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害,故物馴也。
〔疏〕人無害物之心,物無畏人之慮。
故山禽野獸,可羁系而遨遊;鳥鵲巢窠,可攀援而窺望也。
〇典案:「可攀援而闚」,禦覽九百二十八引「可」作「而」。
〔釋文〕攀本又作「扳」,普班反。
援音袁。
廣雅雲:牽也,引也。
闚去規反。
物馴似遵反。
或音純。
證前旨。
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注〕工匠則有規矩之制,聖人則有可尚之迹。
〔疏〕此總結前義。
夫工匠以犧尊之器殘淳樸之本,聖人以仁義之迹毀無為之道。
為弊既一,獲罪宜均。
,則萬裡之路可緻,而羣馬之性不失。
〔疏〕靡,摩也,順也。
踶,蹈也。
已,止也。
夫物之喜怒,禀自天然;率性而動,非由矯僞。
故喜則交頸而摩順,怒則分背而踶蹈,而馬之知解,适盡于此,食草飲水,樂在其中矣。
〔釋文〕交頸頸,領也。
居郢反。
又祁盈反。
相靡如字。
李雲:摩也。
一雲:愛也。
相踶大計反,又徒兮反,又徒祁反。
李雲:踶,蹋也。
廣雅、字韻、聲類并同。
通俗文雲:小蹋謂之踶。
馬知李音智。
下同。
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鸷曼、詭銜、竊辔。
〔疏〕衡,轅前橫木也。
扼,叉馬頸木也。
月題,額上當顱,形似月者也。
介,獨也。
倪,睥睨也。
闉,曲也。
鸷,抵也。
曼,突也。
詭,詐也。
竊,盜也。
夫馬之真知,唯欣放逸,不求服飾,豈慕榮華?既而加以月題,齊以衡扼,乖乎天性,不任困苦,是以谲詐萌出,睥睨曲頭綟扼,抵突禦人。
竊辔,即盜脫籠頭。
詭銜,乃吐出其勒。
良由乖損真性,所以矯僞百端者矣。
〔釋文〕衡扼于革反。
衡,轅前橫木,縛轭者也。
扼,叉馬頸者也。
月題徒兮反。
司馬、崔雲:馬頟上當顱如月形者也。
介徐古八反。
倪徐五圭反。
郭五第反。
李雲:介倪,猶睥睨也。
崔雲:介出俾倪也。
闉音因。
鸷徐敕二反。
郭音踬。
曼武半反。
郭武谏反。
李雲:闉,曲也。
鸷,抵也。
曼,突也。
崔雲:闉扼鸷曼,距扼頓遲也。
司馬雲:言曲頸于扼,以抵突也。
一雲:鸷曼,旁出也。
詭九彼反。
銜口中勒也。
或雲:詭銜,吐出銜也。
竊辔齧辔也。
崔雲:詭銜竊辔,戾銜橛,盜鞎辔也。
故馬之知而态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注〕馬性不同,而齊求其用,故有力竭而态作者。
〔疏〕态,奸詐也。
夫馬之真知,适于原野,馳驟過分,即矯詐心生。
詭竊之态,罪歸伯樂也。
〔釋文〕态作吐代反。
」,呼白反。
胥氏司馬雲:赫胥氏,上古帝王也。
一雲: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
〇俞樾曰:釋文引司馬雲:「赫胥氏,上古帝王也」,此為允當。
又曰「一雲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此望文生訓,殊不足據。
炎帝即神農也。
胠箧篇既雲赫胥氏,又雲神農氏,其非一人,明矣。
赫胥疑即列子書所稱華胥氏,「華」與「赫」,一聲之轉耳。
廣雅釋器:「赫,赤也。
」而古人名赤者多字華。
羊舌赤字伯華,公西赤字子華是也。
是「華」亦「赤」也。
「赤」謂之「赫」,亦謂之「華」,可證赫胥之即華胥矣。
含哺音步。
及至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歸于利,不可止也。
此亦聖人之過也。
〔注〕其過皆由乎迹之可尚也。
〔疏〕夫屈曲折旋,行禮樂以正形體;高縣仁義,令企慕以慰心靈;于是始踶跂自矜,好知而興矯詐;經營利祿,争歸而不知止。
噫!聖迹之過者也。
〔釋文〕縣企音玄。
〇郭慶藩曰:文選傅長虞贈何劭王濟詩注引司馬雲:企,望也。
釋文阙。
踶直氏反。
跂丘氏反。
好知呼報反。
下音智。
【校記】 陳林羣說明:原書校記誤置本篇三注釋于胠箧篇後。
全部糾正,不再作注。
」。
澶漫,上原衍一「為」字,據别本删。
原本誤作「為弊罪一,獲即宜均」,系所排雙行夾注中「即」、「罪」二字偶倒所緻。
求,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作「皆」,據改。
并,王校集釋本、南華真經注疏均作「況」,據改。
土,王校集釋本從世德堂本及釋文原本改「士」,據改。
靈似,從王校集釋本互乙。
以,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删,據删。
郄,南華真經注疏作「卻」,據改。
陸,南華真經注疏從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作「然」,據改。
