人也。
鳥雀大,以谕千锺;蚊虻小,以比三釜。
達道之人,無心系祿,千锺三釜,不覺少多,猶如鳥雀蚊虻,相與飛過于前矣,決然而已,豈系之哉? 〔釋文〕如鹳本亦作「觀」,同。
古亂反。
蚊音文。
虻孟庚反。
司馬雲:觀雀飛疾,與蚊相過,忽然不覺也。
王雲:鹳蚊取大小相縣,以喻三釜三千锺之多少。
元嘉本作「如鹳蚊」,無「虻」字。
〇俞樾曰:「雀」字衍文也。
釋文雲:元嘉本作「如鹳蚊」,無「虻」字。
則陸氏所據本尚未衍「雀」字,故元嘉本作「鹳蚊」,陸氏但言其無「虻」字,不言其無「雀」字也。
惟「鹳」與「蚊虻」,一鳥一蟲,取喻不倫。
王雲:謂取大小相縣,以喻三釜三千锺之多少。
此不然也。
夫至人之視物,一吷而已,豈屑屑于三釜三千锺之多寡,而必分别其為鹳為蚊乎?今案釋文雲:「鹳」,本作「觀」。
疑是古本如此,其文蓋曰「彼視三釜三千锺,如觀蚊虻相過乎前也」。
淮南子俶真篇「毀譽之于己,猶蚊虻之一過也」,義與此同。
因「觀」誤作「鹳」,則「鹳蚊虻」三字不倫,乃有删一「虻」字,使「蚊」與「鹳」兩文相稱者,元嘉本是也。
又有增一「雀」字,使「鹳雀」與「蚊虻」兩文相稱者,今本是也。
皆非莊子之舊矣。
〇馬叙倫曰:當去「虻」字。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雀」上有「鳥」字。
注「視榮祿若蚊虻鳥雀之在前而過去耳」,疏「鳥雀大,以谕午鐘;蚊虻小,以比三釜」,是郭、成所見本皆作「鳥雀蚊虻」,與張本正合。
此疑「觀」譌為「鹳」,後人遂删「鳥」字耳。
本書每以「蚊虻」二字連文,不得去「虻」字。
顔成子遊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
〔注〕外權利也。
〔疏〕居在郭東,号曰東郭,猶是齊物篇中南郭子綦也。
子遊,子綦弟子也。
野,質樸也。
聞道一年,學心未熟,稍能樸素,去浮華耳。
〔釋文〕子綦音其。
二年而從。
〔注〕不自專也。
〔疏〕順于俗也。
三年而通。
〔注〕通彼我也。
〔疏〕不滞境也。
四年而物。
〔注〕與物同也。
〔疏〕與物同也。
五年而來。
〔注〕自得也。
〔疏〕為衆歸也。
六年而鬼入。
〔注〕外形骸也。
〔疏〕神會理物。
七年而天成。
〔注〕無所複為也。
〔疏〕合自然成。
〔釋文〕所複扶又反。
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
〔注〕所遇皆适而安。
〔疏〕智冥造物,神合自然,故不覺死生聚散之異也。
九年而大妙。
〔注〕妙,善也。
善惡同,故無往而不冥。
此言久聞道,知天籁之自然,将忽然自忘,則穢累日去,以至于盡耳。
〔疏〕妙,精微也。
聞道日久,學心漸着,故能超四句,絕百非,義極重玄,理窮衆妙,知照宏博,故稱大也。
〔釋文〕天籁力帶反。
命也。
有以相應也,若之何其無鬼邪? 〔注〕理必有應,若有神靈以緻之也。
〔疏〕鬼,神識也。
夫耳眼應于聲色,心智應于物境,義同影響,豈無靈乎?「其無鬼」者,言其有之也。
無以相應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
〔疏〕已,止也。
彼,孔子也。
重勗惠子,止而勿言,吾徒庸淺,不能逮及。
此是莊子歎美宣尼之言。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
〔疏〕姓曾,名參,孔子弟子。
再仕之義,列在下文。
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後仕,三千锺而不洎,吾心悲。
」 〔注〕洎,及也。
〔疏〕六鬥四升曰釜,六斛四鬥曰锺。
洎,及也。
曾參至孝,求祿養親,故前仕親在,祿雖少而歡樂;後仕親沒,祿雖多而悲悼。
所謂再化,以悲樂易心,為不及養親故也。
〇典案:此承上「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言,「洎」下當有「親」字,禦覽七百五十七引「洎」下有「親」字,是其證。
〔釋文〕三釜小爾雅雲:六鬥四升曰釜。
心樂音洛。
下注同。
不洎其器反。
弟子問于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 〔注〕縣,系也。
