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書鈔百三十七、文選任彥升出郡傳舍哭範仆射詩、王仲寳褚淵碑文注、禦覽七百六十八引竝作「褊」。
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随之。
〔疏〕惡聲,罵辱也。
〇典案:禦覽七百六十八引「有」字上有「忽」字。
馬叙倫曰:「則呼張歙之」,當依北堂書鈔百三十七引作「一呼張之,一呼歙之」。
淮南子诠言訓作「一謂張之,一謂歙之」,可證。
案:馬說是也。
唐寫本無「之」字。
〔釋文〕則呼火故反。
下同。
張歙許及反。
徐許辄反。
郭疎獵反。
張,開也。
歙,歛也。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
人能虛己以遊于世,其孰能害之!」 〔注〕世雖變,其于虛己以免害,一也。
〔疏〕虛己,無心也。
〇典案:「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唐寫本「向」下無「也」字。
又「遊」下「于」字舊敚,今據唐寫本、文選王仲寳褚淵碑文注補。
北宮奢 〔疏〕姓北宮,名奢。
居北宮,因以為姓。
衛之大夫也。
〔釋文〕北宮奢李雲:衛大夫。
居北宮,因以為号。
奢,其名也。
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鐘,為壇乎郭門之外。
〔疏〕鐘,樂器名也。
言為鐘先須設祭,所以為壇也。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七引「乎」作「于」。
〔釋文〕為衛于僞反。
賦斂力豔反。
為壇但丹反。
李雲:祭也。
禱之,故為壇也。
三月而成上下之縣。
〔疏〕上下調,八音備,故曰「縣」。
〔釋文〕上下之縣音玄。
司馬雲:八音備為縣而聲高下。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七引「縣」作「懸」。
王子慶忌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之設?」 〔疏〕慶忌,周王之子,周之大夫。
言見鐘壇極妙,怪而問焉。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七引「之設」作「設之」。
〔釋文〕王子慶忌李雲:王族也。
慶忌,周大夫也。
怪其簡速,故問之。
〇俞樾曰:論語皇疏,王孫賈,周靈王之孫,名賈,是時仕衛為大夫。
然則此王子慶忌疑亦周之王子而仕衛者。
齊亦有王子成父,見文十一年左傳。
也。
〇典案:注「順乎梁也」不詞。
禦覽六百二十七引注作「從于衆也」,唐寫本「梁」亦作「衆」。
〔釋文〕強梁多力也。
随其曲傅。
〔注〕無所系也。
〔疏〕傳,張戀反。
剛強難賦者,從而任之;人情曲傳者,随而順之。
〔釋文〕曲傅音附。
司馬雲:謂曲附己者,随之也。
本或作「傳」,張戀反。
〇典案:「傳」,禦覽六百二十七引作「傅」,與釋文同。
因其自窮也。
〔注〕用其不得不爾。
〔疏〕因任百姓,各窮于其所情也。
〇典案:「窮」下,「也」字舊敚。
今依唐寫本補。
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
〔注〕當,故無損。
〔疏〕雖設賦斂,而未嘗抑度,各率其性,是故略無挫損者也。
〔釋文〕不挫子卧反。
而況有大塗者乎!」 〔注〕泰然無執,用天下之自為,斯大通之塗也。
故曰:「經之營之,不日成之。
」 〔疏〕塗,道也。
直緻任物,己無挫損,況資大道,神化無為?三月而成,何怪之有!叔。
然則大公迺複姓,非大夫之稱。
子幾音祈,又音機。
子惡烏路反。
注及下同。
于好呼報反。
章内同。
素,常常者混物,既不矜飾,更類于狂人也。
削迹捐勢,不為功名; 〔注〕功自彼成,故勢不在我,而名迹皆去也。
〔疏〕削除聖迹,捐棄權勢,豈存情于功績,以留意于名譽? 〇典案:「功名」,唐寫本作「名功」。
是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
〔注〕恣情任彼,故彼各自當其責也。
〔疏〕為是義,故無名譽,我既不譴于人,故人亦無責于我。
至人不聞,子何喜哉?」 〔注〕寂泊無懷,乃至人也。
〔疏〕夫至德之人,不顯于世。
子既聖哲,何為喜好聲名者邪? 〔釋文〕泊步各反。
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
〔注〕取于棄人間之好也。
〔疏〕孔子既承教戒,善其所言,于是辭退交遊,舍去弟子,離析徒衆,獨逃山澤之中,捐縫掖而服絺裘,棄甘肥而食杼栗。
〇典案:唐寫本無「哉」字。
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引「逃于大澤」作「乃逃大澤之中」。
〔釋文〕衣裘于既反。
褐戶割反。
杼食汝反,又音序。
入獸不亂羣,入鳥不亂行。
〔注〕若草木之無心,故為鳥獸所不畏也。
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注〕蓋寄言以極推至誠之信,任乎物而無受害之地也。
〔疏〕同死灰之寂泊,類草木之無情,羣鳥獸而不驚,況人倫而有惡邪?」之壞字乎? 〇典案:禦覽八百六引「雽」作「靈」。
伐樹于衛一本作「伐樹于宋,削迹于衛」。
此數所主反。
何與音餘。
下放此。
則多累。
輕少負多,不知何也? 〇典案:唐寫本敚「也」字。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
』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
〔疏〕寳璧,利合也;赤子,親屬也。
親屬急迫猶相收;利合窮禍則相棄。
棄收之情,相去遠耳。
〇郭慶藩曰:文選王仲寳褚淵碑文注引司馬雲:屬,連也。
釋文阙。
〇典案:「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屬」下當有「者」
