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方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頻自嗟歎,溫伯仆隸,怪而問之也。
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
』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
〔注〕槃辟其步,逶蛇其迹。
〔疏〕擎跪揖讓,前卻方圓,逶迤若龍,槃辟如虎。
〔釋文〕從容七容反。
槃辟婢亦反。
遺如字。
本又作「逶」,于危反。
蛇以支反。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
〔注〕禮義之弊,有斯飾也。
〔釋文〕其道音導。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道」作「導」。
疏「訓導我也,似父之教子」,是成本字亦作「導」。
是以歎也。
」 〔疏〕匡谏我也,如子之事父;訓導我也,似父之教子。
夫遠近尊卑,自有情義,既非天性,何事殷勤?是知聖迹之弊,遂有斯矯,是以歎之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
〔注〕已知其心矣。
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 〔疏〕二人得意,所以忘言。
仲由怪之,是故起問焉。
〇典案:子路對孔子言,當稱夫子。
呂氏春秋精論篇「吾子」作「夫子」,當從之。
又:「子路」作「子貢」。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 〔注〕目裁往,意已達,無所容其德音也。
〔疏〕擊,動也。
夫體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運動,而玄道存焉,無勞更事辭費,容其聲說也。
〔釋文〕夫人音符。
目擊而道存矣司馬雲:見其目動,而神實已着也。
擊,動也。
郭雲:目裁往,意已達。
郎反。
字林雲:直視貌。
一音杜哽反,又敕孟反。
〇郭慶藩曰:後漢書逸民傳注、文選範蔚宗逸民傳論注并引司馬雲:言不可及也。
釋文阙。
不比而周毗志反。
滔乎前吐刀反。
謂無人君之器,滔聚其前也。
又杜高反。
謂求馬于唐肆也。
唐肆非停馬之處也,向者見馬,市道而行,今時覆尋,馬已過去。
亦猶向者之迹,已滅于前,求之于今,物已變矣。
故知新新不住,運運遷移耳。
〔釋文〕女音汝。
殆着乎吾所以着也郭「着」音張慮反,注同。
又一音張略反。
司馬雲:吾所以著者,外化也,汝殆庶于此耳。
吾一不化者,則非汝所及也。
是求馬于唐肆也郭雲:唐肆非停馬處也。
李同。
又雲:唐,亭也。
司馬本作「廣肆」,雲:廣,庭也。
求馬于市肆廣庭,非其所也。
馬處昌慮反。
可複扶又反。
不舍音舍。
吾服女也甚忘。
〔注〕服者,思存之謂也。
甚忘,謂過去之速也。
言汝去忽然,思之恒欲不及。
〔疏〕服者,尋思之謂也。
向者之汝,于今已謝,吾服思之,亦竟忘失。
女服吾也亦甚忘! 〔注〕俱爾耳,不問賢之與聖,未有得停者。
〔疏〕變化日新,不簡賢聖,豈唯于汝,抑亦在吾。
汝之思吾,故事亦滅。
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 〔注〕不忘者存,謂繼之以日新也。
雖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吾,吾何患焉!故能離俗絕塵,而與物無不冥也。
〔疏〕夫變化之道,無時暫停,雖失故吾,而新吾尚在,斯「有不忘者存」也。
故未始非吾,汝何患也? 〇典案:淮南子齊俗篇「吾服汝也忘,而汝服于我也亦忘。
雖然,汝雖忘乎,吾猶有不忘者存」,即本莊子此文。
〔釋文〕離俗力智反。
下章文同。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發而幹,慹然似非人。
〔注〕寂泊之至。
〔釋文〕被發皮寄反。
而幹本或作「幹」。
慹乃牒反,又丁立反。
司馬雲:不動貌。
說文雲:怖也。
泊步各反。
孔子便而待之。
〔疏〕既新沐發,曝之令幹,凝神寂泊,慹然不動,(搖)[掘]若槁木,故似非人。
孔子見之,不敢往觸,遂便徙所,消息待之。
〔釋文〕便而待待或作侍。
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
」 〔注〕無其心身,而後外物去也。
〔疏〕俄頃之間,入見老子,雲:丘見先生,眼為眩燿,忘遣形智,信是聖人。
既而離異于人,遺棄萬物,亡于不測,而冥于獨化也。
〔釋文〕見曰賢遍反。
眩玄遍反。
與音餘。
下同。
掘若徐音屈。
槁木苦老反。
老聃曰:「吾遊心于物之初。
」 〔注〕初未有而欻有,故遊于物初,然後明有物之不為而自有也。
〔疏〕初,本也。
夫道通生萬物,故名道為物之初也。
遊心物初,則是凝神妙本,所以形同槁木,心若死灰也。
〔釋文〕而欻訓弗反。
聚也。
〔疏〕萌于無物。
死有所乎歸。
〔注〕歸于散也。
〔疏〕歸于未生。
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
〔注〕所謂「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
〔疏〕死生終始,反覆往來,既無端緒,誰知窮極?故至人體達,任其變也。
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疏〕若非是虛通生化之道,誰為萬物之宗本乎!夫物雲雲,必資于道也。
