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師第六

關燈
〔注〕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富,其所宗而師者無心也。

     〔釋文〕大宗師崔雲:遺形忘生,當大宗此法也。

    其分内,終不強知。

    斯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也,故得盡其天年,不橫夭折。

    能如是者,可謂知之盛美者也。

     〔釋文〕不喪息浪反。

    下皆同。

    或好呼報反。

    下同。

    不強其兩反。

     雖然,有患。

     〔注〕雖知盛,未若遺知任天之無患也。

     〔疏〕知雖盛美,猶有患累,不若忘知而任獨也。

    夫知有所待而後當。

     〔注〕夫知者未能無可無不可,故必有待也。

    若乃任天而生者,則遇物而當也。

    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注〕有待則無定也。

     〔疏〕夫知必對境,非境不當。

    境既生滅不定,知亦待奪無常。

    唯當境知兩忘,能所雙遣者,方能無可無不可,然後無患也已。

    庸讵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注〕我生有涯,天也;心欲益之,人也。

    然此人之所謂耳,物無非天也。

    天也者,自然者也。

    人皆自然,則治亂成敗,遇與不遇,非人為也,皆自然耳。

     〔疏〕近取諸身,遠托諸物,知能運用,無非自然。

    是知天之與人,理歸無二。

    故謂天則人,謂人則天,凡庸之流,讵曉斯旨!所言吾者,莊生自稱。

    此則泯合人天,混同物我者也。

     〔釋文〕庸讵徐其庶反。

    則治直吏反。

    之狀,列在下文耳。

    何謂真人? 〔疏〕假設疑問,庶顯其旨。

    古之真人,不逆寡。

     〔注〕凡寡皆不逆,則所願者衆矣。

     〔疏〕寡,少也。

    引古禦今,崇本抑末,虛懷任物,大順羣生,假令微少,曾不逆忤者也。

    不雄成。

     〔注〕不恃其成而處物先。

     〔疏〕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豈雄據成績,欲處物先耶!不谟士。

     〔注〕縱心直前,而羣士自合,非謀谟以緻之者也。

     〔疏〕虛夷忘淡,士衆自歸,非關運心謀谟招緻故也。

     〔釋文〕不谟沒乎反。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注〕直自全當而無過耳,非以得失經心者也。

     〔疏〕天時已過,曾無悔吝之心;分命偶當,不以自得為美也。

     〇俞樾曰:過者,謂于事有所過失也。

    當者,謂行之而當也。

    在衆人之情,于事有所過失則悔矣,行之而當,則自以為得矣。

    真人不然,故曰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正文明言「過」,郭注謂「全當而無過」,失之。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注〕言夫知之登至于道者,若此之遠也。

    理固自全,非畏死也。

    故真人陸行而非避濡也,遠火而非逃熱也,無過而非措當也。

    故雖不以熱為熱而未嘗赴火,不以濡為濡而未嘗蹈水,不以死為死而未嘗喪生。

    故夫生者豈生之而生哉?成者豈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無不至者,真人也,豈有概意于所遇哉! 〔疏〕栗,懼也。

