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陽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此文曰「罪不敢」,「罰不勝」,「誅不至」,亦皆謂不如令則誅耳。
「識」字與呂覽合,自非誤字,「匿為物而愚不識」,義謂法令滋章而責不識者之愚,不必改字釋之。
淮南子齊俗篇「亂世之法,高為量而罪不及,重為任而罰不勝,危為禁而誅不敢」,文義亦與此相似,「匿為物而愚不識」,與「高為量而罪不及」之義相類。
〔釋文〕匿女力反。
為物而愚一本作「遇」。
〇俞樾曰:下文「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曰「罪」,曰「罰」,曰「誅」,皆謂加之以刑也。
此曰「愚」,則與下文不一律矣。
釋文曰:「愚」,一本作「遇」。
「遇」疑「過」字之誤。
廣雅釋诂曰:過,責也。
因其不識而責之,是謂「過不識」。
呂覽适威篇曰「煩為教而過不識,數為令而非不從,巨為危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與此文義相似,而正作「過不識」,高誘注訓「過」為責,可據以訂此文之誤。
「過」誤為「遇」,又臆改為「愚」耳。
不識反物性而強令識之。
大為難而罪不敢。
〔注〕為物所易則皆敢。
〔疏〕法既難定,行之不易,故決定違者,斯罪之也。
〔釋文〕大為難而罪不敢王雲:凡所施為者,皆用物之所能,則莫不易而敢矣。
而故大為艱難,令出不能,物有不敢者,則因罪之。
所易以豉反。
重為任而罰不勝。
〔注〕輕其所任則皆勝。
〔釋文〕不勝音升。
注同。
遠其塗而誅不至。
〔注〕适其足力則皆至。
〔疏〕力微事重,而責其不勝,路遠期促,而罰其後至,皆不可也。
民知力竭,則以僞繼之。
〔注〕将以避誅罰也。
〔疏〕智力竭盡,不免誅罰,懼罰情急,故繼之以僞。
〔釋文〕民知音智。
下同。
日出多僞,士民安取不僞? 〔注〕主日興僞,士民何以得其真乎? 〔疏〕谲僞之風,日日而出,僞衆如草,于何得真?夫力不足則僞,知不足則欺,财不足則盜。
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注〕當責上也。
〔疏〕夫知力窮竭,谲僞必生;賦斂益急,貪盜斯起。
皆由主上無德,法令滋彰。
夫能忘愛釋私,不貴珍寶。
當責在上,豈罪下民乎?休止,必遭禍患,無處逃形。
此所謂然與,然乎? 〔注〕自謂然者,天下未之然也。
〔疏〕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彼我相對,孰是孰非乎? 〔釋文〕然與音餘,又如字。
然乎言未然。
與常骞,讵能識邪! 〔釋文〕之見賢遍反。
大澤為居;雖木石異端,同以大山為壇。
此可以當丘裡之言也。
觀于大山,木石同壇。
〔注〕合異以為同也。
〔疏〕壇,基也。
石有巨小,木有粗細,共聚大山,而為基本,此合異以為同也。
此之謂丘裡之言。
」 〔注〕言于丘裡,則天下可知。
〔疏〕總結前義也。
少知曰:「然則謂之道,足乎?」 〔疏〕以道為名,名道于理,謂不足乎?欲明至道無名,故發斯問。
大公調曰:「不然。
今計物之數,不止于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号而讀之也。
〔注〕夫有數之物,猶不止于萬,況無數之數,謂道而足耶? 〔疏〕期,限也。
号,語也。
夫有形之物,物乃無窮。
今世人語之,限曰萬物者,此舉其大經為言也。
亦猶虛道妙理,本自無名,據其功用,強名為道,名于理未足也。
〔釋文〕而讀李雲:讀,猶語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
〔注〕物得以通,通物無私,而強字之曰道。
〔疏〕天覆地載,陰陽生育,故形氣之中,最大者也。
天道能通萬物,亭毒蒼生,施化無私,故謂之公也。
〇典案:「形之大者也」,「氣之大者也」,兩「大」字于詞為複。
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下「大」字作「廣」,疑是。
〔釋文〕強字巨丈反。
因其大以号而讀之則可也。
