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遊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慧為也。
〔疏〕博知辯慧,不益其明;沈默面牆,不加其損;所謂不增不減,無損無益,聖人妙體,故保而愛之也。
淵淵乎其若海。
〔注〕容姿無量。
〔疏〕尾闾洩之而不耗,百川注之而不增,淵澄深大,故譬玄道。
巍巍乎其終則複始也。
〔注〕與化俱者,乃積無窮之紀,可謂巍巍矣。
〔疏〕巍巍者,高大貌也。
夫道遠超太一,近邁兩儀,囊括無窮,故以歎巍巍也。
終則複始,此明無終無始,變化日新,随迎不得。
〔釋文〕魏魏魚威反。
則複扶又反。
運量萬物而不匮。
〔注〕用物而不役己,故不匮也。
〔釋文〕運量音亮。
萬物而不匮求位反。
謂任物自動運,物物各足量也。
〇碧虛子校引文如海、劉得一本「匮」作「遺」。
典案:文、劉本「匮」作「遺」較長。
下文「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匮」,此若作「匮」,則與下文重複矣。
「運量」言「不遺」,「資焉」言「不匮」,義各有當。
此本作「匮」者,疑後人依下文改之也。
則君子之道,彼其外與! 〔注〕各取于身而足。
〔疏〕夫運載萬物,器量羣生,潛被無窮,而不匮乏者,聖人君子之道。
此而非遠,近在内心,既不藉禀,豈其外也?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匮,此其道與! 〔注〕還用萬物,故我不匮。
此明道之贍物,在于不贍,不贍而物自得,故曰「此其道與」。
言至道之無功,無功乃足稱道也。
〔疏〕有識無情,皆禀此玄之道;而玄功冥被,終不匮乏。
然道物不一不異,而離道無物,故曰「此其道與」。
〇典案:注「用」下舊敚「萬」字。
唐寫本正作「還用萬物」,今據補。
〔釋文〕之贍涉豔反。
下同。
陳筆反。
紛乎宛乎。
〔注〕變化煙熅。
〔釋文〕宛乎于阮反。
絪音因。
本亦作「煙」,音因。
縕于雲反。
本亦作「熅」,音同。
魂魄将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 〔注〕無為用心于其間也。
〔疏〕紛,綸;宛,轉;并适散之貌也。
魂魄往天,骨肉歸土,神氣離散,紛宛任從,自有還無,乃大歸也。
冥契玄理。
若顯明聞見,則不會真也。
辯不若默。
道不可聞,聞不若塞。
此之謂大得。
」 〔注〕默而塞之,則無所奔逐,故大得也。
〔疏〕夫大辯飾詞,去真遠矣;忘言靜默,玄道近焉。
故道不可以多聞求,多聞求不如于闇塞。
若能妙知于此意,可謂深得于大理矣。
」。
薜步計反。
本又作「稗」,蒲賣反。
李雲:苐、薜,二草名。
瓦甓本又作「礕」,步曆反。
屎屍旨反。
舊詩旨反。
本或作「矢」。
溺乃吊反。
,則為之者誰乎哉?皆忽然而自爾也。
〔疏〕富貴為盈,貧賤為虛。
老病為衰殺。
終始為本末。
生來為積。
死去為散。
夫物物者非物,而生物誰乎?此明能物所物,皆非物也。
物既非物,何盈虛衰殺之可語耶?是知所謂盈虛,皆非盈虛,故西升經雲:「若能明之,所是反非也。
」 〔釋文〕衰殺色界反。
徐所例反。
下同。
妸荷甘與神農同學于老龍吉。
〔疏〕姓妸,字荷甘。
神農者,非三皇之神農也,則後之人物耳。
二人同學于老龍吉。
老龍吉亦是号也。
〔釋文〕妸于河反。
荷甘音河。
本或作「苛」。
老龍吉李雲:懷道人也。
神農隐幾阖戶晝瞑,妸荷甘日中奓戶而入,曰:「老龍死矣!」 〔疏〕隐,憑也。
阖,合也。
奓,開也,亦排也。
學道之人,心神凝靜,閉門隐幾,守默而瞑。
荷甘既聞師亡,所以排戶而告。
〔釋文〕隐機于靳反。
地下同。
阖戶戶臘反。
晝瞑音眠。
奓郭處野反,又音奢。
徐都嫁反,又處夜反。
司馬雲:開也。
神農隐幾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
〔注〕起而悟夫死之不足驚,故還放杖而笑也。