謂參仕以為親,無系祿之罪也。
〔疏〕縣,系也。
門人之中,無的姓諱,當是四科十哲之流也。
曾參仁孝,為親求祿,雖複悲樂,應無系罪,門人疑此,咨問仲尼也。
〔釋文〕參所金反。
無所縣音玄。
下同。
其罪乎縣,系也。
心再化于祿,所存者親也,雖系祿而無系于罪也。
以為于僞反。
曰:「既已縣矣。
〔注〕系于祿以養也。
〔釋文〕以養羊尚反。
下同。
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 〔注〕夫養親以适,不問其具。
若能無系,則不以貴賤經懷,而平和怡暢,盡色養之宜矣。
〔疏〕夫孝子事親,務在于适,無論祿之厚薄,盡于色養而已。
故有庸賃而稱孝子,三仕猶為不孝。
參既心存哀樂,得無系祿之罪乎?夫唯無系者,故當無哀樂也。
彼視三釜三千锺,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 〔注〕彼,謂無系也。
夫無系者,視榮祿若蚊虻鳥雀之在前而過去耳,豈有哀樂于其間哉? 〔疏〕彼,謂無系之人也。
鳥雀大,以谕千锺;蚊虻小,以比三釜。
達道之人,無心系祿,千锺三釜,不覺少多,猶如鳥雀蚊虻,相與飛過于前矣,決然而已,豈系之哉? 〔釋文〕如鹳本亦作「觀」,同。
古亂反。
蚊音文。
虻孟庚反。
司馬雲:觀雀飛疾,與蚊相過,忽然不覺也。
王雲:鹳蚊取大小相縣,以喻三釜三千锺之多少。
元嘉本作「如鹳蚊」,無「虻」字。
〇俞樾曰:「雀」字衍文也。
釋文雲:元嘉本作「如鹳蚊」,無「虻」字。
則陸氏所據本尚未衍「雀」字,故元嘉本作「鹳蚊」,陸氏但言其無「虻」字,不言其無「雀」字也。
惟「鹳」與「蚊虻」,一鳥一蟲,取喻不倫。
王雲:謂取大小相縣,以喻三釜三千锺之多少。
此不然也。
夫至人之視物,一吷而已,豈屑屑于三釜三千锺之多寡,而必分别其為鹳為蚊乎?今案釋文雲:「鹳」,本作「觀」。
疑是古本如此,其文蓋曰「彼視三釜三千锺,如觀蚊虻相過乎前也」。
淮南子俶真篇「毀譽之于己,猶蚊虻之一過也」,義與此同。
因「觀」誤作「鹳」,則「鹳蚊虻」三字不倫,乃有删一「虻」字,使「蚊」與「鹳」兩文相稱者,元嘉本是也。
又有增一「雀」字,使「鹳雀」與「蚊虻」兩文相稱者,今本是也。
皆非莊子之舊矣。
〇馬叙倫曰:當去「虻」字。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雀」上有「鳥」字。
注「視榮祿若蚊虻鳥雀之在前而過去耳」,疏「鳥雀大,以谕午鐘;蚊虻小,以比三釜」,是郭、成所見本皆作「鳥雀蚊虻」,與張本正合。
此疑「觀」譌為「鹳」,後人遂删「鳥」字耳。
本書每以「蚊虻」二字連文,不得去「虻」字。
顔成子遊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
〔注〕外權利也。
〔疏〕居在郭東,号曰東郭,猶是齊物篇中南郭子綦也。
子遊,子綦弟子也。
野,質樸也。
聞道一年,學心未熟,稍能樸素,去浮華耳。
〔釋文〕子綦音其。
二年而從。
〔注〕不自專也。
〔疏〕順于俗也。
三年而通。
〔注〕通彼我也。
〔疏〕不滞境也。
四年而物。
〔注〕與物同也。
〔疏〕與物同也。
五年而來。
〔注〕自得也。
〔疏〕為衆歸也。
六年而鬼入。
〔注〕外形骸也。
〔疏〕神會理物。
七年而天成。
〔注〕無所複為也。
〔疏〕合自然成。
〔釋文〕所複扶又反。
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
〔注〕所遇皆适而安。
〔疏〕智冥造物,神合自然,故不覺死生聚散之異也。
九年而大妙。
〔注〕妙,善也。
善惡同,故無往而不冥。
此言久聞道,知天籁之自然,将忽然自忘,則穢累日去,以至于盡耳。
〔疏〕妙,精微也。
聞道日久,學心漸着,故能超四句,絕百非,義極重玄,理窮衆妙,知照宏博,故稱大也。
〔釋文〕天籁力帶反。
命也。
有以相應也,若之何其無鬼邪? 〔注〕理必有應,若有神靈以緻之也。
〔疏〕鬼,神識也。
夫耳眼應于聲色,心智應于物境,義同影響,豈無靈乎?「其無鬼」者,言其有之也。
無以相應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