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文〕以義名篇。
外物不可必。
〔疏〕域心執固,謂必然也。
夫人間事物,參差萬緒,惟安大順,則所在虛通。
若其逆物執情,必遭禍害。
〔釋文〕外物王雲:夫忘懷于我者,固無對于天下,然後外物無所用心焉。
若乃有所執為者,諒亦無時而妙矣。
〇郭慶藩曰:文選嵇叔夜養生論注引司馬雲:物,事也。
忠孝,内也,外事鹹不信受也。
釋文阙。
故龍逢誅,比幹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纣亡。
〔注〕善惡之所緻,俱不可必也。
〔疏〕龍逢、比幹,外篇已解。
箕子,殷纣之庶叔也,忠谏不從,懼纣之害,所以徉狂,亦終不免殺戮。
惡來,纣之佞臣,畢志從纣,所以俱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注〕精誠之至也。
〔疏〕碧,玉也。
子胥、苌弘,外篇己釋。
而言流江者,忠谏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鸱鳥之形,盛伍員屍,浮之江水,故雲流于江。
苌弘遭谮,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腸而死。
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釋文〕而化為碧呂氏春秋:「藏其血三年,化為碧玉。
」 〇郭慶藩曰:太平禦覽八百九引司馬雲:苌弘忠而流,故其血不朽,而化為碧。
釋文阙。
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
〔注〕是以至人無心而應物,唯變所适。
〔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
遭後母之難,憂苦而死。
曾參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鄰乎死地,故悲泣也。
夫父子天性,君臣義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愛不知,況乎世事萬塗而可必固者!唯當忘懷物我,适可全身遠害。
〔釋文〕孝己李雲:殷高宗之太子。
曾參李雲:曾參至孝,為父所憎,嘗見絕糧而後蘇。
沈屯。
〔注〕非清夷平暢也。
〔疏〕遂心則慰喜,乖意則昏悶,遇境則沈溺,觸物則屯邅。
既非清夷,豈是平暢? 〔釋文〕慰睯武巾反。
李音昬,又音泯,慰,郁也。
睯,悶也。
沈屯張倫反。
司馬雲:沈,深也。
屯,難也。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注〕内熱故也。
〔疏〕夫利者必有害,蟬鵲是也。
纓纏于利害之間,内心恒熱,故生火多矣。
衆人焚和。
〔注〕衆人而遺利則和。
若利害存懷,則其和焚也。
〔疏〕焚,燒也。
衆人,猶俗人也。
不能守分無為,而每馳心利害,内熱如火,故燒焰中和之性。
月固不勝火。
〔注〕大而闇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
〔疏〕月雖大而光圓,火雖小而明照。
谕志大而多貪,不如小心守分。
于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注〕唯僓然無矜,遺形自得,道乃盡也。
〔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
忘情利害,淡爾不矜,虛玄道理,乃盡于此也。
〔釋文〕僓音頹,又呼懷反。
郭雲:順也。
〇馬叙倫曰:「僓」當依藝文類聚三五引作「頹」。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
〔疏〕監河侯,魏文侯也。
莊子高素,不事有為,家業既貧,故來貸粟。
〔釋文〕貸粟音特,或一音他得反。
監河侯古銜反。
說苑作「魏文侯」。
監河侯曰:「諾。
我将得邑金,将貸子三百金,可乎?」 〔疏〕諾,許也。
銅鐵之類,皆名為金,此非黃金也。
待我歲終,得百姓租賦封邑之物,乃貸子。
〔釋文〕将貸他代反。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顧視車轍中,有鲋魚焉。
周問之曰:『鲋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
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 〔疏〕波浪小臣,困于車轍,君頗有水,以相救乎? 〔釋文〕而呼火故反。
鲋音附。
廣雅雲:鰿也。
鰿,音迹。
波臣司馬雲:謂波蕩之臣。
〇典案:類聚三十五、禦覽六十引「臣」并作「神」。
周曰:『諾。
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疏〕西江,蜀江也。
江水至多,北流者衆,惟蜀江從西來,故謂之西江是也。
〇典案:「南遊吳、越之王」不詞。
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遊」作「遊說」,當從之。
禦覽九百三十七引「西江」作「江西」。
〔釋文〕激西古狄反。
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
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注〕此言當理無小。
苟其不當,雖大何益? 〔疏〕索,求;肆,市。
常行海水鲋魚,波浪失于常處,升鬥之水,可以全生。
乃激西江,非所宜也。
既其不救斯須,不如求我于幹魚之肆。
此言事無大小,時有機宜,苟不逗機,雖大無益也。
〇典案:「然活耳」不詞。
類聚三十五、禦覽四百八十五引「然」并作「為」,疑是。
九百三十七引「然」作「可」,義亦可通。
〔釋文〕早索所白反。
枯魚李雲:猶幹魚也。
,古「懸」字多不着「心」。
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于世亦遠矣。
〔注〕此言志趣不同,故經世之宜,小大各有所适也。
