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字。
唐寫本正作「此以天屬者也」,文選王仲寳褚淵碑文注引同。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
〔注〕無利故淡,道合故親。
〇典案:唐寫本二「交」字下竝有「也」字。
〔釋文〕淡如字,又徒暫反。
小人甘以絕。
〔注〕飾利故甘。
利不可常,故有時而絕也。
〔疏〕無利故淡,道合故親;有利故甘,利盡故絕。
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 〔注〕夫無故而自合者,天屬也,合不由故,則故不足以離之也。
然則有故而合,必有故而離矣。
〔疏〕不由事故而合者,謂父子天屬也,故無由而離之。
孔子說先王陳迹,親于朋友,非天屬也,皆為求名利而來,此則是有故而合也;見削迹伐樹而去,是則有故而離也。
非是天屬,無故自親,無故自離。
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其愛益加進。
〔注〕去飾任素故也。
〔疏〕的聞高命,徐步而歸,翺翔閑放,逍遙自得,絕有為之學,棄聖迹之書,不行華藻之教,故無揖讓之禮,徒有敬愛,日加進益焉。
〇典案:唐寫本「佯」作「庠」,「加」作「嘉」。
〔釋文〕無挹音揖。
李雲:無所執持也。
去飾起呂反。
以飾形,故知當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
〇典案:「固」疑當為「故」。
疏「故知當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是其所見本字正作「故」。
唐寫本作「故」。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 〔疏〕大布,猶粗布也。
莊子家貧,以粗布為服而補之。
緳,履帶也。
亦言腰帶也。
履穿,故以繩系之。
魏王,魏惠王也。
憊,病也。
衣粗布而着破履,正腰帶見魏王。
王見其顦顇,故問言:先生何貧病如此耶? 〇典案:「莊子衣大布而補之」,不類先秦語。
禦覽六百八十九引作「莊子衣大布之衣」,與左闵二年傳「衛文公大布之衣」句法相似。
〔釋文〕莊子衣于既反。
大布司馬雲:麤布也。
正緳賢節反,又苦結反。
司馬雲:帶也。
系履李雲:履穿,故系。
而過古禾反。
魏王司馬雲:惠王也。
憊皮拜反,又薄計反。
司馬本作「病」。
莊子曰:「貧也,非憊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
此所謂非遭時也。
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注〕遭時得地,則申其長技,故雖古之善射,莫之能害也。
〔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
攬蔓,猶把捉也。
王長,猶自得也。
羿,古之善射人。
逢蒙,羿之弟子也。
睥睨,猶斜視。
字亦有作「眄」字者,随字讀之。
言善士賢人,遭時得地,猶如猨得直木,則跳踯自在,雖有善射之人,不敢舉目側視,何況彎弓乎? 〇典案:唐寫本「行」作「保」,「穿」作「空」,「時」下有「者」字。
〔釋文〕螣音騰。
本亦作「騰」。
柟音南。
木名。
攬舊曆敢反。
蔓音萬。
郭武半反。
而王往況反。
司馬本作「往」。
〇典案:禦覽九百五十七引「王長」作「生長」。
唐寫本作「王張」,與釋文一本合。
長丁亮反。
本又作「張」,音同。
司馬直良反,雲:兩枝相去長遠也。
〇俞樾曰:郭注曰「遭時得地,則申其長技」,是讀「長」為長短之長,然于本文之義殊為未合。
司馬雲「兩枝相去長遠也」,則就樹木言,義更非矣。
此當就猿而言,謂猿得柟梓豫章,則率其屬居其上,而自為君長也,故曰「王長其間」。
釋文:「王」,往況反,「長」,丁亮反,頗得其讀。
羿音詣,或戶系反。
蓬蒙符恭反。
徐扶公反。
司馬雲:羿,古之善射者。
蓬蒙,羿之弟子。
〇典案:「蓬」,唐寫本作「逢」。
眄莫練反。
舊莫顯反。
本或作「睥」,普計反。
睨音詣。
郭五米反。
李雲:邪視也。
長技其绮反。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
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疏〕柘棘枸枳,并有刺之惡木也。
夫猿得有刺之木,不能逞其捷巧,是以心中悲悼而戰栗,形貌危行而側視。
非謂筋骨有異于前,而勢不便也。
士逢亂世,亦須如然。
〇典案:禦覽九百十引「側視」作「反視」。
唐寫本無「勢」字。
「逞」,禦覽九百十引作「騁」。
〔釋文〕柘棘章夜反。
枳吉氏反,又音紙。
枸音矩。
悼如字,又直吊反。
不便婢面反。
注同。
〇王念孫曰,古者謂所居之地曰「處勢」,史記蔡澤傳「翠鹄犀象,其處勢非不遠死也」。
或曰「勢居」,逸周書周祝篇曰「勢居小者不能為大」;賈子過秦篇「至于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其勢居然也」,淮南原道篇「形性不可易,勢居不可移也」。
或言「處勢」,或言「勢居」,其義皆同。
漢書陳湯傳曰「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
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幹之見剖心,征也夫!」 〔注〕勢不便,而強為之,則受戮矣。
〔疏〕此合谕也。
當時周室微弱,六國興盛,于是主昏于上,臣亂于下。
莊生懷道抱德,莫能見用,晦迹遠害,故發此言。
昔殷纣無道,比幹忠谏,剖心而死,豈非征驗?引古證今,異日明鏡。
〔釋文〕亂相息亮反。
見心賢遍反。
強為其丈反。
祿之益,傥來而寄,推之即難。
此明仲尼雖擊木而歌,無心哀怨。
無始而非卒也。
〔注〕于今為始者,于
