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無鬼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無以謀勝人。
〔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長,則均。
〔疏〕忘心遣慮,率其真知,勿以謀谟,勝捷于物。
無以戰勝人。
〔注〕以道應物,物服而無勝名。
〔疏〕先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戰,取勝于物。
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 〔注〕不知以何為善,則雖克非己勝。
〔疏〕夫應天順人,而或滅兇殄逆者,雖亡國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歡心也。
若使誅殺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貪取,私養其身及悅其心者,雖複戰克前敵,善勝于人,不知此勝于何處在,善且在誰邊也。
〔釋文〕惡乎音烏。
下同。
君若勿已矣,脩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撄。
〔注〕若未能已,則莫若脩己之誠。
〔疏〕誠,實也。
撄,擾也。
事不得止,應須治國,若脩心中之實,應二儀之生殺,無勞作法,撄擾黎民。
〔釋文〕勿撄一營反,又一盈反。
夫民死已脫矣,君将惡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無所陳,非偃也。
〔疏〕大順天地,施化無心,民以勝殘,免脫傷死,何勞措意,作法偃兵耶? 〔釋文〕已脫音奪。
三,張若四,謵朋五,昆阍六,滑稽七也。
也。
長者丁丈反。
乘日之車司馬雲:以日為車也。
元嘉本「車」作「居」。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複遊于六合之外。
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 〔注〕夫為天下,莫過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撄焉!故我無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
虛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遊心物外,治身治國,豈有異乎?物我混同,故無事也。
〔釋文〕少痊七全反。
李雲:除也。
〇郭慶藩曰:文選潘安仁閑居賦注引司馬雲:痊,除也。
釋文阙。
且複扶又反。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雖然,請問為天下。
」 〔注〕令民自得,必有道也。
〔疏〕夫牧養蒼生,實非聖人務。
理雖如此,猶請示以要言。
小童辭。
〔疏〕無所說也。
黃帝又問。
〔疏〕殷勤請小童也。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 〔注〕馬以過分為害。
〔疏〕害馬者,謂分外之事也。
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馬之術,可以養民。
問既殷勤,聊為此答。
〔釋文〕去其起呂反。
下、注同。
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注〕師夫天然而去其過分,則大隗至也。
〔疏〕頓悟聖言,故身心愛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隗,命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師乎?有次第。
方之歲序炎涼,不易于物。
不物,猶不易于物者也。
馳其形性,潛之萬物,終身不反,悲夫! 〔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萬方以要時利,故有匍匐而歸者,所以悲也。
〔疏〕馳骛身心,潛伏前境,至乎沒命,不知反歸,頑愚若此,深可悲歎也已矣! 〔釋文〕以要一遙反。
匍音扶,又音蒲。
匐音服,又蒲北反。
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注〕不期而中,謂誤中者也,非善射也。
若謂謬中為善射,是則天下皆可謂之羿,可乎?言不可也。
〔疏〕期,謂準的也。
夫射無期準,而誤中一物,即謂之善射者,若以此為善射,可乎? 〔釋文〕而中丁仲反。
注同。
惠子曰:「可。
」 〔疏〕謂宇内皆羿也。
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 〔注〕若謂謬中者羿也,則私自是者亦可謂堯矣。
莊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非堯。
〔疏〕各私其是,故無公是也。
而唐堯聖人,對桀為是。
若各是其所是,則皆聖人,可乎?言不可。
惠子曰:「可。
」 〔疏〕言各是其是,天下盡堯,有斯理,而惠施滞辨,有言無實。
子之言,各私其是,務誇陵物,不異魯遽,故雲「若是」。
「蹢」當讀「谪」。
揚雄方言:谪,怒也。
張揖廣雅釋诂:谪,責也。
「楚人寄而谪阍者」,謂寄居人家,而怒責其阍者也。
與下文「夜半于無人之時而與舟人鬭」,均此楚人之事,皆喻其自以為是也。
郭注曰「俱寄止而不能自投于高地」,于義殊不可通。
〔釋文〕而與舟人鬭司馬雲:夜上人船,人必擠己于水也。
擠,排也。
未始離力智反。
注同。
于岑七金反。
徐在林反,又語審反,謂崖岸也。
獨上時掌反。
,乃回反。
郢人,謂泥畫之人也。
垩者,白善士也。
漫,污也。
莊生送親知之葬,過惠子之墓,緬懷疇昔,仍起斯譬。
瞑目恣手,聽聲而斲,運斤之妙,遂成風聲。
若蠅翼者,言其神妙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李氏本以「瞑目恣手」四字為正文。
細繹文義,此四字不類郭注,「聽而斲之,瞑目恣手,盡垩而鼻不傷」,文正銜接,疑江南李氏本是也。
〔釋文〕從者才用反。
郢人以井反。
楚都也。
漢書音義作「獿人」,服虔雲:獿人,古之善塗塈者,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污。
有小飛泥,誤着其鼻,因令匠石揮斤而斲之。
「獿」,音铙。
韋昭乃回反。
垩烏路反。
〇典案:禦覽七百五十二引注雲:垩,白土也。
慢本亦作「漫」。
郭莫幹反。
徐莫但反。
李雲:猶塗也。
〇典案:「慢」當為「墁」,形近而誤也。
初學記十八、禦覽三百六十七、七百五十二、文選嵇叔夜贈秀才入軍詩注引「慢」竝作「墁」,是其證。
禦覽五百五十五引作「郢人有漫以垩污其鼻端」,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注、禦覽七百六十四、七百六
