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運第十四

關燈
〔釋文〕以義名篇。

    「天運」,司馬作「天員」。

    暗昧,以意億度,謂有主司關閉,事不得已,緻令如此。

    以理推者,皆自爾也。

    方地不動,其義亦然也。

     〔釋文〕緘古鹹反。

    徐古陷反。

    司馬本作「鹹」,雲:引也。

    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 〔注〕自爾,故不可知也。

     〔疏〕至如青春氣發,萬物皆生,晝夜開明,六合俱照,氣序運轉,緻茲生育,尋其理趣,無物使然。

    圓天運行,其義亦爾也。

    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 〔注〕二者俱不能相為,各自爾也。

     〔疏〕夫氣騰而上,所以為雲;雲散而下,流潤成雨。

    然推尋始末,皆無攸肇,故知二者,不能相為。

     〔釋文〕為雨于僞反。

    下及注同。

    孰隆施是? 〔疏〕隆,興也。

    施,廢也。

    言誰興雲雨,而洪注滂沱;誰廢甘澤,而緻茲亢旱也。

     〔釋文〕隆施音弛,式氏反。

     〇俞樾曰:此承上雲雨而言。

    「隆」當作「降」,謂降施此雲雨也。

    書大傳「隆谷」,鄭注曰:隆,讀如「厖降」之「降」。

    蓋「隆」從「降」聲,古音本同。

    荀子天論篇「隆禮尊賢而王」,韓詩外傳「隆」作「降」;齊策「歲八月降雨下」,風俗通義祀典篇「降」作「隆」,是古字通用之證。

     〇碧虛子校引江南李氏本「施」作「弛」。

    典案:道藏本、唐寫本「施」并作「弛」,與李本合。

    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 〔疏〕誰安居無事,自勵勸彼,作此淫雨而快樂邪?司馬本作「倦」字。

     〔釋文〕淫樂音洛,又音嶽。

    而勸司馬本「勸」作「倦」,雲:讀曰随。

    言誰無所作,在随天往來,運轉無已也。

    風起北方,一西一東,在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 〔疏〕彷徨,回轉之貌也。

    噓吸,猶吐納也。

    披拂,猶扇動也。

    北方陰氣,起風之所,故雲北方。

    夫風吹無心,東西任适,或彷徨而居空裡,或噓吸而在山中,拂披升降,略無定準。

    孰居無事,而為此乎?蓋自然也。

     〇典案:文選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脩竹茂林詩「跻險築幽居,披雲卧石門」,李注引「風起北方」上有「雲者」二字。

    李引此文以釋「披雲」之義,則所見本必有「雲者」二字,非妄增也。

    又「在」舊作「有」,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作「在」,唐寫本同。

    今依張本改。

     〔釋文〕有上時掌反。

    彷薄皇反。

    徨音皇。

    司馬本作「旁皇」,雲:旁皇,飈風也。

    噓音虛。

    吸許急反。

    披芳皮反。

    拂芳弗反。

    郭扶弗反。

    披拂,風貌。

    司馬本作「翇」。

    敢問何故?」 〔注〕設問所以自爾之故。

     〔疏〕此句總問以前有何意故也。

    ,則禍亂生也。

    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照下土。

     〔疏〕九洛之事者,九州聚落之事也。

    言王者應天順物,馭用無心,故緻天下太平,人歌擊壤。

    九州聚落之地,治定功成,八荒夷狄之邦,道圓德備。

    既合二儀,覆載萬物,又齊三景,照臨下土。

    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 〔注〕順其自爾故也。

     〔疏〕道合自然,德均造化,故衆生樂推而不厭,百姓荷戴而不辭,可謂返樸還淳,上皇之治也。

     商大宰蕩問仁于莊子。

     〔疏〕宋承殷後,故商即宋國也。

    大宰,官号,名盈,字蕩。

    方欲決己所疑,故問仁于莊子。

     〔釋文〕商大音泰。

    下文「大息」同。

    宰蕩司馬雲:商,宋也。

    大宰,官也。

    蕩,字也。

    莊子曰:「虎狼,仁也。

    」 〔疏〕仁者,親愛之迹。

    夫虎狼猛獸,猶解相親,足明萬類皆有仁性也。

    曰:「何謂也?」 〔疏〕大宰未達深情,重問有何意謂。

    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 〔疏〕父子親愛,出自天然,此乃真仁,何勞再問?曰:「請問至仁。

    」 〔疏〕虎狼親愛,厥義未宏,故請至仁,庶聞深旨。

    莊子曰:「至仁無親。

    」 〔注〕無親者,非薄德之謂也。

    夫人之一體,非有親也。

    而首自在上,足自處下,府藏居内,皮毛在外,外内上下,尊卑貴賤,于其體中,各任其極,而未有親愛于其間也。

    然至仁足矣,故五親六族,賢愚遠近,不失分于天下者,理自然也,又奚取于有親哉! 〔疏〕夫至仁者,忘懷絕慮,與大虛而同體,混萬物而為一,何親疏之可論乎?泊然無心,而順天下之親疏也。

     〔釋文〕府藏才浪反。

     大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

    謂至仁不孝,可乎?」 〔疏〕夫無愛無親,便是不孝。

    謂至仁不孝,于理可乎?商蕩不悟深旨,遂生淺惑。

    莊生為其顯折,義列下文。

     〔釋文〕蕩聞之一本「蕩」作「盈」,崔本同。

    或雲:盈,大宰字。

     莊子曰:「不然。

    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

     〔注〕必言之于忘仁忘孝之地,然後至耳。

     〔疏〕至仁者,忘義忘仁,可貴可尚,豈得将愛敬近迹以語其心哉?固不足以言也。

    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注〕凡名生于不及者,故過仁孝之名,而涉乎無名之境,然後至焉。

     〔疏〕商蕩之問,近滞域中,莊生之答,遠超方外。

    故知親愛之旨,非過孝之談,封執名教,不及孝之言也。

    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也。

     〔注〕冥山在乎北極,而南行以觀之;至仁在乎無親,而仁愛以言之。

    故郢雖見而愈遠冥山,仁孝雖彰,而愈非至理也。

     〔疏〕郢地居南,冥山在北,故郭注雲:「冥山在乎北極,南行以觀之;至仁在乎無親,而仁愛以言之。

    故郢雖見而愈遠冥山,仁孝雖彰,而愈非至道。

    」此注甚明,不勞更解。

     〔釋文〕郢以井反,又以政反。

    楚都也,在江陵北。

    冥山司馬雲:北海山名。

    愈遠于萬反。

    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 〔疏〕夫敬在形迹,愛率本心。

    心由天性,故難;迹關人情,故易也。

     〔釋文〕孝易以豉反。

    下皆同。

    以愛孝易,以忘親難; 〔疏〕夫愛孝雖難,猶滞域中,未若忘親,澹然無系。

    忘既勝愛,有優有劣,以此格量,難易明之矣。

    忘親易,使親忘我難; 〔疏〕夫騰蝯斷腸,老牛舐犢,恩慈下流,物之恒性。

    故子忘親易,親忘子難。

    自非達道,孰能行之?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