〔疏〕人無害物之心,物無畏人之慮。
故山禽野獸,可羁系而遨遊;鳥鵲巢窠,可攀援而窺望也。
〇典案:「可攀援而闚」,禦覽九百二十八引「可」作「而」。
〔釋文〕攀本又作「扳」,普班反。
援音袁。
廣雅雲:牽也,引也。
闚去規反。
物馴似遵反。
或音純。
證前旨。
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注〕工匠則有規矩之制,聖人則有可尚之迹。
〔疏〕此總結前義。
夫工匠以犧尊之器殘淳樸之本,聖人以仁義之迹毀無為之道。
為弊既一,獲罪宜均。
,則萬裡之路可緻,而羣馬之性不失。
〔疏〕靡,摩也,順也。
踶,蹈也。
已,止也。
夫物之喜怒,禀自天然;率性而動,非由矯僞。
故喜則交頸而摩順,怒則分背而踶蹈,而馬之知解,适盡于此,食草飲水,樂在其中矣。
〔釋文〕交頸頸,領也。
居郢反。
又祁盈反。
相靡如字。
李雲:摩也。
一雲:愛也。
相踶大計反,又徒兮反,又徒祁反。
李雲:踶,蹋也。
廣雅、字韻、聲類并同。
通俗文雲:小蹋謂之踶。
馬知李音智。
下同。
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鸷曼、詭銜、竊辔。
〔疏〕衡,轅前橫木也。
扼,叉馬頸木也。
月題,額上當顱,形似月者也。
介,獨也。
倪,睥睨也。
闉,曲也。
鸷,抵也。
曼,突也。
詭,詐也。
竊,盜也。
夫馬之真知,唯欣放逸,不求服飾,豈慕榮華?既而加以月題,齊以衡扼,乖乎天性,不任困苦,是以谲詐萌出,睥睨曲頭綟扼,抵突禦人。
竊辔,即盜脫籠頭。
詭銜,乃吐出其勒。
良由乖損真性,所以矯僞百端者矣。
〔釋文〕衡扼于革反。
衡,轅前橫木,縛轭者也。
扼,叉馬頸者也。
月題徒兮反。
司馬、崔雲:馬頟上當顱如月形者也。
介徐古八反。
倪徐五圭反。
郭五第反。
李雲:介倪,猶睥睨也。
崔雲:介出俾倪也。
闉音因。
鸷徐敕二反。
郭音踬。
曼武半反。
郭武谏反。
李雲:闉,曲也。
鸷,抵也。
曼,突也。
崔雲:闉扼鸷曼,距扼頓遲也。
司馬雲:言曲頸于扼,以抵突也。
一雲:鸷曼,旁出也。
詭九彼反。
銜口中勒也。
或雲:詭銜,吐出銜也。
竊辔齧辔也。
崔雲:詭銜竊辔,戾銜橛,盜鞎辔也。
故馬之知而态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注〕馬性不同,而齊求其用,故有力竭而态作者。
〔疏〕态,奸詐也。
夫馬之真知,适于原野,馳驟過分,即矯詐心生。
詭竊之态,罪歸伯樂也。
〔釋文〕态作吐代反。
」,呼白反。
胥氏司馬雲:赫胥氏,上古帝王也。
一雲: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
〇俞樾曰:釋文引司馬雲:「赫胥氏,上古帝王也」,此為允當。
又曰「一雲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此望文生訓,殊不足據。
炎帝即神農也。
胠箧篇既雲赫胥氏,又雲神農氏,其非一人,明矣。
赫胥疑即列子書所稱華胥氏,「華」與「赫」,一聲之轉耳。
廣雅釋器:「赫,赤也。
」而古人名赤者多字華。
羊舌赤字伯華,公西赤字子華是也。
是「華」亦「赤」也。
「赤」謂之「赫」,亦謂之「華」,可證赫胥之即華胥矣。
含哺音步。
及至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歸于利,不可止也。
此亦聖人之過也。
〔注〕其過皆由乎迹之可尚也。
〔疏〕夫屈曲折旋,行禮樂以正形體;高縣仁義,令企慕以慰心靈;于是始踶跂自矜,好知而興矯詐;經營利祿,争歸而不知止。
噫!聖迹之過者也。
〔釋文〕縣企音玄。
〇郭慶藩曰:文選傅長虞贈何劭王濟詩注引司馬雲:企,望也。
釋文阙。
踶直氏反。
跂丘氏反。
好知呼報反。
下音智。
【校記】 陳林羣說明:原書校記誤置本篇三注釋于胠箧篇後。
全部糾正,不再作注。
」。
澶漫,上原衍一「為」字,據别本删。
原本誤作「為弊罪一,獲即宜均」,系所排雙行夾注中「即」、「罪」二字偶倒所緻。
求,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作「皆」,據改。
并,王校集釋本、南華真經注疏均作「況」,據改。
土,王校集釋本從世德堂本及釋文原本改「士」,據改。
靈似,從王校集釋本互乙。
以,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删,據删。
郄,南華真經注疏作「卻」,據改。
陸,南華真經注疏從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作「然」,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