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宥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于僞反。
下同。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
〔注〕但當任之。
慎守女身,物将自壯。
〔疏〕天官,謂日月星辰。
能照臨四方,綱維萬物,故稱官也。
地官,謂金木水火土,能維持動植,運載羣品,亦稱官也。
陰陽二氣,春夏秋冬,各有司存,如藏府也。
鹹得随任,無不稱适,何違造化,更立官府也!女但無為,慎守女身,一切萬物,自然昌盛,何勞措心,自贻伊慼哉? 〔釋文〕物将自壯側亮反。
謂不治天下,則衆物皆自任,自任而壯也。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 〔注〕取于盡性命之極,極長生之緻耳。
身不夭乃能及物也。
〔疏〕保恬淡一心,處中和妙道,攝衛修身,雖有壽考之年,終無衰老之日。
冥符;若前機不感,即昏然晦迹也。
〔釋文〕當我如字。
缗乎武巾反。
郭音泯,泯合也。
遠我于萬反。
昬乎如字。
暗也。
司馬雲:缗、昬,并無心之謂也。
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注〕以死生為一體,則無往而非存。
〔疏〕一死生,明變化,未始非我,無去無來,我獨存也。
人執生死,故憂患之。
」,素口反。
郭疏走反。
司馬雲:長者稱。
鴻蒙拊脾雀躍不辍,對雲将曰,「遊!」 〔疏〕乘自然變化遨遊也。
〔釋文〕不辍丁劣反。
李雲:止也。
雲将曰:「朕願有問也。
」鴻蒙仰而視雲将曰:「籲!」雲将曰:「天氣不和,地氣郁結。
〔疏〕二氣不降不升。
郁,結也。
〔釋文〕曰籲況于反。
亦作「呼」。
郁結如字。
崔本作「绾」,音結。
六氣不調。
〔疏〕陰、陽、風、雨、晦、明,此六氣也。
四時不節。
〔疏〕春夏秋冬,節令愆滞其序。
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羣生,為之柰何?」 〔疏〕我欲合六氣精華,以養萬物,故問也。
鴻蒙拊脾雀躍掉頭曰:「吾弗知!吾弗知!」 〔疏〕萬物鹹禀自然,若措意治之,必乖造化,故掉頭不答。
〇典案:禦覽三百六十四引「雀」作「爵」。
〔釋文〕掉徒吊反。
雲将不得問。
又三年,東遊,過有宋之野而适遭鴻蒙。
雲将大喜,行趨而進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願聞于鴻蒙。
〔疏〕(故)[敬]如上天,再言忘朕,幸憶往事也。
〔釋文〕有宋如字,國名也。
本作「宗」者非。
鴻蒙曰:「浮遊不知所求。
〔注〕而自得所求也。
〔疏〕浮遊處世,無貪取也。
猖狂不知所往。
〔注〕而自得所往也。
〔疏〕無心妄行,無的當也。
遊者鞅掌,以觀無妄。
〔注〕夫内足者,舉目皆自正也。
〔疏〕鴻蒙遊心之處寬大,涉見之物衆多,能觀之智,知所觀之境無妄也。
鞅掌,衆多也。
〔釋文〕鞅掌于丈反。
毛詩傳雲:鞅掌,失容也。
今此言自得而正也。
朕又何知!」 〔注〕以斯而已矣。
〔疏〕浮遊猖狂,虛心任物,物各自正,我複何知!皆坐才卧反。
意!治人之過也!」 〔注〕夫有治之迹,亂之所由生也。
〔疏〕天治斯滅,治人過也。
〔釋文〕意音醫。
本又作「噫」。
下皆同。
雲将曰:「然則吾柰何?」 〔疏〕欲請不治之術。
鴻蒙曰:「意,毒哉! 〔注〕言治人之過深。
〔疏〕重傷禍敗,屢歎。
噫,歎聲。
僊僊乎歸矣。
」 〔注〕僊僊,坐起之貌。
嫌不能隤然通放,故遣使歸。
〔疏〕僊僊,輕舉之貌。
嫌雲将治物為禍,故示輕舉,勸令息迹歸本。
〔釋文〕僊僊音仙。
,形與「吐」相似,因譌為「吐」矣(「咄」之譌作「吐」,猶「吐」之譌作「咄」。