    濡,溼也。

    登,升也。

    假,至也。

    真人達生死之不二,體安危之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懷,登高履危,豈複驚懼。

    真知之士,有此功能,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釋文〕不栗音栗。

    不濡而朱反。

    登假更百反,至也。

    遠火于萬反。

    有概古愛反。

     古之真人,其寝不夢。

     〔注〕無意想也。

    其覺無憂。

     〔注〕當所遇而安也。

     〔疏〕夢者,情意妄想也。

    而真人無情慮,絕思想,故雖寝寐,寂泊而不夢,以至覺悟,常适而無憂也。

     〔釋文〕其覺古孝反。

    其食不甘。

     〔注〕理當食耳。

     〔疏〕混迹人間,同塵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甘美。

    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

     〔注〕乃在根本中來者也。

     〔疏〕踵,足根也。

    真人心性和緩,智照凝寂,至于氣息,亦複徐遲。

    腳踵中來,明其深靜也。

     〔釋文〕深深李雲:内息之貌。

    以踵章勇反。

    王穆夜雲:起息于踵,遍體而深。

    衆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注〕氣不平暢。

     〔疏〕嗌,喉也。

    哇,礙也。

    凡俗之人,心靈馳競,言語喘息,唯出咽喉。

    情躁氣促,不能深靜,屈折起伏,氣不調和,咽喉之中恒如哇礙也。

     〔釋文〕以喉向雲:喘悸之息,以喉為節,言情欲奔競所緻。

    其嗌音益。

    郭音厄,厄咽喉也。

    若哇獲娲反,徐胡卦反,又音絓。

    崔一音于佳反,結也,言咽喉之氣結礙不通也。

    簡文雲:哇,嘔也。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注〕深根甯極,然後反一無欲也。

     〔疏〕夫耽耆諸塵,而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機神淺鈍故也。

    若使智照深遠,豈其然乎! 〔釋文〕其耆市志反。

    ,大也。

    五罪反。

    凄然似秋。

     〔注〕殺物非為威也。

     〔釋文〕凄然七西反。

    煖然似春。

     〔注〕生物非為仁也。

     〔釋文〕煖然音暄。

    徐況晚反。

    喜怒通四時。

     〔注〕夫體道合變者,與寒暑同其溫嚴,而未嘗有心也。

    然有溫嚴之貌,生殺之節,故寄名于喜怒也。

     〔疏〕聖人無心,有感斯應,威恩适務,寬猛逗機。

    同素秋之降霜,本無心于肅殺;似青春之生育,甯有意于仁惠!是以真人如雷行風動,木茂華敷,覆載合乎二儀,喜怒通乎四序。

    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注〕無心于物,故不奪物宜。

    無物不宜,故莫知其極。

     〔疏〕真人應世,赴感随時,與物交涉,必有宜便。

    而虛心慈愛,常善救人,量等太虛,故莫知其極。

    命,而芳名令譽,傳諸史籍,斯乃被他驅使,何能役人?悅樂衆人之耳目,焉能自适其情性耶? 〔釋文〕狐不偕司馬雲:古賢人也。

    務光皇甫谧雲:黃帝時人,耳長七寸。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

    箕子胥餘司馬雲:胥餘,箕子名也,見屍子。

    崔同。

    又雲:屍子曰箕子胥餘漆身為厲,被發佯狂。

    或雲:屍子曰比幹也,胥餘其名。

    紀他徒何反。

    申徒狄殷時人,負石自沈于河。

    崔本作「司徒狄」。

    皆舍音舍。

    下同。

    ,與玄天而為類也。

    彼彼而我我,将凡庶而為徒也。

    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注〕夫真人同天人,齊萬物。

    萬物不相非,天人不相勝,故曠然無不一,冥然無不在,而玄同彼我也。

     〔疏〕雖複天無彼我,人有是非,确然論之,鹹歸空寂。

    若使天勝人劣,豈謂齊乎?此又混一天人,冥同勝負。

    體此趣者,可謂真人者也。

     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注〕其有晝夜之常,天之道也。

    故知死生者命之極,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 〔疏〕夫旦明夜闇,天之常道;死生來去,人之分命。

    天不能無晝夜,人焉能無死生?故任變随流,我将于何系哉! 〔釋文〕夜旦如字。

    崔本作「靼」,音怛。

    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注〕夫真人在晝得晝,在夜得夜,以死生為晝夜,豈有所不得!人之有所不得,而憂娛在懷,皆物情耳,非理也。

     〔疏〕夫死生晝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而流俗之徒,逆于造化,不能安時處順,與變俱往,而欣生惡死,哀樂存懷。

    斯乃凡物之滞情,豈是真人之通智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注〕卓者,獨化之謂也。

    夫相因之功,莫若獨化之至也。

    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獨化也。

    人皆以天為父,故晝夜之變,寒暑之節,猶不敢惡,随天安之。

    況乎卓爾獨化,至于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則死生變化,惟命之從也。

     〔疏〕卓者,獨化之謂也。

    彼之衆人,禀氣蒼旻,而獨以天為父,身猶愛而重之,至于晝夜寒溫,不能返逆。

    況乎至道窈冥之鄉,獨化自然之境,生天生地,開辟陰陽,适可安而任之,何得拒而不順也! 〔釋文〕其卓中學反。

    敢惡烏路反。

    之竟音境。

    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注〕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

    夫自然之不可避,豈直君命而已哉! 〔疏〕愈,猶勝也。

    其真則向之獨化者也。

    人獨以君王為勝己尊貴,尚殒身緻命,不敢有避,而況玄道至極,自然之理,欲不從順,其可得乎?安排委化,固其宜矣。

    本又作「濡」,音儒,或一音如戍反。

    以沫音末。

    相忘音亡。

    下同。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注〕夫非譽皆生于不足,故至足者忘善惡,遺死生,與變化為一,曠然無不适矣,又安知堯、桀之所在耶! 〔疏〕此合喻。

    夫唐堯聖君,夏桀庸主,故譽堯善而非桀惡,祖述堯、舜,以勗将來,仁義之興,自茲為本也。

    豈若無善無惡,善惡兩忘,不是不非,是非雙遣,然後出生入死,随變化而遨遊,莫往莫來,履玄道而自得。

    豈與夫呴濡聖迹同年而語哉? 〔釋文〕譽堯音餘。

    注同。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注