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無鬼第二十四

關燈
:失本逐末,而言不止也。

    而況為大乎? 〔注〕夫大愈不可為而得。

     〔疏〕夫好言為賢,猶自不可,況惑心取舍于大乎?夫為大不足以為大,而況為德乎? 〔注〕唯自然,乃德耳。

     〔疏〕愛心宏博謂之大,冥符玄道謂之德。

    夫有心求大,于理尚乖,況有情為德,固不可也。

    夫大備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

     〔注〕天地大備,非求之也。

     〔疏〕備,具足也。

    夫二儀覆載,亭毒無心,四叙周行,生成庶品,蓋何術焉,而萬物必備。

    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易己也。

     〔注〕知其自備者,不舍己而求物,故無求、無失、無棄也。

     〔疏〕夫體弘自然之理,而萬物素備者,故能于物我之際淡然忘懷,是以無取、無舍、無失、無喪、無證、無得,而不以物境易奪己心也。

     〔釋文〕不舍音舍。

    反己而不窮。

     〔注〕反守我理,我理自通。

     〔疏〕隻為弘備,故契于至理。

    既而反本還原,會己身之妙極,而無窮竟者也。

    循古而不摩。

     〔注〕順常性而自至耳,非摩拭。

     〔疏〕循,順也。

    順于物性,無心改作,豈複摩飾而矜之? 〔釋文〕循古而不摩一本作「磨」。

    郭雲:摩,拭也。

    王雲:摩,消滅也。

    雖常通物,而不失及己,雖理于今,常循于古之道焉,自古及今,其名不摩滅也。

    摩拭音式。

    大人之誠。

     〔注〕不為而自得,故曰誠。

     〔疏〕誠,實也。

    夫反本還原,因循萬物者,斯乃大聖之人,自實之德也。

    方,姓也;歅,名也。

    孰,誰也。

    祥,善也。

    九方歅,善相者也。

    陳列諸子于庭前,命方歅令相之,八子之中,誰為吉善? 〔釋文〕九方歅音因。

    李烏雞反,又音煙,善相馬人。

    淮南子作「九方臯」。

    為我于僞反。

    相吾子息亮反。

    九方歅曰:「梱也為祥。

    」 〔疏〕梱,子名也。

    言八子之中,梱最祥善也。

     〔釋文〕梱音困,又口本反,子綦子名。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疏〕瞿然,驚喜貌。

    聞子吉祥,故容貌驚喜,問其祥善貌相如何? 〔釋文〕瞿然紀具反。

    司馬雲:喜貌。

    本亦作「矍」,籲縛反。

    字林雲:大視貌。

    李雲:驚視貌。

    曰:「梱也将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于是極也?」 〔疏〕索然,涕出貌。

    方歅識見淺近,以食肉為祥。

    子綦鑒深玄妙,知其非吉,故憫其兇極,悲而出涕。

     〔釋文〕索然悉各反,又色白反。

    司馬雲:涕下貌。

    九方歅曰:「夫與國君同食,澤及三族,而況父母乎!今夫子聞之而泣,是禦福也。

    子則祥矣,父則不祥。

    」 〔疏〕三族,謂父、母(族也)、妻族也。

    禦,拒扞也。

    夫共國君食,尊榮富貴,恩被三族,何但二親?子享吉祥,父翻涕泣,斯乃禦福德也。

     〔釋文〕禦福魚呂反,距也,逆也。

    也。

    今吾子未有怪行而有怪征,必遭殆者,斯乃近是天降之災,非吾子之罪。

     〔釋文〕怪行下孟反。

    注同。

    吾是以泣也。

    」 〔注〕夫為而然者,勿為則已矣。

    不為而自至,則不可奈何也,故泣之。

     〔疏〕罪若由人,庶其脩改,既關天命,是以泣也。

    既遭刖足,賣與齊國富商之家,代主當街,終身肉食也。

    字又作「術」者,雲:渠公,屠人也,賣梱在屠家,共主行宰殺之術,終身食肉也。

     〔釋文〕渠公或雲:渠公,齊之富室,為街正,買梱自代,終身食肉至死。

    一雲:渠公,屠者。

    與梱君臣,同食肉也。

    之街音佳。

    一本作「術」。

    然身食肉終本或作「身肉食」者,誤。

     齧缺遇許由,曰:「子将奚之?」 〔疏〕齧缺逢遇許由,(仍)[乃]。

    相忘于江湖,故于魚得計。

    此斥虞舜羶行,故及斯言也。

     〔釋文〕于蟻棄知音智。

    于魚得計于羊棄意司馬雲:蟻得水則死,魚得水則生,羊得水則病。

    一說雲:真人無羶,故不緻蟻,是蟻棄知也;共處相忘之大道,無沾濡之德,是魚得計也;羊無羶行,而不緻蟻,是羊棄意也。

    以目視目,以耳聽耳,以心複心。

     〔注〕此三者,未能無其耳目心意也。

     〔疏〕夫視目之所見,聽耳之所聞,複心之所知,不逐物于分外,而知止其分内者,其真人之道也。

    若然者,其平也繩。

     〔注〕未能去繩而自平也。

     〔疏〕繩無心而正物,聖忘懷而平等。

     〔釋文〕能去起呂反。

    其變也循。

     〔注〕未能絕迹而玄會也。

     〔疏〕循,順也。

    處世和光,千變萬化,大順蒼生,曾不逆寡。

    徐于容反。

    本或作「壅」,音同。

    司馬雲:即雞頭也。

    一名芡,與藕子合為散,服之延年。

    豕零司馬本作「豕囊」,雲:一名豬苓,根似豬卵,可以治渴。

    案:四者皆藥草名。

     〇典案:禦覽九百八十九引「零」作「橐」。

    又引司馬注雲:「豕橐,一名豬零,根似豬矢,治渴。

    」今本「卵」為「矢」誤。

    是時為帝者也司馬雲:藥草有時疊相為帝,謂其王相休廢,各得所用也。

    勝言音升。

    ,當時矯與吳和,後二十二年而滅吳矣。

    夫狡兔死,良狗烹;敵國滅,忠臣亡,數其然也。

    平吳之後,範蠡去越而遊乎江海,變名易姓,韬光晦迹,即陶朱公是也。

    大夫種不去,為句踐所誅。

    但知國亡而可以存,不知愁身之必死也。

    字亦有作「穜」者,随字讀之。

     〔釋文〕種章勇反。

    越大夫名也。

    吳越春秋雲:姓文,字少禽。

    所以存本又作「可以存」,言知越雖亡,可以存也。

    故曰,鸱目有所适,鶴胫有所節,解之也悲。

     〔注〕各适一時之用,不能靡所不可,則有時而失。

    有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