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宥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文〕以義名篇。
〇郭慶藩曰:文選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注引司馬雲:在,察也,宥,寬也。
釋文阙。
〇典案:宋陳景元南華真經章句餘事本,列此篇于盜跖篇下、天道篇上,其目次與今本殊。
,欲得長久,天下未之有也。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四引「可」作「求」。
也。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注〕忘賞罰而自善,性命乃大足耳。
夫賞罰者,聖王之所以當功過,非以着勸畏也,故理至則遺之,然後至一可反也。
而三代以下,遂尋其事迹,故匈匈焉與迹競逐,終以所寄為事,性命之情何暇而安哉! 〔疏〕匈匈,讙嘩也,競逐之謂也。
人懼斧钺之誅,又慕軒冕之賞,心懷百慮,事出萬端,匈匈競逐,而不知止。
夏、殷已來,其風漸扇,賞罰撄擾,終日荒忙,有何容暇,安其性命? 〔釋文〕匈匈音兇。
而且說明邪?是淫于色也;說聰邪?是淫于聲也; 〔疏〕說,愛染也。
淫,耽滞也。
希離慕曠,為滞聲色。
〔釋文〕而且如字。
徐子餘反。
說明音悅。
下同。
說仁邪?是亂于德也;說義邪?是悖于理也; 〔疏〕德無憎愛,偏愛故亂德;理無是非,裁非故逆理。
悖,逆也。
〔釋文〕是悖必内反。
徐蒲沒反。
說禮邪?是相于技也;說樂邪?是相于淫也; 〔疏〕禮者,擎跽曲拳,節文隆殺。
樂者,鹹池、大夏,律呂八音。
說禮乃助浮華技能,愛樂更助宮商淫聲。
〔釋文〕是相息亮反,助也。
下及注皆同。
于技其绮反。
李音歧,崔同,雲:不端也。
說聖邪?是相于藝也;說知邪?是相于疵也。
〔注〕當理無說,說之則緻淫悖之患矣。
相,助也。
〔疏〕說聖迹,助世間之藝術;愛智計,益是非之疵病也。
〔釋文〕說知音智。
于疵疾斯反。
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 〔注〕存亡無所在,任其所受之分,則性命安矣。
〔疏〕八者,聰、明、仁、義、禮、樂、聖、智是也。
言人禀分不同,性情各異,離、曠、曾、史,素分有者,存之可也,衆人性分本無,企慕乖真,亡之可也。
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亂天下也。
〔注〕必存此八者,則不能縱任自然,故為脔卷獊囊也。
〔疏〕脔卷,不舒放之容也。
獊囊,悤遽之貌也。
天下羣生,唯知分外,不能安任,脔卷自拘,誇華人事,獊囊悤速,争馳逐物,由八者不忘,緻斯弊者也。
〔釋文〕脔力轉反。
崔本作「栾」。
卷卷勉反。
徐居阮反。
司馬雲:脔卷,不申舒之狀也。
崔同。
一雲:相牽引也。
獊音倉。
崔本作「戕」。
囊如字。
崔雲:戕囊,猶搶攘。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 〔注〕不能遺之,已為誤矣,而乃複尊之以為貴,豈不甚惑哉! 〔疏〕前八者,亂天下之經,不能忘遺,已是大惑,方複尊敬,用為楷模,痛惜甚也。
〔釋文〕乃複扶又反。
豈直過也而去之邪!乃齊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 〔注〕非直由寄而過去也,乃珍貴之如此。
〔疏〕八條之義,事同刍狗,過去之後,不合更收。
誠禁緻齊,明言執禮,君臣跪坐,更相進獻,鼓九韶之歌,舞大章之曲,珍重蘧廬,一至于此。
莊生目擊,無柰之何也。
〔釋文〕而去起慮反。
之邪崔本唯此一字作「邪」,餘皆作「咫」。
齊戒本又作「齋」,同。
側皆反。
跪其詭反。
郭音危。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無為。