漢書外戚傳「必畏惡吐棄我」,漢紀「吐」譌作「咄」)。
俞樾曰:「吐」當作「杜」,言杜塞其聰明也。
〇典案:「吐爾聰明」,文不成義。
「吐」疑「绌」字之壞。
淮南子覽冥篇「隳肢體,绌聰明」,即襲用此文,字正作「绌」,是其塙證。
大宗師篇作「堕枝體,黜聰明」,「黜」「绌」音義同。
王氏引之謂「吐」當為「咄」,失之迂曲。
俞先生謂當為「杜」,亦無據。
皆失之矣。
大同乎涬溟。
〔注〕與物無際。
〔疏〕溟涬,自然之氣也。
茫蕩身心大同,自然合體也。
〔釋文〕涬戶頂反,又音幸。
溟亡頂反。
司馬雲:涬溟,自然氣也。
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注〕坐忘任獨。
〔疏〕魂,好知為也。
解、釋,遣蕩也。
莫然無知,滌蕩心靈,同死灰枯木,無知魂也。
萬物雲雲,各複其根,各複其根而不知; 〔注〕不知而複,乃真複也。
〔疏〕雲雲,衆多也。
衆多往來生滅,不離自然,歸根明矣。
豈得用知,然後複根矣哉?渾渾沌沌,終身不離; 〔注〕渾沌無知,而任其自複,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
〔疏〕渾沌無知而任獨,千變萬化,不離自然。
〔釋文〕渾渾戶本反。
沌沌徒本反。
不離力智反。
下及注皆同。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
〔注〕知而複之,與複乖矣。
〔疏〕用知慕至本,乃離自然之性。
無問其名,無闚其情,物固自生。
」 〔注〕闚問則失其自生也。
〔疏〕道離名言,理絕情慮。
若以名問道,以情闚理,不亦遠哉!能遣情忘名,任于獨化,物得生理也。
雲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 〔注〕知而不默,常自失也。
〔疏〕降道德之言,示玄默之行,立身以來,方今始悟。
再拜稽首,起
下同。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
〔注〕但當任之。
慎守女身,物将自壯。
〔疏〕天官,謂日月星辰。
能照臨四方,綱維萬物,故稱官也。
地官,謂金木水火土,能維持動植,運載羣品,亦稱官也。
陰陽二氣,春夏秋冬,各有司存,如藏府也。
鹹得随任,無不稱适,何違造化,更立官府也!女但無為,慎守女身,一切萬物,自然昌盛,何勞措心,自贻伊慼哉? 〔釋文〕物将自壯側亮反。
謂不治天下,則衆物皆自任,自任而壯也。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 〔注〕取于盡性命之極,極長生之緻耳。
身不夭乃能及物也。
〔疏〕保恬淡一心,處中和妙道,攝衛修身,雖有壽考之年,終無衰老之日。
冥符;若前機不感,即昏然晦迹也。
〔釋文〕當我如字。
缗乎武巾反。
郭音泯,泯合也。
遠我于萬反。
昬乎如字。
暗也。
司馬雲:缗、昬,并無心之謂也。
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注〕以死生為一體,則無往而非存。
〔疏〕一死生,明變化,未始非我,無去無來,我獨存也。
人執生死,故憂患之。
」,素口反。
郭疏走反。
司馬雲:長者稱。
鴻蒙拊脾雀躍不辍,對雲将曰,「遊!」 〔疏〕乘自然變化遨遊也。
〔釋文〕不辍丁劣反。
李雲:止也。
雲将曰:「朕願有問也。
」鴻蒙仰而視雲将曰:「籲!」雲将曰:「天氣不和,地氣郁結。
〔疏〕二氣不降不升。
郁,結也。
〔釋文〕曰籲況于反。
亦作「呼」。
郁結如字。
崔本作「绾」,音結。
六氣不調。
〔疏〕陰、陽、風、雨、晦、明,此六氣也。
四時不節。
〔疏〕春夏秋冬,節令愆滞其序。