唐寫本正作「此以天屬者也」,文選王仲寳褚淵碑文注引同。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
〔注〕無利故淡,道合故親。
〇典案:唐寫本二「交」字下竝有「也」字。
〔釋文〕淡如字,又徒暫反。
小人甘以絕。
〔注〕飾利故甘。
利不可常,故有時而絕也。
〔疏〕無利故淡,道合故親;有利故甘,利盡故絕。
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 〔注〕夫無故而自合者,天屬也,合不由故,則故不足以離之也。
然則有故而合,必有故而離矣。
〔疏〕不由事故而合者,謂父子天屬也,故無由而離之。
孔子說先王陳迹,親于朋友,非天屬也,皆為求名利而來,此則是有故而合也;見削迹伐樹而去,是則有故而離也。
非是天屬,無故自親,無故自離。
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其愛益加進。
〔注〕去飾任素故也。
〔疏〕的聞高命,徐步而歸,翺翔閑放,逍遙自得,絕有為之學,棄聖迹之書,不行華藻之教,故無揖讓之禮,徒有敬愛,日加進益焉。
〇典案:唐寫本「佯」作「庠」,「加」作「嘉」。
〔釋文〕無挹音揖。
李雲:無所執持也。
去飾起呂反。
以飾形,故知當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
〇典案:「固」疑當為「故」。
疏「故知當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是其所見本字正作「故」。
唐寫本作「故」。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 〔疏〕大布,猶粗布也。
莊子家貧,以粗布為服而補之。
緳,履帶也。
亦言腰帶也。
履穿,故以繩系之。
魏王,魏惠王也。
憊,病也。
衣粗布而着破履,正腰帶見魏王。
王見其顦顇,故問言:先生何貧病如此耶? 〇典案:「莊子衣大布而補之」,不類先秦語。
禦覽六百八十九引作「莊子衣大布之衣」,與左闵二年傳「衛文公大布之衣」句法相似。
〔釋文〕莊子衣于既反。
大布司馬雲:麤布也。
正緳賢節反,又苦結反。
司馬雲:帶也。
系履李雲:履穿,故系。
而過古禾反。
魏王司馬雲:惠王也。
憊皮拜反,又薄計反。
司馬本作「病」。
莊子曰:「貧也,非憊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
此所謂非遭時也。
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注〕遭時得地,則申其長技,故雖古之善射,莫之能害也。
〔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
攬蔓,猶把捉也。
王長,猶自得也。
羿,古之善射人。
逢蒙,羿之弟子也。
睥睨,猶斜視。
字亦有作「眄」字者,随字讀之。
言善士賢人,遭時得地,猶如猨得直木,則跳踯自在,雖有善射之人,不敢舉目側視,何況彎弓乎? 〇典案:唐寫本「行」作「保」,「穿」作「空」,「時」下有「者」字。
〔釋文〕螣音騰。
本亦作「騰」。
柟音南。
木名。
攬舊曆敢反。
蔓音萬。
郭武半反。
而王往況反。
司馬本作「往」。
〇典案:禦覽九百五十七引「王長」作「生長」。
唐寫本作「王張」,與釋文一本合。
長丁亮反。
本又作「張」,音同。
司馬直良反,雲:兩枝相去長遠也。
〇俞樾曰:郭注曰「遭時得地,則申其長技」,是讀「長」為長短之長,然于本文之義殊為未合。
司馬雲「兩枝相去長遠也」,則就樹木言,義更非矣。
此當就猿而言,謂猿得柟梓豫章,則率其屬居其上,而自為君長也,故曰「王長其間」。
釋文:「王」,往況反,「長」,丁亮反,頗得其讀。
羿音詣,或戶系反。
蓬蒙符恭反。
徐扶公反。
司馬雲:羿,古之善射者。
蓬蒙,羿之弟子。
〇典案:「蓬」,唐寫本作「逢」。
眄莫練反。
舊莫顯反。
本或作「睥」,普計反。
睨音詣。
郭五米反。
李雲:邪視也。
長技其绮反。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
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疏〕柘棘枸枳,并有刺之惡木也。
夫猿得有刺之木,不能逞其捷巧,是以心中悲悼而戰栗,形貌危行而側視。
非謂筋骨有異于前,而勢不便也。
士逢亂世,亦須如然。
〇典案:禦覽九百十引「側視」作「反視」。
唐寫本無「勢」字。
「逞」,禦覽九百十引作「騁」。
〔釋文〕柘棘章夜反。
枳吉氏反,又音紙。
枸音矩。
悼如字,又直吊反。
不便婢面反。
注同。
〇王念孫曰,古者謂所居之地曰「處勢」,史記蔡澤傳「翠鹄犀象,其處勢非不遠死也」。
或曰「勢居」,逸周書周祝篇曰「勢居小者不能為大」;賈子過秦篇「至于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其勢居然也」,淮南原道篇「形性不可易,勢居不可移也」。
或言「處勢」,或言「勢居」,其義皆同。
漢書陳湯傳曰「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
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幹之見剖心,征也夫!」 〔注〕勢不便,而強為之,則受戮矣。
〔疏〕此合谕也。
當時周室微弱,六國興盛,于是主昏于上,臣亂于下。
莊生懷道抱德,莫能見用,晦迹遠害,故發此言。
昔殷纣無道,比幹忠谏,剖心而死,豈非征驗?引古證今,異日明鏡。
〔釋文〕亂相息亮反。
見心賢遍反。
強為其丈反。
祿之益,傥來而寄,推之即難。
此明仲尼雖擊木而歌,無心哀怨。
無始而非卒也。
〔注〕于今為始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