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
〔注〕無為者,非拱默之謂也,直各任其自為,則性命安矣。
不得已者,非迫于威刑也,直抱道懷樸,任乎必然之極,而天下自賓也。
〔疏〕君子,聖人也。
不得已臨莅天下,恒自無為。
雖複無為,非關拱默,動寂無心,而性命之情未始不安也。
〔釋文〕莅音利,又音類。
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
〔注〕若夫輕身以赴利,棄我而殉物,則身且不能安,其如天下何! 〔疏〕貴身賤利,内我外物,保愛精神,不蕩于世者,故可寄坐萬物之上,托化于天下也。
〇王念孫曰:老子作「故貴以身為天下」,「愛以身為天下」,此衍「為」字。
蓋莊子本作「故貴以身于天下」、「愛以身于天下」,「于」猶為也。
後人依老子傍記「為」字,而寫者因譌入正文。
老子釋文「為,于僞反」,此釋文不出「為」字,以是明之。
典案:王說是也。
淮南子道應篇作「貴以身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亦不以「于為」二字連用,可證必衍其一也。
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
〔注〕解擢則傷也。
〔疏〕五藏,精靈之宅。
聰明,耳目之用。
若分辨五藏情識,顯擢聰明之用,則精神奔馳于内,耳目竭喪于外矣。
〔釋文〕無解如字。
一音蟹,散也。
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注〕出處默語,常無其心而付之自然。
〔疏〕聖人寂同死屍寂泊,動類飛龍在天,豈有寂動理教之異哉!故寂而動,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欲明寂動動寂,理教教理,不一異也。
〔釋文〕龍見賢遍反。
向、崔本作「睍」。
向音見。
崔音睍。
神動而天随。
〔注〕神順物而動,天随理而行。
〔疏〕神者,妙萬物而為言也。
即動即寂,德同蒼昊,随順生物也。
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
〇郭慶藩曰:文選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注引司馬雲:在,察也,宥,寬也。
釋文阙。
〇典案:宋陳景元南華真經章句餘事本,列此篇于盜跖篇下、天道篇上,其目次與今本殊。
,欲得長久,天下未之有也。
〇典案:禦覽六百二十四引「可」作「求」。
也。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注〕忘賞罰而自善,性命乃大足耳。
夫賞罰者,聖王之所以當功過,非以着勸畏也,故理至則遺之,然後至一可反也。
而三代以下,遂尋其事迹,故匈匈焉與迹競逐,終以所寄為事,性命之情何暇而安哉! 〔疏〕匈匈,讙嘩也,競逐之謂也。
人懼斧钺之誅,又慕軒冕之賞,心懷百慮,事出萬端,匈匈競逐,而不知止。
夏、殷已來,其風漸扇,賞罰撄擾,終日荒忙,有何容暇,安其性命? 〔釋文〕匈匈音兇。
而且說明邪?是淫于色也;說聰邪?是淫于聲也; 〔疏〕說,愛染也。
淫,耽滞也。
希離慕曠,為滞聲色。
〔釋文〕而且如字。
徐子餘反。
說明音悅。
下同。
說仁邪?是亂于德也;說義邪?是悖于理也; 〔疏〕德無憎愛,偏愛故亂德;理無是非,裁非故逆理。
悖,逆也。
〔釋文〕是悖必内反。
徐蒲沒反。
說禮邪?是相于技也;說樂邪?是相于淫也; 〔疏〕禮者,擎跽曲拳,節文隆殺。
樂者,鹹池、大夏,律呂八音。
說禮乃助浮華技能,愛樂更助宮商淫聲。
〔釋文〕是相息亮反,助也。
下及注皆同。
于技其绮反。
李音歧,崔同,雲:不端也。
說聖邪?是相于藝也;說知邪?是相于疵也。
〔注〕當理無說,說之則緻淫悖之患矣。
相,助也。
〔疏〕說聖迹,助世間之藝術;愛智計,益是非之疵病也。
〔釋文〕說知音智。
于疵疾斯反。