〔疏
外物不可必。
〔疏〕域心執固,謂必然也。
夫人間事物,參差萬緒,惟安大順,則所在虛通。
若其逆物執情,必遭禍害。
〔釋文〕外物王雲:夫忘懷于我者,固無對于天下,然後外物無所用心焉。
若乃有所執為者,諒亦無時而妙矣。
〇郭慶藩曰:文選嵇叔夜養生論注引司馬雲:物,事也。
忠孝,内也,外事鹹不信受也。
釋文阙。
故龍逢誅,比幹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纣亡。
〔注〕善惡之所緻,俱不可必也。
〔疏〕龍逢、比幹,外篇已解。
箕子,殷纣之庶叔也,忠谏不從,懼纣之害,所以徉狂,亦終不免殺戮。
惡來,纣之佞臣,畢志從纣,所以俱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注〕精誠之至也。
〔疏〕碧,玉也。
子胥、苌弘,外篇己釋。
而言流江者,忠谏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鸱鳥之形,盛伍員屍,浮之江水,故雲流于江。
苌弘遭谮,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腸而死。
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釋文〕而化為碧呂氏春秋:「藏其血三年,化為碧玉。
」 〇郭慶藩曰:太平禦覽八百九引司馬雲:苌弘忠而流,故其血不朽,而化為碧。
釋文阙。
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
〔注〕是以至人無心而應物,唯變所适。
〔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
遭後母之難,憂苦而死。
曾參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鄰乎死地,故悲泣也。
夫父子天性,君臣義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愛不知,況乎世事萬塗而可必固者!唯當忘懷物我,适可全身遠害。
〔釋文〕孝己李雲:殷高宗之太子。
曾參李雲:曾參至孝,為父所憎,嘗見絕糧而後蘇。
沈屯。
〔注〕非清夷平暢也。
〔疏〕遂心則慰喜,乖意則昏悶,遇境則沈溺,觸物則屯邅。
既非清夷,豈是平暢? 〔釋文〕慰睯武巾反。
李音昬,又音泯,慰,郁也。
睯,悶也。
沈屯張倫反。
司馬雲:沈,深也。
屯,難也。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注〕内熱故也。
〔疏〕夫利者必有害,蟬鵲是也。
纓纏于利害之間,内心恒熱,故生火多矣。
衆人焚和。
〔注〕衆人而遺利則和。
若利害存懷,則其和焚也。
〔疏〕焚,燒也。
衆人,猶俗人也。
不能守分無為,而每馳心利害,内熱如火,故燒焰中和之性。
月固不勝火。
〔注〕大而闇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
〔疏〕月雖大而光圓,火雖小而明照。
谕志大而多貪,不如小心守分。
于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注〕唯僓然無矜,遺形自得,道乃盡也。
〔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
忘情利害,淡爾不矜,虛玄道理,乃盡于此也。
〔釋文〕僓音頹,又呼懷反。
郭雲:順也。
〇馬叙倫曰:「僓」當依藝文類聚三五引作「頹」。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
〔疏〕監河侯,魏文侯也。
莊子高素,不事有為,家業既貧,故來貸粟。
〔釋文〕貸粟音特,或一音他得反。
監河侯古銜反。
說苑作「魏文侯」。
監河侯曰:「諾。
我将得邑金,将貸子三百金,可乎?」 〔疏〕諾,許也。
銅鐵之類,皆名為金,此非黃金也。
待我歲終,得百姓租賦封邑之物,乃貸子。
〔釋文〕将貸他代反。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顧視車轍中,有鲋魚焉。
周問之曰:『鲋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
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 〔疏〕波浪小臣,困于車轍,君頗有水,以相救乎? 〔釋文〕而呼火故反。
鲋音附。
廣雅雲:鰿也。
鰿,音迹。
波臣司馬雲:謂波蕩之臣。
〇典案:類聚三十五、禦覽六十引「臣」并作「神」。
周曰:『諾。
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疏〕西江,蜀江也。
江水至多,北流者衆,惟蜀江從西來,故謂之西江是也。
〇典案:「南遊吳、越之王」不詞。
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遊」作「遊說」,當從之。
禦覽九百三十七引「西江」作「江西」。
〔釋文〕激西古狄反。
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
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注〕此言當理無小。
苟其不當,雖大何益? 〔疏〕索,求;肆,市。
常行海水鲋魚,波浪失于常處,升鬥之水,可以全生。
乃激西江,非所宜也。
既其不救斯須,不如求我于幹魚之肆。
此言事無大小,時有機宜,苟不逗機,雖大無益也。
〇典案:「然活耳」不詞。
類聚三十五、禦覽四百八十五引「然」并作「為」,疑是。
九百三十七引「然」作「可」,義亦可通。
〔釋文〕早索所白反。
枯魚李雲:猶幹魚也。
,古「懸」字多不着「心」。
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于世亦遠矣。
〔注〕此言志趣不同,故經世之宜,小大各有所适也。
〔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