〔注〕所謂道可道也。
〔疏〕大通有物,生化羣品,語其始本,實曰無名,因其功号,讀亦可也。
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 〔注〕名已有矣,故乃将無可得而比耶? 〔疏〕因其功用,已有道名,不得将此有名,比于無名之理,以斯比拟,去之迢遞。
則若以斯辯,譬猶狗馬,其不及遠矣。
」 〔注〕今名之辯無,不及遠矣,故謂道猶未足也;必在乎無名無言之域而後至焉,雖有名,故莫之比也。
〔疏〕夫獨以狗馬二獸語而相比者,非直大小有殊,亦乃貴賤斯别也。
今以有名之道比無名之理者,非直粗妙不同,亦深淺斯異,故不及遠也。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裡,萬物之所生惡起?」 〔注〕問此者,或謂道能生之。
〔疏〕六合之内,天地之間,萬物動植,從何生起?少知發問,欲辯其原。
〔釋文〕惡起音烏。
大公調曰:「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
〔注〕言此皆其自爾,非無所生。
〔疏〕夫三光相照,二儀相蓋,風雨相治,炎涼相代,春夏相生,秋冬相殺,豈關情慮,物理自然也。
〇俞樾曰:「蓋」當讀為「害」。
爾雅釋言:蓋,割裂也,釋文曰:「蓋」,舍人本作「害」。
是「蓋」「害」古字通。
陰陽或相害,或相治,猶下句雲「四時相代、相生、相殺」也。
欲惡去就,于是橋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
〔注〕凡此事故雲為趍舍,近起于陰陽之相照,四時之相代也。
〔疏〕矯,起貌也。
庸,常也。
順則就而欲,逆則惡而去。
言物在陰陽造化之中,蘊斯情慮,開杜交合,以此為常也。
〔釋文〕欲惡烏路反。
橋起居表反。
下同。
又音羔。
王雲:高勁,言所起之勁疾也。
片合音判,又如字。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疏〕夫逢泰則安,遇否則危,危則為禍,安則為福,緩者為壽,急者為夭,散則為死,聚則為生,凡此數事,出乎造物相摩而成,其猶四叙,變易遷貿,豈關情慮哉?此名實之可紀,精
「識」字與呂覽合,自非誤字,「匿為物而愚不識」,義謂法令滋章而責不識者之愚,不必改字釋之。
淮南子齊俗篇「亂世之法,高為量而罪不及,重為任而罰不勝,危為禁而誅不敢」,文義亦與此相似,「匿為物而愚不識」,與「高為量而罪不及」之義相類。
〔釋文〕匿女力反。
為物而愚一本作「遇」。
〇俞樾曰:下文「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曰「罪」,曰「罰」,曰「誅」,皆謂加之以刑也。
此曰「愚」,則與下文不一律矣。
釋文曰:「愚」,一本作「遇」。
「遇」疑「過」字之誤。
廣雅釋诂曰:過,責也。
因其不識而責之,是謂「過不識」。
呂覽适威篇曰「煩為教而過不識,數為令而非不從,巨為危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與此文義相似,而正作「過不識」,高誘注訓「過」為責,可據以訂此文之誤。
「過」誤為「遇」,又臆改為「愚」耳。
不識反物性而強令識之。
大為難而罪不敢。
〔注〕為物所易則皆敢。
〔疏〕法既難定,行之不易,故決定違者,斯罪之也。
〔釋文〕大為難而罪不敢王雲:凡所施為者,皆用物之所能,則莫不易而敢矣。
而故大為艱難,令出不能,物有不敢者,則因罪之。
所易以豉反。
重為任而罰不勝。
〔注〕輕其所任則皆勝。
〔釋文〕不勝音升。
注同。
遠其塗而誅不至。
〔注〕适其足力則皆至。
〔疏〕力微事重,而責其不勝,路遠期促,而罰其後至,皆不可也。
民知力竭,則以僞繼之。
〔注〕将以避誅罰也。
〔疏〕智力竭盡,不免誅罰,懼罰情急,故繼之以僞。
〔釋文〕民知音智。
下同。
日出多僞,士民安取不僞? 〔注〕主日興僞,士民何以得其真乎? 〔疏〕谲僞之風,日日而出,僞衆如草,于何得真?夫力不足則僞,知不足則欺,财不足則盜。
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注〕當責上也。
〔疏〕夫知力窮竭,谲僞必生;賦斂益急,貪盜斯起。