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 〔注〕存亡無所在,任其所受之分,則性命安矣。
〔疏〕八者,聰、明、仁、義、禮、樂、聖、智是也。
言人禀分不同,性情各異,離、曠、曾、史,素分有者,存之可也,衆人性分本無,企慕乖真,亡之可也。
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亂天下也。
〔注〕必存此八者,則不能縱任自然,故為脔卷獊囊也。
〔疏〕脔卷,不舒放之容也。
獊囊,悤遽之貌也。
天下羣生,唯知分外,不能安任,脔卷自拘,誇華人事,獊囊悤速,争馳逐物,由八者不忘,緻斯弊者也。
〔釋文〕脔力轉反。
崔本作「栾」。
卷卷勉反。
徐居阮反。
司馬雲:脔卷,不申舒之狀也。
崔同。
一雲:相牽引也。
獊音倉。
崔本作「戕」。
囊如字。
崔雲:戕囊,猶搶攘。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 〔注〕不能遺之,已為誤矣,而乃複尊之以為貴,豈不甚惑哉! 〔疏〕前八者,亂天下之經,不能忘遺,已是大惑,方複尊敬,用為楷模,痛惜甚也。
〔釋文〕乃複扶又反。
豈直過也而去之邪!乃齊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 〔注〕非直由寄而過去也,乃珍貴之如此。
〔疏〕八條之義,事同刍狗,過去之後,不合更收。
誠禁緻齊,明言執禮,君臣跪坐,更相進獻,鼓九韶之歌,舞大章之曲,珍重蘧廬,一至于此。
莊生目擊,無柰之何也。
〔釋文〕而去起慮反。
之邪崔本唯此一字作「邪」,餘皆作「咫」。
齊戒本又作「齋」,同。
側皆反。
跪其詭反。
郭音危。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無為。
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
〔注〕無為者,非拱默之謂也,直各任其自為,則性命安矣。
不得已者,非迫于威刑也,直抱道懷樸,任乎必然之極,而天下自賓也。
〔疏〕君子,聖人也。
不得已臨莅天下,恒自無為。
雖複無為,非關拱默,動寂無心,而性命之情未始不安也。
〔釋文〕莅音利,又音類。
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
〔注〕若夫輕身以赴利,棄我而殉物,則身且不能安,其如天下何! 〔疏〕貴身賤利,内我外物,保愛精神,不蕩于世者,故可寄坐萬物之上,托化于天下也。
〇王念孫曰:老子作「故貴以身為天下」,「愛以身為天下」,此衍「為」字。
蓋莊子本作「故貴以身于天下」、「愛以身于天下」,「于」猶為也。
後人依老子傍記「為」字,而寫者因譌入正文。
老子釋文「為,于僞反」,此釋文不出「為」字,以是明之。
典案:王說是也。
淮南子道應篇作「貴以身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亦不以「于為」二字連用,可證必衍其一也。
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
〔注〕解擢則傷也。
〔疏〕五藏,精靈之宅。
聰明,耳目之用。
若分辨五藏情識,顯擢聰明之用,則精神奔馳于内,耳目竭喪于外矣。
〔釋文〕無解如字。
一音蟹,散也。
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注〕出處默語,常無其心而付之自然。
〔疏〕聖人寂同死屍寂泊,動類飛龍在天,豈有寂動理教之異哉!故寂而動,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欲明寂動動寂,理教教理,不一異也。
〔釋文〕龍見賢遍反。
向、崔本作「睍」。
向音見。
崔音睍。
神動而天随。
〔注〕神順物而動,天随理而行。
〔疏〕神者,妙萬物而為言也。
即動即寂,德同蒼昊,随順生物也。
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