〔釋文〕且孰如字。
舊子餘反。
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
』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
〔注〕槃辟其步,逶蛇其迹。
〔疏〕擎跪揖讓,前卻方圓,逶迤若龍,槃辟如虎。
〔釋文〕從容七容反。
槃辟婢亦反。
遺如字。
本又作「逶」,于危反。
蛇以支反。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
〔注〕禮義之弊,有斯飾也。
〔釋文〕其道音導。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道」作「導」。
疏「訓導我也,似父之教子」,是成本字亦作「導」。
是以歎也。
」 〔疏〕匡谏我也,如子之事父;訓導我也,似父之教子。
夫遠近尊卑,自有情義,既非天性,何事殷勤?是知聖迹之弊,遂有斯矯,是以歎之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
〔注〕已知其心矣。
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 〔疏〕二人得意,所以忘言。
仲由怪之,是故起問焉。
〇典案:子路對孔子言,當稱夫子。
呂氏春秋精論篇「吾子」作「夫子」,當從之。
又:「子路」作「子貢」。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 〔注〕目裁往,意已達,無所容其德音也。
〔疏〕擊,動也。
夫體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運動,而玄道存焉,無勞更事辭費,容其聲說也。
〔釋文〕夫人音符。
目擊而道存矣司馬雲:見其目動,而神實已着也。
擊,動也。
郭雲:目裁往,意已達。
郎反。
字林雲:直視貌。
一音杜哽反,又敕孟反。
〇郭慶藩曰:後漢書逸民傳注、文選範蔚宗逸民傳論注并引司馬雲:言不可及也。
釋文阙。
不比而周毗志反。
滔乎前吐刀反。
謂無人君之器,滔聚其前也。
又杜高反。
謂求馬于唐肆也。
唐肆非停馬之處也,向者見馬,市道而行,今時覆尋,馬已過去。
亦猶向者之迹,已滅于前,求之于今,物已變矣。
故知新新不住,運運遷移耳。
〔釋文〕女音汝。
殆着乎吾所以着也郭「着」音張慮反,注同。
又一音張略反。
司馬雲:吾所以著者,外化也,汝殆庶于此耳。
吾一不化者,則非汝所及也。
是求馬于唐肆也郭雲:唐肆非停馬處也。
李同。
又雲:唐,亭也。
司馬本作「廣肆」,雲:廣,庭也。
求馬于市肆廣庭,非其所也。
馬處昌慮反。
可複扶又反。
不舍音舍。
吾服女也甚忘。
〔注〕服者,思存之謂也。
甚忘,謂過去之速也。
言汝去忽然,思之恒欲不及。
〔疏〕服者,尋思之謂也。
向者之汝,于今已謝,吾服思之,亦竟忘失。
女服吾也亦甚忘! 〔注〕俱爾耳,不問賢之與聖,未有得停者。
〔疏〕變化日新,不簡賢聖,豈唯于汝,抑亦在吾。
汝之思吾,故事亦滅。
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 〔注〕不忘者存,謂繼之以日新也。
雖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吾,吾何患焉!故能離俗絕塵,而與物無不冥也。
〔疏〕夫變化之道,無時暫停,雖失故吾,而新吾尚在,斯「有不忘者存」也。
故未始非吾,汝何患也? 〇典案:淮南子齊俗篇「吾服汝也忘,而汝服于我也亦忘。
雖然,汝雖忘乎,吾猶有不忘者存」,即本莊子此文。
〔釋文〕離俗力智反。
下章文同。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發而幹,慹然似非人。
〔注〕寂泊之至。
〔釋文〕被發皮寄反。
而幹本或作「幹」。
慹乃牒反,又丁立反。
司馬雲:不動貌。
說文雲:怖也。
泊步各反。
孔子便而待之。
〔疏〕既新沐發,曝之令幹,凝神寂泊,慹然不動,(搖)[掘]若槁木,故似非人。
孔子見之,不敢往觸,遂便徙所,消息待之。
〔釋文〕便而待待或作侍。
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
」 〔注〕無其心身,而後外物去也。
〔疏〕俄頃之間,入見老子,雲:丘見先生,眼為眩燿,忘遣形智,信是聖人。
既而離異于人,遺棄萬物,亡于不測,而冥于獨化也。
〔釋文〕見曰賢遍反。
眩玄遍反。
與音餘。
下同。
掘若徐音屈。
槁木苦老反。
老聃曰:「吾遊心于物之初。
」 〔注〕初未有而欻有,故遊于物初,然後明有物之不為而自有也。
〔疏〕初,本也。
夫道通生萬物,故名道為物之初也。
遊心物初,則是凝神妙本,所以形同槁木,心若死灰也。
〔釋文〕而欻訓弗反。
聚也。
〔疏〕萌于無物。
死有所乎歸。
〔注〕歸于散也。
〔疏〕歸于未生。
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
〔注〕所謂「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
〔疏〕死生終始,反覆往來,既無端緒,誰知窮極?故至人體達,任其變也。
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疏〕若非是虛通生化之道,誰為萬物之宗本乎!夫物雲雲,必資于道也。
〔釋文〕且孰如字。
舊子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