〔疏〕嚗然,放杖聲也。
神農聞吉死,是以擁杖而驚;覆思死不足哀,故還放杖而笑。
〇俞樾曰:既言「擁杖而起」,不當言「隐幾」。
疑「隐幾」字涉上文「神農隐幾,阖戶晝暝」而衍。
〔釋文〕嚗然音剝,又孚邈反,又孚貌反。
李雲:放杖聲也。
〇典案:書鈔百三十三、禦覽七十八引「嚗」竝作「暴」。
投杖本亦作「放杖」。
曰:「天知予僻陋慢訑,故棄予而死。
已矣夫子!無所發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注〕自肩吾已下,皆以至言為狂而不信也。
故非老龍、連叔之徒莫足與言也。
〔疏〕夫子,老龍吉也。
言其有自然之德,故呼之曰「天」也。
狂言,猶至言也,非世人之所解,故名至言為「狂」也。
而師知我偏僻鄙陋,慢訑不專,故棄背吾徒,止息而死。
哲人雲亡,至言斯絕,無複談玄垂訓,開發我心。
〔釋文〕僻陋匹亦反。
慢武半反。
徐無見反。
郭如字。
訑徒旦反。
徐徒見反。
郭音但。
〇典案:書鈔百三十三、白帖八十八、禦覽七十八引「訑」竝作「誕」,當從之。
「慢誕」,疊韻連綿字,「慢誕」、「僻陋」,義亦正相類。
已矣夫音符。
弇堈吊聞之,曰:「夫體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
〔注〕言體道者,人之宗主也。
〔釋文〕弇音奄。
堈音剛。
吊李雲:弇剛,體道人;吊,其名。
系焉謂為物所歸投也。
今于道,秋豪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
〔注〕秋豪之端細矣,又未得其萬分之一。
而猶知藏其狂言而死,又況夫體道者乎! 〔注〕明夫至道非言之所得也,唯在乎自得耳。
〔疏〕姓弇,名堈,隐者也。
系,屬也。
聞龍吉之亡,傍為議論雲:體道之人,世閑共重,賢人君子,系屬歸依。
今老龍之于玄道,猶豪端萬分之未一,尚知藏其狂簡,處順而亡,況乎妙悟之人,曾肯露其言說?是知體道深玄,忘言契理者之至稀也。
視之無形,聽之無聲,于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
〔疏〕博知辯慧,不益其明;沈默面牆,不加其損;所謂不增不減,無損無益,聖人妙體,故保而愛之也。
淵淵乎其若海。
〔注〕容姿無量。
〔疏〕尾闾洩之而不耗,百川注之而不增,淵澄深大,故譬玄道。
巍巍乎其終則複始也。
〔注〕與化俱者,乃積無窮之紀,可謂巍巍矣。
〔疏〕巍巍者,高大貌也。
夫道遠超太一,近邁兩儀,囊括無窮,故以歎巍巍也。
終則複始,此明無終無始,變化日新,随迎不得。
〔釋文〕魏魏魚威反。
則複扶又反。
運量萬物而不匮。
〔注〕用物而不役己,故不匮也。
〔釋文〕運量音亮。
萬物而不匮求位反。
謂任物自動運,物物各足量也。
〇碧虛子校引文如海、劉得一本「匮」作「遺」。
典案:文、劉本「匮」作「遺」較長。
下文「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匮」,此若作「匮」,則與下文重複矣。
「運量」言「不遺」,「資焉」言「不匮」,義各有當。
此本作「匮」者,疑後人依下文改之也。
則君子之道,彼其外與! 〔注〕各取于身而足。
〔疏〕夫運載萬物,器量羣生,潛被無窮,而不匮乏者,聖人君子之道。
此而非遠,近在内心,既不藉禀,豈其外也?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匮,此其道與! 〔注〕還用萬物,故我不匮。
此明道之贍物,在于不贍,不贍而物自得,故曰「此其道與」。
言至道之無功,無功乃足稱道也。
〔疏〕有識無情,皆禀此玄之道;而玄功冥被,終不匮乏。
然道物不一不異,而離道無物,故曰「此其道與」。
〇典案:注「用」下舊敚「萬」字。
唐寫本正作「還用萬物」,今據補。
〔釋文〕之贍涉豔反。
下同。
陳筆反。
紛乎宛乎。
〔注〕變化煙熅。
〔釋文〕宛乎于阮反。
絪音因。
本亦作「煙」,音因。
縕于雲反。
本亦作「熅」,音同。