無以謀勝人。
〔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長,則均。
〔疏〕忘心遣慮,率其真知,勿以謀谟,勝捷于物。
無以戰勝人。
〔注〕以道應物,物服而無勝名。
〔疏〕先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戰,取勝于物。
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 〔注〕不知以何為善,則雖克非己勝。
〔疏〕夫應天順人,而或滅兇殄逆者,雖亡國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歡心也。
若使誅殺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貪取,私養其身及悅其心者,雖複戰克前敵,善勝于人,不知此勝于何處在,善且在誰邊也。
〔釋文〕惡乎音烏。
下同。
君若勿已矣,脩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撄。
〔注〕若未能已,則莫若脩己之誠。
〔疏〕誠,實也。
撄,擾也。
事不得止,應須治國,若脩心中之實,應二儀之生殺,無勞作法,撄擾黎民。
〔釋文〕勿撄一營反,又一盈反。
夫民死已脫矣,君将惡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無所陳,非偃也。
〔疏〕大順天地,施化無心,民以勝殘,免脫傷死,何勞措意,作法偃兵耶? 〔釋文〕已脫音奪。
三,張若四,謵朋五,昆阍六,滑稽七也。
也。
長者丁丈反。
乘日之車司馬雲:以日為車也。
元嘉本「車」作「居」。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複遊于六合之外。
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 〔注〕夫為天下,莫過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撄焉!故我無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
虛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遊心物外,治身治國,豈有異乎?物我混同,故無事也。
〔釋文〕少痊七全反。
李雲:除也。
〇郭慶藩曰:文選潘安仁閑居賦注引司馬雲:痊,除也。
釋文阙。
且複扶又反。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雖然,請問為天下。
」 〔注〕令民自得,必有道也。
〔疏〕夫牧養蒼生,實非聖人務。
理雖如此,猶請示以要言。
小童辭。
〔疏〕無所說也。
黃帝又問。
〔疏〕殷勤請小童也。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 〔注〕馬以過分為害。
〔疏〕害馬者,謂分外之事也。
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馬之術,可以養民。
問既殷勤,聊為此答。
〔釋文〕去其起呂反。
下、注同。
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注〕師夫天然而去其過分,則大隗至也。
〔疏〕頓悟聖言,故身心愛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隗,命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師乎?有次第。
方之歲序炎涼,不易于物。
不物,猶不易于物者也。
馳其形性,潛之萬物,終身不反,悲夫! 〔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萬方以要時利,故有匍匐而歸者,所以悲也。
〔疏〕馳骛身心,潛伏前境,至乎沒命,不知反歸,頑愚若此,深可悲歎也已矣! 〔釋文〕以要一遙反。
匍音扶,又音蒲。
匐音服,又蒲北反。
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注〕不期而中,謂誤中者也,非善射也。
若謂謬中為善射,是則天下皆可謂之羿,可乎?言不可也。
〔疏〕期,謂準的也。
夫射無期準,而誤中一物,即謂之善射者,若以此為善射,可乎? 〔釋文〕而中丁仲反。
注同。
惠子曰:「可。
」 〔疏〕謂宇内皆羿也。
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 〔注〕若謂謬中者羿也,則私自是者亦可謂堯矣。
莊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非堯。
〔疏〕各私其是,故無公是也。
而唐堯聖人,對桀為是。
若各是其所是,則皆聖人,可乎?言不可。
惠子曰:「可。
」 〔疏〕言各是其是,天下盡堯,有斯理,而惠施滞辨,有言無實。
子之言,各私其是,務誇陵物,不異魯遽,故雲「若是」。
「蹢」當讀「谪」。
揚雄方言:谪,怒也。
張揖廣雅釋诂:谪,責也。
「楚人寄而谪阍者」,謂寄居人家,而怒責其阍者也。
與下文「夜半于無人之時而與舟人鬭」,均此楚人之事,皆喻其自以為是也。
郭注曰「俱寄止而不能自投于高地」,于義殊不可通。
〔釋文〕而與舟人鬭司馬雲:夜上人船,人必擠己于水也。
擠,排也。
未始離力智反。
注同。
于岑七金反。
徐在林反,又語審反,謂崖岸也。
獨上時掌反。
,乃回反。
郢人,謂泥畫之人也。
垩者,白善士也。
漫,污也。
莊生送親知之葬,過惠子之墓,緬懷疇昔,仍起斯譬。
瞑目恣手,聽聲而斲,運斤之妙,遂成風聲。
若蠅翼者,言其神妙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李氏本以「瞑目恣手」四字為正文。
細繹文義,此四字不類郭注,「聽而斲之,瞑目恣手,盡垩而鼻不傷」,文正銜接,疑江南李氏本是也。
〔釋文〕從者才用反。
郢人以井反。
楚都也。
漢書音義作「獿人」,服虔雲:獿人,古之善塗塈者,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污。
有小飛泥,誤着其鼻,因令匠石揮斤而斲之。
「獿」,音铙。
韋昭乃回反。
垩烏路反。
〇典案:禦覽七百五十二引注雲:垩,白土也。
慢本亦作「漫」。
郭莫幹反。
徐莫但反。
李雲:猶塗也。
〇典案:「慢」當為「墁」,形近而誤也。
初學記十八、禦覽三百六十七、七百五十二、文選嵇叔夜贈秀才入軍詩注引「慢」竝作「墁」,是其證。
禦覽五百五十五引作「郢人有漫以垩污其鼻端」,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注、禦覽七百六十四、七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