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羣生,為之柰何?」 〔疏〕我欲合六氣精華,以養萬物,故問也。
鴻蒙拊脾雀躍掉頭曰:「吾弗知!吾弗知!」 〔疏〕萬物鹹禀自然,若措意治之,必乖造化,故掉頭不答。
〇典案:禦覽三百六十四引「雀」作「爵」。
〔釋文〕掉徒吊反。
雲将不得問。
又三年,東遊,過有宋之野而适遭鴻蒙。
雲将大喜,行趨而進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願聞于鴻蒙。
〔疏〕(故)[敬]如上天,再言忘朕,幸憶往事也。
〔釋文〕有宋如字,國名也。
本作「宗」者非。
鴻蒙曰:「浮遊不知所求。
〔注〕而自得所求也。
〔疏〕浮遊處世,無貪取也。
猖狂不知所往。
〔注〕而自得所往也。
〔疏〕無心妄行,無的當也。
遊者鞅掌,以觀無妄。
〔注〕夫内足者,舉目皆自正也。
〔疏〕鴻蒙遊心之處寬大,涉見之物衆多,能觀之智,知所觀之境無妄也。
鞅掌,衆多也。
〔釋文〕鞅掌于丈反。
毛詩傳雲:鞅掌,失容也。
今此言自得而正也。
朕又何知!」 〔注〕以斯而已矣。
〔疏〕浮遊猖狂,虛心任物,物各自正,我複何知!皆坐才卧反。
意!治人之過也!」 〔注〕夫有治之迹,亂之所由生也。
〔疏〕天治斯滅,治人過也。
〔釋文〕意音醫。
本又作「噫」。
下皆同。
雲将曰:「然則吾柰何?」 〔疏〕欲請不治之術。
鴻蒙曰:「意,毒哉! 〔注〕言治人之過深。
〔疏〕重傷禍敗,屢歎。
噫,歎聲。
僊僊乎歸矣。
」 〔注〕僊僊,坐起之貌。
嫌不能隤然通放,故遣使歸。
〔疏〕僊僊,輕舉之貌。
嫌雲将治物為禍,故示輕舉,勸令息迹歸本。
〔釋文〕僊僊音仙。
,形與「吐」相似,因譌為「吐」矣(「咄」之譌作「吐」,猶「吐」之譌作「咄」。
漢書外戚傳「必畏惡吐棄我」,漢紀「吐」譌作「咄」)。
俞樾曰:「吐」當作「杜」,言杜塞其聰明也。
〇典案:「吐爾聰明」,文不成義。
「吐」疑「绌」字之壞。
淮南子覽冥篇「隳肢體,绌聰明」,即襲用此文,字正作「绌」,是其塙證。
大宗師篇作「堕枝體,黜聰明」,「黜」「绌」音義同。
王氏引之謂「吐」當為「咄」,失之迂曲。
俞先生謂當為「杜」,亦無據。
皆失之矣。
大同乎涬溟。
〔注〕與物無際。
〔疏〕溟涬,自然之氣也。
茫蕩身心大同,自然合體也。
〔釋文〕涬戶頂反,又音幸。
溟亡頂反。
司馬雲:涬溟,自然氣也。
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注〕坐忘任獨。
〔疏〕魂,好知為也。
解、釋,遣蕩也。
莫然無知,滌蕩心靈,同死灰枯木,無知魂也。
萬物雲雲,各複其根,各複其根而不知; 〔注〕不知而複,乃真複也。
〔疏〕雲雲,衆多也。
衆多往來生滅,不離自然,歸根明矣。
豈得用知,然後複根矣哉?渾渾沌沌,終身不離; 〔注〕渾沌無知,而任其自複,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
〔疏〕渾沌無知而任獨,千變萬化,不離自然。
〔釋文〕渾渾戶本反。
沌沌徒本反。
不離力智反。
下及注皆同。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
〔注〕知而複之,與複乖矣。
〔疏〕用知慕至本,乃離自然之性。
無問其名,無闚其情,物固自生。
」 〔注〕闚問則失其自生也。
〔疏〕道離名言,理絕情慮。
若以名問道,以情闚理,不亦遠哉!能遣情忘名,任于獨化,物得生理也。
雲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 〔注〕知而不默,常自失也。
〔疏〕降道德之言,示玄默之行,立身以來,方今始悟。
再拜稽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