魂魄将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 〔注〕無為用心于其間也。
〔疏〕紛,綸;宛,轉;并适散之貌也。
魂魄往天,骨肉歸土,神氣離散,紛宛任從,自有還無,乃大歸也。
冥契玄理。
若顯明聞見,則不會真也。
辯不若默。
道不可聞,聞不若塞。
此之謂大得。
」 〔注〕默而塞之,則無所奔逐,故大得也。
〔疏〕夫大辯飾詞,去真遠矣;忘言靜默,玄道近焉。
故道不可以多聞求,多聞求不如于闇塞。
若能妙知于此意,可謂深得于大理矣。
」。
薜步計反。
本又作「稗」,蒲賣反。
李雲:苐、薜,二草名。
瓦甓本又作「礕」,步曆反。
屎屍旨反。
舊詩旨反。
本或作「矢」。
溺乃吊反。
,則為之者誰乎哉?皆忽然而自爾也。
〔疏〕富貴為盈,貧賤為虛。
老病為衰殺。
終始為本末。
生來為積。
死去為散。
夫物物者非物,而生物誰乎?此明能物所物,皆非物也。
物既非物,何盈虛衰殺之可語耶?是知所謂盈虛,皆非盈虛,故西升經雲:「若能明之,所是反非也。
」 〔釋文〕衰殺色界反。
徐所例反。
下同。
妸荷甘與神農同學于老龍吉。
〔疏〕姓妸,字荷甘。
神農者,非三皇之神農也,則後之人物耳。
二人同學于老龍吉。
老龍吉亦是号也。
〔釋文〕妸于河反。
荷甘音河。
本或作「苛」。
老龍吉李雲:懷道人也。
神農隐幾阖戶晝瞑,妸荷甘日中奓戶而入,曰:「老龍死矣!」 〔疏〕隐,憑也。
阖,合也。
奓,開也,亦排也。
學道之人,心神凝靜,閉門隐幾,守默而瞑。
荷甘既聞師亡,所以排戶而告。
〔釋文〕隐機于靳反。
地下同。
阖戶戶臘反。
晝瞑音眠。
奓郭處野反,又音奢。
徐都嫁反,又處夜反。
司馬雲:開也。
神農隐幾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
〔注〕起而悟夫死之不足驚,故還放杖而笑也。
〔疏〕嚗然,放杖聲也。
神農聞吉死,是以擁杖而驚;覆思死不足哀,故還放杖而笑。
〇俞樾曰:既言「擁杖而起」,不當言「隐幾」。
疑「隐幾」字涉上文「神農隐幾,阖戶晝暝」而衍。
〔釋文〕嚗然音剝,又孚邈反,又孚貌反。
李雲:放杖聲也。
〇典案:書鈔百三十三、禦覽七十八引「嚗」竝作「暴」。
投杖本亦作「放杖」。
曰:「天知予僻陋慢訑,故棄予而死。
已矣夫子!無所發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注〕自肩吾已下,皆以至言為狂而不信也。
故非老龍、連叔之徒莫足與言也。
〔疏〕夫子,老龍吉也。
言其有自然之德,故呼之曰「天」也。
狂言,猶至言也,非世人之所解,故名至言為「狂」也。
而師知我偏僻鄙陋,慢訑不專,故棄背吾徒,止息而死。
哲人雲亡,至言斯絕,無複談玄垂訓,開發我心。
〔釋文〕僻陋匹亦反。
慢武半反。
徐無見反。
郭如字。
訑徒旦反。
徐徒見反。
郭音但。
〇典案:書鈔百三十三、白帖八十八、禦覽七十八引「訑」竝作「誕」,當從之。
「慢誕」,疊韻連綿字,「慢誕」、「僻陋」,義亦正相類。
已矣夫音符。
弇堈吊聞之,曰:「夫體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
〔注〕言體道者,人之宗主也。
〔釋文〕弇音奄。
堈音剛。
吊李雲:弇剛,體道人;吊,其名。
系焉謂為物所歸投也。
今于道,秋豪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
〔注〕秋豪之端細矣,又未得其萬分之一。
而猶知藏其狂言而死,又況夫體道者乎! 〔注〕明夫至道非言之所得也,唯在乎自得耳。
〔疏〕姓弇,名堈,隐者也。
系,屬也。
聞龍吉之亡,傍為議論雲:體道之人,世閑共重,賢人君子,系屬歸依。
今老龍之于玄道,猶豪端萬分之未一,尚知藏其狂簡,處順而亡,況乎妙悟之人,曾肯露其言說?是知體道深玄,忘言契理者之至稀也。
視之無形,聽之無聲,于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