皆由主上無德,法令滋彰。
夫能忘愛釋私,不貴珍寶。
當責在上,豈罪下民乎?休止,必遭禍患,無處逃形。
此所謂然與,然乎? 〔注〕自謂然者,天下未之然也。
〔疏〕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彼我相對,孰是孰非乎? 〔釋文〕然與音餘,又如字。
然乎言未然。
與常骞,讵能識邪! 〔釋文〕之見賢遍反。
大澤為居;雖木石異端,同以大山為壇。
此可以當丘裡之言也。
觀于大山,木石同壇。
〔注〕合異以為同也。
〔疏〕壇,基也。
石有巨小,木有粗細,共聚大山,而為基本,此合異以為同也。
此之謂丘裡之言。
」 〔注〕言于丘裡,則天下可知。
〔疏〕總結前義也。
少知曰:「然則謂之道,足乎?」 〔疏〕以道為名,名道于理,謂不足乎?欲明至道無名,故發斯問。
大公調曰:「不然。
今計物之數,不止于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号而讀之也。
〔注〕夫有數之物,猶不止于萬,況無數之數,謂道而足耶? 〔疏〕期,限也。
号,語也。
夫有形之物,物乃無窮。
今世人語之,限曰萬物者,此舉其大經為言也。
亦猶虛道妙理,本自無名,據其功用,強名為道,名于理未足也。
〔釋文〕而讀李雲:讀,猶語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
〔注〕物得以通,通物無私,而強字之曰道。
〔疏〕天覆地載,陰陽生育,故形氣之中,最大者也。
天道能通萬物,亭毒蒼生,施化無私,故謂之公也。
〇典案:「形之大者也」,「氣之大者也」,兩「大」字于詞為複。
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下「大」字作「廣」,疑是。
〔釋文〕強字巨丈反。
因其大以号而讀之則可也。
〔注〕所謂道可道也。
〔疏〕大通有物,生化羣品,語其始本,實曰無名,因其功号,讀亦可也。
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 〔注〕名已有矣,故乃将無可得而比耶? 〔疏〕因其功用,已有道名,不得将此有名,比于無名之理,以斯比拟,去之迢遞。
則若以斯辯,譬猶狗馬,其不及遠矣。
」 〔注〕今名之辯無,不及遠矣,故謂道猶未足也;必在乎無名無言之域而後至焉,雖有名,故莫之比也。
〔疏〕夫獨以狗馬二獸語而相比者,非直大小有殊,亦乃貴賤斯别也。
今以有名之道比無名之理者,非直粗妙不同,亦深淺斯異,故不及遠也。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裡,萬物之所生惡起?」 〔注〕問此者,或謂道能生之。
〔疏〕六合之内,天地之間,萬物動植,從何生起?少知發問,欲辯其原。
〔釋文〕惡起音烏。
大公調曰:「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
〔注〕言此皆其自爾,非無所生。
〔疏〕夫三光相照,二儀相蓋,風雨相治,炎涼相代,春夏相生,秋冬相殺,豈關情慮,物理自然也。
〇俞樾曰:「蓋」當讀為「害」。
爾雅釋言:蓋,割裂也,釋文曰:「蓋」,舍人本作「害」。
是「蓋」「害」古字通。
陰陽或相害,或相治,猶下句雲「四時相代、相生、相殺」也。
欲惡去就,于是橋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
〔注〕凡此事故雲為趍舍,近起于陰陽之相照,四時之相代也。
〔疏〕矯,起貌也。
庸,常也。
順則就而欲,逆則惡而去。
言物在陰陽造化之中,蘊斯情慮,開杜交合,以此為常也。
〔釋文〕欲惡烏路反。
橋起居表反。
下同。
又音羔。
王雲:高勁,言所起之勁疾也。
片合音判,又如字。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疏〕夫逢泰則安,遇否則危,危則為禍,安則為福,緩者為壽,急者為夭,散則為死,聚則為生,凡此數事,出乎造物相摩而成,其猶四叙,變易遷貿,豈關情慮哉?此名實之可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