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文〕舉事以名篇。
以分外之能,故驽骀不堪,而死已過半。
聖智治物,其損亦然。
〔釋文〕驟士救反。
橛向、徐其月反。
司馬雲:銜也。
崔雲:镳也。
飾徐音式。
司馬雲:排銜也,謂加飾于馬镳也。
〇典案:禦覽八百九十六引「飾」作「饬」,三百五十九引「橛飾」作「撅角」。
鞭必然反。
筴初革反。
杜注左傳雲:馬檛也。
檛,音竹瓜反。
〇典案:「便筴」,文選司馬相如上書谏獵注、禦覽三百五十九、八百九十六引并作「鞭策」。
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 〔疏〕範土曰陶。
陶,化也,亦窰也。
埴,黏也,亦土也。
謂陶者善能調和水土而為瓦器,運用方圓,必中規矩也。
〔釋文〕陶道刀反,謂窰也。
窰,音弋消反。
埴徐時力反。
崔雲:土也。
司馬雲:埴土可以為陶器。
尚書傳雲:土黏曰埴。
釋名雲:埴,膱也。
膱,音之食反。
中規丁仲反。
下皆同。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鈎,直者應繩。
」 〔疏〕鈎,曲也。
繩,直也。
謂匠人機巧,善能治木,木之曲直,必中鈎繩。
〔釋文〕應繩應對之應。
後不音者倣此。
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鈎繩哉? 〔疏〕土木之性,禀之造物,不求曲直,豈慕方圓?陶者匠人,浪為臧否。
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注〕世以任自然而不加巧者為不善于治也,揉曲為直,厲驽習骥,能為規矩,以矯拂其性,使死而後已,乃謂之善治也,不亦過乎! 〔疏〕此總舉前文,以合其譬。
然世情愚惑,以治為善,不治之為僞,僞莫大焉。
〔釋文〕揉曲汝久反。
矯居兆反。
拂房弗反。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注〕以不治治之,乃善治也。
〔疏〕然,猶如此也。
莊子雲:我意謂善治天下不如向來陶匠等也。
善治之術,列在下文。
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 〔注〕夫民之德,小異而大同。
故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也;事之不可廢者,耕織也。
此天下之所同,而為本者也。
守斯道者,無為之至也。
〔疏〕彼民,黎首也。
言蒼生皆有真常之性,而不假于物也。
德者,得也。
率其真常之性,物各自足,故同德。
郭象雲:「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事之不可廢者,耕織。
此天下之所同,而為本也。
守斯道也,無為至矣。
」 〔釋文〕去者羌呂反。
一而不黨,命曰天放。
〔注〕放之而自一耳,非黨也,故謂之天放。
〔疏〕黨,偏也。
命,名也。
天,自然也。
夫虛通一道,亭毒羣生,長之育之,無偏無黨。
若有心治物,則乖彼天然;直置放任,則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也。
〔釋文〕天放如字。
崔本作「牧」,雲:養也。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颠颠。
〔注〕此自足于内,無所求及之貌。
〔疏〕填填,滿足之心。
颠颠,高直之貌。
夫太上淳和之世,遂初至德之時,心既遣于是非,行亦忘乎物我。
所以守真内足,填填而處無為;自不外求,颠颠而遊于虛淡。
〇典案:禦覽九百二十八引「世」作「君」。
〔釋文〕填填徐音田,又徒偃反,質重貌。
崔雲:重遲也。
一雲:詳徐貌。
淮南作「莫莫」。
颠颠丁田反。
崔雲:專一也。
淮南作「瞑瞑」。
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
〔注〕不求非望之利,故止于一家而足。
〔疏〕蹊,徑。
隧,道也。
舟,船也。
「當是時」,即至德之世也。
人知守分,物皆淳樸。
不伐不奪,徑道所以可遺;莫往莫來,船橋于是乎廢。
〔釋文〕蹊徐音兮。
李雲:徑也。
隧徐音遂。
崔雲:道也。
萬物羣生,連屬其鄉。
〔注〕混茫而同得也,則與一世而淡漠焉,豈國異而家殊哉! 〔疏〕夫混茫之世,淳和淡漠。
故無情萬物,連接而共裡闾,有識羣生,系屬而同鄉縣。
豈國異政而家殊俗哉? 〔釋文〕連屬其鄉王雲:既無國異家殊,故其鄉連屬。
混胡本反。
茫莫剛反。
淡徒暫反。
漠音莫。
禽獸成羣,草木遂長。
〔注〕足性而止,無吞夷之欲,故物全。
〔疏〕飛禽走獸,不害所以成羣;蔬草果木,不伐遂其盛茂。
〔釋文〕遂長丁丈反。
又直良反。
無吞敦恩反。
又音天。
是故禽獸可系羁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注〕與物無