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随之。
〔疏〕惡聲,罵辱也。
〇典案:禦覽七百六十八引「有」字上有「忽」字。
馬叙倫曰:「則呼張歙之」,當依北堂書鈔百三十七引作「一呼張之,一呼歙之」。
淮南子诠言訓作「一謂張之,一謂歙之」,可證。
案:馬說是也。
唐寫本無「之」字。
〔釋文〕則呼火故反。
下同。
張歙許及反。
徐許辄反。
郭疎獵反。
張,開也。
歙,歛也。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
人能虛己以遊于世,其孰能害之!」 〔注〕世雖變,其于虛己以免害,一也。
〔疏〕虛己,無心也。
〇典案:「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唐寫本「向」下無「也」字。
又「遊」下「于」字舊敚,今據唐寫本、文選王仲寳褚淵碑文注補。
北宮奢 〔疏〕姓北宮,名奢。
居北宮,因以為姓。
衛之大夫也。
〔釋文〕北宮奢李雲:衛大夫。
居北宮,因以為号。
奢,其名也。
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鐘,為壇乎郭門之外。
〔疏〕鐘,樂器名也。
言為鐘先須設祭,所以為壇也。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七引「乎」作「于」。
〔釋文〕為衛于僞反。
賦斂力豔反。
為壇但丹反。
李雲:祭也。
禱之,故為壇也。
三月而成上下之縣。
〔疏〕上下調,八音備,故曰「縣」。
〔釋文〕上下之縣音玄。
司馬雲:八音備為縣而聲高下。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七引「縣」作「懸」。
王子慶忌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之設?」 〔疏〕慶忌,周王之子,周之大夫。
言見鐘壇極妙,怪而問焉。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七引「之設」作「設之」。
〔釋文〕王子慶忌李雲:王族也。
慶忌,周大夫也。
怪其簡速,故問之。
〇俞樾曰:論語皇疏,王孫賈,周靈王之孫,名賈,是時仕衛為大夫。
然則此王子慶忌疑亦周之王子而仕衛者。
齊亦有王子成父,見文十一年左傳。
也。
〇典案:注「順乎梁也」不詞。
禦覽六百二十七引注作「從于衆也」,唐寫本「梁」亦作「衆」。
〔釋文〕強梁多力也。
随其曲傅。
〔注〕無所系也。
〔疏〕傳,張戀反。
剛強難賦者,從而任之;人情曲傳者,随而順之。
〔釋文〕曲傅音附。
司馬雲:謂曲附己者,随之也。
本或作「傳」,張戀反。
〇典案:「傳」,禦覽六百二十七引作「傅」,與釋文同。
因其自窮也。
〔注〕用其不得不爾。
〔疏〕因任百姓,各窮于其所情也。
〇典案:「窮」下,「也」字舊敚。
今依唐寫本補。
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
〔注〕當,故無損。
〔疏〕雖設賦斂,而未嘗抑度,各率其性,是故略無挫損者也。
〔釋文〕不挫子卧反。
而況有大塗者乎!」 〔注〕泰然無執,用天下之自為,斯大通之塗也。
故曰:「經之營之,不日成之。
」 〔疏〕塗,道也。
直緻任物,己無挫損,況資大道,神化無為?三月而成,何怪之有!叔。
然則大公迺複姓,非大夫之稱。
子幾音祈,又音機。
子惡烏路反。
注及下同。
于好呼報反。
章内同。
素,常常者混物,既不矜飾,更類于狂人也。
削迹捐勢,不為功名; 〔注〕功自彼成,故勢不在我,而名迹皆去也。
〔疏〕削除聖迹,捐棄權勢,豈存情于功績,以留意于名譽? 〇典案:「功名」,唐寫本作「名功」。
是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
〔注〕恣情任彼,故彼各自當其責也。
〔疏〕為是義,故無名譽,我既不譴于人,故人亦無責于我。
至人不聞,子何喜哉?」 〔注〕寂泊無懷,乃至人也。
〔疏〕夫至德之人,不顯于世。
子既聖哲,何為喜好聲名者邪? 〔釋文〕泊步各反。
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
〔注〕取于棄人間之好也。
〔疏〕孔子既承教戒,善其所言,于是辭退交遊,舍去弟子,離析徒衆,獨逃山澤之中,捐縫掖而服絺裘,棄甘肥而食杼栗。
〇典案:唐寫本無「哉」字。
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引「逃于大澤」作「乃逃大澤之中」。
〔釋文〕衣裘于既反。
褐戶割反。
杼食汝反,又音序。
入獸不亂羣,入鳥不亂行。
〔注〕若草木之無心,故為鳥獸所不畏也。
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注〕蓋寄言以極推至誠之信,任乎物而無受害之地也。
〔疏〕同死灰之寂泊,類草木之無情,羣鳥獸而不驚,況人倫而有惡邪?」之壞字乎? 〇典案:禦覽八百六引「雽」作「靈」。
伐樹于衛一本作「伐樹于宋,削迹于衛」。
此數所主反。
何與音餘。
下放此。
則多累。
輕少負多,不知何也? 〇典案:唐寫本敚「也」字。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
』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
〔疏〕寳璧,利合也;赤子,親屬也。
親屬急迫猶相收;利合窮禍則相棄。
棄收之情,相去遠耳。
〇郭慶藩曰:文選王仲寳褚淵碑文注引司馬雲:屬,連也。
釋文阙。
〇典案:「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屬」下當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