以分外之能,故驽骀不堪,而死已過半。
聖智治物,其損亦然。
〔釋文〕驟士救反。
橛向、徐其月反。
司馬雲:銜也。
崔雲:镳也。
飾徐音式。
司馬雲:排銜也,謂加飾于馬镳也。
〇典案:禦覽八百九十六引「飾」作「饬」,三百五十九引「橛飾」作「撅角」。
鞭必然反。
筴初革反。
杜注左傳雲:馬檛也。
檛,音竹瓜反。
〇典案:「便筴」,文選司馬相如上書谏獵注、禦覽三百五十九、八百九十六引并作「鞭策」。
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 〔疏〕範土曰陶。
陶,化也,亦窰也。
埴,黏也,亦土也。
謂陶者善能調和水土而為瓦器,運用方圓,必中規矩也。
〔釋文〕陶道刀反,謂窰也。
窰,音弋消反。
埴徐時力反。
崔雲:土也。
司馬雲:埴土可以為陶器。
尚書傳雲:土黏曰埴。
釋名雲:埴,膱也。
膱,音之食反。
中規丁仲反。
下皆同。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鈎,直者應繩。
」 〔疏〕鈎,曲也。
繩,直也。
謂匠人機巧,善能治木,木之曲直,必中鈎繩。
〔釋文〕應繩應對之應。
後不音者倣此。
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鈎繩哉? 〔疏〕土木之性,禀之造物,不求曲直,豈慕方圓?陶者匠人,浪為臧否。
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注〕世以任自然而不加巧者為不善于治也,揉曲為直,厲驽習骥,能為規矩,以矯拂其性,使死而後已,乃謂之善治也,不亦過乎! 〔疏〕此總舉前文,以合其譬。
然世情愚惑,以治為善,不治之為僞,僞莫大焉。
〔釋文〕揉曲汝久反。
矯居兆反。
拂房弗反。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注〕以不治治之,乃善治也。
〔疏〕然,猶如此也。
莊子雲:我意謂善治天下不如向來陶匠等也。
善治之術,列在下文。
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 〔注〕夫民之德,小異而大同。
故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也;事之不可廢者,耕織也。
此天下之所同,而為本者也。
守斯道者,無為之至也。
〔疏〕彼民,黎首也。
言蒼生皆有真常之性,而不假于物也。
德者,得也。
率其真常之性,物各自足,故同德。
郭象雲:「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事之不可廢者,耕織。
此天下之所同,而為本也。
守斯道也,無為至矣。
」 〔釋文〕去者羌呂反。
一而不黨,命曰天放。
〔注〕放之而自一耳,非黨也,故謂之天放。
〔疏〕黨,偏也。
命,名也。
天,自然也。
夫虛通一道,亭毒羣生,長之育之,無偏無黨。
若有心治物,則乖彼天然;直置放任,則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也。
〔釋文〕天放如字。
崔本作「牧」,雲:養也。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颠颠。
〔注〕此自足于内,無所求及之貌。
〔疏〕填填,滿足之心。
颠颠,高直之貌。
夫太上淳和之世,遂初至德之時,心既遣于是非,行亦忘乎物我。
所以守真内足,填填而處無為;自不外求,颠颠而遊于虛淡。
〇典案:禦覽九百二十八引「世」作「君」。
〔釋文〕填填徐音田,又徒偃反,質重貌。
崔雲:重遲也。
一雲:詳徐貌。
淮南作「莫莫」。
颠颠丁田反。
崔雲:專一也。
淮南作「瞑瞑」。
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
〔注〕不求非望之利,故止于一家而足。
〔疏〕蹊,徑。
隧,道也。
舟,船也。
「當是時」,即至德之世也。
人知守分,物皆淳樸。
不伐不奪,徑道所以可遺;莫往莫來,船橋于是乎廢。
〔釋文〕蹊徐音兮。
李雲:徑也。
隧徐音遂。
崔雲:道也。
萬物羣生,連屬其鄉。
〔注〕混茫而同得也,則與一世而淡漠焉,豈國異而家殊哉! 〔疏〕夫混茫之世,淳和淡漠。
故無情萬物,連接而共裡闾,有識羣生,系屬而同鄉縣。
豈國異政而家殊俗哉? 〔釋文〕連屬其鄉王雲:既無國異家殊,故其鄉連屬。
混胡本反。
茫莫剛反。
淡徒暫反。
漠音莫。
禽獸成羣,草木遂長。
〔注〕足性而止,無吞夷之欲,故物全。
〔疏〕飛禽走獸,不害所以成羣;蔬草果木,不伐遂其盛茂。
〔釋文〕遂長丁丈反。
又直良反。
無吞敦恩反。
又音天。
是故禽獸可系羁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注〕與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